登陆注册
975300000007

第7章  爱要回报才有意义

概述: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孝道教育的核心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行回报。然而在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是最无私的,不需要孩子的任何回报。这样的“爱”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爱父母的机会,渐渐觉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只要享受,不用回报,于是“不孝之子、不孝之女”便由此产生。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向孩子索取爱的回报,这是进行孝道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第一节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

面对“你爱你的孩子吗”这样一个问题时,相信父母都会给予非常肯定的答案。的确,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然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对于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有没有让孩子很好的感知、感受到呢?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回应呢?也许有的父母会说,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只要做到了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态度无所谓,我们也不图孩子任何的回报。

事实上,这种认识是极其偏颇的,也正是这种认识的存在,才导致了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和付出的漠视,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这样,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理所应当的。试问,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反过来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就更不用说其他的长辈了。

有人对某幼儿园的一些小朋友进行了访问调查,问他们最喜欢吃什么。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鸡腿”、“鸡翅膀”、“鱼肚”……“那小朋友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吗?”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争着说:“我妈妈喜欢吃鸡脖子”、“我妈妈喜欢吃坏苹果”、“我妈妈爱吃剩饭”……

爸爸妈妈因为爱孩子,把好吃的都给了孩子,自己吃那些不好的。可是,你们却没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苦心,反而传递了“妈妈爱吃剩饭”的错误信息。父母如果把自己对孩子爱护有加的道理直接跟孩子讲清楚,相信能够换取孩子对父母这种行为的感激和尊敬的。

我们说,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爱要有讲究,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懂得爱,也才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以一颗感恩的心立足社会,而不是以自私自利之心去对待一切。

历史不能割断,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弃,很多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然而在当今社会,却出现了许多养儿不孝的事例,这和家庭教育方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说,孝道教育仍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的教育”是孝道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的教育”势在必行。正确的“爱的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有体会爱,才能给予爱。

朋友是个女强人,一次有急事要外出,女儿没有人照管,就暂时送到了我家。小女孩来的时候手里抱着个大布娃娃,还拿着一大袋吃的东西。朋友要走了,她女儿一脸不情愿地与妈妈说再见。朋友匆匆地离去了,我回头看了看她女儿,只见这个小女孩低着头好像在对布娃娃说着什么。我靠近孩子,原来她对布娃娃说:“妈妈不爱我,把我丢在别人家不管了。还是布娃娃对我好,我们一起玩。”我很吃惊,孩子才几岁,口里竟说出这样的话。我对她说:“妈妈怎么会不爱丫丫呢?只是妈妈太忙了,才把丫丫放在阿姨家的。别人都羡慕你有这样能干的妈妈呢,瞧妈妈给丫丫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没想到我这么一说,小家伙居然委屈地哭了,嘴里嘟囔着说:我才不要那些呢,我想让她天天一放学就去接我,我想让她睡之前亲亲我抱抱我,可每次我等得都睁不开眼了,她还没回家

童言无忌,孩子直白的话语说出了我们现今教育中的一大缺失,那就是父母认为把最好的给了孩子,孩子却并不这么认为。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爱,这才是正确的“爱的教育”,也是孝道教育的开始。一个没有体会到爱的人,他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呢?

首先,爱要说。父母爱孩子,就要表达出来,让孩子懂得爱,体会爱。沉浸于爱的滋养中,孩子会更加快乐、健康。要学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他们目光相对,真诚地告诉孩子你爱他。其次,爱要行动。很多家长把“行动”当成了是给孩子物质上的“爱”,其实孩子能够感受父母的爱,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父母真心的关爱。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一次鼓掌、微笑和拥抱,都能让他感受到暖暖的爱意。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生病了,妈妈用略显粗糙的手给自己试温度。寒冷的冬天,爸爸用温暖厚实的大手把我们的小手紧紧攥住。很多年后,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直达心底的温暖。如今,我们也做了父母,却在物欲横飞中忘记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关爱”,而这些“爱”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也会使他学会爱我们,以及爱更多的人。

第二节善于向孩子“索取”爱

“孩子”,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怜爱情感的字眼,从他们来到我们身边,就享受到无微不至和众星捧月般的爱。在他们的成长中最不缺的就是爱,每位父母都会尽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然而却很少有家长教给孩子爱父母,回报父母的爱。相反,很多孩子都对父母的辛苦视而不见,将父母的爱视做理所当然,甚至有的还会不假思索、毫无顾忌地使唤、责备父母和其他长辈。

一个非常经典的调查可以让人从侧面了解孩子对于家长情感的淡薄,那就是让已经懂事的孩子报出父母的生日,多数孩子是报不出来的,然而对于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不但生日记的一清二楚,就连各种爱好都能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于是父母便开始抱怨孩子多么多么不懂事,甚至还会想到是因为时代所造成的。然而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需要我们去着墨添彩,如果我们没有给他画上“孝敬、回报父母”这棵美丽的小树,孩子又怎么会自己学会呢?

