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600000006

第6章 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2)

而具高等智力,堪称人类最忠诚朋友的狗,却被它们的朋友——人类套上了铁链!看到它们遭受这样的虐待,我对此深表同情的同时,也对它的主人感到极大的愤慨。这令我想到若干年前《泰晤士报》上曾报道过的一件事情:一位勋爵用铁链拴起一条大狗。某天,当他走过院子时,突然向这条狗走去,并想拍一下它的脑袋,结果他的整只手臂被这条狗撕下来,真是罪有应得!这条狗大概想以此来抗议:“你不是我的主人,你这个恶魔——你把我的短暂一生弄得如同在地狱一

般!”把小鸟关在一尺见方的囚笼里也是虐待动物:把这种天生的飞行家囚禁在如此狭小封闭的空间里,目的只为聆听它们的哀嚎!

倘若以上论述的目的只为了提高人的认识力使其生活得比动物们更痛苦,那我们可将这种情况归结于如下的一条普遍法则,我们还可由此对这一情况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就认知本身而言,无所谓苦痛。痛苦只与意志相关,它的情形不外乎就是意志受到阻碍、抑制,而对此的附加条件就是必须对阻碍和抑制加以认识,这正像光线只在有物体来反射光线的情况下才能够照亮空间,声音只有在产生共鸣、回响,碰撞于硬物上振动空气波,并限定于一定的距离时才能为耳朵所听见——也正因为此,在孤绝的山顶上发出的呐喊和于空旷的平地上歌唱,只有微弱的音响效果。同样的道理,意志所遭受的阻碍和抑制,必须具有适当的认识力,所谓的感觉痛苦才能够成立,然而对于认识力本身来说,痛苦却是陌生的。

所以,感受到肉体痛苦的前提,就是神经及其与脑髓的连接。因而倘若手脚连接脑髓的神经被切断,抑或因为实施了哥罗芬麻醉,致使脑髓失去了自身的功能,那么手脚受到损伤,是不会被我们知觉到的。因此,濒临死亡的人一旦意识消失,在那之后出现的身体上的抽搐便被视为没有苦痛。而感知“精神”的痛苦要以认知为条件,就更不言自明了,很容易就能够看出来精神的痛苦是随着认知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由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意志好比琴弦,对意志的阻碍或抑制即是琴弦的颤动,认知则为琴上的共鸣板,痛苦则是由此产生的声响。

这样看来,不管意志受到怎样的抑制,无机体和植物都不会有痛感。与此相比,不管是哪种动物,即便是纤毛虫,也会有痛感,因为认知是动物的共性,无论这一认知多么欠缺完美。随着动物等级的提高,由认知而感受到的痛感也同步增强。因而最低等的动物只感受到最轻微的痛苦,诸如身体后半部几乎被撕断的昆虫,仅凭肠子的一点儿粘连仍可以狼吞虎咽地进食。即便是最高等的动物,因为缺乏概念与思想,它们所感知的痛苦也不能同人的痛苦相提并论。它们只在否定意志的可能性之后(这全靠理智地反省回顾),对痛苦的感知力才达到最大限度。倘若不存在否定意志的可能性,这一感受就成了毫无作用的残酷折磨。

年轻时,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如同在剧院里等待大幕开启的孩童,兴奋而迫切地期待即将上演的一幕好剧。对现实将要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实际上是一种福气,在对真相一清二楚的人看来,这些孩童有时如同一群无辜的少年犯——并非是被判死刑,而是被判要活下去,但对这一判决所深含的意义,他们并不会明白。即便是这样,人人也都想长寿,也就是达到这样的境界:“从今后每况愈下,直至最糟糕的一天来临。”

倘若我们尽最大可能地来设想一下,在运转的过程中,太阳所照耀到的各种匮乏、磨难以及痛苦的总和,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如果像月球那样,太阳不曾在地球上创造出生命,而地球表面仍处在晶体的状态,情况或许更好些。

我们也可以将生活看做是在极乐的虚无与安宁中加进的一小段骚动的插曲——尽管毫无意义。无论如何,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人,活得越久,越会清醒地认识到:总体来看,生活就是幻灭,不,确切地说应该是场骗局;或者更准确地说:生活具有某种扑朔迷离的气质。当两个年轻时的知己,分别了大半辈子,在暮年之时又再度重逢,两位白首老者间相互激起的就是“对自己一生全然彻底的幻灭与失望”感,因为只要看到对方,就会唤醒自己对早年生活的记忆。在那朝气蓬勃的往昔岁月,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散发着奇异的光芒;生活对我们的许诺如此之多,然而真正履行的又寥寥无几——在昔日老友久别重逢之时,这种感觉明显占据了上风,他们甚至无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彼此心有灵犀,在心灵感应的基础上畅谈怀旧。

