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0000105

第105章 凶徒横虐 恶贯满盈

公元549年8月,梁朝西江督陈霸先袭杀本欲投附侯景的广州刺史元景仲,迎梁朝宗室定曲侯萧勃作广州刺史。至此,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的开国者粉墨现场。

一直拥众兵坐视建康失守的湘东王萧绎仍旧没有下决心真正讨伐侯景。他因自己的世子萧方被侄子河东王萧誉袭杀。命手下竟陵大守王僧辩和信州刺史鲍泉合力攻打湘州的河东王萧誉,“分兵给粮,刻日就道”。(萧方虽为萧绎世子,全然不受父王宠爱。萧方的生母是萧绎正妃徐昭佩。这位徐妃是南朝刘宋名臣徐孝嗣的孙女,于梁武帝天监十六年嫁与萧绎。迎嫁当夕,疾风大起,发屋折木。不久,又雨霰忽降,帷帘皆白,萧绎当时就认为这些是不祥之兆。洞房之夜,果然见到这位徐妃“丑而凶妒”,不仅没有大家闺秀气质,本性还极其淫荡。萧绎二、三年才和徐妃过次性生活,每次都赶上这位嗜酒的徐妃大醉,均把秽物吐萧绎一身。同时,徐妃妒悍异常,萧绎每有新妾怀孕,“即手加刀刃”,与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有一比。这位徐妃还特爱给萧绎戴绿帽子,史书上有名有姓的情夫就有三个人:和尚智远、萧绎近臣暨季江以及小白脸贺微。中年之后,徐妃**大增,天天让暨季江入内“伺侯”,故而这位“美姿容”的爷们概叹:“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典故的由来。徐妃虽丑,却看不起萧绎。这位王爷有瞎一目,每次知道老公来,徐妃便“为半面妆以待”,简直就是故意气人。萧绎“见则大怒而出”,徐妃一待他走开便与小伙奸通。后来,萧绎宠姬王氏又生下萧方诸,不久暴死,萧绎认为是徐妃所害,更加愤怒。萧方死后,萧绎更见不得这位老丑徐娘,不久逼令她自杀。无奈,徐妃跳井而死。人死都死了,萧绎又还其尸于徐家,表示自己是“出妻”,并自制《金楼子》一曲令人传唱。他还自写徐妃秽行,“牌于大阁”,估计是中国历史上老公臭老婆的第一份“大字报”)

王僧辩入府,表示自己竟陵部众还未集合完全,要等到几天才能出发。萧绎暴怒,大叫:“你害怕出战抗拒我命,想与贼同伙吧,今日只有死于此地了!”言毕,挥剑就砍,正中王僧辩左大腿,伤深入骨,砍得王僧辩一下子昏死过去。苏醒过后,王太守发现自己被关在监狱中。王僧辩老母闻讯,徒跣哭喊入萧绎府为儿辩解,使得这位湘东王“意解”,赐以良药,王僧辩得以不死。

鲍泉一部出军,数败萧誉,最后,把这位河东王包围于长沙。

萧誉向自己的弟弟岳阳王萧?求援。岳阳王想使“围魏救赵”之计,自率两万多人马攻打江陵。萧绎忙向被自己关在狱中的王僧辩问计,王太守“具陈方略”。萧绎很满意,放出王僧辩,并以之为“城中都督”。恰遇大雨,萧?军失利,忽闻萧绎属下有人正飞奔偷袭他的老巢襄阳,这位岳阳王连忙连夜遁逃而回,丢弃粮食、金币、铁甲无数。由于得罪了叔父萧绎,萧?深感自己力单势薄,便向西魏送去自己的王妃和世子为人质,求宇文泰发兵相助。宇文泰正想经略江汉,马上接纳,并派大将杨忠都督三荆十五州军事,出兵梁地,与萧绎派去的坐镇竟陵威胁萧?的柳仲礼相持。

梁朝绍陵王萧伦见自己的六哥萧绎和侄子萧誉兄弟俩窝里斗,非常悲愤,写信给萧绎进行劝解。萧绎不从,指斥萧?引西魏军入梁地,发誓要消灭这两个侄子。萧伦见书流泪,叹道:“天下之事,一至于斯,湘州若败(萧誉),我亡无日矣!”确实,只要萧绎干掉萧誉,下一个肯定要干掉萧伦。