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孝”的地位非常高。能够孝敬父母、长辈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会做到尊敬他人。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回报父母的爱呢?除了平时语言教育,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主动“索取”。

首先,要主动和孩子分享美好的东西。在独生子女盛行的时代,很多孩子都习惯独享食物和玩具。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分享,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他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有一次我到一个老同学家,发现她正在和自己的女儿抢着吃一块巧克力。她先是跟女儿讲道理,让女儿分一点儿给她。女儿不干,老同学便生气了,最后,女儿还是乖乖地分了一半给她。

我打趣地说,瞧你这个妈妈,还跟孩子抢东西,可她却说:“其实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吃独食,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和回报。”

我们不妨借鉴这位妈妈的做法,在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在吃比较稀罕的东西时,不要让他总是一个人吃,要和他一起分享。这样,虽然孩子可能会少吃一点,但却能形成一种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而且在分享中,孩子也会体验到一种独有的快乐,是高于物质至上的精神享受。

除了分享,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主动体贴长辈,这可不能光空口说白话就行,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实实在在的机会。很多孩子自小到大,从没有给父母泡过一杯茶、洗过一次衣服、烧过一次饭,而他们之中很多人的理由却是“爸爸妈妈不让我们做”。

一个小学生说,一次爸爸下班回来,他看到爸爸满脸是汗,就赶紧倒上一杯茶递到他面前,谁知爸爸并不开心,皱皱眉说:“快去写作业!倒茶这事不用你做,你只要把学习管好就可以了。”

孩子本来是很好的用心,却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孩子以后还怎么向你表达爱意啊。这里,要提醒一下有类似言行的父母:孩子向您示爱时千万不要拒绝,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而且也容易让孩子觉得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今后就可能养成自私的坏习惯,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回报,就绝对不能像这位父亲这样,而是要主动向孩子索取关心和体贴。比如,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一定要真诚地谢谢他。尤其是当孩子主动为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要开心地拥抱他们,让孩子感到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是一件很荣幸和令人愉快的事情。

爱别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家长付出爱的同时也要向孩子们进行爱的“索取”,教导孩子如何回报爱,与爱他们同样重要。

第三节把你的艰辛告诉孩子

为人父母者多不易,一旦孩子明白了做父母的艰辛之处,他自然会体谅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待。然而由于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直到有一天触动了父母的底线,父母才反过来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就不明白我们的艰辛呢?”

其实,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出了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地、每一个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学堂,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人生驿站。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与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暂且不论这种爱的付出能否换回孩子对我们一丝的回馈,只要孩子能对父母这种爱的付出有所认可,明白了父母的艰辛,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天晚上,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我到邻居刘姐家借扳手。刘姐的爱人一开门,我就看到在客厅中央,刘姐正火冒三丈地训斥儿子:“你怎么总是这样,玩具到处乱扔,批评你多少回了……”见到我去了,刘姐就让儿子回他自己的屋了。我劝刘姐没有必要跟孩子生那么大的气,刘姐说:“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我天天上班走得那么早,晚上回来还得做饭,照顾他。这不,我刚刚收拾好、拖完地,他又把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点都不知到体谅大人的艰辛,真是没办法……”

妈妈发火,儿子却一脸的茫然。这种“发火”能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吗?难道只要父母一发怒,孩子就能明白家长的艰辛了吗?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艰辛,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适当地说教。有时,不是孩子不想去体会父母的艰辛,而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拿上面实例中发火的邻居刘姐来说吧,她的儿子一定觉得很不解:妈妈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间发这么大的火?习惯了被照顾的孩子不明白妈妈每天的艰辛。刘姐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辛苦,平心静气地告诉儿子,让儿子对他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不是冲儿子发火来发泄。

