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0000036

第36章 大乱交迭羯赵亡

石遵称帝后,尊其母郑氏为皇太后(老娘们苦尽甘来,其长子石邃被废杀时己被贬),以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太子,石鉴为侍中,石冲为太保,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并封功劳最大的石闵都督为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一直在上白抵拒张豺军队的李农也还朝,石遵复其官职。

公元349年五、六月间,北中国天灾人祸频频。好好的初夏时季,暴风拨树,电闪雷鸣,自天而落的冰苞竟有水杯那么大,砸死行人无数。邺城的宫殿又因雷击起火,太武殿、晔华殿荡然无存,只留一地灰烬,大火连烧一个多月才灭,后赵帝国的“乘舆服御烧者大半,金石皆尽”。更为可怖的是,“雨血周遍邺城”,天落红雨,殷红如血。

坐镇蓟城的沛王石冲是石虎庶子,听闻石遵杀石世皇帝为帝,心中很是不服,对左右僚佐说:“石世是先帝御封的太子,石遵竟然废杀,罪逆涛天。传孤赦令,内外戒严,孤王要亲自率军征讨”。

石冲行动迅速,上午表志,下午就带领五万精兵向邺城进发,四处传檄,讨伐石遵。大军行至常山,名路人马已有十来万之众。

在苑乡扎营时,石冲收到石遵情深意长的亲笔信,劝晓说大家兄弟,血脉相连,并允诺要授与石冲尊权重兵。石冲看看信,想了想,也觉石遵言之有理,就对左右将说:“唉,都是我的弟弟辈,死的人也不能再复活了,干吗要再继续骨肉相残呢?我们回去算了。”

石冲此语,足以表明他是个涉世未深的倒霉蛋,墙头草一样,可以一怒起兵,可以一哀息兵,王族内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可有这等儿戏。石冲话音未落,其帐下大将陈暹就突地站起,大叫道:“彭城王篡弑,天地不容,大您尽可自己回去,为臣我率兵进攻邺城,擒获石遵,然后再奉您太驾入京”。帐中诸将也多有附和。见众怒难犯,石冲自己把握不了大局,又依众人之计继续前行。

石遵再派朝中大臣王擢携亲笔信劝谕石冲。石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听。

无奈之下,石遵授予石闵黄铖、金马镫等御物,派这位义弟与李农一起率十万精兵去迎击石冲。平棘之战,后赵王朝的两支精锐立阵厮杀,毕竟石闵厉害,石冲全军大败,自己也被石闵军士在元氏县抓住,就地赐死。此外,石冲所率的三万劲卒,也都被石闵等人坑杀。

石赵内乱,慕容鲜卑出大兵二十万,虎视其境;东晋的桓温等人也进据寿春,步步逼近。

镇守长安的后赵宗室石苞见石遵称尊,也生觊觎之心;既然你能当皇上,我也有资格称帝。于是,他率关中部队准备起兵。其属下左长史石光等人谏劝,石苞大怒,诛杀石光等一百多人,深失众心。由于石苞“性贪而无谋”,关中豪右都知道这个家伙不能成大事,许多人就密谋和东晋的梁州刺史司马勋联系,准备投靠晋朝。司马勋乐得有人接应,忙率晋军奔赴,在距长安仅二百多里的悬钩扎下营盘,并攻杀后赵的京兆太守。

关内一带的地方势力闻风而动,纷纷杀掉后赵派遣的地方官,坐拥三十多座坚壁,共五万多人,和司马勋遥相呼应。

石苞没来得及进攻邺城,东晋兵马已经来到眼皮底下,他只得暂缓夺位,派将军麻秋、姚国等人率军队出拒晋兵。石遵早已听闻石苞想来邺城推翻自己,就以讨伐东晋司马勋为名,派车骑将军王朗率二万精骑驰赴长安。石苞见救兵来到,以为石遵还不知自己的图谋,忙开城迎接。王朗马上派人逮捕石苞,捆送邺城。

司马勋见后赵援军赶到,眼见占不到多大便宜,便扭头杀向宛城,攻杀后赵南阳太守后退回梁州。

石遵听闻石苞已逮送入京,东晋司马勋退兵,深深喘了口大气。但是,他放松得太早。

当初,石遵在李城发兵向邺城进军夺权皇位,为了“激励”石闵为自己死战,曾许诺说:“好好干,大事成功,我当立你为皇太弟”。石遵称帝,宝位坐稳,也就“忘了”事前的许诺。

