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00000022

第22章 德语译作 (9)

然而,在这重大时刻华伦斯太却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中将奥克它弗皮柯乐米尼。皮柯乐米尼表面是华伦斯太的心腹人物,但暗地里却是皇帝安插在华伦斯太身边的卧底。皮柯乐米尼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采取挑拨离间的手段,成功地把华伦斯太身边的将领一个个地拉到了自己的一边。特别是为了分化布特勒,皮柯乐米尼不惜伪造文件,说布特勒之所以没有擢升为伯爵,全在于华伦斯太暗中作梗。布特勒因此对华伦斯太怀恨在心,这也为第三部中华伦斯太死于布特勒之手埋下了伏笔。皮柯乐米尼还向他的儿子麦克司上校说明了华伦斯太通敌之事,要他远离华伦斯太。麦克司一方面是华伦斯太的崇拜者,另一方面又是个忠君思想严重的年轻军官,他不相信华伦斯太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此外他还同华伦斯太的女儿处于热恋之中,于是打算找华伦斯太当面澄清这个问题。华伦斯太秘密派往瑞典军营的联络人被忠于皇帝的军队所截获,帝帅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

在第三部《华伦斯太之死》中华伦斯太把自己的计划向麦克司和盘托出,希望他站在自己一边。麦克司力图劝说华伦斯太放弃背叛的行动。但华伦斯太决心已定,麦克司只得悲伤地离开了华伦斯太,之后,他率部冲向瑞典军队,战死沙场。此时,皮柯乐米尼已被皇帝任命为新统帅,他的任务就是要诛杀华伦斯太。军营里传出了华伦斯太变节的消息,大家顿时乱作一团。尤其是众将领得知了华伦斯太用欺骗的手段获得了他们在效忠书上的签名,愤怒中纷纷率军离开。众叛亲离的华伦斯太只得带着亲信和家眷逃往奕曷尔城堡,在那里等待瑞典援军的接应,以便东山再起。

布特勒假装忠心率队随行。在城中布特勒诛杀了华伦斯太等人。全剧以皇帝宣召使一声“给皮柯乐米尼侯爵大人”而告终。郭沫若对此点评道:“皮柯乐米尼本为伯爵,此语表示其因功封为侯。作者以此一语作为全剧结束,含有讽刺,有‘一将成功万骨枯’之感。”

作品的创作背景

《华伦斯太》是席勒最长的戏剧,是他历经8年才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的巅峰之作。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犹如火山喷发一般,猛烈震撼了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大小封建王朝。在法国,旧的等级制度不复存在,血统和门第不再决定人的前途和命运。出生低微但才华出众的人现在也有机会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特别是那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勇士,凭借赫赫战功而被擢升为元帅的大有人在。 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们,在法国乃至在欧洲大陆的舞台上天天都上演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剧。相比之下,处于封建割据下的德国犹如死水一潭。

处于封建桎梏下的德国知识分子徒有才华和抱负,难有施展的空间。席勒就是这些众多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他对法国革命取得的成就十分羡慕,曾一度有过举家迁居巴黎的想法。席勒痛恨德国人浑浑噩噩的市侩生活,决心在戏剧舞台上借德意志民族的英雄人物的悲壮事迹来唤起德国人的民族意识,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敢于为拯救日益衰落的德意志民族而流血牺牲。既然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就只能在历史中寻找。席勒在德国历史中上下而求索,把目光投向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的悲剧性人物——德意志帝国军队的统帅华伦斯太。三十年战争是在德国土地上发生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卷入其中的王朝战争。

这场旷日持久的欧洲王权间的武装冲突给欧洲各国人民,特别是德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的结果是德国人战败,神圣罗马帝国遭到彻底削弱。华伦斯太便是在这场战争中出现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杰出将领。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以华伦斯太的能力和信念,他极有可能领导当时德国走向统一,如果他不被刺杀,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日耳曼人一方获胜,那样的话,德国的统一将比实际提前三百年。在1791年-1793年间,席勒广泛搜集并深入研究了三十年战争的史料,撰写了史学专著《三十年战争史》。1796年秋他开始撰写鸿篇巨制《华伦斯太三部曲》。席勒在创作该剧的过程中与歌德常有书信往来,也参考了歌德的意见。三部曲的第一部《华伦斯太之阵营》于1798年12月12日在魏玛初演,1799年1月30日第二部《皮柯乐米尼父子》上演,同年4月20日第三部《华伦斯太之死》上演。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戏剧所述众多情节中,除了青年军官麦克司·皮柯乐米尼跟华伦斯太女儿特克拉的恋情属于作者虚构外,都与真实的历史相吻合。可以说,《华伦斯太三部曲》是一部历史的真实和戏剧的真实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1799年3月13日,歌德在读完了《华伦斯太三部曲》之后,在给席勒回信中高度评价该剧“对于德国舞台来说将是难以估量的馈赠,人们会连续多年演出它们。”