二、如实地告诉孩子一些情况。如果自己家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话,不妨如实地告诉孩子,再跟孩子一同算笔账,比如对孩子一年的吃、穿、玩和学等进行一个估算,看看需要花多少钱,再告诉孩子父母为了这些钱又不得不努力地去工作;如果家庭条件好的话,你也要告诉孩子,这都是通过父母的艰辛劳作换取来的,还可以跟孩子讲讲过去努力打拼的情景。相信,在孩子了解这些情况后,当他又要花钱或是伸手向父母要钱时,都会考虑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三、巧妙地拒绝。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尽力去满足,即使有时孩子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自己所能支付的范围,在他们看来,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助长孩子的进一步要求。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或额外的请求要学会巧妙地拒绝,拒绝孩子并不能说明你不爱他。

一次听同事讲,她和5岁的女儿莹莹逛超市,走到玩具架前,莹莹缠着要买电动的跳舞娃娃。同事问:“你为什么想要这个?”莹莹说:“楼下佳佳就有一个,是她妈妈昨天送给她的。”同事说:“佳佳的妈妈在外地上班,不能每天陪着佳佳,送给她这个娃娃,是让娃娃陪佳佳的。妈妈每天都陪在你身边,你多幸福啊!”莹莹还是嚷着要买。同事静下心来说:“这个电动跳舞娃娃很贵,买它的钱够我们一家三顿的饭钱了。买它也可以,不过要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一天不吃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妈妈知道莹莹是个乖女儿,肯定不愿看着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饿肚子对不对?”这时,莹莹说:“对。莹莹不会让爸爸妈妈饿肚子的。”说着拉着同事的手走开了。

如果同事没有拒绝女儿,而是给她买了那个娃娃,就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同样,如果同事只是强调已有很多娃娃了,不能再买了,孩子会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的想法,不爱自己。因此,拒绝孩子时一定要巧妙,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有让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明白了父母的艰辛以及为孩子的付出,孩子才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才会懂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那么,孝道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节教育孩子懂得分担

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似乎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只要是自己能帮孩子做的,不管孩子多大都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去为孩子做。父母的爱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利的。看看那些已过而立之年,仍然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位置,不得不归为“啃老一族”的人吧,他们多是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学会担当,长大了也很难胜任许多工作,成家了还要靠着父母过活,更不要说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了。

要培养出一个懂的回报、知道怎么回报的孩子,父母就要从小锻炼孩子学会分担家庭事务。在孩子懂事之初,就可以让他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和家人一起收拾房间,一起买菜做饭等等。也许有的父母觉得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根本不能锻炼孩子什么能力,还是让他多学点知识吧。殊不知,久而久之,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就这样“培养”成了。因为,一个人的责任感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培养出来的。如果父母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到、做好,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惯了,一旦有一天离开了父母的呵护或者父母不能再呵护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很难适应,更不用说替父母分担些什么或照顾父母了。

我的一个表姐得了阑尾炎,做完手术后出院回家调养。那天,我去看望她。表姐的女儿放暑假在家,表姐让女儿给我倒杯水,表姐的女儿却说:“我正在看动画片呢,为什么要我去呢?妈你就不能去吗?”表姐很无奈地摇摇头。

表姐的这个女儿,出生时由于难产,出生后马上被送进了儿童医院的新生儿救护中心,足足护理了一个月才回到家,所以对她格外疼爱,从小到大家中的几个大人一天到晚围着她转。马上该上小学四年级了,平时在家什么都不做,洗衣、扫地从不沾边,就连每天起床后的被子也不叠,难怪帮妈妈招呼一下客人,她都那么的不情愿。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亲身体会就不会有真切的感受”,做父母的,请不要剥夺孩子感受的权利,孩子只有从亲身体会中发现苦或乐,才能学会体谅与分担,我们家长不要为孩子做得过多,想得过细。否则,只会让你的孩子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缺乏责任感。一个毫无责任感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又怎么会孝敬长辈呢?