石闵失望非常。他自认勋高一时,应总搅朝政。石遵怕他在朝中势大,处处牵制。但是,石闵掌统内外兵权,尤其是殿中禁卫将士及东宫高力(身高善射的大力卫士)一万多人都由他控制。石闵为收买人心,把许多禁军中下级头目奏为殿中员外将军,赐爵关内侯,并出宫中美貌宫女赏以为妻。石遵只知在朝中抑制石闵的辅政权,对石闵收买禁军军将的事情一直未加警惕,“而更题名善恶以抑折之”,自己反倒做了恶人,守卫皇宫的禁军将军士兵得好的心中感激石闵,没得好的就怨恨石遵。

不久,左卫将军王鸾等人劝石遵削夺石闵兵权,石闵更加怒形于色。

石遵想诛杀石闵,但关涉“家事”,自己拿不定主意,就把石鉴等石氏宗室勋贵一并召入宫内,在太后郑氏面前一起议事。石氏兄弟长幼都无异议,全都同意杀掉石闵。老太后郑氏心软,自小看着石闵长大,就劝说:“自李城回师,棘奴(石闵小名)功大,无他便无今日,小事应忍让,不可随便杀人”!因此,诛杀石闵之事就不了了之。

石鉴怀存私心,一出宫门,他就派宫内太监骑快马告知石闵有人要杀他。石闵闻讯,马上劫持了当朝司空李农与右卫将军王基,与他俩合谋废掉石遵。

二人不敢不从。三人议定,召禁卫军将领苏亥等人率三千甲士冲入如意观,包围了正与嫔妃弹棋玩乐的石遵。

石遵楞在当地,惊问:“谁要造反啊”?

军将回答:“义阳王石鉴当立为帝”。

石遵苦笑,说:“我都落到这个地步,你们立石鉴,又能捱过几时”?

军士早已得令,拥石遵于琨华殿,乱刀杀死,同时挨斩的,还有太后郑氏、太子石衍以及左卫将军王鸾等人。

石遵在位,仅一百八十三天。

该石鉴上场了。

石鉴登基为帝,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封李农为大司马,录尚书事。

石鉴也是找死,刚刚称帝不几天,就暗中派先前在长安起事未果、被押送至京的石苞与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谋杀石闵和李农。

事发当夜,石闵和李农两人都在宫内的琨华殿议事。由于身边护卫众多,李松等人又无正式皇帝诏命,没能杀掉石闵、李农不说,几个人浑身是伤,又退回禁中。石鉴害怕石闵识破自己要杀对方的计谋,假装惊讶,并派人迎前,杀掉石苞、李松几个倒霉蛋灭口。

既然石遵推倒了篡位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杀一个的戏肯定按部就班上演下去。

镇守襄国旧都的石虎另外一个儿子新兴王石祗,也与羌族姚弋仲、氐族蒲洪联合,移檄各处,要发兵诛讨石闵、李农。这边厢,石鉴下诏,派石琨为大都督,率步骑七万分讨石祗等人。

邺城的石氏宗室石成、石启、石晖联合起来,都想趁机诛除石闵和李农,但这些少爷王爷要兵没兵、要才没才,都反被石闵和李农杀掉。

眼看石闵、李农二人的权势越来越大,羯族人、尤骧将军孙伏都等人密结了三千多羯族士兵,埋伏在宫内胡天殿附近,准备趁石闵、李农入宫时袭杀二人。(石虎信拜火教,又称祅教,北朝当地人称为胡天教,胡天殿即祅教神殿。很奇怪的是,石勒讳“胡”,曾把“胡饼”改称为“抟炉”,“胡豆”改名为“国豆”,但石虎时代又把祭祀祅教天神的宫殿名为“胡天”,表明石虎本人并不十分讳“胡”。《晋书?石季龙载记》中原文如下:“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殿),亦欲诛(石)闵等”。由此可见,祅教大殿的规模应该非常壮观,里外能埋伏三千多人。可以推测,殿庭上应该有拜火教的生火大祭坛。石虎大臣成公段“造庭燎于崇杠之末,高十余丈,上置盘燎,下置盘人,絙缴上下”,大殿外面有这样规模的“庭燎”,估计胡天殿内也不惶多让)。

孙伏都起事,事先也不和石鉴商议,只想劫持石鉴当幌子,干掉石闵、李农后,很有可能再杀掉石鉴。当时,恰巧赶上石鉴正和几个宫人登上皇宫里的制高点中台赏景,忽然看见孙伏都指挥羯兵搬砸东西堵塞阁道,又惊又怕,忙问他要干什么。

“李农等人造反,要从东掖门进攻,为臣我正率领卫士严防”。孙伏都还算反应快,敷衍石鉴。

石鉴也“将计就计”,高声说:“爱卿你是功臣,好好为朕出力,朕在这里看着你立功,会大力报谢你的”!

