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400000033

第33章 (2)

继续下山,途中拍照时主人主动问我们要不要去看他家的古碉房,这个叫格留翁都的小伙子二十出头,话很少但你看得出他的热情。他家的古碉是房中四角碉,从房屋三楼露台上方的古碉窗口爬进去,往上看一层层铺着竹笆,各层间有藏式整木挖成的梯相通;底层的结构复杂些:有储存粮食的小库房、睡觉用的平台……碉墙墙基的厚度近1米,实在坚不可摧,很明显这是座军事防御碉。四角碉旁边还有一座八角碉,截面形状是工整的八角星形,非常独特。

那晚投宿在热数波。热数波是碉房的名字,当地每户人家的房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代代传下来不变,今人也不知道房名的意思。主人斯郎扎实是丹巴县民族宗教局局长,对丹巴宗教了如指掌:“丹巴有35座庙,686个喇嘛,其中有少量道士、六个尼姑。”关外(比如塔公、理塘、甘孜)的一个寺庙就有几百喇嘛,这里全县才686,悬殊实在大。斯郎扎实说因为农区比牧区忙,用于宗教方面的时间自然就少,而汉化更使年轻人淡漠了宗教,一般藏族老乡家里必设的经堂在丹巴就慢慢消失了。

和斯郎扎实聊天,得知村里前两天死了人,明天将举行葬礼。而我路遇的婚礼是上面另一村子的,斯郎扎实明天也要去。嘿!正好一路,不用担心迷路了。

一天,一个葬礼、一个婚礼

“你明天早上可以睡个懒觉,我们这里的酒席晚得很。”斯郎扎实这么说。徒步一天也确实累了,我便放心大胆地睡,以至于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时,已经10点过了。到结婚的纳依村要走两小时,途中还要看办丧事的,斯郎扎实连说不急不急,赶得上。

葬礼是火葬。麦地间的一块坡地上垒起一米多厚的柴火,装寿体的黑木匣子棺材放在柴堆中间,下面烧火,因棺材下部有孔,火苗可以进入棺材,约三小时后,寿体就成了遗骨和骨灰。将其装入小坛,在火化之处建一小佛塔,置坛于其中,逝者便长眠于此。

火化中死者的亲戚、晚辈一直在前面的麦地里磕长头,如果有事可以停止磕头去做事;家里四楼以前经堂位置的屋子里,喇嘛道士点上酥油灯吹长号揪烟烟(即煨桑:边熏柏树枝,边往上面撒粮食磨成的粉末,祭拜山神)为逝者超度……气氛平静祥和,全然没有我想像的无比悲伤地号啕大哭。斯郎扎实说生死轮回是自然规律,而且逝者已79岁,是长寿仙逝,不必大悲。

办丧事也要来亲戚也要办酒席,但和婚礼比规模就小多了。

看完葬礼,我们还去看了一柱擎天约60米高的碉王、大寨和梭坡片区之间的大峡谷(幽深险峻,夏天道道瀑布悬挂)。下午1点多了才到新娘家,门口一群人,其中一人拿白芙蓉烟,另一人拿了瓶60度江津老白干,插一麦秸管。进去的客人每人发一支烟、吸一点白酒。到了屋里,又有主人给斯郎扎实递上一瓶沱牌大曲和麦秸管,旁边有人闲坐饮用,好像喝饮料。

院子里和一楼是做饭的人,大多数人在二三楼,或蹲或席地而坐。很多人在玩扑克,中青年人多,也有小孩,这是我看到的当地最普及的一种娱乐。和葬礼一样的是也有三个喇嘛道士在四楼击鼓诵经揪烟烟。我们到得确实不晚,酒席下午3点才开始,八桌分两排摆在家门口的麦地里。不怕踩坏麦苗吗?“这苗还浅,种子的力量最大嘛!踩倒了开春就长出来了。”老乡的话很有说服力。

每桌席有一瓶白酒一瓶葡萄酒,插了麦秸管按顺序传送轮流吸饮。先后上来的菜有炸花生米、拌猪头、夹沙肉、青椒肉丝、红烧鱼……算得上丰盛,做法和川西坝子的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菜上齐后一直没有上汤,每桌旁边却站了一人,拎着壶一个个地往客人碗里倒酥油茶,代替了汤。不少人用酥油茶泡饭,吃得蛮香。这么高的山里,冬天几乎没什么蔬菜,青椒、花菜、鱼……新郎新娘双方加起来有600多客人,吃食都是远远地从下面扛上来的,办一场婚礼真不容易。

人多桌子少,吃席必须分成几轮,轮番上阵。那天新娘家共坐了三轮零三桌,每轮八桌,每桌八人,共有约240人。到第三轮吃完时,已是下午6点,天阴下来了,有三桌二十多人还等着吃第四轮,而这还是午饭。“他们坡上头的就是慢!我们下面要早些。”斯郎扎实说,难怪他一路总说“还早还早”呢!

