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00000006

第6章 翻译思想 (1)

作为我国现代翻译史上著名翻译家之一的郭沫若,不仅在翻译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我国翻译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还通过自己的翻译实践,总结出关于翻译的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翻译思想。他关于翻译的许多精辟论述不仅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译文应该同样是一件艺术品:郭沫若的翻译标准观

本节以“郭沫若翻译标准管窥”为题发表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五期

纵观古今中外翻译史,翻译标准问题曾吸引过众多学者及翻译家的目光。从中国古代支谦、支谶的“文质说”,释道安的“案本而传”,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说,马建中的“善译”,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鲁迅的“宁信而不顺”,焦菊隐的“整体(全局)论”,再到现代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从西塞罗的“活译”,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到卡特福德的“对等”,奈达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费道罗夫的“等值”等等,对于翻译标准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作为20世纪中国最多产翻译家之一的郭沫若对翻译标准也有自己的看法与准则。

“错与不错”就是标准

1923年6月8日,郭沫若在《论翻译的标准》一文中针对张东荪“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之说,指出,他这是“掩饰”对自己的错译,其实“错与不错”就是标准:张东荪氏说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这在文体上是可以说得过去:譬如你要用文言译,我要用白话译,你要用达意体译,我要欧化体译,这原可说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这些所争的是在什么?一句话说尽:是在“不错”!错与不错,这是有一定标准的!原书具在,人的良心具在,这是有一定标准的!我们所争的标准,就在这错与不错!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虽然,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的言辞十分犀利,“投炸弹”味十足,但他所强调的“错与不错”这一标准是毫无疑义的。无论是严复的“信”,还是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忠实”,这“错与不错”也是翻译活动的最起码要求。郭沫若的这个观点,对于当时译界经常出现的错译现象而言,是切中时弊的。

郭沫若在运用这个标准衡量或批评别人译作的同时,他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也十分注意避免错译。1929年,在译完《美术考古学发现史》之后,他曾委托成仿吾从德国柏林购买了德文原著《美术考古学上的诸发现之一世纪》,并据此书重新校订,“把所有的笔误和印误的完全改正了”。在该书译者序中,郭沫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标准,他预料该书“出于重译,译笔的生涩自所难免,离原著的风格一定会大有由旬”。出版之前,向替他承印的友人提出的几项要求之一便是“全书要经过我自行校对一遍,待我负责补上一篇序文之后再行出版”。但“不料那位友人出书之心比我更切,他不待我自己校对,甚至连我译者要做的序文都不要,便把书匆匆地印出了”。郭沫若对该书“插图之不依译者所指定的位置”,“校对之十分疏阔”感到“深深的惭愧,觉得对不着作者,并对不着读者”,也觉得辜负了那位旧友承印的盛意《郭沫若集外序跋集》。

再现原作风格、不损坏原作格调

在郭沫若看来,一篇好的译文,尤其是文学翻译,仅仅做到“不错”是不够的,无论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该再现原作风格、不损坏原作格调。保证译文“虽只是一件布衫,但还是一件完整的衫子”,不能被“剪裁得四破五烂”。

在《答孙铭传君》一文中郭沫若指出:“译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原文看懂了,还要译出来的是‘诗’才行。”同上。在《谈文学翻译工作》中,郭沫若对此观点作了进一步论述:外国诗译成中文,也得像诗才行。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可是诗是有一定的格调,一定的韵律,一定的诗的成分的。如果把以上这些一律取消,那么译出来就毫无味道,简直不像诗了。这是值得注意的。本来,任何一部作品,散文、小说、剧本,都有诗的成分,一切好作品都是诗,没有诗的修养是不行的。

1921年郭沫若修改过钱君胥翻译的德文小说《茵梦湖》。关于本书的翻译,他有过如下说明:《茵梦湖》的共译者是我的同学(指钱君胥,作者注),那小说的初稿是他译成的。他对于五四以后的中国的新体文没有经验,他的初译是采用旧时的平话小说体的笔调,译成了一种解说的体裁,失掉了原著的风格。因此,我便全盘给他改译了,我用的是直译体,有些地方因为迁就初译的缘故,有时也流于意译,但那全书的格调我觉得并没有损坏。

