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800000086

第86章 未卷 酒趣之一 (7)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伯父两周岁的孙女拿起一杆圆珠笔,饶有兴趣地在一幅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上画出许多错乱的杠杠道道。这些无规则笔划形成许多个直观的“×”,这便是罪孽的缘由和铁证。当这个仍穿着开裆裤的幼儿画得兴致勃发时,同院住着的中年光棍汉杰看见这一情景。看着看着,不知怎么的,汉杰的眼珠骨碌碌转动起来,他径直走向大队党支部。于是,伯父就成了村中最恶劣、最歹毒的反动分子。

其实,汉杰与伯父也不是什么冤家仇人,只是在半个月前,为汉杰养的鸽子乱拉粪便一事,伯父动了肝火,骂过他的祖宗而已。

平日里,伯父爱看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书籍翻得烂熟,说起来通水流舟。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讲“关羽千里走单骑”、“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故事。伯父讲时神采飞扬,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但自从受批挨斗后,伯父就变得沉默寡言,成为一个孤僻、郁悒的落魄老头,失却往日应有的神采。

忽一日,我见伯父把曹雪芹的那首《好了歌》抄得端端正正,张贴在厅堂的板壁上,然后久久伫立,神情黯然。我恍惚预感到,伯父恐怕要作出什么抉择了。

不久,伯父便失踪了。那些天,伯母呼天抢地,悲恸欲绝。伯母哭喊着:你这死鬼,就这样撇下我们不管,好狠心啊!你走了,我们怎么活呀!母亲听了一阵心酸,常陪着抹眼泪。

大约两年后,邻村一渔民在海上作业时捡到了一串漂流瓶,每个瓶里都藏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我活着,你们多保重!虽然没署名,但有人猜测:当年失踪的那个人可能逃到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去了。在那个年代,台湾国民党散发的宣传品偶尔会漂到我们这边。再说,远近村庄,只有伯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如今,伯父已定居杭州。他不再经商,而是择一风景独好的风水宝地建起一家宗教会所,打坐吃斋,弘法论道。伯父戒了烟,也戒了鱼肉,但戒不掉的就是酒。伯父说:相传于远古沃野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民食凤凰卵,饮甘露酒,自由自在。甘露酒为天降美露,乃神灵之精华,仁瑞之泽脂,其凝若膏,其甘若饴,饮之解饥渴,不食五谷,名为天酒。依我看,这国酒茅台呀,可与天酒一比,我不想戒,也戒不了。

两瓶茅台酒

蔡俊

以前看过老记录片里好象讲国宴中周总理和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频频举杯。片子里说总理很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在我的想象中,对于那些懂酒的人来说,茅台酒肯定是玉液琼浆,人间仙酿。

茅台酒我舔过,但是没有喝过。因为我也不懂酒,自己从来不喝酒,不会喝酒,和酒的缘分不深。这点我随我爸爸,我爸爸也不会喝,喝一点就浑身发红,呼吸困难。我弟弟和我也就滴酒不沾,拼命抽烟。

我们家的酒都被我爷爷给喝完了。小日本快完蛋的时候,爷爷曾经给日本人抓去修沈阳飞机场。苏联的飞机来轰炸了,那巨大的爆炸声,被炸飞的人肉和各种东西,把他吓得一通乱跑,跑着跑着就跑出了飞机场,跑上了往北的大路,又跑上了向东的小路,一路跑啊跑啊,跑回离沈阳二十公里的老家苇塘沟。我爷爷年轻的时候一气跑了半程马拉松。

打那以后,他就落下了喜欢喝酒的毛病。那时候穷,哪有那么多酒喝呢?于是他就去学了厨艺,当了厨子。解放后爷爷就在沈阳矿务局的食堂工作,六十年代“支援三线”的时候他去了贵州盘江矿务局,一直都是干这个。爷爷有事没事经常喝一盅,半块臭豆腐能喝,几颗花生米一个咸鸭蛋也能喝。

我小的时候被奶奶从沈阳带到贵州生活了四年,也就陪着爷爷家里柜子上的两樽不知道原来装什么的大个玻璃瓶子度过了自己上学之前的时光。那两个大玻璃瓶子里装的都是爷爷喝的散装便宜白酒。