想必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我都不少见: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总是主动地帮孩子拿着书包、水瓶。有的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甚至有的老人还要在后面紧追着只顾追逐嬉戏的孩子。

面对此情此景,想到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学会分担,确实很有必要。不是家长不需要孩子爱的回报,而是因为对孩子不正确的爱而忽视了自身的需要,也使孩子的情感或多或少发生了扭曲。所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分担学会主动示爱,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让孩子学会分担,就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早地独立地负起一些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服、洗脸刷牙、叠被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及身边其他的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的这位朋友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

在她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有意地让儿子适当地分担家务,帮她扫地、拖地,就连她做饭时也不忘记让儿子来打下手。慢慢的,她儿子就习以为常了,总是帮助家人分担做一些事情。一个周末的上午,她带着六岁的儿子到公园游玩,她只顾着观察周边树木花草的变化,好及时告诉儿子春天来临的喜讯,没注意到迎面走过来的一老一少。当这一老一少走过去后,听到她儿子不满地说道:“这个哥哥怎么能这样?”朋友不知怎么回事,问:“怎么了?”没想到儿子竟有点生气地指着走过去的一老一少说:“妈妈你看,那个奶奶的手里提着两包那么重的东西,可那个哥哥怎么都不帮奶奶提一个呢?”朋友循着儿子的手指所示,她看到那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手里提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的全是一些吃的喝的,还有那个男孩的玩具,旁边是一个长得很结实的少年。

也许在少年看来,长辈提东西,自己悠闲自在是很合理的,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而在朋友的儿子看来,那个男孩是个不孝敬长辈的不懂事的孩子。两个孩子的认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是不同教育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让孩子学着去替家人分担着做些事情,那么孩子的责任感慢慢地就会培养出来。不用说,在责任感较强的孩子的内心,孝道也总是存在的。

第五节做孝敬父母的“父母”

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然而,今天的很多孩子却缺乏这种尊重父母、尊重长辈的美德,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父母家人的感受。想想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会孝敬父母,又怎么会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和社会的重任呢?因而,对孩子孝道的教育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许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注意到了言传教育的重要性,也会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说教,但是,言传却远远不如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大。对孩子来说,身教是最关键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言行。

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孝敬自己,就要在家中树立孝敬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从这一点上来讲,要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也并非什么难事儿。然而在我们年轻的父母中,有几个能说自己是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呢?许多家庭的老人并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于是工作、应酬、送孩子上辅导课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老人见面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会由于教育孩子等家庭琐事产生种种矛盾,甚至和老人吵架拌嘴也是常有的。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从我们身上学到孝敬的美德呢?

所以,这还真是个必须认真去做的事情。起码我们应该做到经常主动和父母联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还要经常带着孩子和他们团聚,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如果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也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一定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为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这样不仅尽到了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会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如果你和长辈生活在一起,那么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身作则。因为你自身做一件实实在在的道德规范的事要比对孩子苦口婆心说教十句、百句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比如,我们早上上班的时候,和自己的长辈说一声再见;吃饭的时候,把碗筷给老人摆放好,慢慢的孩子也会养成这些好习惯,根本不用我们去教导。要知道,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当父母和我们的意见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强硬,要和他们平心静气地说。只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既能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孝敬父母。

相反,如果父母不懂得孝敬父母,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在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年轻人要结婚,父母为了给他们在其工作地买新房,不仅把自己积攒的退休金全拿了出来,还把老家的老房子卖了,总算给他们买了一套不太大的两居房。于是,年轻人欢欢喜喜地结婚了。一年后,孙子小宝出生了。随着小宝一天天地长大,公公和婆婆一天天地变老。儿媳开始嫌弃年老的公公婆婆不注意卫生,生活上也不讲究,常因为此与婆婆发生冲突,于是就在附近为老两口租了两间平房。理由是小宝快上小学了,应该让他自己睡,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公公婆婆心里明白,这是嫌他们老了,不需要他们了。可为了儿子和孙子,他们答应了。就这样,老两口搬到了租来的房子里住。几个月过去了,儿媳都没有过去看过公公婆婆一次。一次小宝提议要去看爷爷奶奶,这位妈妈说,算了吧,我累了,改天还是让他们来看你吧。没想到小宝却说,妈妈,等你老了,我要找个比爷爷奶奶家还近的地方给你住,那就方便多了……

儿媳嫌弃老人,给老人在外租房子住,没想到这种做法也“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想等自己老了以后在外给自己租房子住。父母对长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要想孩子以后不做白眼狼,自己还是先学会做个孝敬的晚辈吧。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让人印象深刻,不知道大家师是否还记得?一个小孩子看见自己的妈妈给奶奶(或者妈妈)洗脚,等妈妈给奶奶洗完脚回到屋后,却看到年幼的孩子正端着一盆水,跌跌撞撞地走过来,水花溅在孩子稚嫩的脸上。孩子用嫩嫩的童声说:妈妈,洗脚!我想很多父母看到这里都会和剧中的年轻母亲一样,含泪带笑。是啊,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的“父母”,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也只有这样,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的心里去。

