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600000007

第7章 持强守弱的策略 (2)

两人在用人都有优势的一面和劣势的一面,刘邦优势的一面体现在比项羽更老辣,更懂的人心需求,通达人情世故,并且善于驱使驾御人才为己所用,多方面的利用一切办法拉拢利用人才。刘邦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对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刘邦劣势的一面体现在慢而少礼,多疑猜忌,使得不少贤能之士,好礼之士,道德高尚者,清谈名流者不肯效劳,而猜疑亦使其手下离心背德。

刘备与项羽的用人手段各有优劣,各有其称赞的一面,亦有其不足的一面。总体说来刘邦的老谋世故略胜项羽的血气方刚,最大的利用了人才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遏制了人才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正如刘邦在当了皇帝后,于洛阳召开的庆功会上对群臣所说:“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之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项羽本纪》)。

从刘邦的评价中不难发现,在刘邦的眼中,张良的综合才能和天赋应该是三人之中最高的,才能评价最高。但高祖在开国大典中封赏萧何时,曾力压群臣,把萧何封在功臣中的首位,“汉五(前202年)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这引起了武将们的不服,他们嚷嚷:我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刘邦对众将做工作说:你们知道打猎吗?大伙儿说知道。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说知道。刘邦说:打猎时,追杀猎物的是猎狗,发现猎物踪迹指挥猎狗追杀猎物的是猎人,你们这些武将们,就是“功狗”,而萧何是“功人”。众将哑口无言。于是赐萧何“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他说其他功臣都是“猎犬”,惟独萧何堪称“猎人”,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因为在整个大汉立国战争中,刘邦才是终极意义上的“猎人”,其他人甚至也包括萧何,都是“猎犬”,现在猎人刘邦称萧何也是“猎人”,表明刘邦在做多方面的权衡之后,依然认定,萧何对大汉立国的贡献最大,而且是诸位功臣中最具综合才能和战略能力的大家。

在刘邦“为布衣时”,萧何“为沛主吏掾”,经常“护高祖”,高祖为“亭长”的乡里小头目时,萧何作为县里的官吏,是刘邦的上级“领导”,按官场常规,萧何在此时的刘邦面前应是拿出小官僚常有的端着架,沉着脸,摆点威风,过点小官瘾那种作风,然而萧何不,他对下级刘邦是“常左右之”,当刘邦为秦朝服繇役时,“吏皆送钱三,(萧)何独以五”。这既是萧何的厚道热肠,又应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慧眼识人吧。

萧何对刘邦的忠诚,还表现在他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刘邦身上。秦末刘邦在沛县初起兵时,萧何和曹参积极拥护配合,拥立刘邦为沛公。刘邦登基后,在评功大会上讲话,不无感激地说:“诸君独以身随我,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萧何动员了家族中数十人追随在当时看来事业“行情”并不看好的刘邦,在秦朝“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的严酷现实前,萧何作为秦朝的小官吏,敢于率众亲族支持和追随刘邦造反,那罪名岂止是“弃市” “灭族”就能了得!可见萧何对刘邦的忠心已到了何种地步。

面对开国第一宰相的宝座,张良尽管功高才大,也不敢去坐,因为他知道刘邦的心思,只有让萧何坐了这宝座,刘邦才最放心。

萧何不仅忠诚于刘邦,也善于迎合刘邦。汉八年(公元前199年),刘邦东击韩王反叛余部于东垣,萧何在京为刘邦大规模营造未央宫。刘邦归来,见宫阙甚壮,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萧何的意思是,让后代帝王的宫殿规模不能超过刘邦,此种迎合,当然使刘邦转怒为喜。

众所周知,刘邦拥有韩信这一员大将那也是拜萧何所赐。韩信怀旷世之奇才,并没有独树一帜,揭竿而起反抗暴秦,而是择木而栖。

韩信年轻时常在他人家里寄食,被人瞧不起,甚至受过胯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韩信抱着远大志向,先后追随项梁、项羽,提出过许多合理化建议,但得不到他们的采纳和重用。秦朝灭亡后,项羽依仗着自己手中军事实力的强大,背信弃义,把刘邦撵到汉中去做山大王(汉中与陕西关中之间有秦岭作为天险,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刘邦和他的军队困死在汉中)。这时候,郁郁不得志的韩信逃离项羽,带着“治国、平天下”的妙计,到汉中来追随刘邦,希望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并帮助他夺回天下。

谁知道,韩信在刘邦这儿也不好混,有一次,他和几个不得志的军士喝醉了酒、犯了法,差点被杀头。多亏夏侯婴看他仪表不俗,出口振振有词,才免去他一死,还上奏刘邦,将他提升为都尉。使韩信有机会接触到刘邦的重臣萧何,引起他的关注,萧何有心向刘邦推荐韩信,但要把韩信从都尉推荐到领军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当时,很多将士看到刘邦这里没有多大希望,就逃离汉中,到别处去发展。有感于此,暂时没有机会干大事的韩信干脆也来个一走了之。

