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200000013

第13章 社会万象 (2)

为什么不去医院检查治疗?曹瑾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她估计自己病得不轻,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以为拖一两个月会没有大碍。同时,她和学生关系非常融洽,几乎就是姐姐和弟妹的关系。如果她在毕业考试前夕去检查,一旦检查出来有问题,就需要住院治疗;即使不住院,从平河乡到县城,要先坐车再坐船,加上检查,一个来回至少要花三天时间。如此一来,自己为学生们准备的复习计划要打乱,这个关键时期换老师,可是教学大忌。

然而,曹瑾自己没有想到,她拖的时间,关乎她的生命。曹长华更没想到,女儿的病来得如此凶猛。7月3日,当曹瑾忙完手中所有工作,安心去医院检查时,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她患上严重肿瘤疾病。随即,曹瑾从巫山县医院转院至重医附二院。7月8日,经重医附二院心胸外科确诊,曹瑾患上恶性淋巴瘤,晚期。后来,医生为曹瑾做了手术,切除了她腹中碗大的肿瘤。但因曹瑾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导致她肺部感染严重积液。

曹瑾的手术医生张建波遗憾地说:“虽然是恶性肿瘤,但发现肚子疼痛时就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

面对病魔,曹瑾表现出了特有的坚强,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且,她将这种心态,一直保持了下去。曹瑾说:“因为活下去,才是给所有关心我的人最好的礼物。”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表示要捐献眼角膜等身体有用器官。

8月26日凌晨,23岁的曹瑾带着许多凄美的遗憾,永远走了……

曹瑾走后,她的尸体在主城火化。她的骨灰被曹长华带回巫山。27日下午2点,曹瑾的骨灰运返老家当阳乡红岩村。当晚10点,在低回的哀乐声中,200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曹老师生前的学生家长,自发聚集到院坝里,参加追悼会,缅怀她的感人事迹。

28日清晨,在鞭炮和哀乐声中,曹瑾被生前同事以及乡亲送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山坡上安葬。

据了解,曹瑾安息之地,是其父根据她遗书中透露的心愿,专门为他选的一处安息之地。曹长华说:“曹瑾安睡在那里,可以看见全乡的90%,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家。”

(摘自《重庆商报》)

标:孝子守护31年 唤醒植物人养母

一个成为植物人沉睡了31年的老太太,在养子的精心照料下,居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朱清章尽孝心照顾养母韩福贞的故事感动了中国。2011年9月,他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

“你们看,现在我老妈多健康,谁会相信她5年前还是一位躺在床上的没有任何知觉的老人呢?”朱清章说。

今年62岁的朱清章是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河滩沟矿二采区退休职工。尽管遭过许多罪,受过许多累,但他依然笑对人生。最令他高兴的就是,在坚持31年后,他终于看到养母从植物人康复成一个正常人。

记者到朱清章家采访时,一进门,朱清章的养母韩福贞就站在自己房间的门口向记者挥手打招呼。85岁高龄的韩福贞除了听力差点儿,根本看不出来是个曾经沉睡了31年的植物人。

1975年10月的一天下午,朱清章下班回到家中,吃饭时突然发现母亲坐立不安,特别是手抖得厉害,不停说着“烧了、烧了”。反复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只是边发愣边继续嘀咕着。这时,朱清章突然想到家中存着1300元钱,翻遍家里,最后他在炉子的炭灰里发现了纸币还未烧尽的边角。原来,母亲为了护好这些钱,将钱存放在铁炉上边的铁筒里。可入冬第一次生火,她忘了钱还在那里边,待发现时,钱已化成灰烬。

几天后,韩福贞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后来一下子躺在床上,没了正常行走和说话的能力。经内蒙古医院救治半年,她的命总算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为了给母亲看病,朱清章当年欠下4000多元外债,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朱清章的父亲又因工伤患了外伤性振颤麻痹综合症,后来发展成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年轻的朱清章独自撑起了这个家。

两位老人病倒没多久,朱清章从邻居处得知了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但这对他并没什么影响,他还是为这个家倾尽全力。

“虽不是亲生,但他们抚养我长大成人,在我心里和亲生父母没什么差别。”朱清章说,“有的邻居跟我说你不是亲生的,不要在这家受罪了。我说,我就是这家的孩子,就要撑起这个家。”

母亲无任何知觉终日躺在床上,父亲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朱清章每天早起晚睡细心照料二老。

1977年,张凤英来石拐矿区的姐姐家走亲戚,就住在朱清章家隔壁。朱清章第一次见到张凤英就动了心,只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就再也不敢多想。心灰意冷的他,准备打一辈子光棍,照顾两位老人一辈子。没想到的是,张凤英却偏偏看上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朱清章。后经她姐姐介绍,同年就和朱清章完婚。

朱清章的老邻居李志红老人回忆说,张凤英刚过门的时候邻居们都觉得他们的日子过不长,久病无孝子,更何况是伺候丈夫的养父养母。可后来张凤英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