谁要是经历了两三代人的世事沧桑,便会产生一种类似旁观者的心境:这名观众已遍览市集戏台上所有的魔术杂耍,倘若他继续坐在观众席上,接下来的节目只是同样表演的重复循环。这些节目只为一场表演而设,因而在了解了内容之后,不再有新奇感,重复的表演只会令人感到乏味。

倘若考虑到宇宙浩渺繁杂的布置安排:茫茫宇宙中,数不尽的燃烧着的、发着光的恒星,除了用自身的光热照亮其他星球之外,再无别的事情可做;而被它们照亮的星球即是苦难与不幸上演的舞台。身处其间,即便撞上天大的好运,我们所能得到的也只是无聊,就从我们所熟知的物种来看,这样的判断并不为过——要是把这一切全部考虑进去,那非让人发疯不可。

所以没有真正值得我们羡慕的人,然而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却数不胜数。

生活好比一件务必完成定额的工作。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所谓的“安息”实在是最恰当的表述。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是被折磨者,同时也是折磨别人的恶魔——这里只是地狱。

看到这儿人们肯定要说我的哲学无法带给他们安慰,只因为我道出了真相,而大众想听到的则是“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之类的话。你们尽管去那神圣的教堂吧,大可不必理会我们哲学家的话!至少别指望哲学家会根据你们的意志来编排学说!只有那些冒牌货和撒谎者才不吝干这种勾当;你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像点菜般随意规定你们所要的学说。

因为原罪或过失,婆罗门神创造了世界,为此他本身就不得不待在这个世界上赎罪,直至通过这一世界获得解救。这一思想多么美妙!佛教认为,世界的产生是缘于涅槃的清明状态(这也是通过赎罪

获得的),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安宁之后,又遭到了无法言明的毁坏。混浊出现了——造成这一结果的,是一种道德意义上才能被理解的厄运,尽管在自然物理界,这种事情也有着与之精确对应的类比事例和形态:在史前世界,星云带就莫名其妙地出现,而太阳也诞生在此时。所以,因为道德上的失误,自然物理方面的情况也越来越恶劣,直至造成了目前这一可悲的境地。这是多么奇妙的思想!在希腊人看来,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必然性引起了这一世界和神祗的出现——这种解释还算说的过去,因为它暂时还能让我们感到满意。而下面这样一种认识就让人实在难以忍受了:只是出于高兴和愿意,耶和华上帝才创造了这个充满痛苦与不幸的世界,而且“看着一切所创造的都很美好”!①

在可能出现的世界中,没有比现存的这个世界更好的了——即便莱布尼茨这一观点和其示范证明是正确的,我们仍不能接受他为神强词辩护的《论神的善良与仁慈》。显然,造物主的确不仅仅只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且可能性本身也被一同创造了出来。因而他本该安排好一切,竭尽所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世界。

莱布尼茨是系统的乐观主义奠基人,他对哲学所作的贡献无可厚非,然而,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事物的和谐秩序——这样的情形着实令我无法想象。针对莱布尼茨所提出的明显是诡辩的论据——用来证明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中最好的,我们完全可以严正地提出相反的论据,以证明这个世界是可能之中最糟的一个。这是因为,“可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而是确实能够存在继而延续的事物。这会儿,世界的安排刚好够维持它的存在;如若安排稍差一

① 由于本书作者所处时代及生活历史背景的限制,其部分观点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不为当代学者所认同,此处为真实全面展现作者思想,未作删节。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立场,下同。

点儿,那么这个世界就无法存在了。因而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更糟的世界——这样一个更糟的世界根本没办法存在。所以,现在这个世界就是所有可能当中最糟的。即便没有出现行星相互碰撞的情况,只要有某个行星轨迹出现了混乱而没有逐步被其他混乱所平衡,那这个世界不用多久就会完蛋。因而天文学家们就得明确了解这一情况究竟取决于哪种偶然的机会。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计算,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星球还能够继续维持。尽管牛顿秉持相反意见,然而我们都希望天文学家没有失误。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一行星系会像其他星系一样,已实现了的机械持续运动某时最终会停止下来。此外,在这一星球坚固的外壳下,集结着强大的自然力量。一旦有某个偶然机会提供给这些自然力足够的活动空间,它们必然会摧毁这星球的外壳,附着在这上面的生命也会毁于一旦。在这地球上,相同情形至少已发生了三次,而且有更加频繁发生的可能。里斯本和海地发生的大地震,庞贝城的被吞噬,这些只是对这种可能性小小的如同儿戏般的暗示。

大气层有些微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无法通过化学得到证明)就引发了霍乱、黄热病、黑死病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被夺去了生命,而一个更大的变化则将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气候稍稍变暖,就会令所有河流和泉水变得干涸。动物们没有足够的器官和能量来保证它们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自己以及后代所需的食物,因而动物如果失去某一肢体或丧失运用这一肢体的能力,那通常的结果只能是灭亡。哪怕是拥有悟性和理智这一强大工具的人类,十有八九仍在与匮乏作持续的斗争,几经艰辛困苦才得以勉强不使自己毁灭。