孙伏都也来不及“谢恩”,闻听石闵、李农从东掖门进宫,便率一大帮兵士就猛扑上去。

但石闵本人就是“万人敌”,李农又乞活军出身,谋晓斗战之法,两人手下也有兵将,一直又有警戒之心。两方攻战一起不久,孙伏都等羯人就不支,败走之间纷纷被砍掉脑袋,自凤阳殿到琨华殿之间,羯族兵士人头滚滚,横尸相枕,血流成渠。

杀尽宫内在三千多羯兵,石闵、李农两人大怒未消,宣令内外:“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者皆斩”!同时,两人下令,把“皇帝”石鉴幽禁在皇宫深处御龙观内,严加监守。

“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为人试探人心,石闵在邺城内下令:“近日孙伏都等人构逆,支党伏谋,余皆不问。自今日起,与本官同心者留于城内,不同心者听任外出“。

令下之日,“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当时的景象肯定是数十年间最为壮观、混乱的场面。方圆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车挑担,拼命往外跑。

石闵深知羯人、胡人不会为自己所用,便颁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杀胡令》:“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一日之中,就有数万颗羯人的脑袋堆在邺城凤阳门的大广场上。石闵本人也亲自率领汉族将士,在邺城内外搜杀胡羯,“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边的各镇,也根据石闵命令四处捕杀羯胡,由于以首级诣功,有些长得高鼻深目多胡须的人也倒霉,纷纷被左右邻居、兵士杀掉以邀赏。

石勒占据中原以来,一直采取胡汉分治的歧视政策。数十万羯族人自以为是上等统治民族,三十年来,掠人妻女,夺人财物,皆于光天化日下公共进行,没有任何约束。程遐官至右仆射,又是石勒亲儿子、太子石弘的亲舅,这么高的官职,这么近的皇亲,但就是因为他自己是汉族,得罪了石虎之后,这位中山公竟可让一帮羯族人半夜闯入程家,尽数轮奸程氏妇女,掠尽珍宝,喧哗而归;樊垣是石勒委任的地方长官,在皇宫外面也被一帮羯族人大模大样抢掠一空――仅仅举此二例,就可以想见羯胡对汉人的压迫和统治到达何种令人发指的地步。火山口一旦揭开,爆发的愤怒是无法想象的。仅邺城及其周围就有二十多万羯胡被杀,可以想见,在石闵、李农势力可及的范围,数字肯定更加惊人。

《杀胡令》一下,整个后赵王朝炸了窝,许多羯族或与羯族关系密切的汉族高级官员纷纷外逃,各地的地方长官也纷纷闭坚守,姚弋仲、蒲洪等氐、羌势力趁机割据一方,天下沸腾。

后赵宗室汝阴王石琨、太尉张举以及王朗等数名赵将召集七万大军,黑压压直奔邺城扑来,大有以巨石击卵之势。

石闵大发神威,他将一千多骑从邺城北门奔出,手执两刃矛,飞驰闯入敌阵,如狼入羊群,敌军将士应锋毙命,一次冲荡下来,三千多敌军人多落地,余下诸军一哄而散,飞奔逃回冀州。

石闵、李农乘胜,集众三万出邺城,前往石渎讨伐后赵大将张贺度。

活该找死,已成笼中之鸟的石鉴仍不消停,派一个太监暗送秘信,召外面的羯兵乘邺城空虚之时进攻。谁想,这位太监主意大,把密信直接送给了石闵和李农。

二人赶忙率军队驰还邺城。他们冲入皇宫,二话不说死把石鉴剁成数段,又杀光石虎邺城内所有三十八个孙辈,“尽殪石氏”。石鉴在位,总共也就一百零三天。

自石勒于成帝咸和三年称王(公元328年),至穆帝永和六年石鉴被杀,后赵共二主四子,二十三年,一场空忙,全族成灰(石虎小儿子石琨后来在襄国趁乱逃出,和妻妾数人千辛万苦跑到建康,投奔东晋,但马上被收捕,斩于闹市。所以,石虎十三个儿子,五人为冉闵所杀,七人自相残害,一人为东晋政府斩首,一个不剩。)