郭沫若之所以改译钱君胥的译文,是因为他采用的体裁与原作不符,失掉了原作的风格,而他的改译,对全书的格调没有损坏。

在翻译歌德的《浮士德》时,“原作本是韵文”,他“也全部用韵文译出了”。郭沫若为做到这一点,“为要寻出相当的字句和韵脚,竟有为一两行便续费了半天工夫的时候”

文学作品翻译如此,科学和理论著作的翻译也不例外。1931年3月,郭沫若译英国威尔斯等著《生命之科学》,并作《译者弁言》,简介本书的底本及其作者,并说明翻译的原则:译者对于作者之原旨,科学之综合化,大众化,与文艺化,是想十分忠实地体贴着的,特别是在第三化。原著实可以称为科学的文艺作品。译者对于原作者在文学修辞上的苦心是尽力保存着的,译文自始至终都是逐字移译,尽力在保存原文之风貌。但译者也没有忘记,他是在用中国文字译书,所以他的译文同时是照顾着要在中国文字上带有文艺的性格。

郭沫若在翻译《生命之科学》这部巨著时,不仅“原文风貌大抵一律仍旧”,对于标点章节也只是“略加改易”,对于“原文有注意文句用斜体字者”,在译书中一律于字下用圆点表示,对于原书插图也尽可能“遵照其图次”。

1931年,郭沫若在翻译《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时,虽然“原文比较是难解的一种书籍,又加以是未完成的残稿,这使解读的人愈见感觉困难”,但他的“译笔主在力求达意,然也极力在希图保存原文之风格”。

郭沫若认为,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著作的翻译,原作中“诗的味道”、“风格”、“格调”等都应该在译文中再现,不能有损益。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郭沫若认为,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光做到忠实流畅是不够的,如果原作是一件艺术品,译文也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这一观点,与严复的“雅”不谋而合。郭沫若也是以这一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翻译活动的。

早在1928年,郭沫若在《〈浮士德〉第一部译后》中就提出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仅要达意,还要使译出的结果是一件艺术品的观点:我的译文是尽可能的范围内取其流畅的,我相信这儿也一定收了不少的相当的效果。然我对于原文也是尽量地忠实的,能读原文的友人如能对照得一两页,他一定能够知道我译时的苦衷。译文学上的作品不能只求达意,要求自己译出的结果成为一种艺术品。这是很紧要的关键。

在《谈文学翻译工作》一文中,郭沫若再次强调了这一标准: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的贡献,他曾经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完备的。翻译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注重第三个条件,因为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他用伏特加与茅台作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杯伏特加酒不能换成一杯白开水,总要还它一杯汾酒或茅台,才算尽了责。假使变成一杯白开水,里面还要夹杂些泥沙,那就不好领教了。

风韵译

郭沫若最初提出“风韵译”是针对诗歌翻译而言的。

1920年,田汉翻译《歌德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一文时,请郭沫若代译文中所引录的歌德的诗。同年3月4日郭沫若在为此文所写的《附白》中首次提出此说:诗的生命,全在它那种不可把捉之风韵,所以我想译诗的手腕于直译意译之外,当得有种“风韵译”。

1922年6月24日,在《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这篇文章中,郭沫若针对文学研究会出版的唐性天所译《意门湖》(即《茵梦湖》)提出批评,再次详细地论述了他的“风韵译”:我们相信译诗的手腕决不是在替别人翻字典,决不是如像电报局生在替别人翻电文。诗的生命在它内容的一种音乐的精神。至于俗歌民谣,尤以声律为重。翻译散文诗、自由诗时自当别论,翻译歌谣及格律严峻之作,也只是随随便便地直译一番,这不是艺术家的译品,这只是言语学家的翻译了。我始终相信,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意义,风韵,三者均能兼顾,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纯粹的直译死译,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

