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00000002

第2章 感悟自然 悯怀人生 (1)

第一章 感悟自然 悯怀人生 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历来颇多异说。一般认为,老子即李耳,字聃(dan),故又称老聃,春秋时楚国人,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史”。大约与孔子同时而长于孔子,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是想基本保存在《老子》一书中。

《老子》一书荟萃了老子的语录.大约于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纂辑、整理、加工而成。今存《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二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 《道经》,下篇四十四章,又称《德经》,合称《道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想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超时间、空间、超感觉的精神实体。他用“道”来说明天地万物的演变,把“道”看作天地万物存在与文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老子学说精髓,是朴素的辩证法是想。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在政治上他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违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其落后、保守的一面;但《老子》中也有不少针对时弊的政治评论和社会批评.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老子》之文韵散结合,凝练明畅,寓理于形,启人深思;在诸子散文中独标一格,被誉为“五十精妙”。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1],先天地生。寂兮寥兮[2],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3],可以为天下母[4]。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5],强为之名曰“大”[6]。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8]。人法地[9],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混成:指浑然而生,浑然一体。

[2]寂:没有声音。寥:没有形体。“寂寥”即无声无形。

[3]周:环绕,循环。行:运行,运动。殆:通“怠”,懈怠。此言不停地运行。

[4]天下母:一本作“天地母”,即天地万物的根本。

[5]字:表字,犹“别名“。

[6]强:勉强。名:取名。

[7]逝:逝去,运行。远:遥远。反:返回,还原。

[8]居:占,占据。

[9]法:效法,作为法则。

解读

选自《老子》二十五章。标题取自末句,为选注者所加。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为老子所首创。本章对“道”作了描述,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的提出,标志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大大提高。本章提出,宇宙间有四种伟大的存在,即道、天、地、人。“四大”之中,“人”居其一,而“道”为其首。这说明,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的。他认为,“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天道观,在客观上对“天道有知”的宗教迷信思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具有一定进步意义。行文韵散结合,多用排偶;语言简洁明畅,琅琅可诵。

话题

1.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

2.作者对自然持什么样的态度?

3.从本篇可看出《老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相关资料索引

老子所言“自然”的含义

老子所言“自然”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指“道”的初始的混沌状态,即天道自然。在老子看来,“道”与“天”往往是等同的,道即自然,天即自然,都是万物的本然。

“道”混成先天地,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但却是一个“独力而不改”的自然存在的自在物。

第二,指事物的纯朴本性。老子说:“道常无名,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的 “自然”又名为朴,而这“朴”则是未经任何社会尘染的纯真的事物本性,它无饰无华,是排斥儒家伦理道德的。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与仁义对立,所以他认为美在天然本色,与加工雕饰绝缘。

第三,自然无为。作为待物态度和行动方式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这种自然而然之“为”,实质上就是“无为”。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认为天道无为,但无为却不是绝对的不为,实际上是一种至上的为,绝对纯粹的为。说“无为”只是说“道”并非有人格意志的神物,它不去主宰和左右万物,而是一切都顺从事物的本性,任其自然而行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无为就是任其自然,自然即无为也,两者是同一个东西。而从人道运作的实际效果说,自然无为则是无所不为,道不仅生养化育万物,而且使万物自化,使天下自定。一切归于自然,一切顺从自然。这无异于说,“道”创造万物,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一切都是按照事物自身的必然性,任其自自然然地发生和运作,但又自自然然符合一定事物整体性的目的和人的某种社会目的。这与康德所谓的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说法极为相近。

在老子看来,“自然”即“道”,“道”即“自然”。这样,老子的“自然”与“天”、“无为”、“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使老子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特点和个性。

(节选自靳青万,赵国乾《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道与象的关系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象”是指物象,是人的感觉体验。由于宇宙的发生论反观着人自身的精神历程,又由于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其认知能力的有限,因之,当老子意识到“道之为物”的时候,其重要的成果只能是把“道之为物”表述为道中有 “象”。“象”在恍惚之中,“象”是老子对宇宙发生的洞察,也就是说,当道中之物显现为有形之“象”的时候,“象”作为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才能成为老子以自我经验而体会的宇宙生成境遇。客观地讲,这完全是一种自我经验的描述。在这一描述当中,老子不但从体验入手把有形的“象”解释成了世界的模型和图式,而且还以此关注着宇宙发生的变化。进一步讲,老子以“象”来发微道的生成形状,一方面在取消着道的神秘性,关注着宇宙的发生,使道更加具有可感性;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以“象”悟道的途径,进而回复到认知自然的能力方面。

(节选自张强《道法自然与象的创生》,《学海》2001年第1期)

更多链接:

1.任继愈《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3.《老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

老子 参见《道法自然》。

天之道

天之道[1],其犹张弓与[2]?高者抑之[3],下者举之[4];有余者损之[5],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6]。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7],功成而不处[8],其不欲见贤[9]。

[1]道:原则,规律,道理。

[2]其:语气词,表揣侧。其犹张弓与:大概很像开弓射箭吧?

