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200000012

第12章 死于权奸佞臣之手的帝王 (1)

不听忠言,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于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辅佐。齐桓公的惨死,又应该归罪于他用人失察。因晚年昏聩,用人不当,齐桓公最后竟落了个被活活饿死的悲惨下场!

任用管仲,称霸诸侯

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这年秋天,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齐桓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得力于忠臣管夷吾的鼎力辅佐;而齐桓公的惨死,又应该归罪于他用人失察。

管夷吾初任宰相时,上至皇亲贵戚,下至宫女太监纷纷站出来说他的坏话,姜小白的回答是以后再有砥毁宰相者要严惩不贷,国事先向宰相汇报,然后才能向他报告,他自己称管夷吾为“仲父”,国人不可直呼宰相的名字,当面背后只能称宰相为管仲(管夷吾字“仲”,古时称字表示尊敬)。

于是管仲得以不受干扰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齐王国成为春秋一霸。

齐桓公一生对管仲言听计从,唯独管仲临终的告诫没有听进去,并因此付出了饿死的代价。

宠信奸佞迎奉之人

晚年齐桓公信任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佞臣。竖刁又叫寺人貂,是齐国的一个宦官,他少年时就进入齐国宫廷,侍候齐桓公。易牙名巫,时称雍巫,字易牙,齐国雍邑(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南)人,他善御射,且精于烹调,在齐桓公宫廷侍御。开方是卫国人,后到齐国,任大夫之职。三人身份虽各不相同,但都得到齐桓公的宠爱和信任,显赫于宫廷内外,时称“三贵”。

他们是怎样博得齐桓公的宠信的呢?先说竖刁。竖刁天资机敏,极好察颜观色,揣摸他人心理。他自行阉割来到宫中当了宦官,利用职事之便,时刻留心齐桓公的生活习惯和各种嗜好,事事迎合齐桓公的喜好,使齐桓公称心如意,渐渐地把他当成十分亲近的人。

在这方面,易牙的本事决不在竖刁之下。易牙精于烹饪,善制美味佳肴,每天都能使齐桓公吃到可口的饭菜。他还千方百计地讨好齐桓公的爱妾长卫姬,使长卫姬在齐桓公面前多次赞扬他,因而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说他没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竟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蒸肉给他吃。齐桓公得知那香喷喷的蒸肉真的是人肉以后,开始觉得很恶心,后又觉得易牙忠心可嘉,于是对他非常信任。

开方也是善于迎合的佞臣。他看到齐桓公贪恋女色,便向桓公举荐卫懿公的女儿,盛赞她们如何美丽,齐桓公被说得动了心,就向卫懿公请求让他的女儿入宫,先后把卫懿公的两个女儿纳为妾。开方荐美有功,也博得了齐桓公的好感。开方为了表明自己对齐桓公忠贞无二,尽职尽责,在齐桓公身边供职十五年,从未回故国卫国探视过自己的亲人。

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奸佞就是这样在齐桓公身边站稳了脚跟,成为宠极一时的显贵。

三奸佞得宠以后,互相串通一气,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为非作歹。他们先是在桓公面前搬弄是非,挑拨桓公与管仲的关系,继而又进行立储的阴谋活动。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生儿子。有六位庶夫人,各生一子。长卫姬生无诡(《左传》作“无亏”),小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最初与管仲商议,想立孝公昭为太子,后因竖刁、易牙与长卫姬串通一气,向桓公鼓动和纠缠,于是让齐桓公改变了主意,答应立无诡为太子。竖刁等人想立无诡,动机是十分明显的:无诡是长卫姬所生,长卫姬与他们关系密切,立无诡可以控制国政。

不听贤相之言被饿死

对于竖刁等人的企图,相国管仲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对齐桓公说,继承霸业,需有德才,公子无诡的德才远不及公子昭,劝桓公不要被竖刁等人的蛊惑贻误了齐国的未来。管仲的一片忠心,使桓公有所醒悟,同意了管仲的意见,确立了公子昭的太子地位。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曾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帮助齐桓公首先成就霸业的一代贤相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并问管仲身后谁可为相。管仲回答说:“没有比君王更了解他的臣子了。”桓公又逐一举竖刁、易牙、开方相问,管仲警告桓公:易牙、竖刁、卫开方三人乃刻毒小人,千万不可以靠近他们,一定要驱逐竖刁等三人出宫。

当时齐桓公还申辩说:“易牙曾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烹为佳肴给我吃,爱我胜过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忠心还值得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情至爱莫如亲子,连儿子都忍心杀掉,更何况君王你呢?”