公元550年五月,王僧辩与鲍泉果然攻克长沙,抓住河东王萧誉,就地斩杀,传首江陵。萧绎验毕侄子人头,非常高兴,立封王僧辩为左卫将军,加侍中。

这边厢萧绎、萧誉等梁朝宗室自相残害,侯景却不闲着。其属下贼将连克吴兴、会稽、信安等地,尽取三吴之地;东魏袭取司州,尽有淮南之地;西魏杨忠在安陆大败柳仲礼并俘其众,尽有汉东之地。

始兴太守陈霸先交结郡中豪杰,率数千人欲出大庾岭讨伐侯景。广州刺史萧勃又是一个白眼狼,遣人止之,并派南康土豪蔡路养等人在半路遏阻陈霸先。公元550年二月,军至大庾岭,蔡路养将兵两万堵住陈霸先去路,陈霸先打败阻军,进至南康,向萧绎上表臣服。萧绎高兴,立即上封陈霸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

此时,西魏大将杨忠乘胜至石城,想向江陵方向推进。湘东王萧绎大惧,忙送儿子萧方略为人质求和,并相约“梁以安陆为界,请同附庸,永敦睦邻”。杨忠很满意,满携礼品以及人质回军。萧绎责怪侄子萧?引西魏军,其实他自己也作起“附庸”来。此外,早在549年八月,鄱阳王萧范为了借东魏之军讨伐侯景,已经送两个儿子于东魏为人质,最终为东魏所骗,一个兵也没有派来增援他。

550年四月,侯景纳简文帝年仅十四的女儿漂阳公主为妻,“甚爱之”。一高兴,他把公主他爸简文帝也叫到玄武湖南的乐游苑,大会群臣,畅饮三日。简文帝被“护送”回宫后,侯景与漂阳公主“共据御床,南面并坐,群臣文武列坐侍宴”。

五月,侯景又请老丈人“临幸”西州,精甲铁骑数千“护卫”于左右。坐定后,耳听丝竹声声,简文帝悲从中来,泫然泣下,一是感叹父皇惊崩,二是想起自己的高级囚徒身份。数杯热酒下肚,简文帝“命(侯)景起舞;(侯)景亦请上起舞”。翁婿两人大花园子里对着跳,跛贼头不知是羯舞还是鲜卑舞,简文帝肯定也要一脚高一脚低学着侯景跳。

两人喝得烂醉,简文帝一把把侯景搂在怀里抱于御床,口里直喊:“我一直念丞相的好呀!”侯景也反抱老丈人,说:“陛下如果不念我好,臣怎能在这里!”两个老爷们,搂搂抱抱,抱头交泣,亲热个不行。

由此,可以见出,凡是看见酒醉中互相亲热得亲爹亲儿子亲哥们亲姐们亲娘们相称大搂特抱的人们,千万别相信他们是“酒后见真情”,说不定清醒时在心中视对方为切齿仇敌,以酒遮脸罢了。

湘东王萧绎方面,直到属下军队在王僧辩统领下攻克长沙,才开始为其父梁武帝发丧。同时,他不肯承认其兄萧纲的皇帝位号,对外犹称太清年号。至此,萧绎终于决定大举讨伐侯景,并移檄远近,大造声势。

一直坐镇巴蜀之地的萧绎八弟武陵王萧纪此时蠢蠢欲动,“响应”六哥号召,派其世子萧圆照师兵三万出发,表示要听从湘东王的节度。萧绎私心甚重,很怕八弟萧纪出兵得胜后会与自己争位,便授侄子萧圆照为信州刺史,令其屯兵白帝,禁其东下。

邵陵王萧伦大修铠仗,准备响应讨伐侯景,萧绎“闻而恶之”,派王僧辩等人以拒贼将任约为名,其实是阻遏萧伦。在鹦鹉洲,二军相遇,萧伦属下将士争请出战,萧伦不忍心与六哥自相残杀,乘船逃走,郢州为王僧辩占据。逃跑途中,萧伦又被“友军”裴之高抢略一空。无奈之下,萧伦遣使向北齐请和,北齐也封萧伦为“梁王”。

西魏方面,挑来捡去,觉得梁朝岳阳王萧?最可靠,宇文泰便派使臣册命萧?为梁王,正式成为西魏的附庸,“始建台,置百官”。为了向新主子示好,“梁王”萧?亲自往长安朝见西魏帝(其实就是宇文泰)。

可惜锦锈江南,自侯景乱起,百姓流亡,广受屠害,又值旱蝗天灾,纷纷窜入山谷、河湖之中,采食草根、野菜、树叶为食,“所在皆尽,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衣罗绮,怀珠玉,俯伏床纬,待命听终。千里绝烟,人亦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而且,东晋渡江以来,三吴之地最为富庶,兵乱之间,民间财产皆被贼兵、政府兵抢掠一空,尤其是侯景贼军,“掠金帛既尽,乃掠人而食之,或卖于北境,遗民殆尽矣”。