[3]高者抑之:高了就压低它。

[4]下者举之:低了就举高它。

[5]损之:减少它。

[6]损不足以奉有余:减少不足的,用来供给本来就有余的。奉:供给,供养。

[7]为而不恃:有所作为但不依仗它[去达到什么目的]。

[8]功成而不处:功成之后并不自己居功。

[9]其不欲见贤:不愿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干。见(xian):同“现”,表现,使被看见。

解读

选自《老子》七七章,标题取自首句,为选注者所加。老子用张弓射箭的道理形象地喻说“天之道”,又从“天之道”讲到“人之道”,对统治阶级“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行径作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曲折地反映了反对剥削,要求贫富平均的社会政治思想。张弓射箭之喻,蕴含深刻哲理;这种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是《老子》散文的一大艺术特点。

话题

1.“天道”与“人道”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2. 你对文中所界定的“圣人”持何种态度?

3.本文的比喻有何精妙之处?

相关资料索引

老子的和谐观

老子对和谐的认同和发挥体现在许多问题上。在论述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时,老子就充分肯定了“和”、“和谐”的意义。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是说,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着阴阳两气,这相互对立的二气经过不断交冲,互相激荡,形成了一种适匀和谐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万物生成了。老子通过这样的表述.认为“和”、“和谐”是万物生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状态性条件和极其重要的契机,是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在《老子》一书中,还曾有过“天地相合,以降甘霖”等几处和合生物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成了后人不断发挥、创造的根源。老子的和谐生成说肯定天地万物生化运动的根源是“和”,“和”主宰着天地万物的生发,调控着天地万物的归根与合一,天地万物只有在“和”的境界中才能生发、运化。

宇宙万物在和合状态下生成,那么,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状况怎样呢?在老子看来,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追求的依然是一种和谐境界。老子说:“知和曰常。”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性规律,宇宙万物的处境与发展必须遵从这一规律。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和谐的、适中的,它调控并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他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宇宙万物的规律,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要减少,不足的要加以补充。总之要通过不断调整达到平衡和谐。老子是不愿,意看到走极端的局面的,他基于“反者道之动”这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求“去甚,去奢,去泰”,认为“物壮则老”,“兵强则不胜”。在对待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问题上,老子主张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极端必然会走向反面,只有动态平衡的状况才是宇宙万物的正常处境和轨道。和谐,既是事物正常存在的本然状态,也是事物协调完满、德定有序的最佳状态。

(节选自朱承《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更多链接:

1.牟钟鉴《论老子的“道”》,《东岳论丛》1994年第1期

2.高苏(中国人与自然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孟子

名轲,宇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以后孺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政治是想体系。他口称尧舜,诵法先王,宜传仁义,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描给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孺家政治蓝图,其中主要包括“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等具体措施。在春秋以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民本思想”基础上.孟子从“保民而王”出发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对当时的暴君暴政进行了猛烈抨击。但他又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仕者世禄”的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理论,反映了他甩想上的矛盾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生张,孟子曾游说诸侯,经历邹、任、齐、鲁、宋、滕、梁(即魏)等国。他在齐曾为“卿”,在梁也交到优遇,但他的主张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合时宜,未被采纳。孟子学不能用,于是停止政治活动,晚年和门人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把他的学说生理成书,著《孟子》七篇,流传后世。

《孟子》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全书基本为对话体.较之《论语》简明扼要的语录体,显然已是向长篇大论发展。《孟子》行文自然流畅,雄辩犀利;引譬设喻,富于形象;放言无惮,气势逼人。具有战国时期椒散的优点和特点,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影响甚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管夷吾举于士[4],孙叔敖举于海[5],百里奚举于市[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人恒过[11],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2],而后作[13];征于色[14],发于声,而后喻[15]。人则无法家拂士[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发:兴起,指被起用。(quan)亩:田间,田地。相传舜曾耕于历山(在今山东历城县南),后被尧举拔任用。

