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1000000016

第16章 大学是什么?

第四部 中国大学“希望工程”咏叹

是啊,大学是什么?

是那围墙里的绿地、教室、图书馆……?!

是那严厉的校长、文质彬彬的老师与匆匆而行的学生?

应该是吧。可又似乎不全是……

100年前,中国的一位教育圣人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100年中,又有位名士称:“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00年末,有人则如此高喊:“大学者,网络上、信息高速公路上,一切全都虚拟也。”

大学是什么,依然是个迷惑的定义。

还是让我们看看900年前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的意大利人波洛尼亚是怎么说的。喔,他说得多简单:“大学大学,大家来学。”

这,似乎就是目前最贴切与流行的经典定义。

是的,大学应该是由许多人(而不是一个人)走到一起,组成集体,互相学习,共同研究而构成一定场所、一定环境、一定教程的“大家来”的学习地方。

是的,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可以接受的“大学”概念。但这仅仅是西方人的认识观与理解力。

中国人则完全不同。

大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120年前,当清朝政府允许容闳、严复、詹天佑、孙中山、陈天华等人剪掉辫子去西方大学堂留学时,大学是被上面的这些有识之士当做“睁眼看世界”的窗口,后来他们靠这窗口把西方的近代科技与文化移植到中国,同时还把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一起带回祖国,并在短时间内吹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

——100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议办“京师大学堂”,意在推动摇摇欲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革新与变法”。于是,后来的“京师大学堂”真的成了百年中国伟大变革的摇篮。

——80年前,韶山冲的一位身着长衫的青年手持雨伞,来到湘江岸头的爱晚亭旁的大学里,之后又北上到了“红楼”图书馆潜心苦读,为的是熟读一本卡尔。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心中的大学,是寻求四万万同胞的解放之道。

——再后来的40多年,江泽民、李鹏等一批在共和国阳光下走出国门,到莫斯科郊外的列宁课堂上,那时他们心中的大学便是新中国人民也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再后来的20年时,一声春雷,沉闷的神州大地重新出现生机。作为“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心中的大学,则是知识与尊严的回收。

——再再后来,就是最近的10年,大学便成了新一代人必须走过的一个人生历程、一个台阶。因为有了它,可以出国,可以官场上升迁和谋一份理想的职业……

呵,仅仅100多年,同在一个国度,大学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却大不相同。其实,在中国人的心中,无论何朝何代,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概念,那就是:大学是门第,大学是俸禄,大学还是光宗耀祖、恩泽后代、改变自我命运的金招牌。

有人说,这才是大学的根本。是的,应当承认,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学确实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不管你如何粉饰,如何掩盖,目睹了“京师大学堂”100年辉煌历史后的中国人,更加坚定地认为这是个不可动摇与更改的概念。

我看过一本考进北大的“状元”们写的有关“大学梦”的书。有好几位都提到这样一段话:

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的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了这圣地不朽的魂灵。

谢冕教授的这段话,激励了多少青年学子投考北大的信念,同样也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勇攀大学“象牙塔”的铮铮步履。

大学是圣地。对有知识者它是精神与灵魂的圣地。

大学是圣地。对普通百姓它是命运与财富的圣地。

于是关于大学,便有了下面的这些镜头:

镜头之一:

10年前,“万元户”的称号还只属于那些土地承包的第一批成功者和依靠走私、倒汇的暴发户。一日,在数理化方面颇有些教学成就的某中学老师,突然被一位学生家长叫住:“老师,只要你负责把我儿子辅导好,能考上大学,这1万块钱归你了!”那家长没说第二句话,便扔下那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开着小车一溜烟地走了。

我的天哪,这么多钱呀!这位老师有生以来头一回见到如此多的钱,他真的吓坏了。如果说他贪,倒还不如说是被这么多钱吓得不知所措。他从这开始,就苦战三个月,后来那学生真的通过了高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学生家长又高兴地拿着2000元酬谢费给了这老师,得意洋洋地说道:“大学,就是向着有钱人开的。”

镜头之二:

中央美术学院门前,人山人海的新生初试队伍里,湖南的小杨今年已经是第七次参加考试了,而前面六次都因某种原因没被录取。这六年多中,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背井离乡,独自在京城租下一间离美院较近的老乡私房,然后边在美院附近那些培训班里学习,边在几个小学生家做初级美术辅导。母亲病逝他没有回家,对象吹了他抹把眼泪又专心致志上课去了。