镇兵出身的侯景本性残酷,他在石头城内放置一个大石碓,凡有他认为“犯法”的人,皆扔入石碓内,用铁杵慢慢捣成肉酱。平时,他“以身作则”之余,常常告诫诸将:“破栅平城,一定要尽杀其人,以使天下知道我的威名”。由此,诸贼将攻城陷地后,焚掠一空,杀人如草芥,“以资戏笑”。也正是由于侯景贼军的残暴,“百姓虽死,终不附之”。

侯景贼将于庆进攻豫章,守城的梁将侯?抵挡一阵,力屈不敌,便开城投降。被押送建康后,侯景认为侯?和他同姓,“待之甚厚,留其妻子及弟为质”,任命侯?为湘州刺史,派他和贼将于庆一起出外略地。这侯景也真没文化,他本是羯族,侯?是汉族,甭说五百年前,五千年前也不是一家人。

眼瞅着属下诸将节节顺利,侯景一高兴,自己派人写诏,封自己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诏书送至简文帝处盖玺画押,吓了这位囚徒皇帝一大跳:“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所以,马季相声中“宇宙牌香烟”不是原创,一千四百年前的侯景已经注册使用了。

由于侯景贼将贼兵皆四出攻城略地,建康空虚,梁武帝的孙子南康王萧会理就与在京城的柳敬礼、西乡侯萧劝、等人秘谋举事,想起兵诛杀侯景首席军师王伟,并先派六弟萧义理出城至长庐招兵。萧义理出城,一下子就召集一千多散落的军士。可恨的是,被侯景勒死的一直想当皇帝的临贺王萧正德侄子萧贲得知宗室密谋反侯景,立刻跑到王伟处告密。王伟马上派重兵逮捕萧会理、柳敬礼诸人,加以斩首。事起苍猝,萧义理也在奔亡途中被左右杀掉。萧会理、萧义理两兄弟皆梁宗室青年才俊,死年皆二十出头。柳敬礼是见死不救的柳仲礼亲弟,当初随其兄入城见侯景前,就曾劝其兄:“侯景来会,我抱住他,大哥你拔刀杀之,敬礼我死亦无恨”。侯景、柳仲礼两人饮酒,柳敬礼是一直给大哥使眼色让他动手,但这位大都督怯懦生悔,未能成功。至此,柳敬礼再谋不成,终于遇害。父子兄弟,一只血脉,人品德性如此不同,令人感思叹惋。至于告密的宗室萧贲等到人,侯景“赐”这几个王八蛋也姓侯。天大的笑话,堂堂萧家皇种,竟从贼姓。

萧会理谋泄后,侯景怀疑简文帝萧纲事前知道并参予此事,对老丈人起了杀心。简文帝也知自己命不得久,指着自己所住的寝殿对侍臣说:“庞涓当死此下”。

公元551年四月,贼将任约进攻失利,向建康告急,侯景自己率军西上。临行,他把太子萧大器作为人质与自己同行,留王伟留守建康。

侯景此次出军,开阵就不利。西阳一役,梁将徐文盛打得侯景败遁,贼将库狄式和也被梁军射杀。

侯景虽败,并不慌乱,听闻江夏空虚,便使贼将任约、宋子仙率精骑四百偷袭。在江夏的郢州刺史萧方诸才十五岁,是湘东王萧绎的爱子。萧方诸完全是个无赖少年,天天饮酒赌博,没事就让其副手鲍泉趴在地上当马,他骑在上面满大厅转。贼军入城时,萧方诸正坐在鲍泉肚子上,用五彩线绕鲍泉胡子给他“扎小辫”。听见外面贼兵叫喊,鲍泉一个鲤鱼打挺窜入床下,萧方诸又惊又吓,连忙向闯入的贼将宋子仙跪拜。宋子仙往床下俯窥,看见一个五彩大胡子的家伙下正偷眼往外望,当时吓一大跳,以为是妖怪。惊定之后,把两人抓起,全都执送建康。刚刚取胜的徐文盛梁军听闻江夏入守,“众惧而溃”,徐文盛等数人败归江陵。

