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300000027

第27章 两位美学家

两位美学家,指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谈这两位,而且合在一起谈,是因为近些年,我住在北京大学的燕园之内,与这两位成为邻居,有时出来散步或买食物,就间或在路上遇见,这点点因缘引起一些感想,想说说。说因缘和感想,意思是躲开学问,那不好谈,因为太多,又难免玄远,难免枯燥。

由结邻说起。我1969年夏秋之际到明太祖龙兴之地的干校去接受改造,两年之后结业,妇唱夫随,也舍了城内三十余年的住所,到燕园的东北隅寄食。朱光潜先生住燕南园的西北隅,花神庙遗址之西,与我成为远邻。宗白华先生也住燕园的东北隅,从我们的南窗可以看见他的北窗,与我成为近邻。朱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夫人奚今吾女士是我的同事,很熟,依常情,我可以常去串门,可是朱先生忙,不便去打扰,所以我与朱先生相见,经常是在西门内的外文楼附近。宗先生呢,因为是近邻,几乎朝朝夕夕都见到,也是在路上。

转而说远的因缘。知道宗白华先生,时间也许更靠前一些,记得中学国文课教材里选过他的《读书与自动的研究》等文章,我当然读过。知道朱光潜先生,是从读他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谈美》开始。其后,宗先生在我的知见中消失了。朱先生却一直清晰,因为上大学时期,记得还听过他讲课,大概是文学概论吧;毕业以后,杂览,有时也喜欢钻钻形而上,看看桑塔雅那等谈美的著作,自然就又想到朱先生和他的克罗齐。朱先生不是狭窄的美学家,他通晓多方面,并谈多方面,文笔也好,清明流利,我喜欢读。

我和朱先生都是北大旧人,大革命风刮起之后,依照什么什么规律,身忙心不安,自扫门前雪,我几乎把他忘了。没有忘干净,是因为他的夫人和我同在一地,有时,至少为了合礼,要询问一下他的情况。答复常是“还好”,“还”,意思是没有坏到不能活。干校结业,奚女士借了朱先生名高年老而且未被逐出北大的光,没费多少周折就回了北京,其后不久我到燕园寄食,因而就有了接近朱先生的机会。可是事实是没有接近,原因有二,都属于时宜性质。

以1976年的大地震为界,其前,朱先生先是住牛棚,扫厕所,放还之后,宜于闭门思过,如果门前常有客人来往,北京土话所谓显鼻子显眼,会给他增加麻烦,我不便去。其后,听奚女士说,大革命一开始,朱先生自知问题严重,其中之一当然是学术权威性质的反动,于是接受应该低头认罪的今训,把与文字有关的,文稿等等,都交了。其时风暴刚起,没有如何处理这类反动的规定,于是由当其事者依己见处理,而这位当其事者是,接收,打开外文楼某一间的门,都放入。风平浪静之后,当然是发还,据说是没失落什么。可以想到,朱先生,与一般书呆子一样,就继续钻进去,整理旧的,写新的,总而言之,是加倍忙起来。我懒散,但对于这类的勤却既钦佩又有些体会,所以还是不便去。

但究竟是同住在一个大墙圈之内,有时还是能够见到。有个时期,朱先生经常到外文楼去工作,累了,就到楼东门外的通路上,叼着烟斗散步。我遇见他几次,总是问安之后,谈几句闲话就作别。他因为年高,身体显得更矮了,头发全白,步履很慢,配上由烟斗不断上升的烟缕,总像是沉思的样子。衣服不破,但和人以及他的学问一样,古旧,一看就知道是多年前的。这楼门外的通道,北端是副食店和粮店,来买食物的人不少,把朱先生列在这样的人群里,沉思而不买米油盐,显得有些怪,幸而燕园之内,这样的怪物不罕见,所以追着细看并进而研究的好事者并不多。

以后,大概是因为行动越来越费力了吧,朱先生很少出门了。有一次,我见到奚今吾女士,问过朱先生情况之后,有预见之明,说请她转求朱先生给我写点什么。不久就写来,是丰子恺的一首五绝。字苍劲,颓唐中有些拙气,与《谈美》的轻灵婉约不是一路。我感到惭愧,竟不知道朱先生的书法也有相当深的造诣。

最后一次见到朱先生是1984年秋冬之际,祝叶圣陶先生90大寿,在北京西四同和居的宴会上,奚今吾女士随着照看他。看来他是很衰弱了,活动,尤其走路,很吃力。酒饭当中,可能由于小便失禁,朱先生要往厕所。厕所照例是男女授受不亲,奚女士不便进入,正在为难,一眼看见我,本之“有事,弟子服其劳”的古训,让我陪同前往。我搀着他,觉得出来,他是一点自主的力量也没有了。我想到他的著作,他的心愿,以及生生灭灭的自然规律,不禁泛起一缕逝者如斯的怅惘。其后有一年多,我没见到奚女士,也就断了朱先生的消息。终于传来不幸的消息,他于1986年早春作古了。我赶往燕南园他的住所去吊唁,接待的人说,奚女士心脏病复发,遵医嘱,静养,不能见客。就这样,我在一张纸上写了几句话,算是把朱先生送走了。

宗白华先生比朱光潜先生高寿,我朝夕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他年岁超过80。我本来不认识他,常见我住处西侧的大路上有个衰朽老人,中等身材,略丰满,黑面白发,穿得很旧,有时很破,腋下夹着一根手杖而永远不用,走路有特点,是鞋底不离地,发出连续的擦擦声,面目和善,总是带着笑容看对面走来的人,问别人,知道是宗白华先生。后来才知道,我老伴同他相当熟,因为到东门外买食品常常遇见。我老伴不知道他是老牌的作家和美学家,所以向来以平等的态度对之。