翻译背景

《华伦斯太》是郭沫若在1936年6月至8月间翻译完成的。在该书的附《译完了〈华伦斯太〉之后》(1936年8月15日)中,郭沫若说自己“译完全剧费了将近两个月的工夫;译完后通读一遍,费了两天;今天费了半天工夫来写了这篇译后感。1936年的猛热的夏天,就在这译述中度过了。”译书的地点是他流亡日本时期(1928年2月24日—1937年7月25日)居住地千叶县的市川市。

考察郭沫若翻译《华伦斯太》的动机,有如下四个。前面的两个动机是他在《译完了〈华伦斯太〉之后》中提供的,后面的两个是他不曾提及的,但对于该书的译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是完成友人成仿吾的未竟之志。这是他在《译完了华伦斯太之后》中开门见山讲到的:

最初和席勒的《华伦斯太》接近,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译者还是日本一处乡下的高等学校的学生。与译者同学的成仿吾,他是尤其欢喜席勒的人,每每拿着席勒的著作,和译者一同登高临水去吟咏,在译者心中是留下有隽永的记忆的。仿吾后来曾存心翻译这剧的第三部《华伦斯太之死》,在“创造社”的刊物上曾经登过预告,这也是十年前的事了。但仿吾不曾把这项工作做出,我相信他以后也怕没有兴趣来做;因此我便分了些时间来替他把他的旧愿望实现了出来。

二是《华伦斯太》折射了中国的现实。同在《译完了〈华伦斯太〉之后》一文中,他说:

尤其对于时代的教训,在欧洲虽然是过去了,而在我们中国却正好当时。因为剧本所表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末页,而我们中国的社会还没有十分脱掉封建时代的皮。请读《序曲》中的下列几句吧:全国都是悲笳刁斗的战场,都市萧条,城堡化为了灰烬,职业和工业区域扫地无存,市民无事可为,万般只有武弁,没忌惮的厚颜无耻嘲笑义廉,无赖之徒屯集在驻兵的地点……在长久的征战中已荒谬滔天。……那儿所刻画着的骄奢淫纵的佣兵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在我们中国不是依然还活着的吗? 阴谋,暗杀,卖国,卖友……这些高贵的品德,在我们似乎也并未失掉他的光辉。这儿正刻画着它的生成、发展和失败,这对于我们也好像是大有效用的。

三是重译的必要性。郭沫若并不是第一个翻译《华伦斯太》的人。最早的中译本当属胡仁源胡仁源(1883-?)前清进士,后留学英国,1914-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于1932年翻译的《瓦伦斯丹》,收入了当时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胡仁源一生译著颇多,除了翻译西方的科技文献外,他对译介西方的文学和哲学作品也有广泛的兴趣,译作又以德国名家的著作居多。除了席勒的《瓦伦斯丹》外,胡仁源还翻译过歌德的《哀格蒙特》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学界普遍认为,胡仁源所译德文著作应当是从英文转译来的,这是分析他翻译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得出的结论。就胡仁源的译本《瓦伦斯丹》来看,也应当是从英文转译得来的,其译文与德语原文出入颇大。现举胡仁源的译本中,该剧第十一场中凯骑兵甲的一段话(请参照前文中郭沫若的翻译)与席勒原文相对照来说明。

席勒原文:

Erster Kürassier.

Und weil sichs nun einmal so gemacht,

Dab das Gluck dem Soldaten lacht,

Labts uns mit beiden Handen fassen,

Lang werden sies uns nicht so treiben lassen.

Der Friede wird kommen uber Nacht,

Der dem Wesen ein Ende macht;

Der Soldat zaumt ab, der Bauer spannt ein,

Eh mans denkt, wirds wieder das alte sein.

Jetzt sind wir noch beisammen im Land,

Wir haben s Heft noch in der Hand;

Lassen wir uns auseinandersprengen,

Werden sie uns den Brotkorb hoher hangen.

