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800000015

第15章 (1)

母亲说:“比起马文昌,大老方的长相更适合那个时代。”

“你叫啥?

“曾超。

“哪嗒人?

“我愣了一下。

“我问你家是哪嗒的?

“他把‘我’说成‘俄’,那一口陕西腔叫我听着既亲切又好笑。

“他盯着我肩上的布包说,那是啥?

“我把包口松开,把提琴拿出来。

“一个女兵从桌后站起来,一身肥大的灰军装和军帽下那副眼镜把她打扮得很老气。等她走到我跟前,我才发现她的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

“她把琴盒打开,把我的提琴端起来翻看。从她脸上欣喜的神色看得出她懂音乐,说不定还会拉提琴。

“拉一曲,俄听听。

“女兵把提琴递给我。我调好弦,拿松香在弓子上擦几下,把它架在肩窝上。

“松花江上,松花江上!

“我刚拉了开头,他直起嗓门唱……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周围的人都笑,他自己也笑起来。俄唱跑调了,是吧?

“他要是继续唱下去,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往下拉。

“他拍一下手掌说,行,拉得不错。会唱吧?

“我点头笑了笑。

“于珍,找个本子叫他唱唱。

“戴眼镜的女兵拿来一个手抄谱本,全是简谱。多拉索——来拉索——多拉索法来索——这么简单的谱子当然难不住我,况且这首歌我在学校唱过,是从陕北传过去的。

“你上的啥学嘛?

“我读的师范,差几个月没毕业。……我有肄业证。

“没关系。有没有毕业证没啥关系。

“他扭过头看着那女兵,于珍,你看咋样?

“咱们文工团正需要人呢,方政委,也需要乐器。

“他再一次转过脸问我,你叫——

“曾超。

“好吧,曾超,你就留文工团吧。

“那时候参加工作就这么简单。我随身带的这把提琴帮了忙,进太岳兵团八支队文工团没费什么事。

“于珍带我去领军装。看我在性别栏里填‘女’,她笑着说,刚才听你唱歌,我心里说,这小伙子怎么像个女的?你这身打扮还真叫人看不出。

“我穿着文盛的小夹袄,头上戴一顶草帽,像个乡下小伙儿。填表时我真想填‘男’,想了想,怕玩笑开大了没法收场。穿这身衣服是兰姐的主意。她说外面时局乱,穿一身男装路上少惹麻烦。衣服一换,我想把名字也换掉。老方问我家在哪儿,我只说唐县,不说哪乡哪村,不想再沾旗杆寨的边儿。曾超这个名字是住店时随口编出来的,心里念了几遍,觉得挺顺口,就决定永远用它。名字一改,再看从前,就像看另一个人,心里敞亮多了,像甩掉一个大包袱。穿上军装的一刹那,有种做梦的感觉,觉得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变成另一个人。我打定了主意,往后除了林春生,林家人我谁也不认。”

“文工团驻在城隍庙厢房里。一进庙门,于珍大声喊,小徐,快来,咱们添了一挺重机枪!从今天起,咱们有两把提琴了!

“于珍是个很热情的人,她不等我把背包放好,就把自己的提琴拿出来,嘴里嚷着说,我看你拉得不错嘛,咱们一起练练。她把谱本放在窗台上,指点着对我说哪段是过门,哪段是唱段,哪段要重复。曲子很简单,拉几遍就不用再看谱。

“开过午饭,于大姐教我文工团常用的曲子,小徐敲着木鱼、碰铃。木鱼是一段枣木掏成的;碰铃是一对牛铃铛。

“方政委来了。他背手走到廊檐下,盯着我看了一阵,小曾,俄怎么看你像个女人呢?

“于大姐笑起来,政委不是火眼金睛八百米外能瞄准敌人吗?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了?