虽取江夏,侯景丧钟已经响起,此次胜利,是这位贼头一生运命中的“回光返照”了。

湘东王萧绎闻知爱子被擒,比亲爹武帝死要急多了,悲痛之下,他以王僧辩为大都督,率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宣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东上迎击侯景。诸军进至巴陵(湖南岳阳),闻知郢州已陷,就留戍巴陵,萧绎派人送信给王僧辩,嘱咐说:“贼既乘胜,必将西下,不劳远击。但守巴陵,以逸待劳,无虑不克”。同时,萧绎又下命另外两将分别率兵前往巴陵。与王僧辩合军。

侯景这边,也分兵遣将。他派宋子仙将兵一万为前锋,直杀巴陵;派任约率军,直击江陵。侯景自己率水陆大军随宋子仙之后,也直赴巴陵。由于来势凶猛,“缘江戍逻,望风请服”,侯景非常得意。

王僧辩“乘城固守,偃旗息鼓,安若无人”。

侯景自我感觉特好,他遣先头小队先过江,至巴陵城下,仰头向城上喝问:“城内谁是主将?”

“王领军”。

又问:“何不赶紧投降?”

王僧辩挺幽默,他本人凭城答言:“如果大军直向荆州,此城应该不是障碍”。

轻骑驰去。不久,数马骑拥着一名儒官打扮人至城下,城上人仔细一看,原来是江夏城破时被抓住的梁朝官员王峋,其弟王琳正在巴陵协同王僧辩守城。王峋此来,是受逼来说降王琳。

王琳闻讯,纵马上城,对王峋大喝道:“兄长你受王命讨贼,被俘不能死节,自己不惭,反而来为贼作说客!”言毕,搭了当头射向王峋。“(王)峋惭而退”。

侯景自率大军继至,立刻指挥百道攻城。巴陵梁兵士气旺盛,鼓躁呐喊,矢下如雨,迎接贼兵。数轮进攻后,侯景贼兵死伤甚众,不得不停止攻城。

同类推荐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
热门推荐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嗜血魔魂,在他身上有怎样的秘密。五雷轰顶,新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未来。力量传承,背负的是怎样的命运。魔魂复苏,是天意还是人为。烈火焚身,谁才是幕后黑手。邪魔附体,给众生带来什么样的变故。天塌地陷,谁来拯救崩溃的世界。杀生成仁,人死身亡精神不灭。
  • 吞噬九天

    吞噬九天

    一枚蕴含战意本质的泥塑吊坠,一本可夺天命为己身的绝世功法,聚集万千气运于一身,看落魄少年白梓年为救其母,醒其父,走向那逆天修神之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四福晋之死

    四福晋之死

    作为一个80岁的老太太,赵云表示穿越什么的最无趣了,只是她不得不穿越在不同世界里,对付各路渣人。第一次穿成四福晋,赵云果断地坑了四阿哥一把……穿成顺治,康熙,乾隆娘,八爷……现在进入帝王版图,穿成秦始皇,汉武帝,刘秀,曹操,孙权……混乱了啊!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异能儿子假面妈

    异能儿子假面妈

    她,父母遭遇陷害,十八岁的她没能完成就读警校的愿望。白天,她是木讷的跑腿小妹,晚上,则化身为妖媚,冷艳的调酒师。在一次跟踪疑犯回来后,她的身体就发生了变化,在遇到一些社会败类时,她就有种极其渴望想要吸食对方血液的冲动。因劳累而昏过去后,醒来却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她,怀孕了。*“妈咪,刚刚打你的那个坏姐姐,正在顶楼的大房间里,被一个大叔咬嘴巴,看来大叔是帮你报仇了。”经理妇人听到后,疯了一般的冲进电梯,直杀而上。随后,老远就听到屋里一阵呼天抢地的叫骂声及悲惨的哭泣声。*生日的那天见妈咪遇险,愤怒的宝宝忘记了要在妈咪面前伪装。爆发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面,他不仅能够伸出两颗超出人类长度的牙齿,而且全身还散发出阵阵的耀眼银光,使得众人都睁不开眼。综合以上的种种,好吧!她承认,她家的宝贝儿子好像真的是异于常人。强大的异能爆发,使得她们置身于无比的危机之中,科学家,富商及另外藏在暗处的两路人,此刻都在蠢蠢欲动........宝宝:长相可爱,腹黑无比,善于算计,有着人类不可比例的敏锐嗅觉,一双蔚蓝色的眸子,可以看见心里想要看见的一切远在任何地方的事物。男主:有着一张世人无可比例的绝色容颜,继承了血族与精灵族身上的所有能量,拥有让两方人马都为之恐惧的强大异能,为爱执着,专一。
  •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