后来爷爷退休了,可能是大玻璃瓶子不好运吧,听奶奶说他很舍不得那俩瓶子,但是没有办法,还是把那两个大瓶子扔在了贵州,他和奶奶一起回了沈阳老家。

这时我们家里就多了一个白色的有提手的装汽油的大塑料桶,装满了老家生产的高粱酒,那是爷爷的加油站。

有一天,爷爷多喝了两杯,坐在炕上和爸爸说:“你把我那个小提箱子拿来,我给你看一样好东西。”

爸爸去拿了那个小箱子,爷爷接过去慢慢打开,里面是用两块毛巾包的两个古怪的瓶子。

爷爷得意地说:“这就是茅台酒,值钱啊,好东西……”

我看见那俩瓶子上有一种很旧很旧的牛皮纸包装,的确不一样。那时候我看见的瓶装酒基本上是玻璃瓶子粘个花里胡哨的商标,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象是古董一样的酒。我想拿手里仔细看,被爸爸制止了:“去,小孩子别动。”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不小,马上就要上高中了。

爸爸是独生子。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姑姑。所以爸爸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第二年过年的时候,爷爷一反常态把爸爸骂了一顿。

爸爸背着爷爷把其中一瓶茅台开了,孝敬爷爷。而爷爷呢?鼻子差点没气歪:“这酒是我喝的吗?啊?!这酒有多珍贵你知道吗?啊?!这酒是办事用的!啊?!败家啊……”

不过最后爷爷还是想通了,辛苦了一辈子,喝瓶茅台又怎么样?

于是那年过年,爸爸虽然挨了一顿臭骂,可是很高兴。

吃年夜饭的时候,全家人坐一起,都很高兴,爷爷也高兴起来。那瓶茅台,奶奶喝了半杯,爸爸抿了一小口,妈妈和我们孩子都舔了舔。

我考上华东师大的时候,听爸爸说,妈妈和我们的户口问题其实早就已经解决了,靠的就是那瓶剩下的茅台酒。小时候我之所以努力学习,发奋读书,就因为自己尽管不住在农村,但是随妈妈,是一个农村户口,爸爸一直瞒着我,为了刺激我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看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搞善意的“愚民政策”。听到这个喜讯,我一下就想起那年过年爷爷对爸爸开了茅台酒的又怒又喜的复杂表现。爷爷毕竟是爷爷,他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从贵州带回两瓶茅台酒,真是有大用的啊。

现在爷爷都九十了,八十岁以后他基本戒了酒。以前他尽管喝的勤,但是每次都喝得很少,所以他身体好着呢。不象后来我见到的那些人,为了一个单子,或者为了办一件什么事儿,玩命地喝,他们是为了事业支出着生命。

是战争和灾难让爷爷领悟到了,人应该及时喝一喝,但哪怕是如茅台这样的人间极品,都切莫太贪杯。

羊倌的茅台酒

吴昕

一望如砥的戈壁滩,一个移动的黑点,一朵朵幻影般的黄花,俨然成了大漠戈壁上的一道移动的风景。走近这副变换的风景,你便会看清一个身穿青灰色老棉袄的胡须飘逸的老人,手里攥着根羊鞭、腋下夹着个类似“八仙”之一的李铁拐背上的葫芦。葫芦里装满烧酒,老人会时不时地就那么“滋溜滋溜”的咂上几口,一脸惬意。这是很多年前的风景了,现如今这里,除了荒凉、严寒、就再也找不到任何修饰物了。

老人牧羊时刚赶上大包干,酒在当时当地还是个稀罕物,可这不妨碍那些做土酒的乡村们。苞谷酒啦、高粱酒啦……听起来很喜人,喝起来比中药还要苦。但大伙对这种土酒却情有独钟,有时竟脱销了。

杨黑牛是我们村里做土酒最好的一位,他每次做酒也就几十斤,从不多做。除了杨黑牛自己偶尔喝点外,大部分都卖给了这位羊倌老人,严格意义上讲也不是卖而是交换。老人常年呆在沙窝里,一望无际的沙窝里可热闹了,沙鸡了、野兔了、黄羊了……,而这些时常会成为老人手里的猎物。老人打下的这些野味舍不得全吃,会留下一部分甚至全部拿来和杨黑牛换酒喝。