“我掂着提琴,用立正姿势对着他。

“小曾,把帽子取下来,叫政委看看。

“我把帽子取下来。从兴隆铺临走时,兰姐给我剪了短发,比男孩的分头长不了多少,可一取下帽子,还是露出了女儿相。

“他咧开嘴瞪着眼睛看我,脸上满是惊奇。好啊,女扮男装来参军,还真把我给糊弄住了!

“于珍掏出哨子吹了一阵,大声喊,同志们,把节目排一遍,待会儿上街!

“文工团总共八个人,上场是演员,下场是伴奏,不分演员、乐队。第一个节目是‘兄妹开荒’。于大姐说,曾超,你跟小徐学妹妹,以后你们俩可以互相替换。

“哥哥在过门音乐里扛着镢头上场。他是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天不明就到地里去开荒。太阳升起的时候妹妹去送饭。‘太——阳,太——阳,当呀么当头照……’妹妹提着饭罐,扭着大秧歌上场。哥哥看见妹妹来送饭,故意躺在地上假装睡懒觉。妹妹生气地把他叫起来,绷着脸批评他。哥哥逗她,和她争辩。后来一看,原来哥哥已经开出了那么大一片地。妹妹高兴得挥起镢头和哥哥一起唱着歌干起来。剧情很简单。唱词、动作也很简单。跟着唱两遍,上了场全靠自己随意发挥。

“我说,我学哥哥吧,我有现成的衣服。于珍笑了,女扮男装还没演够,是吧?

“我演一下你看看。

“我扛起镢头甩开胳膊,扭着秧歌步唱着走场。老方站在一边哈哈笑,别说,这小伙子还真行。

“往后这个节目缺哪角儿都由你顶啦。

“第二个节目‘夫妻识字’。‘黑咕隆咚的天上出呀么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曲子我一点也不陌生,拉起来很顺手。在这个节目里,我演丈夫也行,演妻子也行。可是队里女同志少,我还得演女的。

“节目草草排了一遍,就集合上街。几个男同志把洋鼓拿出来,一面大鼓,两面小鼓,都是从敌占区放弃的学校里弄来的。于大姐挥着指挥旗走在前面,两把军号跟着洋鼓,我和小徐各拿一把提琴。八个人排成一队,踏着鼓点,嗒嗒嗒嘀——嗒嗒嗒嘀嗒嗒——

“纸坊店是个很小的县城。一条南北大街,四五条小巷。军乐队从城隍庙到城门口,再从城门口穿过闹市,引来许多大人、孩子。在街上转一圈儿回到庙院,在鼓号声中原地踏步,等人聚拢,就在大殿门口台阶上演出。

“先是小合唱,然后是秧歌剧。化装很简单,在舞台一边把军装换成农民衣服就行了。小伙子头上扎条白毛巾,腰里扎上缠带;女人换上偏襟小褂,宽筒裤;老婆婆戴顶黑绒帽,裹上腿带,脚尖翘起来,用脚后跟走场。

“老方站在人群后和群众一起笑。演出结束后,他上台讲话。虽是一口陕西腔,可我发现他很会演讲。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土语俗话,态度和气可亲,时不时开句玩笑,看着台下问,是不是啊乡亲们?这时候我就想起了马昌,他是不是也经常在这种场合给群众讲话?他口才好,会讲话,讲起道理热情、生动,能感染人,可他有这么多土语俗语吗?像这样场合,对着这么多不识字的群众,他讲话的效果能赶得上老方吗?”