所以,无论是从维持整个种属还是个体的方面而言,条件都是苛刻的、缺乏的。因而个体生命,即是一场为生存而展开的无休止的斗争,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面临着毁灭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又屡屡得逞,以致繁殖后代的种子数量才会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因为只有如此,单一个体的灭亡才不至直接导致种属的消失,而种属才是大自然最关注的。因而这世界的糟糕程度即达到了可能中的极致。一度生活在这一星球上的各种动物所遗留的化石(用来证明我们的说法),使我们得以从以前世界的记录中了解到:以前那种世界不可能再延续下去,所以,以前的世界就是比可能中的最糟的世界还要糟。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失贞弃后

    失贞弃后

    一室旖旎的春色,两具身子火热地交缠着。未婚夫亲自带人来看他设计的春宫秀。最后一张退婚书,理由是婚前失贞……就在她承受着众人鄙夷的目光中,他站了出来,对她说:“从今天开始,让我照顾你吧!”她的心在那一刻开始沉沦……她抬眸望着他,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你能做到吗?”他缓缓抬头回眸望着她:“当我登上高位时,你会陪着我睥睨天下吗?”当他登上了皇位,身边有着三千佳丽,而她又站在哪里?里?大殿之上,高高在上的他竟走下那个位置,望着秀女群中的绝色女子朗声道:“凌语嫣留,册封为贵妃,赐住耀语殿。”陪着他睥睨天下的人不再是她……是谁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然而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欺骗……为了皇位,他机关算尽地接近她,让她动了心,爱上了他……彻底地付出,得来的确是欺骗,这让她情何以堪?冷倾心:“难道在这场所谓的爱情中,我的角色就是棋子吗?你难道就从没动过心吗?”南宫耀:“接近你,本来就是这场计划中的开始,你是我登上皇位的捷径。语嫣才是我最爱的人,而你从一开始就是棋子。”棋子,真的只是一颗棋子存在吗?在这场爱情角逐中,受伤的到底是谁?是她,是他,还是她?*****************片段一:一袭紫色的精美锦袍,勾勒着男子修长的身子,一张俊美无俦的脸,冰冷孤傲的眸子散发着冷冽的寒芒,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颚:“你不是凌语嫣。”微眯着双眼打量着眼前的她,随后缓缓道:“你是南宫耀的皇后,冷倾心。”不是迟疑,而是肯定。强忍着下巴传来的痛楚,冷倾心望着眼前的男子,并没有否认自己的身份。“真是没想到,南宫耀为了语嫣竟然舍得将自己的皇后送给了我,真是舍得啊……”薄唇里吐出的嘲讽话语,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不过,既然南宫耀舍得将你这个赝品送了过来,我虽不喜欢,但也不会浪费……”低沉的笑声传入她耳朵,宛若恶魔的嘲笑,冷冽的话语再度从那薄唇吐出,顿时将她打入地狱……“来人,这个女上赏给你们,让你们尝尝南朝皇后是什么样滋味……”******************片段二:断情崖上,他紧紧拉着悬崖边上的她,生怕她的坠落,狭长的眸子里充满了乞求:“不,不要放手,抓住我的手……”然而,手中的纤手还是缓缓抽离,她的身子以完美的孤线坠落,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多伦多之恋

    多伦多之恋

    本书分两篇:下篇是“多伦多之恋”,上篇是“永恒的诱惑”。下篇排在上篇前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危机就是商机

    危机就是商机

    本书为本书为你揭秘面对危机时风云人物的逆势吸金之道。资本大亨和行业领头人们在危机中与风险博弈,发掘隐藏的商机,并用多年积累的商业制胜经验,积极迎接挑战,或保全或增加自己的财富储备。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如何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你揭秘面对危机时风云人物的逆势吸金之道。资本大亨和行业领头人们在危机中与风险博弈,发掘隐藏的商机,并用多年积累的商业制胜经验,积极迎接挑战,或保全或增加自己的财富储备。在他们的财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风起云涌危机而留下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为更多人如何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 谁为谁憔悴

    谁为谁憔悴

    山区青年石大川通过考大学从农村进入了都市,毕业后为生计他以“晓雄”的名字“服务” 于都市的富婆们。开公司的种文欣感情上屡受挫折,她在晓雄这里得到了慰藉,于是用金钱买断了晓雄的自由。钟文欣的女儿钟蕾天真纯洁,在网上结识了“黑马王子”并身不由已地爱上了他。石大川就是“黑马王子”,他在网上是纯洁而昂扬的。作者对人格的多面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