在第四次参加考试时,美院的一位老师无意中说了句假如你真考上了也未必能上得起,干脆放弃算啦。他差点跟那老师打起来。后来他与这位老师交上了好朋友。

1998年4月,小杨与1500多名美术学子,共同竞争美院80个招生指标,结果再次败北。有人怕他受不了这残酷的打击,等一到复试榜出来后马上到他租住的房间找他,可已经人去房空。后来有人在他桌子上看到留给房东的一张条上这么说:“我暂时回武汉那儿打工,准备多赚点钱,明年我还要来考。因为大学对穷人而言更重要……”

镜头之三。

1994年7月初的一天清晨,江西某县的一个小山村,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快来人哪,有人跳塘死啦——!”

被惊醒的小山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从自家的屋里走出来,飞步赶到那个刚被洪水灌满了的小塘前。在村民们的眼前,清晰地看到水塘上漂浮着一具着红花衣服的女尸。等几位勇敢的汉子把女尸翻过面来时,大家一片惊呼:“小琼,怎么是小琼呀!”

是的,正是小琼姑娘。一个17岁的少女,一个全村惟一的女高中生突然暴死水塘。小琼的父亲喊了声:“小琼啊,都是爸害死你的呀!”便当场昏死过去。

村上的人都知道,小琼过几天就要参加高考了,大伙儿还不停地在夸她最有希望成为村上第一个“状元”。可是小琼这几天的脸色特难看,原来她父亲坚决不同意她去考,他希望女儿留下来与他一起种20亩山坡地。父亲对女儿说:“女孩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嫁个好人家才是最要紧的,明儿我托人给你找个好一点的婆家啊!”

小琼跪下求情也不行,于是她感到了末日。她的弟弟后来发现了姐留给他的遗书,上面说:“弟,咱山里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留在山里等死,一条是走出山外求生。大学是你惟一的生路,姐用生命为你引路……”

你该明白和理解中国人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了吧!

大学,对少数人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必然选择,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一种企求,一种抗争,一种生命的全部意义。

中国人心目中的大学,因此不像外国人所说的“大学大学”就是“大家来学”。中国有12亿人,有限的校园,太少的教育经费,更使大学变成最严酷的竞争战场。越过那道分数线,你便是“天之骄子”;挡在线之外的人,你将失去尊严与价值,直至一生。

但中国人更理解“大学大学,大家来学”这个大学的定义。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因为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因为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比谁都有权利上大学。社会主义的大学属于大家,大家的大学就应该让大家都来上。于是中国人的大学比哪一个国家竞争更激烈,激烈得超乎大学本身——人们把上大学看成了惟一的改变人生命运的“独木桥”。于是有了“黑色七月”、“红色九月”之说,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成了永恒的真理。

富人们一开始便知道走大学路是理所当然和必然的。

穷人们明白后便坚信走大学路是应该和必需的。

20年前,中国再度恢复高考时录取大学生数为10万余人,后来增至30多万,再后来到60多万,但面对近2亿人数的中小学生“冲刺队伍”,这个数仍然压力太大。这几年又把数字增至100万左右。而加之在校学生,中国大学目前在校生已超过500万。如此庞大的高级人才储备队伍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也并不逊色。然而它对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小数,总数为2亿人的学生大军,在经过小学的6年,又经过中学6年的拼搏,最后仅有百万人能进大学,绝大多数的人只能在大学校门外流泪、叹息,这无疑是件极其痛苦的事。对国家、对民族都是这样。

中国是个龙的国家。望子成龙,天经地义。愿做虫的不多,除非别无选择。

这种激烈的竞争便是必然的了。但另一方面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就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人均数仍在全世界100多位。如此一个穷国却在办2亿人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和500多万人的高等教育,俗称“穷国办大教育”。人大会上年年喊加大教育经费,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仍然年年喊不够。到底什么时候够,除非体制彻底改革,除非国家真的强盛。但路还得走下去,改革必须深入。于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和汇总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1992年国家教委提出逐步实行高校招生公费自费并轨,并逐步完善办学机制、就业机制的思路。1993年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东南大学率先进行收费并轨试点。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从最高权力机构的行政法规上确立大学收费制度。1994年包括北大、清华、南京、复旦、中山在内的40所高校开始收费。之后1996、1997年开始全国所有高校除部分特殊专业外全面实行收费制度。正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多少年来,进大学后就是“国家的人”的概念在百姓中根深蒂固,许多人接受不了这一现实。但政府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政府总理讲得十分清楚: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中、中等及中等以上的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实行缴费上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用的做法,我们也不例外地坚持这样做下去。中国百姓这才认识到,缴钱上学看来是必然趋势,别说大学,就是高中以后也要缴费了!