郭沫若不仅对诗歌翻译要求把捉其风韵,对整个文学翻译他都强调必须不失原作的“风韵”。在1923年4月的《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一文中,郭沫若指出: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

郭沫若认为,光有对原文字句、意义不走转还不够,理想的翻译尤其对原文的“气韵”不能走转。这里的“气韵”也与“风韵”无异。对李一氓所译《新俄诗选》,郭沫若虽然“把它和英译本细细地对读过,有些地方且加了很严格的改润”,但其中好几篇他“差不多一字都没有改易”,正是因为李一氓的“译笔很流畅,造语也很有精妙的地方,读他的译诗多少总可以挹取一些原作的风味”的缘故

对于《赫曼与窦绿苔》的翻译,因“原诗乃Hexameter(六步诗)的牧歌体,无韵脚”,郭沫若为了使译文不“失掉诗的形式”,“不得已”才“通同加上了韵脚,而步数则自由”。 这虽“于原文不免时有增损”,“但自信于原文风韵及辞旨没有什么大的损坏”。可见,在郭沫若看来,判断译文好坏的标准,除了“错与不错”、“是否是一件艺术品”、以及是否损坏原作格调之外,“风韵”,或“气韵”或“风味”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

关于“信达雅”

翻译家严复吸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精髓,总结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提出了“信达雅”说。对于严复“信达雅”标准的论争中国译坛可以说历经百年沧桑。其间,或解释、或阐发、或引申,或赞赏、或质疑、或贬斥,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真正出现了百年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信达雅”说,郭沫若持什么态度呢?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热门推荐
  • 非典型爱情

    非典型爱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末世之女配凶猛

    末世之女配凶猛

    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星际海盗女首领妃千岚,莫名重生在七千年前的华夏古国,好不容易享受了三年安逸生活,却迎来了一场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末日浩劫。在末世第二年依然安好活下来的她,却因为错信他人,论为丧尸口中的肉粮。本该是尸骨无存的炮灰人生,却意外地得到重来的机会。她这只小小的蝴蝶,又将会引来怎样的效应改变?
  • 中国天才在韩国

    中国天才在韩国

    圣夜星,亚洲首富圣云泽的独生子,从小就开始帮父亲打理“天圣”集团,被誉为“中国天才之首”,因为韩国分公司的事,转到“银恩”高中,开始了异国校园的生活;韩优诺,出生于韩国首尔,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半工半读靠每年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银恩”高中全额奖学金一直到高三,因为圣夜星的出现,把她所有的美梦都打破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凤煞

    凤煞

    前世的秦孤天只为秦家的仇恨而活。这一世她凤煞天要整个世界为她而活。顺她者昌,逆她者,让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修真界流传着这样一条自古相传的口诀:修炼,乃是逆天事。爱是红尘事,亦是修炼劫。若想安然度,必想避劫法。当凤煞天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看着身畔的人,她淡淡一笑:“狗屁不通。逆天,既敢逆天,又何须怕情劫。若我遭劫,宁可毁天灭地,也要护我情缘。本文结局一对一,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手指,收藏吧!推荐好友的酷文:乔茉児的《重生—前妻买一送一》:九星的《美女修仙传》:红涩的《黑道美容师》:慕璎珞的《极品天骄》:澜芯的《绝色魔尊》:诸葛笑笑的《黑道总裁独宠残妻》:红尘雾月《仙傲九霄》:澜姗的《血妻》小饱饱《御剑江湖之莫小楼》YY频道:597968欢迎大家的光临。
  • 武控神魔

    武控神魔

    以魔为婢,世家子弟遭人陷害,父亲残废忠仆身陨;巧获大罗天经,重修五脉再锻筋骨!一朝出世,凌驾诸天之上……,魔以妖邪乱世,岳凡却能洞悉诸天之密操控神魔,以神为奴,斩尽仇敌霸绝天下!神以天威凌众
  • 凉性热性

    凉性热性

    涉及社会各个社会阶层,带来读者一种心灵体验,一本描写人生百态的故事集,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了解青春期男孩的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与青春期男孩沟通的关键词、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很重要、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