齐桓公又为竖刁申辩:“竖刁为了能长期进宫侍候我,不惜阉割自己的阳物,爱我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忠心还有水分吗?”

管仲回答说:“人情至重莫如自己的身体,连身体都可以伤残,君王又算什么?”

齐桓公又提及卫开方:“卫公子开方宁愿不当太子,去国千里跟随寡人,15年不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爱寡人胜过爱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忠心。”

管仲说得更加透彻:“人情至亲莫如父母,父母尚且忍心抛弃,到时难道不会抛弃君王吗?卫国乃千乘之国,开方不惜丢弃千乘之位跟随你,说明他的欲望大于千乘之封,别忘了齐王国可是三千乘的国家。此人千万不可任用,用必乱国。”

如今看来,竖刁、易牙、卫开方三个佞臣超乎常理的隐忍背后一定有天大的阴谋。

齐桓公再问:“这三个人跟随我很久,先前仲父为何不劝诫我?”

管仲:“国王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嗜好,这三人能迎合你的嗜好,我先前不劝诫是为了让你快乐。有我在,这三人不敢胡作非为。譬如三人为洪水,我就是堤防,堤在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现在堤防没有了,洪水就会泛滥为害,所以君王要远离他们。”

管仲的这番话使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在管仲死后就将竖刁、易牙、开方免职并斥逐,而任命鲍叔牙为相。

但时过不久,齐桓公又怀念起竖刁等人来。没有了易牙,感到食物不再可口;竖刁离开了,觉得后宫不那么舒适可心;不见了开方,也觉得朝仪不那么整肃威严。长卫姬乘机鼓动齐桓公将三人召回,齐桓公也怀疑管仲的看法不妥当,于是又将三个奸佞官复原职。相国鲍叔牙对齐桓公的这一决定很不满,忧闷发病而死。鲍叔牙死后,三奸佞去了块心病,更加肆无忌惮。加之此时齐桓公已老,后宫中又有长卫姬的支持,他们再不把朝臣放在眼里,专权用事,为所欲为。

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冬天,齐桓公卧病在床。竖刁、易牙、开方认为时机已到,便图谋作乱。他们假传齐桓公的话,不许任何人前来探视,只留公子无诡和长卫姬在宫中。过了三天,又将侍候齐桓公的宫人全部逐出,并用高墙堵塞了宫门,将齐桓公困了起来。宫女晏娥儿从宫墙的洞穴进入桓公的宫室,桓公说他要吃饭,晏娥儿说无法弄到,又要水喝,晏娥儿还是摇头。桓公问是何原因,晏娥儿告诉他,竖刁等人作乱,堵住了宫门,连大街上都十多天不见行人了。齐桓公感慨流涕地说:“管仲识见高远,真是圣人!我有何面目在九泉之下与他相见呢?”于是用衣襟蒙住脸,在饥饿和羞愤之中离开了人世。

在桓公病重时,他的几个儿子各树朋党,互相残杀,争夺君位,桓公死在空宫中,无人过问,连尸体也没装入棺材,“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史记?齐太公世家》),一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著名政治家,因晚年昏聩,用人不当,竟落了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而在此期间,阴谋家竖刁等人则加快了立储夺权的步伐。十二月乙亥(公历前643年11月11日),他们拥立公子无诡继承君位,然后才为桓公收尸,装棺下葬。

昏庸残忍,秦二世胡亥胡作非为害自己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提起他,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奸臣赵高,想到指鹿为马的荒唐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家喻户晓,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残暴和胡作非为也在历史上臭名远扬。就是因为他的胡作非为,他最后不仅丢了性命,更丢了江山,他使秦始皇希望皇位传万世万代的的好梦彻底破灭了。

“亡秦者胡”的谶语与矫诏篡位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盖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他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不但没有传下千世万世,相反,仅仅过了短短的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这一切,要从一个神秘的谶语说起。