[2]傅说(yue):商王武丁的大臣。传说他原是傅岩从事版筑的奴隶,后被武丁任为大臣。举:举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用两版相夹,填土于其间,用杵筑实。

[3]胶两(ge):原为商纣之臣。朱熹注:“胶两遭乱,鬻贩鱼盐,文王举之。”

[4]管夷吾:即管仲。详见《管子》作者介绍。士:狱官之长。此言管夷吾从狱官手下被释放而举用。

[5]孙叔敖: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朱熹注:“孙叔敖隐处海滨,楚庄王举之为令尹。”

[6]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时被俘。晋献公嫁女,把他作为陪嫁奴仆送入秦国。他后来逃到楚国,被楚国边境的人抓住。秦穆公听说他是一位贤人,便用五张黑色山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称为五羖(gu,黑色公羊)大夫。市:交易场所。

[7]大任:重任。是:此。是人:这里指“某个人”。

[8]空:穷。乏:绝。

[9]拂:违背,不顺。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所作所为总是遭到干扰麻烦不如意。

[10]曾:同“增”。曾益:即“增益”,增长。此言“这就可以震撼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格,增长他的才能”。

[11]恒:常。过:错误。

[12]衡:通“横”,横塞。衡于虑:思虑阻塞不通。

[13]作:指奋起而有所作为。

[14]征:验,表现。

[15]喻:通晓。这里指被人了解。

[16]入:指国内。法家:执法的大臣。拂(bi):通“弼”,辅佐。拂士:辅佐的贤士。

[17]出:指国外。解读

选自《孟子?告子下》,标题为选注者所加。本章以历史上著名的人和事为论据,说明担当“大任”的人,必先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这个道理与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有共通之处。孟子进而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认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莫不如此。这一见解不仅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的深刻总结,而且富于哲理,足以发人深思。

话题

1.根据本文论说,成功是源于偶然还是必然?

2.本文的成才观对中学生有何指导意义?

3.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文中造成了什么效果?

相关资料索引

儒家的忧患意识

儒家特别提倡忧患意识,这是儒家人生哲学中有别于他家的地方。所谓忧患,据《辞海》有二层意思:一是指患难。《易·系辞下》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是指忧虑。《淮南子·精神训》曰:“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儒家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就包含了这两方面的意思。这种忧患意识,既是一种道德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自觉,也是士人们在人生失意之时,落魄、失遇、遭挫的精神力量,并由此而内化为生活态度,最终成为自己的精神旨归。它所体现的民本情怀,标志着士人渗透社会生活的程度,也是他们对自我社会责任的一种清醒认识。

儒家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对世界对人生都给予高度的肯定,特别是乐群贵和的心理定势,使儒家特别看重群体的利益和幸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与完善,而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经世纬国,德济苍生,为万世开太平。这样对民生的关怀以及道德之传承的自觉使命,渐成为儒家培养逆境美德的积极力量。这也是儒家多忧患意识的合理指向。

这种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儒家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全杜会承担促进国家兴盛,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儒家历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孔子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要求各级官吏都尽职尽忠,公而忘私,以报君国。这虽有愚忠的封建糟粕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国家机构的健康运转。三是儒家要求人们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舍身为国。如孔子强调“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其所蕴含的道德价值——为义而死,死得其所。

(许凌云《儒家文化与优患意识》,《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更多链接: 1.杨伯竣《孟子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 2.吕涛《孟子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 4.李炳英《孟子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曾作蒙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推崇老子学说.反对儒、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道家学说与老子确有渊源关系,但也有较大的发展变化。虽然同是主张无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听任自然而不为。他认为“道”是万物本源,“无所不在”,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指山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但他又否认事物的稳定性和差别性,甚至认为“物我齐一”。他消极地逃避现实政治,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在认识论上.陷入了怀疑生义和相对主义。这种思想对于后代产生过比较多的消极影响。但庄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当时剥削阶级争权夺利的实质,并辛辣地嘲笑了那些追求名利宫贵的人。这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有若比较清醒的认识。

今存《庄子》一书,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所著文章的纂辑。《汉书?艺大之》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