一直在想该送点礼吧,白吃白喝怪不好意思。吃完酒席后,斯郎扎实领我到楼下的锅庄,一屋子的人,两人坐在小桌前,有客人交礼物或礼金时,一人收钱或物,一人在本子上登记(写的是汉字而非藏文)。一般送礼金的多(金额10元—15元不等),偶尔有人背着鼓胀的上面放着一块腊肉(或一圈卷成花一般的猪油)的牛皮口袋走进来,记账的赫然写下:各足俄拉(人名)腊肉1根猪油1块粮40斤。常有人拿了票面50、100元的来换小票,记账先生一律详细登记上换钱人的名字、票面金额、编号,“现在假钱多,要防倒!”

客人一般都拎了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崭新的民族服装。第三轮客人吃完后,送亲队伍快要出发了,大家才换上民族服装,到了男方家后,又陆续将民族服装脱下。民族服装主要在送亲途中穿。我很奇怪为什么不穿着来为什么不一直穿,回答是怕弄脏了,这些衣服都经不起洗,一洗就褪色变形旧了不好看了。

第四轮客人上桌时,四楼上一个简单的仪式也开始了。在“喜结良缘”的古装才子佳人画幅前(据说以前这墙上挂的是关于婚姻的唐卡),长辈们(其中有两位是男方家来迎亲的)念叨着我听不懂的话大概在祝福新人、为新娘披上黄哈达、给小额礼金……之后按顺序下楼:先长辈,然后新娘,然后伴娘(为年轻姑娘,人数不限,那天有20多个),然后其他客人……长长的队伍走在暮色中的山道上,不远,20多分钟就到了男方家门口,这时有一个小小的敬酒仪式。以前的这个过程,女方是骑马的,踏过男方家门口用装粮食的口袋砌成、铺上红毯的台阶后进入新郎家,现在简化了。

送亲的人群将整个三楼挤得满满当当,一张张条桌两边铺上地毡,席地而坐。当地正搞电网改造(将木柱电杆换成水泥的),所以停电。人们在烛光下坐着,嗑瓜子闲聊玩牌。一会儿,几个端了一盆盆热腾腾包子的年轻小伙子鱼贯而入,穿梭在各桌间分发,旁边的老太太笑眯眯对我说“馍馍(包子)多多地整(吃)喔!”已经晚上8点30分,我以为这是晚饭了。吃完收走碗筷后,大概过了1个多小时,又有饭菜端上来,原来这才是正餐,刚才只是打尖(垫底)。

快晚上10点时电来了,楼上楼下一阵欢呼。依然是打牌、闲坐,下一步该是类似汉族婚礼中新郎新娘结拜、接受男方父母长辈祝福训导并赠送礼物的仪式了。如果不是邻村有丧事,电来了喇叭里就该放出奔放的音乐,唱山歌跳舞直到第二天凌晨甚至通宵了。因为有丧事,结婚的不能太热闹太张扬,这是当地的传统习俗:人逝去后49天都不能有跳锅庄等热闹活动,49天后村里人可以跳了,但死者家属亲戚还不行,严格按传统得到两年后才能跳。现在慢慢开放了,一般一年后,有的49天后也在跳了。过年也是这样,比如中路大年三十死了人,年就很冷清。

白天我只穿内衣和外套还觉得热,这时外面却下起了雪,一下觉得凉气袭人。等到零点,还没有仪式开始的动向,问旁边人,也说不准好久开始,我耐不住想睡觉了(后来听说仪式是大约凌晨1点开始的,一个多小时,大部分人3点睡觉)。主人家里客人多住不下,把我安排到相邻的人家,屋里有两个简易铺位,木板搭的,铺着毡子和被子,其中一个铺位上已经睡了两个小孩,陌生人的进入使他们瞪大眼睛看过来,好奇而羞怯。

次日起来,外面已是一片白。当地人早上的第一件事是喝酥油茶,9点喝酥油茶;快11点包子端了上来,这是早饭;下午2点吃午饭,这才是男方家的酒席。酒席之后给了男方家礼金,道别后离去。大部分客人像我一样吃了中午的酒席后就散了,但几十个伴郎伴娘要在新郎家玩3天3夜(这3天3夜多半又会成就几对恋人吧 ),期间新娘要在伴娘们的陪伴下回娘家一趟……