胡仁源译文:

第一带甲骑兵

因为现在已经做成这样的局面,军人是幸运的骄子,让我们赶快双手捉住这个机会,因为这样的情形已经不能很久了。有一天和平一定忽然实现,现在的局面完全变更,军人势力减退,农民气焰增高,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回复从前的样子,现在我们在这个地方集合,所以我们手中还有这点权威,若果彼此分散开来,人家立刻就要苛求我们了。尽量从原著来翻译,是郭沫若一贯主张。由此看来,直接从德语原文翻译《华伦斯太》确有必要。

四是郑振铎约稿的可能性极大。出版《华伦斯太》的上海生活书店(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是邹韬奋1932年7月创办的,郑振铎是当时《世界文库》的主编。据郑振铎1935年5月所著《世界文库发刊缘起》一文(《世界文库第一册》),就已经把席勒戏剧列入了“文库”戏剧类丛书的出版计划之中。在文后的 “编例”中还有一段关于名著重译的说明:“有一部分的名著是已经译出来过的。我们在可能的范围内竭力避免重复。惟过于重要的著作,不能不收入本文库里的,或从前的译文过于不能读的,或失去原意的,我们仍将不避重译之嫌。”可见,《华伦斯太》就是属于应当重译之列的。再从出版的时间上看,郭沫若于1936年8月13日译讫该书,15日作《译完了〈华伦斯太〉之后》,同年9月便出版面世。另外,郑振铎曾经在《世界文库》的出版样本中列出了一份长达119人的“编译委员”名单该名单在正式出书时并未公布。另,后来实际参与此项工作不过二三十人,郭沫若是其中之一。,郭沫若虽然未被列入,但是名单后有“尚有多人在接洽中”的文字。郭沫若很可能也在郑振铎的“接洽”之列。

《华伦斯太》在中国影响甚微的原因

郭译《华伦斯太》在当时中国的影响甚微,除了赫然出现在当年上海生活书店的广告中外,几乎找不到与之相关的信息了。该书虽然于195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但直至今日评介文章甚少。跟席勒其他几部剧作在中国的影响力比较,《华伦斯太》可以说是最不为中国人知晓的席勒的作品了。这跟它在德国戏剧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在席勒作品中的重要性是很不相称的。分析原因如下:

一、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高峰时期。进入中国的外国作品之多,国别之广,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据《上海出版志》所载资料,就郭译《华伦斯太》出版的1936年来说,仅在上海一地出版的国外戏剧译作,就有24部之多。读者的分流,加之又是重译,影响力自然降低。

二、“左联”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翻译界的主力军,他们翻译的苏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在中国社会具有空前的影响力。

三、当时中国的时代环境不利于《华伦斯太》的流传。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救亡图存,抗御外敌,打击汉奸卖国贼成为时代的主题。尤其在华北事变后,民众对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呼声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对《华伦斯太》产生误解,斥之为“汉奸文学”。这是影响该剧在中国流传的最重要的原因。在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版的《华伦斯太》书后,附有郭沫若的题为《改版书后》的短文,其中写道:

我对于席勒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把一九五三年德国出版的佛理德伦代尔编辑的《席勒选集》的序言全部译出了,将出单行本,那会使读者对于席勒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的确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学习的。

翻译《华伦斯太》对郭沫若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歌坛传奇

    重生之歌坛传奇

    一场车祸,让他拥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自己的记忆,脑海中多了无数经典的歌曲。“他因‘新锐女生’而崛起,但‘新锐女生’却因他而传世,他是唯一一个因为女生选秀节目而成名的男生!”“这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能做到他这种地步!”“他就是传奇,流行乐坛因为有他而无限精彩!”“自从他声名鹊起后,不仅国内的金曲奖没了悬念,就连欧美的格莱美也没了悬念!”“他是歌手的金手指,可以让任何人成为歌王或者歌后!”“其实,我只是音乐的一个传播者。”面对荣誉,叶落如是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幻世游龙劫

    幻世游龙劫

    神龙意志咆哮中原,龙生九子破碎成兽!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儒墨道法,温烈醇冷,诸位试图品味主人公其中风趣。正邪对立,阴阳守恒,终究是亘古不变,还是造物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我想暗恋总是少年时期最美也最青涩的一段回忆,对于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回忆罢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近乎于卑微的感情延续了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无关等待,无关信仰。我讲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爱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或许会觉得慢热,但是你也许会看到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当时那些年少的日子。
  • 35岁前做的100件事

    35岁前做的100件事

    35岁以前是耕耘的时期,35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100件事不难做,就怕你不知道自己该做哪100件事。求职创业、心灵修养、工作生活、形象塑造、社会交往……是不是已经充斥着你的头脑?给你提点100件事,让你青春无悔,获得人生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