这样的日子平淡无奇,老人也甘于这样的日子。

一个阳光很暖的午后,杨黑牛突然来沙窝找老人。杨黑牛的到来给空旷的沙丘带来了一点点人气,也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惊喜。

杨黑牛说:“老羊倌,想不想喝好酒呀。“

“做梦都想喝好酒,可惜呀,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喝不到好酒喽”,老人有点遗憾地说。

杨黑牛嗤嗤笑了,说:其实想喝好酒也不难,只要你舍得6只肥羊做交换。

“6只肥羊?啥酒恁贵。”

杨黑牛诡秘的笑笑,附在老人耳朵上说:茅台酒!

“啊!茅台酒!”老人大吃一惊,神色有点半信半疑。因为当时茅台酒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琼浆玉液,可望不可及。

杨黑牛哪来这么贵重的酒?原来杨黑牛的大儿子是县里供销社的经理,县供销社里只存放着三瓶茅台酒,其中的两瓶已经在年初地区领导来视察时县里招待喝的了,剩下的一瓶摆在门市里尘土落了一层层也没人问津。毕竟在当时一个封闭的小县城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一瓶茅台酒的卖价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茅台酒者还是寥寥无几。有一天,供销社的一位新来的女营业员打扫门市卫生时,不小心将茅台酒的酒嘴打碎了一块,虽说没殃及到瓶中茅台酒,但毕竟是酒瓶上少了一块,外观上不雅,,再说了谁也不愿意去买一个破损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让女营业员赔偿这么一笔钱也是不可能的事,身为供销社经理的杨黑牛的大儿子冥思苦想,最后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茅台酒让父亲拿去跟老人换羊,换来的羊再给职工作为福利分下去。

老人有些犹豫,毕竟是6只羊,这些羊也熬了他不少的心血。杨黑牛看老人还在矛盾,说:老羊倌,你今年都65岁了,能有多少个活头,谁都知道你喜欢喝酒,品一品茅台酒的味道也不枉你爱酒一场,再说了,这么好的机会以后上哪里找呀,错过这个村可就难找这个店了。

老人想想杨黑牛的话也在理,便狠狠心答应下来了。

老人非常珍惜这瓶用心血换来的茅台酒。

老人舍不得喝这瓶茅台酒,决定66岁生日时再喝。可有一天老人突然病了,浑身无力,再也放不了羊了。喊来村里的赤脚大夫给老人看病,也没看出个究竟,说先开些草药,喝一个段时间看看。一个疗程过去了,老人的病情也没减轻,有一天老人在家闲着没事就拿出那瓶被他看成宝贝的茅台酒,狠狠心喝了几口,然后就盖着被子睡了过去。一觉醒来,老人满头大汗,猛然觉得浑身轻松,,就这样老人的病给茅台酒治好了……

老人活到九十二岁去世的,关于老人与茅台酒的传说在我们村里一直流传着。老人打死过一只凶恶狼、老人的孙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村人们说是喝了茅台酒的缘故。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曾经贵族化的茅台酒也一如“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今冬,我买上一瓶茅台酒,静静地洒在老人的坟头,捎去对羊倌爷爷的深深怀念。

大哥的礼物

蒋立波

1967年年底,天特别的寒冷,在一个风雪飘飘的夜晚,大哥突然回来了。

大哥在北京读大学,因为家中贫困,加上路途遥远,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看到大哥突然而至,我们既高兴又疑惑。

原来,大哥读书的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闹革命,大学生们整天是罢课、串联。正好,大革命串联乘车不要钱,大哥他就没等放假,就背着行囊,冒着雨雪,风尘仆仆地从北京回到四川的家里。