同类推荐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热门推荐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盛宠庶妃

    盛宠庶妃

    穿越成一名小小的庶女,秋明月既不自怨自艾,也不悲天悯人,而是悠闲的过着她的小日子。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保护母亲和弟弟平安长寿。可为毛那些人就不那么见不得她好呢?嫡母刻薄,处处找茬。嫡姐刁蛮,针锋相对。嫡妹伪善,处处算计。还有各位叔叔婶婶,堂姐堂弟堂兄堂妹,个个不省心。终于某一天,某女怒了。我靠,老虎不发威当老娘是病猫?嫡母陷害欲毁清白?我李代桃僵,让你抱着你的宝贝女儿在角落里哭吧。嫡姐颠倒黑白,强加罪名,欲害她失宠。我让你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嫡妹笑里藏刀,借刀杀人,我让你自食其果。姨娘算计、庶妹帮凶...小小宅院里每天上演不同好戏,热闹非凡。为了应付这一群三姑六婆,秋明月既费脑力又费心力,还得想尽办法求得圣旨把母亲升为平妻。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天降厄运。什么?要她嫁人?嫁给荣亲王世子?那个从六岁起就坐在轮椅上据说活不过二十岁且不举的残废?可嫁过去她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王妃面善心恶,不怀好意。太妃精明狡诈,心思狠毒。大伯心机深沉,欲夺权位。妯娌小姑小叔冷眼相对,各谋算计,处处打压...这些也就罢了,可...妖孽夫君不举?我靠,谁说的?那老娘肚子里的孩子哪儿来的?他身中剧毒活不过二十岁?我靠,那抱着她的人是谁?精彩片段一:“世子,世子妃的嫡母要对她施以家法。”“来人,砍了那女人的手。”某人满面黑线!!!!!!!!又一日。“世子,世子妃不小心打碎了王妃精心培育的墨菊。”“嗯,母亲闻起来就说是我打碎的。”“...”“哦,对了,派人到宫中去说一声。我记得上次苏州太守进贡的一盆凤凰振羽,既然世子妃喜欢,就去内务府吩咐一声。”某人嘴角抽搐,“可那凤凰振羽已经被皇上赏给淑妃娘娘了...”“告诉淑妃,那盆花本世子要了。”某人风中凌乱了!!!!!!!!!精彩片段二:某侍卫急匆匆而来,“世子,太妃说要给你选侧妃,人已经在门外了。”“赶走。”“可是...”“滚!”一块砚台瞬间飞了出去。侍卫堪堪躲过,擦去额头上的汗珠。“世子妃听说后带着丫鬟回娘家了...”话还未说完,眼前一阵风闪过。眼前哪还有人影?精彩片段三:太后寿宴,琳琅满目,觥筹交错,酒过三巡,邻国皇子提出和亲。“陛下仰承天恩,仁义天下,我皇敬重,愿与大昭联姻,结为秦晋之好,永不开战。”大昭朝臣面露喜色,皇上面色不改,眼中含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
  •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下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哑王爷

    哑王爷

    女主为救人胎穿女婴身,胎中中毒,故生下来便不能言语。婴儿身,二十多岁的灵魂,二个月学字、七个月走路、九个月拿笔写字、一岁自创手语、三岁琴声撼动整个大陆。本王女主,本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所做一切皆只想与家人、爱人平平安安度过此生,可谁知,越想低调越不能低调。桃花朵朵,且皆是年长桃花,看女主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就俘获他们的心,如何在这个女尊男卑的王朝,做一个享受夫郎的宠爱的妻主,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不朽战尊

    不朽战尊

    强者辈出的时代,谁会站在武道巅峰?牧云,出身微末的少年,偶得无上神器,开启至高武印,修行至尊武学,决战上古大家族,以武道极限,破碎虚空,傲战八方。在波澜壮阔的宗门战争里,崛起于乱世之中,以一人之力,重启宗族荣耀之路。
  •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她是因为孩子而嫁给了他,他因为仇恨与利益娶了她。新婚之夜,他竟然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只留她一个人独守空房。他说,叶青,我们的游戏才刚开始……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