第六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一提到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许多父母都会想到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孝敬自己的长辈。其实,这只是孝道教育的一方面,只对孩子进行这一方面的孝道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教导人们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长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早已超出了家庭伦理的范畴,它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标准深入人心,在家庭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孝”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对自己的父母或者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身上,而应是“以己推人”的思维方式,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否则,“孝”的真正涵义就变得非常狭隘了。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时,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吸纳进来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

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虽然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孝道教育有利于孩子其他良好品行的形成。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担负起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的重任。

谈到这里,有些父母会认为,教育孩子孝敬自己的长辈还容易做到,由于生活在一起,这样教育的机会就会很多,比如长辈生病时,要求孩子拿药端水、收拾碗筷等,而对孩子进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教育就不知从何下手了。实际上,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它就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位朋友这样描述她的一段经历:在她很小的时候,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总是隔几个月就会到她们村里住上半个月或一个月的。这位盲人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了,他也没有娶妻,一个人就靠自己给别人占卜、唱曲谋生。他的家就在不远的一个村庄里,年复一年的他就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循环地住着。每到一个村庄时,村民们都会自觉地轮流着把自己家里的饭菜分给他吃,他呢?白天就到外面给人占卜挣个零花钱,晚上就在村里给村民们免费唱曲听。每当这位盲人住到她们村时,最高兴的就是她们那些小孩子,因为晚上村里又要热闹起来了。盲人总是在吃过村民给他端来的晚饭后,就坐在村中央,无偿地给大伙儿唱曲听。

有一次,朋友的母亲从外婆家带来一些红薯,外婆家的红薯又甜又面,朋友特别喜欢吃。那天晚上,朋友的母亲把最后几块红薯煮给家人吃。家里人都知道朋友最爱吃红薯,于是就互相谦让着留下了两块红薯,好让朋友明天再吃。等家人都吃完饭,朋友的母亲却发现没有饭给那位住到她们村来的盲人吃了,思虑了片刻,拿起那两块红薯就向外走。朋友知道母亲是要把那两块红薯拿给盲人吃,于是就哭喊着不让。母亲对朋友说:“丫头,听话。今天该我们家给盲人爷爷送饭了,可是妈妈的饭做少了。我们都吃饱了,可那位盲人爷爷还饿着肚子呢,这大冷天的,又饿又冷的话,一夜有多难熬啊!”朋友双眼含着泪水用力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朋友还说,自此以后,不管在哪里,只要她看到年老的人需要帮助时,总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父母的善举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给了孩子无尽的精神财富。因为懂得尊重、孝敬身边的老人,她也会获得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所以,只要父母们明白孩子良好的品行是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培养出来的,那么对孩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教育进行起来也就不难。家长在平日里要多注意纠正孩子在小事上表现出来的对长辈的不敬念头及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有较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公益活动中获得尊老敬老的教育。比如,带孩子参加一些给老人送温暖的活动,让孩子走进老人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无形之中让孩子感到要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去对待他们。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美德,父母们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教育,培养孩子敬爱父母、老师及长辈,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

同类推荐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和孩子一起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儿方式,除了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还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爱与信任,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99%的天才诞生在儿时的游戏里》内含500个经典亲子游戏,能带给您的孩子一个开心而丰富多彩的童年,一次快乐的成长体验,同时也带给您一个良好而温馨的亲子关系。
  •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好妈妈育儿经(怀孕、分娩、育儿百科)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从孩子的孕育到健康身心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0-3岁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各生长期体格、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标准;各种常见疾病、意外伤害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亲子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早期智力开发开始,全面呵护孩子的成长,培养出健康的聪明宝宝。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主要从轻松分娩与安胎养胎、分娩基础常识、一朝分娩、分娩禁忌、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热门推荐
  • 破解财富密码-实现财务自由的自助读本

    破解财富密码-实现财务自由的自助读本

    本书为你讲解与财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使你更接近财富;帮助你树立起全新的财富观,以使你改善自己现在的财务状况,一步步走向财富……本书从财富理念、理财规划、具体操作、投资选择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是一本能够帮助你实现财务自由、从此不再为金钱所窘的工具书。
  • 无意惹帝王