夕阳照着这座山区小县,沿街的旧瓦房反射出苍褐色的光芒。城隍庙的演出散场后,看节目的人吵嚷着从大街走过,街上的人稀落起来。

十字街西边有个不显眼的店铺,廊檐下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的照片显示出它是县城惟一的照相馆。正当店老板把镜框取下,准备关门的时候,三个穿灰军装的女兵走进来。几个孩子跟进去看热闹。老板把天窗上的布帘拉开,让夕阳的余光照进来。他架好相机,身子拱进黑布,嘴里叫着站好了,头不要歪,笑一笑。手在快门上晃了一下,1946年深秋的这个傍晚,就定格在母亲的相册里。几十年后,当我翻看这本相册时,母亲当时的心境还清楚地印在她脸上。她挺着胸,背着手,胸前缀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徽章,腰里的皮带和扎到膝下的裹腿把她打扮得神气活现。那是母亲最得意的一张照片。在她的履历表上,纸坊店是她人生的一个亮点。她在这里参加革命,在这里认识了方德胜。他是八支队政委,也是文工团的政委。文工团的人都叫他大老方。在女兵们眼里,他是个老革命。其实算起来,那时他也不过二十八九岁。

“老方这人天生一副大老粗相,敦敦实实的个子,黑脸膛,宽下巴,腮边一溜胡髭。穿戴不讲究,再加上一口陕西腔,人显得土气、憨厚,谁都以为他是工农干部。其实方德胜参加革命前是小学教员,算不上真正的农民。什么时代兴什么长相。比起马文昌,方德胜的长相更适合那个时代。他这副大老粗做派既能得到领导信任,又能受到群众拥护。”

“春天来了,山坡上的野花都开了,树和草也绿了。部队在峡石打了一仗,解放了三王坟、旧县城,文工团在鸡鸣店举行慰问演出。文工团已经发展到十几人。

“大老方常到文工团来。有时跟我们一起吃饭,有时参加我们的学习会、生活会。有一天,他把几页黄草纸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小阎,笑着说,我这是胡日鬼,秀才看看让文工团演一下,能成不能成?

“小阎看了,说故事还行。他把里边的词儿改了改,谱上曲,让我们排练。

“这个秧歌剧的名字叫《二壮参军》。小伙子二壮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怕家人拉后腿,藏在炊事班不敢回家。他爹、妈和他媳妇到处找他。他躲起来,让班长替他做思想工作。媳妇秀花找到炊事班,在班长面前骂二壮思想落后,贪恋家庭温暖,别人都争着报名参军,他躲起来不露面,叫全家人为他丢脸。这时候,二壮被老婆发现,老老实实站出来。原来二壮已经参军穿上了军装。一家人欢天喜地送二壮离开家乡。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老方很高兴,看着小阎改好的剧本笑着说,小曾,你演秀花吧!

“我说,好啊,小徐我们俩演。

“排演的时候老方天天来。他站在场子外,两臂抱起,两手插绕在胸前。一看见我唱着他编的词儿扭着秧歌上场,他脸上那陶醉的样子就像喝醉了酒。两眼发直,嘴角一动不动,每条皱纹都鼓起来,眼睛闪闪发光,直盯盯地看着我,像要把人吸进去似的,那副痴迷样子叫人害怕。

“演出时,我决定把这个角色推给小徐。我害怕老方的眼神。他站在台下让我心神不安,说不定会忘词儿。我说小徐嗓子比我好,我给你伴奏好了。小徐说,你可是政委亲点的呀,你不演,不怕政委生气?于珍瞟着我的脸笑。

“我昨天行军着了凉,嗓子哑了,你就救救场吧。小徐半推半就接了这个角儿。

“晚上,老方像我们每次演出那样站在场子边看。二壮的媳妇一出场,他的脸色就黑下来,一晚上不高兴,不像从前那样跟着观众笑。演出结束,我正在收拾提琴,他背着手晃着身子走过来。我装作什么也没觉察,抬起头说,政委帮我们拣场啊?

“小曾,是嫌我编的词儿不好,还是嫌这个角儿不好,唵?

“你听俄这嗓子,俄扁桃腺发炎呢呀。演砸了,俄们咋向政委交代嘛?

“他伸出指头在自己脑门上点了点,是嗓子有问题?还是这儿有问题呀?