结婚是年轻人聚会的好时机,也是小孩们的节日。除了和大人一样玩纸牌,他们还玩赢烟盒(结婚典礼上产生的大量烟盒给了他们丰富的资源)、捉迷藏(我看见一个小孩顺着木柱爬到了为煮饭而临时搭建的棚顶上;一小孩傻乎乎地站在麦地中央,一动不动像稻草人,正纳闷他干什么,一小孩冲过去从他后面揪出个人来)、滚木桶(将平放的圆木桶推到麦地里的斜坡高处,钻进桶里,旁人一推,木桶便骨碌碌滚下坡去)……童年的味道在这里特别浓。

美人啊美人……

因为现在作秀和不切实际的恶炒太多了,初听到“丹巴美人谷”的提法时,我持怀疑态度。后来看某网页上有这样一段:如果您现在想在村中寻得美人,沿途的居民都会告诉您,美人不在家,您只能看到美太婆或美小孩了!美人谷难寻美人有以下原因:(1)大部分美人长大后都被外地来的宾馆、餐厅、歌舞团等邀请出山了;(2)由于当地的习俗,姑娘一般十七八岁就要谈婚论嫁了,结婚之后美人由于辛勤劳作等关系,往往红颜早逝。我怀疑更甚,该不会是怕慕名而至者失望而找的借口吧!正巧我是春节期间去的,如果看不到美人可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在县城饭馆吃饭,碰见小名兰兰的拥忠娜姆,红亮的肤色、匀称大方的五官、开朗活泼的个性……她老家在巴底,现在是甘孜州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据她讲团里30位主要演员,有8人来自丹巴。想拍照,她说我不漂亮,表姐阿姆才漂亮呢!阿姆是九寨沟九寨山庄的主持人。

很巧,在梭坡碰见了回家过年的和兰兰同是州文工团演员的格绒旺登,小伙子180米的个子,精神、醒目,一首接一首唱卡拉OK,流行歌曲唱得和藏歌一样棒;回成都的车上,身旁的女子很漂亮很现代,一问,老家在邛山附近的巴旺,现在在温江县一娱乐场所跳藏舞;最近去海螺沟,三号营地银山大酒店的一号亮嗓格玛也是丹巴的,据她讲,海螺沟景区的丹巴人多得很,尤其是磨西镇的宾馆里,他们一般做服务接待,有需要时(比如篝火晚会)就去唱歌跳舞……

留在丹巴的美人也不少,我在梭坡的婚礼上就大饱眼福。2000年甘孜州50周年大庆评选康巴之花,丹巴的美人就来自美人谷中心点邛山村,至今仍然留在村里。

有首歌唱道:“爱江山更爱美人”,去丹巴:你很可能会二者兼得,赶快去吧!

(摘自《四川画报》)

同类推荐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至尊凰妃

    至尊凰妃

    一朝国破,她被迫逃亡,因缘际会,成为敌国女相。帝王愿以天下为聘,娶她为后,她不愿。邻国太子为了她愿终生不娶,亦不能使她动心。外臣妒之,内宫祸之,阴谋陷害,接踵而至。但,几次命悬一线,总有一个男子立于她身前,保她无恙,护她周全,为她出生入死!
  • 爱上我你死定了

    爱上我你死定了

    呜……可怜的我因为早操迟到的原因,被班主任硬生生地‘拖’上了舞台,要在全校师生的众目睽睽之下做广播体操?呜……好丢脸哦……伤心欲绝的我躲到后院的假山后面偷偷地哭泣。正当我哭得天昏地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位超极美少年!哇哇哇!真是帅呆了。他拿着手帕对她做什么?擦眼泪!不会吧!是幻觉吗?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有这般‘艳遇’……
  • 花样女生

    花样女生

    据说这口学校里有N+N只帅男,也许真的是吧,可这关她什么事啊?她又不是为了捉他们才考进来的……轻松,幽默,浪漫,感动,曲折的校园故事。
  • 医世红妆:腹黑大小姐

    医世红妆:腹黑大小姐

    (正文已完结)古医传人、慵懒腹黑的顶级特工,穿越成为丑陋痴傻的废柴少女。想!害!她?白夕云眯眯眼,看谁阴死谁。一路女扮男装,一面扮猪吃老虎。左手契约神兽坐骑,反手施医救个牛人。偶尔扫荡藏宝秘地,顺便坑坑天下英豪。素手风云,揽尽世间风华无限;轻狂浅笑,一袭红妆君临天下!——已完结小说《凤绝天下:毒医七小姐》
  • 与君吟:今生不做你的妃

    与君吟:今生不做你的妃

    (蓬莱岛出品)一边是表面上玩世不恭的王爷,一边是误打误撞跨越古今的绝色佳人……是福是祸无人知晓,可是,,路是有二条的,自己究竟会怎么选呢。。。也许只有天知道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只有豁达的人懂得“舍”与“得”的哲理。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选择与放弃的,不放下过去的伤痛,你就永远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藏旧的记忆,你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选择与放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成功与否,要看我们能否合理取舍。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是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 地下铁

    地下铁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