我们围着大哥问长问短,大哥放下行李,跺跺沾满泥土的脚,搓搓冻红的手,弯下腰将我们揽着,亲切地看着我们,又用手刮刮弟弟的鼻子,“呦,小刚长这么高了,都快成小伙子了,怎么还流鼻涕?”大哥帮弟弟擦掉鼻涕,然后眨着眼睛神秘地看着我们,“你们猜我从北京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我们几兄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地茫然,都摇摇头。说实话,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除了填饱肚子以外,对其他精神上的东西,家里只有几本翻烂的小人书,其余的都不敢奢望。大哥打开行李包,从里拿出一个木头盒子,中间有两个圆形的旋钮开关。大哥把它放在桌子上,骄傲地对我们说,这是他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的收音机。哇!大哥真棒!随后,大哥又从包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长方形的东西,“这是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报纸,哇,贵州茅台酒!我们再一次惊呆了。我们围上去,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闭上眼睛深呼吸,仿佛闻到了醉人的酒香。

妈妈闻声从厨房里出来,她看见了茅台,连忙将双手在围裙上擦干净,惊喜地问:“大娃子呀,这么高级的茅台酒在哪儿买的,我们这里根本买不着……”大哥说是大学的一个高干同学用外汇票帮他在友谊商店买的。

“多少钱?”妈妈问。

“八块。”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19世纪中叶,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发人深省。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
  •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本书通过介绍大同市博物馆藏得北魏文物、辽金元文物、明清民国文物,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同市。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热门推荐
  •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一句话读懂中国史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上88位关键人物的真心话及其背后的故事而串起来的中国史。每一句“真心话”,就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反映的是历史中权力游戏的规则、名利生活中的利害算计,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弱点乃至阴暗面。这些“真心话”,读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故事轻松简单,文字活泼,是一本别开新意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半世情牵

    半世情牵

    纳兰心儿本是阿济格王爷的亲孙女儿,从小被姑母收养,在纳兰府长大。其中每天和表格纳兰成德朝夕相处,渐渐产生了一份情愫。少年皇帝在一次意外中,结识了美丽多情的纳兰心儿,并深深的爱上她。而深知纳兰心儿身份的太皇太后却不愿意让纳兰心儿走进康熙的后宫,她早早的埋下伏笔,将纳兰心儿封为公主,并接进了慈宁宫。康熙十二年,少年康熙为了削藩,刻意的拉拢吴三桂,太皇太后将封为公主的纳兰心儿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有一种你无法理解的神奇生物:她有一双如雾如梦的眼睛,如屎一般的浪漫情怀。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精神,杂草一样令人忧伤的命格,周围只要是雄性生物都会爱上她,没爱上她的一定是恶毒的男配女配,总能在“无意”间将她对立面的人弄的生不如死,凄惨无比。不幸的是,苏瑾就没爱上她。幸运的是,苏瑾决定主动出击。
  •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即使在今天这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中国社会,男人依然要比女人辛苦得多,肩上的责任要重得多。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老传统依然没变,那就是:男人,赚钱才是硬道理!现代的男人比过去任何时候的男人都辛苦:物价上涨、房价飙升、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兜里没有几个钱的男人不要说事业、前途,就连老婆都讨不上。所以男人辛苦赚钱,有时候满肚子怨言,没地方发泄,牙掉了也只能往自己肚里咽,没办法,谁叫你是男人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用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改变了历史,领导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坚定而勇敢地前进。而今天,我们应该乐于从这些曾经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应该乐于从他们的事迹中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铭己之心,壮己之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妖气冲天:毒蛇小王妃

    妖气冲天:毒蛇小王妃

    玺国皇都。今天城中的百姓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怪事,大街小巷乃至酒楼茶馆,无人不对此事啧啧称奇的,甚至连宫里也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了!“真是怪事呀,夜大小姐昨天晚上活过来了!”路人甲说道。“她不是已经死了六天了嘛,我还听说夜将军正赶着回来见她最后一面,然后明天就把她下葬的,怎么又活了?”路人乙回道,就和所有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一样满脸震惊。“真的起死回生了……
  •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我在青楼长大又怎么样?这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那些好姑娘啊?”“在青楼长大的女子,会是好姑娘?你是想笑掉我的大牙吗?”我的怒火再也惹不住一下子爆发出来,啪啪两声清脆有力,没品男惊讶的看着我,我才不屑的说:“我告诉你,你绝对不会笑掉你的大牙,而是被我打掉的。”潇洒的做了个拜拜的手势说:“没品男,你不要太猖狂,遇到我花芊芊,是你不走运,下次记得,别惹青楼长大的女子。不是我配不上你,而是你,没有资格站在我身边,陪我到老。”【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