“俄嗓子有问题,这儿也有问题。俄受了凉,头疼疼的。

“还撇陕西腔儿呢——哪儿学的?

“俄好歹在陕西也读了一年书嘛。

“他吸弄一下嘴巴走开了。

“从那以后,我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见他就觉得心虚。”

“部队在鸡鸣店休整一天,然后准备进入伏牛山区。文工团的团员们一大早把拆洗的衣服、被褥拿到河边去洗。河滩里架起绳子,洗好的被单像风筝一样,在绳子上飘摆。我和小徐揽着双膝,坐在河岸上看对面的山。

“于大姐走过来,看着我的脸说,小曾,你过来一下。

“我走过去,和她肩碰肩沿河边小路走。

“能不能把你的家庭情况跟我说说。

“我转过头看着她的脸。我觉得她好像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参军之后我最不喜欢谈论家庭,连想都不愿想。从变成革命军人曾超那一刻起,说起家庭,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情绪激动,好像心底有一堆干柴,见火就会轰一下燃烧起来,只能用最苛刻的词句才能表达我的憎恶。我把父亲形容成封建专制制度的卫道者,把母亲形容成十足的地主婆。天天抱着水烟袋,打牌,听戏,什么也不干,连洗脚也要丫头伺候。特别不能提到大哥。说到林春长,我心里的仇恨就会迸发出来。这个资本家的奴才,地方反动势力的走狗!……他帮助二哥营救过我们的同志,可那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他知道我二哥加入了共产党,不营救就会牵连二哥,连累到他。”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流光溢彩。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地陷

    地陷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以四个性格迥异的剩女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她们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情爱历险”,也茫然,也绝望,但靠着彼此间牢固的友谊,向着理想爱情努力奋进。经过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后,最终让她们明白有车有房只能给人一时的安全感,但唯有真爱才能给人一辈子的幸福感
  • 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热门推荐
  • 未解知识之谜

    未解知识之谜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某些问题上,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民国之绝代商女

    民国之绝代商女

    【小荷初露锋芒待发】被卖到初家当了小妻?又跨进方家做了丫鬟!这娃纸的命怎么这么苦?她要扛起!崛起!勤奋学起!一把檀木算盘,便是她最强有力的资本,出色的天赋,让她很快便成为方家最年轻,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帐薄先生。【烽火动荡十里洋场】一场意外的救助,让她与官场军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安详静谧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他在官场叱咤,她于商界风云,强强对抗?还是,强强联手?官职的交接,文化的更迭,生意场上的兴衰,令她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得成长的代价。她是一枚遭亲人嫌弃的棋子?还是一颗闪耀在商界的红顶明星?【名扬四海富可敌国】她,坚持一生不做官,只做商;她,爱财,但从来都是取之有道;她,喜欢把钱散给穷人时的潇洒;她,执着钱生钱,利滚利的痛快!【江南无恨携手一生】爱她有多深,就是苍天捉弄他几分?繁华锦绣,终不是她此生所要,她要的,不过是平淡安定。而他,要的却是天下社稷,垂名青史?他与她,一段缘?一段孽?本文一对一,宠文,偶尔小虐,无伤大雅,短暂的小虐是为了更腻歪的宠爱!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男神的独家溺爱

    男神的独家溺爱

    她紧紧咬着下唇,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混蛋!”“这样就算混蛋?那,我还能更混蛋点……”他放肆一笑。外表冷酷里面闷骚的太子爷对上战斗力不差的伪淑女。“女人,敢跑试试看!”
  • 饮食本草大全

    饮食本草大全

    本套书是以中医中药、养生药膳、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为主要内容的丛书。
  •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因为她的貌不惊人,被皇帝退婚转嫁给了嗜血残忍冷酷无情的二王爷,洞房夜等来的便是无尽的羞辱,正牌王妃变成了下堂弃妇,傻女重生,不再奢望他的爱,这一世,她定要惊才绝艳,凌驾九宵之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