    无意惹帝王

    她说:上苍啊……若您真的有灵请许小女子一个没有他的来世……他说:朕,愿为你袖手天下,放弃这万里河山,你,可愿与我携手天涯!看遍这江山如画?此文完结了!至少正文如此~~~番外啥的~~~~暂时还是浮云……………………看以后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天价新娘之村姑皇后

    这故事缘起五百年前的恩怨纠葛,却牵扯出一段斩不断的现世情缘。她是现代市长的千金,学校里人人羡慕的优秀学生+校花,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老爸老妈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原本可以拥有一段幸福而平凡的人生,却因一场莫名其妙的际遇来到这无人相熟的异世。狠毒姨娘,脑残姐妹,扑朔迷离亲情,真真假假人心,古老神秘的家族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隐秘之地沉寂了百年的时光,却因她的到来而再度开启,沧溟大陆,风云原来从未止息、、、情景一:玄月高起,深竹叶疏影,高崖万丈凝息,飒飒风动竹林,夜独凉,吹动一地心悸。一袭银色长袍似水流云,男子身后花开成雪,恍如昨夜。女子眼中无晴心也离殇。月未央。“昨昔千般事,独忆白雪月光,一如今夜。”他的声音如山涧清泉不急不缓依旧,也曾令她心动无数。“雪花开在冬夜,既已消融,纵然凝结,再不是从前的雪。”她淡然宁静,心如止水。“你我曾经相爱!”他步步紧逼,不容她逃窜半步。“曾经。”她眼眸似深潭冬水幽深,波澜不惊。转身,纤弱身影消磨在黑夜,他伸出的手心微凉。还能挽留什么?开错季节的花,来不及凋谢已先枯萎。情字同解!情景二:“江湖纷乱,你看不清这人心,还是呆在山中为妙。”“江湖有她。”“可她心中并未存下你的半分影子!”“我作她的影子。”“如影随形?”“不,”他微微一笑,“相伴而生,血肉相融!”万丈冰崖如镜光滑,稍不留神即粉身碎骨。两道身影斜斜刺入,如履平地。“你为何跟着我?”她平静眼波对上他的无神的双眸。他满腹柔情:“我要当你的影子。”这是一个关于江湖+朝堂、俗世+物外、诡异穿越+浴火重生的故事。诉江湖事,延武侠情,谈朝堂变,稍带异能和玄幻,不理解的朋友请表示跳过。
  • 田家有媳

    田家有媳

    “小姐,你不能答应啊!那田家虽然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可是这次来提亲的可是他们家的大公子啊!据说这个大公子自从小时候生病以后就成了活死人了,不再醒过来,小姐嫁过去,是要守活寡的啊!”女子淡淡看了哭泣的奶娘一眼,“妈妈觉得我有选择的余地吗?”声音听着凄苦,可是眼中的晶亮却是小小的出卖了她!“半年之内,你必须怀孕,不然别怪本夫人不给你好脸色看!”洞房花烛夜,自己的婆婆冷冷下命令道。黄燕笙看来看躺在床上的“活死人”,这········怎么那个?怎么能怀孕?“大嫂?”幽静的小道上面,迎面就碰到了二流子一般的夫家二叔田青月,想到上次的事情,黄燕笙本能的皱眉,转身就想避开,却还是晚了一步,田青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拦住了她的去路,“大嫂怎么见到我就要躲开呢?可是小弟哪里得罪了大嫂?”说着就要伸出手就抓黄燕笙的肩膀。这天下,唯有你与朕共享!朕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校园)酷少的淘气女孩(大结局)

    (校园)酷少的淘气女孩(大结局)

    雨后落下一里的幽香雄花掉落山底的伪装落叶排成思念的形状我唱着Song不去看樱花飘落悲谷的悠雅藏着一句说不出的话窗外吹着屋里的牵挂轻轻吹动我头发初次的爱你化自痛的伤我不想抵抗该要如何学会隐藏傻傻的微笑表情却无法言语偷偷的像是记忆里幸福的相机静静的呼吸身边有你的空气我还记得你说樱花很美丽不愿意在今夜从你身边离去不忘记写下樱花飘落的那场雨不放弃心中刻下了永远爱你你说我和你都为了此刻着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