萧何得知后,大吃一惊,放下手中的繁忙公务,亲自去追赶韩信,甚至来不及向刘邦打个招呼。萧何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一直到天黑还没追上韩信。正想休息一下,他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寒溪河边来回溜达。萧何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跑到寒溪河边,下了马,气呼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韩信仍不吭气。萧何又说了一大篇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夏侯婴也赶到了,两个人苦苦相求,韩信只好跟着他们返回汉中。

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之后,刘邦问萧何:“将军都跑了不下十个,你不去追,却偏偏去追这么个小都尉呢?”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而韩信是当中最杰出的人才,跑了就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想打天下就要有韩信!” 刘邦只这么听萧何一说,就建了个拜将台,于是就成就了丰功伟绩的韩信。

这说明,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之原因,在于用人。至于用什么样的人,当然是用能人。如张良、萧何、韩信懂政治、懂军事、懂经济,是汉初三杰,皆能忠心耿耿为刘邦所用。正如《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10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刘邦善能用人,能集中能人的聪明才智,为己所用,实在了不起。

刘邦看中韩信,奠定了他最后夺取胜利的基石,也给与了韩信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封建史册上一代名将的风采。而其中的艰涩、离奇又难以为常人所理解。

刘邦一心想取得天下,却苦于军事才能平庸,同勇猛异常的项羽屡战屡败。韩信的到来,使他具备了战胜项羽的条件。但是韩信一旦功高震主,又给刘邦的地位造成威胁,这就给刘邦形成了一块心病。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刘邦一方面利用韩信出众的帅才,不断打胜仗;另一方面却只给韩信执偏师,自己始终不离开主战场。韩信率师明修剑阁、暗渡陈仓,破“三秦”后,刘邦只让韩信带少量人马,攻打赵国、齐国,自己率主力与项羽交战。这样,一面是韩信屡战屡胜,势如破竹。一面是刘邦屡战屡败,连老父、妻子都被项羽虏获。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成皋失利,与萧何逃往修武的韩信及张耳大营,这是刘邦最脆弱的时刻,如果韩信有异心,自立或者擒杀刘邦投降项羽,刘邦其人从此消失。所以,刘邦“自称汉使,驰入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独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国”——以高官厚禄稳定韩信,随后调集军队攻击齐国。在韩信有自立苗头,以“假王”邀功试探刘邦的反应时,刘邦先是大怒,其后在张良和陈平的暗示下,汉王马上转变口风:“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并命张良前去授封韩信为齐王。

垓下大会战,韩信布下十面埋伏,大败西楚霸王,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这样做,很有他政治上、军事上成熟之处。一方面,他始终不离开统帅的位置,这就巩固了他在汉军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借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把项羽打败,还不时给韩信出些难题,让韩信听凭宰割。

任何时代的领导都要学习的才能:善将将。给他一个职位和权力,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才是一个领导最高明的地方。事必躬亲的领导,肯定没有雄才大略。项羽过分地夸耀个人的力量,重视自身的虚荣,而不懂得政治领袖更需要的是发现和领导人才。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无法调动旁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刘邦则深谙此道。由于用人有方,故四方贤士武将前来投靠,甘愿为他效劳,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刘邦为首的中坚集体。故而使刘邦能由小及大,由弱变强,五年一统天下,创建雄汉之伟业。

同类推荐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亚洲战场上,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比较大型经典的海战。主要包括:登陆冲绳岛,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马绍尔群岛海战等。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一寸河山一寸血1

    一寸河山一寸血1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1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滋养心灵

    滋养心灵

    感动千万人的88个真爱故事。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让你荡气回肠;一个个真实平凡的人物,让你唏嘘不已……在这里,你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温暖的亮光,每个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你的心灵。蕴藏丰富的情感,传递人生的智慧!
  • 风月帝国

    风月帝国

    天雷降世,在雪山老神仙的精心养育教导之下终成大器,恰逢强敌入侵,数十万大军溃于朝夕,圣子为力挽狂澜于危难,在一众兄弟好友的帮助下受命出关,少年英雄们,视百万敌军如无物,连战连捷,终成一代贤臣名将。
  • 天罚

    天罚

    废柴混混,机缘巧合下竟然遇上了隐居山林的绝世高手?从此踏上了祛除魔族,保护人间免受荼毒的艰辛道路……一场场死里逃生让他功力精进,到底他是不是那个可以号令天下,保护众生的天下霸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爷,妞要追你到天涯

    爷,妞要追你到天涯

    不就是说了几句他的坏话,犯得着这么小气要她去做佣人吗?百般刁难之后居然敢对她表白?长的妖孽又怎么样,她沈悠然就是不屑!“不管在哪里,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让你受一丝一毫的伤害!”倒在血泊里,叶少渊虚弱却坚定的看着沈悠然的双眼,一字一句。“既然你在他身边只会给他带来灾难,那么你就去死!”【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