“结婚第二天,她就开始打扫家里,第三天就开始拆洗被褥。在那之前,不要说我母亲的被子,就是我盖的被子,都有几年没拆洗了。”朱清章说。

1997年,朱清章的父亲因心脏功能衰竭病故。父亲去世后,朱清章本以为妻子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却没想到妻子积劳成疾,就在父亲去世那年,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不久也去世了。

张凤英临终前对朱清章说:“咱们结婚20多年,在你们家我一直付出,没有享过一天福,做你的妻子我无愧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要求过你什么,我现在就一个要求,我走的时候你能抱抱我,下辈子我还愿意做你的妻子。”朱清章最后一次紧紧地抱着妻子,哭得说不出话来。

之后几年,朱清章独自一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守在养母床前,每天洗衣、洗菜、端水、喂饭,每天给母亲换洗3次尿布、帮母亲擦一遍身子。

他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3年的一天,朱清章在做饭前照例问没有知觉的母亲想吃什么。“粥”,突然听到母亲的回答,他被吓了一跳。再问一次,他发现,母亲的嘴唇分明在动。朱清章一把搂住母亲:“妈,您会说话了!您会说话了!”激动的朱清章,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2004年的一天,朱清章照例一大早来到母亲的床边,给她擦洗身体,念叨念叨这两天发生的新鲜事儿。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母亲竟然伸出手拉住他,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块鸡蛋,示意要他吃进嘴里。母亲的手能动了!朱清章高兴得手舞足蹈。

就这样,朱清章每天给母亲擦身子,然后用热毛巾敷在母亲的胳膊和腿上,帮助母亲弯曲关节,活动肌肉。又是3年过去,韩福贞老人已经能站起来慢慢走路,也能说话了。

2006年春节,朱清章在火炉上烧了一壶水后,出去劈柴。十几分钟后,他再回到屋里吃惊地发现,母亲竟然一只手拎着壶站在火炉边。

31年的生命守候,31年的不离不弃,终于换来了养母的康复。85岁的老太太不仅能下地行走,还能自己生火、做饭,和儿孙们尽享天伦之乐。

(摘自《中国青年报》)

同类推荐
  • 穿越之无敌舰队

    穿越之无敌舰队

    什么美帝,谁说我大中华那般盛唐的气势不在,敢于挑衅我大中华者虽远必诛!亲华夏,天下,世界都在我大大中华的控制之下,爱中华!有我无敌舰队,什么日寇,只要我的舰队存在一天,重返我盛唐傲视全球之气象!,有我无敌舰队
  •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新奇、厚重、感怀、坦荡……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带你走进历史,千古帝王叹息。本书用最新的历史观念和较全面的史料,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机、奥秘、传闻和真相!,滚滚历史红尘。集中描写每一个王朝灭失的故事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苏郁:有一种爱是慢慢渗入的,渗入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无处不在,直到当她离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那一种爱早已经深种本文宗旨:如果爱。请深爱。,推荐小鱼新文,其他作品里《豪门前妻,总裁步步紧逼》。乔伊念觉得这世上最理想的爱情,应该用十二个字形容: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父母的死会跟他家扯上关系,当她签好离婚协议书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得知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她该如何抉择?留下或者离开……你爱过一个人吗?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整整十年的时间,她将自己对男人所有的幻想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偶然的相遇,让完全没有交集两个人闪婚,这对乔伊念来说,莫过于天上掉馅饼,天大的喜事,可是对于苏郁来说,这不过他生活中的调剂品,因为他的生活里从来都不缺女人。于是,从民政局走出来的那一刻,乔伊念开始了自己伟大的计划,誓有一天要将这个男人扑倒吃干净。他不爱她,她从来都知道这一点,可是她不在乎,只要她爱着他就行了。在网上,报纸上,公司里,总是会听到关于他的花边新闻,她从来都不问,而他也从来都不解释,因为他知道,他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当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女人很细心地为他整理领带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痛彻心扉,听说,听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初恋,也是他最爱的人。有人说,在爱情的世界里,谁先爱上,便注定了就是输家。乔伊念偏偏要颠覆这个观点,她先爱上了,爱了十年,未必她就输了。
  •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人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人啧啧称奇。打开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进了先贤们的心灵世界;阅读名人的故事,就像与先贤对话。它能使我们洞察人生,丰富阅历,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我们学习和继承名人优秀的品质。本书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名人的人生、讲述名人在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重点剖析名人的成败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武魔风云

    武魔风云

    他是废材,却是拥有者举世无双的附魂珠。他遭受屈辱而去,家族却是顷刻间覆灭。千古谜团出现,太古异种为何封存?妖魔兽之皇者相遇,他们宿命相同,能否打破宿命的枷锁?他的出现,对于大陆而言,究竟是吉是凶?
  • 宠妃之路

    宠妃之路

    穿越到皇后庶妹身上,贵为昭仪,但之前这个身体的主人似乎是个炮灰命?皇帝厌弃,皇后算计,宠妃嚣张。这是下下局。论一个平常姑娘,如何在险恶之境,把下下局走成上上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内容包括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涪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