宗先生当然也是这样,并且喜欢关照别人,例如有一次,我老伴买来较多的糕点,解释缘由,是宗先生劝她多买,说:“我尝过了,确是软,多买些吧!”宗先生也有老伴,大概身体很坏,春秋佳日,有时看见她在阳台上立一会儿,没见她走出过阳台。也许就是因此,采购的任务要由宗先生独自完成。采购,也许还有锻炼的用意,据我老伴说,宗先生买物,常常是到更远的海淀。我想,这样的步法,往海淀买物,需要很长时间且不说,一定难于应付裕如吧?有一次,可以证实我的推断并不错,是夏天,见他擦擦走回来,不知买了什么菜,大概是忘了带装的工具,急中生智,用伞代替,撑开。头向下,大面积小用,惹得不少路上人暗笑。我推想,他这样像是心不在焉,大概是在想他的美学问题。果然,其后,他的最后一本文章选集,《美学与意境》也出版了。我大致翻了翻,很佩服,觉得不愧是美学家,或再放大,哲学家,因为能够学与用沟通,于一粒芥子中看到须弥,摘取生命树上的花使之变成小诗。

也是1986年,但挨到年底,宗先生也作古了。不幸中之幸,与朱先生一样,也留下他的思想和心愿。我有时想到他们两位,顺流而下,不免想到美丑问题,以及另外两个,同样玄远但又切身,善恶问题和实虚问题。善恶问题和美丑问题,是人类,或扩大,说生命,独有的。实虚问题不是,没有生命照样会有此疑问,只是生命不知道罢了。我这样说,明眼人会看出,对于善恶和美丑,我是人本位的实利主义者,就是说,在这类看似神秘的事物中也没有什么神秘,拿起算盘,三七二十一,一退六二五,最后结账,所谓善,所谓美,不过是有利生之力的什么而已。但这里的问题很复杂,专说美丑,以利生为辨析的原则,理论即使可通,付诸实行也大难。生有多种,“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利就更难定,就一己说,有远近,有久暂,因而不免有正反,范围扩大到己以外就更是千头万绪,真是一言难尽。

只好避难就易,只说内外。朱先生和宗先生是美学家,毕生跟美打交道,应该说,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之所以为美,可是看外表,尤其宗先生,像是离美很远,这是只顾内而忘了外。这样是否可取?又是很难说。只好且不评论,看看实际。据我所知,实际是有不少人,走的是相反的路,只顾外而忘了内。外是什么?多得很,时装,系列化妆品,然后是杂色灯光闪闪之下,诉诸目的跳,诉诸耳的唱,再然后就扩大到身外,只说门内,是组合家具,家用电器,等等。当然,发展科技,有了成果,增加些六根享受也是意中事。但杞人忧天,我只怕在这个领域内,也是内外不能兼顾,甚至互为消长,比如时装太时,系列化妆品太系列,因而看到芥子就不能想到须弥,有生命树上的花就不能使之变成小诗,那就所得太小,所失太多了。本于这样的杞忧,我总是希望,尤其迷恋时装和系列化妆品的人,无妨于装妆之余,也想想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如果有所会或有所悟,那就可以减少一点外而增加一点内,也就是可以接近比较实在的美了吧?

同类推荐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热门推荐
  • 策划那些事儿

    策划那些事儿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罗斯近几年大赚石油美元,普京总统却忧心忡忡,如履薄冰?为什么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时候,却在突然之间掉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悬崖?……“小样,别以为穿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以史为鉴,了解那些重大策划,让你轻松看透波云诡谲背后的真实。
  • 妖爱不要爱

    妖爱不要爱

    二人一妖,到底怎么谈恋爱啊!星宓偶然在荒岛认识的蛇妖靖月长的不要太好看,但星宓却心有所属,对那体弱多病的贝勒爷懿祯情有独钟。得啦,这辈子看来是当不了成功的小三了,下辈子再说吧!下辈子,星宓,答应和我这只蛇妖相守吧。
  • 灵撼九幽

    灵撼九幽

    晨九是佣人的孩子,灵境测试被认定是废人,伤心欲绝却意外唤醒五行戒指里的女神,废柴竟是五行大圆满的灵根,从此在女神的帮助下进行苦修,并逐渐崭露头角,最终震撼了整个大陆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迷糊甜妻抢错婚

    迷糊甜妻抢错婚

    某女牵错男人抢错婚,把一陌生男人塞进自己碗里。婚后,她把老公送的钻戒当玻璃戒,更把老公的未婚妻当闺蜜。得知老公从头到脚都是谎言后,她带娃跑了,成为单亲妈妈。某天,笨儿子跑进了电视,在前夫的婚礼上帮她抢婚:“叔叔是好人,就勉为其难地娶我老妈吧……”
  • 冲上云霄:机长的100天恋人

    冲上云霄:机长的100天恋人

    什么,我们假结婚,爱与恨,你妈妈才假结婚呢。拖着机长高富帅老公,走,只要有缘,我们睡觉去。什么,老公前女友过来要复合,什么都可以。前任渣男,滚你一边去。还来找我,天与地,我踹你两脚。推荐新文《王爷爱坑妻:妃你莫属》《隐婚蜜爱:大牌老公小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