石氏王朝,其实早在其建立之初就已经注定了一个必将失败的王朝。即使石勒死后石弘顺利登基继位,即使石弘不停地纳汉人姑娘为后妃,即使石氏帝王二代三代之后身上的汉人血液日益增多,即使石氏对汉人的压迫日益减轻,即使┄┄——即使所有的假设都成为现实,石氏王朝也不可能长久地统治中原地区。为什么呢,很简单,石氏王朝的统治主体是一群来自西域的“杂胡”汇合而成的,高鼻深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的“羯”人,就算他们是昭武九姓中的一大姓,也仅仅是异域胡人而已,中原地区如果不发生战乱,这帮相貌怪异的家伙连做梦也不会离奇到能梦见自己会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而且,这些羯胡文化基因太差,重商轻农,几乎人人都有恶霸习气,三十年来,饱受欺压的汉人对这些身穿“奇装异服”、头戴金线缕织合欢帽、相貌令人生憎的羯人怨入骨髓,一旦仇恨的盖子揭开,肯定会倾尽宿怨。

两晋时代,汉人血液中仍澎湃着雄武、飒飒英爽以及复仇的血性,怯懦、容让和退缩还未成为文化传统中的主要沉淀,因此,一旦当汉人寻找到翻身的机会,主体民族曾经成为被压迫民族的莫大屈辱一下子得到了渲泄,他们所暴发出的毁灭力量也必定令人瞠目结舌——就这样,羯族统治者三十年的残暴在历史极短的瞬间内遭到了灭族的报应,一个民族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抗战胜利,猥琐不堪的在华日人,恰恰也面临羯族人当时的景况,但是最终没有几个日人被杀,中国人对这些贱虏真的非常“仁义”,还扶养了不少日本“遗孤”。其实,对这些一直凭借军队的血腥镇压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强取豪夺的日本人渣,大可以全歼之,因为日本人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一朝血流成河,可以让他们在五百年内都可言华色变!

我们现在总是拿孔夫子“以德报怨”的四个字来当作我们内哄的借口和装点我们稀薄血性的掩饰,其实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当时说出的是八个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积极、主动、大义凛然的勇武精神:“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后世的释佛教义把中国古代汉族人的刚烈精魂大大稀释,我们民族的刚性恰恰应了刘琨那两句诗:何期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同类推荐
  •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止转动,变迁的是时代,更迭的是王朝,唯有那兴衰得失的历史规律亘古不变,在每一个王朝身上重复上演。本书从历史上的25个王朝出发,深入探讨王朝兴衰的原因,揭示朝代更迭的秘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各个帝国从崛起到淹没的历程。
  •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之一,其间既有治世繁荣的盛唐,也有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此时,谋略成为封建政治的主角,影响甚大。然而,谋略只是一种术,终究靠人性操纵。所以,与其说是谋略在影响历史,倒不如说是人性在塑造历史。本书将这一时期人性与谋略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热门推荐
  • 剑心轮回

    剑心轮回

    杀尽天下该杀之人!剑,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三足金乌。让他从一个弱者领会了杀戮,段痕,为剑术天才的转世,自小跟着师傅学武,从杀戮中学会了用剑!直到成为万人敬仰的巅峰强者!剑心轮回!,盘古后裔,修罗剑道!为他打开了一扇成为强者的大门
  •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方和圆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过分的方正是固执,会四处碰壁;过分的圆滑是世故,也会众叛亲离。所以做人的制高点是外圆内方,就是行欲方而智欲圆。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
  • 良妻难当