缴多少?1000元一学年,也有2000元一学年的,一些热门的学科则在三四千以上……这还不算学生自己的生活费。天,一个大学生一年下来少说也得四五千元呀!

四五千元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中国一半以上的收入中下等家庭的全年积蓄。那就是五分之二的农民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这哪成,送孩子上大学后,全家都得挨饿怎么行呀!太多了,国家收得太多了!

国家说,不多,绝对的不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实际每年至少需要l万元,政府现在仅收20%左右,另外的80%仍是国家在负担。不多吧?

是不多,可是……可是我们砸锅卖铁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呀。贫苦的百姓们说。“过去上大学,是勤奋加天才。现在还要加一条,就是金钱。”他们说。

勤奋+天才+金钱=上大学

这是今天的公式。因为有了这个“公式”,中国的大学才出现了过去从未听说过的“贫困生”,而且其数量和势头之大、之猛,已经关联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有人说,教育改革是中国计划体制的最后一座堡垒,而大学收费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关键。

我们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今天大学贫困生问题如此地引起政府、社会的严重关注!我们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大学进行“希望工程”,而且这个“希望工程”与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希望工程”虽然说同为四个字,但内容与含金量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小学的“希望工程”是在为我们民族走出贫困与愚昧铺路,大学的“希望工程”则是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高速列车。

你现在又该对中国的大学有了新的理解。它是什么?

它是我们民族的脊背与栋梁,它是我们全体人民的责任与义务!

它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更是我们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同类推荐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热门推荐
  • 激光聚焦

    激光聚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在办公室里,如果你想要更快地晋升,想要平步青云,就必须学会从现在开始积累和拓展你的人脉。因为,在职场中人脉就是你的命脉,谁掌握的人脉越多谁在职场中的优势将越大。
  •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致富,这是因为成功与致富意味和代表着众多美好的事物。成功能使你获得别人的赞美,赢得社会的认同;成功还能为你身边所有的人做更多的事情。致富则会给你带来个人的发展;致富还可以让你免于许多烦恼、恐惧、挫折和失败,使你找回自信,重塑自我。
  • 坏坏校草恋上丑丫头

    坏坏校草恋上丑丫头

    一个丑丫头的华丽蜕变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他桀骜不驯,世人眼中的叛逆学生,凭出众的长相被封为坏坏校草。而她是众人口中的丑丫头……一次老师的安排,让他与她成为互帮同学,究竟谁能改变谁?是有心还是无意?他将她打造成了漂亮的自信女孩,而她却没能让他成为好学生。在相处中,她对他亦有好感,却不知他已默默地暗恋着她。经历过一次次的变故,她苦笑着问他:“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诠释了日清工作法的真谛,汇集了日清工作法的基本内容,凸显了日清工作法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做不到日事日清带来的危害,探讨了有效执行、日事日清的基本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培养日事日清的意识和习惯,掌握日事日清的工作方法,构建日事日清的企业文化,造日事日清的团队,培养日事日清的员工,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日清日高、不断发展。
  • 小妻不好惹

    小妻不好惹

    严肃很严肃地对宁可告白,一见钟情,再见上手,三见别想逃出咱的手!小妞,你就从了吧!一个身世背景杠杠的,一个是当红女写手!当钢铁无敌的他锁定目标之后,想逃,没那么容易!
  •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她,前世亲眼见证男友背叛,遭遇车祸而死,一朝重生,由平民女子变身富家千金。未婚夫陆少辛,豪门子弟,帅气多金,却对她始终冰冷、厌恶至极。父辈定下的婚约,爸爸的过早离逝原本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公平。当历经千帆的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在这场婚约里相爱。岂料,她死亡的真相却在毫无预兆下被揭晓,证据面前,丈夫是幕后主使,她又该如何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