    良妻难当

    “奸夫淫妇!真不要脸!”明艳的女子冲上前,一巴掌狠狠扇在衣衫不整的夏芷清脸上。“从今往后,你与本王之间,再无任何瓜葛。”他淡漠冷酷,绝情而去,临走前,只留下一封休妻书……****她是相府二小姐,性情温婉,品貌才情集于一身,却被小妾陷害与人通奸,羞愤绝望下,悬梁自尽。她是现代的美女警花,冷情随性,一次任务失败,穿越时空,附身在软弱的相府二小姐身上。自此,一双玲珑剔透眼,看遍世间炎凉态。****他,梁国三王爷元睿,风流不羁,宠妾无数,却对一名烟花女子倾心爱护。他对正妃无情无义,甚至恨之入骨,任由她被下人嘲笑,小妾欺凌,却视而不见。但如今的她,又怎会逆来顺受?望着面前的冷魅男子,她勾唇浅笑,眸光清泠:“我已不是你的妻,请自重。”他狠狠捏住她的下巴,眸光阴谲:“夏芷清,本王改主意了,休书作废!”小片段:①“王爷,这是李尚书、刘侍郎以及朱御史送来的美人,一共十人,全部洗干净送到您房里了。”她巧笑嫣然,丢下一本册子,悠然而去。他望着她娉婷而去的身影,不知为何,浓浓失落浮现在心底。②“你……你给我酒里下了什么?”妆容艳丽的女子,满眼惊恐地望着她,地上,正躺着几名欲火焚身的健硕男子。随意拨了拨手中的珠串,她冷笑如魔,冰冷的指尖滑过女子滚烫火红的脸颊:“春风一度,听过吗?只要中此药者,再清纯的女子,也会变成只知与男子交合的蕩妇淫娃。这就作为你当初陷害我的回报吧,好好享受。”③“我玩腻了,撒由那拉——”她站在王府门口,如绸霞光映衬着绝色容颜,美得惊心动魄。他踉跄一步,脸色煞白如雪:“清儿,你这是什么意思?”她摆摆手,毫无留恋地跨出王府大门,顺便甩下一纸休书:“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是一个很好的玩具,不过玩久了,总是会厌的,所以,你被丢了。”本文主要男主:元睿:梁国三王爷,生性冷淡,桀骜不群,外表的风流,是内心凉薄的写照。他厌极了她,却又为她牵肠挂肚入骨相思,只应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元彻:他有一张俊美无匹的脸,有一个梁国最尊贵的地位,他说,山河拱手,博卿一笑,你留我身畔,我许你一世繁华,同日生,同日死,情深可寿……斛律楚邪:北狄胡人,残暴嗜杀,只因背负刻骨深仇,那一夜,听风听雨,她为他唱起安宁幸福的歌谣,眸中的血红渐渐熄灭,他紧紧拥着她呢喃,不要走,不要走……推荐自己旧文:《徒儿都好涩》《三月惑君小刁妻》
  •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这些故纸堆里的爱恨情事跨越千年,亦狐亦人,依旧鲜活。历经岁月沉淀的首饰,件件都盛满千古风情。在这些首饰缝隙的尘埃里,红香遍染,仿佛还留着女子风华绝代的背影。山中狐仙恋上人间烟火,牵扯出四段令无数尘世男女沉醉痴迷的,翠浓欲滴,人狐情感纠葛。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亦缘亦劫,可也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钗环珠佩枕悲欢,尘世花开忆红颜,得失看似一念之间,其实还是因为人心底的那一点点贪念
  • 盛世妖后媚君侧

    盛世妖后媚君侧

    她是后街的女痞,为了给好友讨公道被人算计离奇穿越到古代成了西夏国的七郡主。他是堂堂紫金国的储君,挂帅出征战场的途中偶遇上了她,只此相遇便成永远。“少打我的主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看着眼前身披战袍的男子,她倔强的出言恐吓。他邪魅地笑着将脸靠的更近,戏虐地凑上她的耳边吹着气说:“我倒是很想看看怎么个不客气。”王国霸主,权倾天下,谁主浮尘?粉黛美人,母仪天下,谁惑君心?
  • 躲不掉的前任

    躲不掉的前任

    【简介】:“如果让思璟知道你和他弟弟在一起过,看他还愿意跟你在一起…”,订婚后不久,未婚夫的旧情人找上门来。而她却只能无地自容的落荒而逃,可背后的他却步步紧逼,她不知道自己哪里被他喜欢上了,明明他小时候讨厌的自己要死。“谢欢,你要是敢嫁我哥,你结婚那天我就冲礼堂告诉别人你勾搭我”,他死皮赖脸的恐吓。她一阵绝望,死章盛光,不就是长得人模狗样点,人人喜欢,可她偏讨厌,全世界男人死绝了都不嫁。谁让他初见面时就骂她乞丐,嫌弃她又丑又脏。谁让他总是跑出来当她和璟哥哥的电灯泡。谁让嫌弃自己身材不够好。……。★★注:此文慢热。。。。喜欢的请随意收藏。。
  • 替嫁觅良缘

    替嫁觅良缘

    九宫秋秋只因为到了及竿之龄还未见葵水便被下人传为“石女”,又因从小偷练蛤蟆功还未到第十重所致脸形身形皆浮肿,貌似站着走蛤蟆,故有“蛤蟆夜叉”之名。家中的四个姐姐四个妹妹,早就嫁的嫁,订亲的订亲,只有她无人问津。本想着如此刚好,家中无兄弟,不用嫁人了守在家中孝顺父母,却未料到早就在腹中时,父母为她定下了亲事。若是平常百姓家也就好办,上门杀它几回保证亲事就黄了,可对方却是京城里有赛“潘玉”美名的凤王爷。老天,这下,是个难解决的大麻烦……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