《庄子》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善于运用形象说理。它“寓言十九”,大采繁富,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它以奇特的想象,峥嵘的议论,恣肆的文风和怪异的形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步一时,对中国散文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已而为知者[3],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4]。缘督以为经[5],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6]。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7],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8],砉然向然,奏刀豁然[9],莫不中音[10],合于《桑林》之舞[11],乃中《经首》之会[12]。文惠君曰:“吱,善哉!技盖至此乎[13]?”庖丁释刀对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16]。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17]。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8]。依乎天理[19],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20]。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瓜乎[21]?良庖岁更刀,割也[22];族庖月更刀,折也[2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25]。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29],謋然已解,如土委地[30],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1],善刀而藏之[3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3]。”

[1]涯:边际,极限。知(zhi):知识,也指人的思想活动。这两句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2]随:追求。殆:危险,困的。

[3]已:此,即指“以有涯随无涯”。为:认为。知:通“智”,聪明,智慧。已而为知者:如此仍自以为聪穷。己:语尾助词。这两句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危险明的人。一说,“为”指“追求”;句意:明知如此却仍去追求知识的人。

[4]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意即不要有心为善去求取功名。为恶无近刑:即“无为恶近刑”,意即不要有心作恶而遭到刑辱。此言要顺应自然,忘掉世俗的善恶荣辱。

[5]缘:顺。督:颈中央之脉称为“督”,这里用脉为喻,意为“中”、“中道”。经:常。这句说:要顺应自然的中道,把它作为常法。

[6]保身:指保护身体,免遭刑辱。生:即护全天性,免受思虑优惧之苦。生:通“性”。养亲:奉养双亲。一说,“亲”指精神,“养亲”即保养精神。尽年:尽享天年,指不受外在物欲的影响而中道夭折。这四句是说善于养生的结果。

[7]庖(pao)丁:厨工。一说:庖指厨工,丁是厨工之名。文惠君:战国时魏国国君,因魏国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又称梁惠王。解(jie):分割动物的肢体。解牛:即宰牛。

[8]触:接触。倚:靠。履:踩踏。倚(yi):用膝盖抵住。

[9]砉然向然:哗哗啦啦地响。砉: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奏:进。豁(huo):刀裂物的声音。奏刀豁然:进刀时刷刷地响。

[10]中(zhong):符合。中音:符合音乐的韵律。

[11]桑林:传说为商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即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12]经首:传说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节奏,韵律。

[13]吱(zi):赞叹声。盖:通“盍(he)”,意为“何”。技盖至此乎: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地步呢?

[14]释:放下。

[15]道:指事物的原理、规律,与“技”对举而言.一虚一实。进:超过。技;指一般的具体的技术。

[16]始:开始,当初。所见无非牛者: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意谓看不到牛身上可以进刀的空隙。

[17]未尝见全牛:未曾看到过完整的牛。意谓技术熟练之后,对牛体结构非常熟悉,眼中看到的已不是一头完整的牛,而是牛体的空隙和筋骨了。

[18]遇:相逢,相会。这里指“接触”。以神遇: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以目视:不用眼睛去看。官知:指器官如眼、耳等的知觉。这里专指视觉。止:停止。神欲:指精神活动。行:进行,与“止”相对。

[19]依:依照。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20]批:同“劈”。郤(xi):通“隙”,空隙,指牛骨节间的空隙。导:顺着。窾(kuan):空处,亦指牛骨节间的空隙之处。因:依照,按照。固然:本来的样子,即牛体的自然结构。这几句说:把刀劈进大的空隙,再顺着骨节间的空隙,完全依照牛的本来结构运刀。

同类推荐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热门推荐
  • 弃妃倾城

    弃妃倾城

    夏雨梦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北冥国,穿越到一个弃妃身上,意外穿越后,多次靠自己的聪明化解危难,但当她爱上男主时,男主并没有把心完全交给她,所以误会猜疑……对男主从有些讨厌甚至怨恨,到理解他作为君王的所作所为,最后被他的气质心智折服,最后爱上了男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小姐你好毒

    重生之小姐你好毒

    为丈夫争得千亿家产,却落得兔死狗烹的结局。妹妹怀上丈夫的种,眼睁睁看着她被气得心脏病发而亡。摸金校尉陈三三,深入传说中的神王墓时被同伙推落祭坛,成为活人祭品。重生到凤家大小姐凤琉璃身上,还没被那满室繁华晃花了眼,已被庶妹庶母设计陷害。这个身体,是一个不受宠的名门嫡女。没想到现代社会里,竟然还有一夫两妻,而且生母软弱,庶母掌权。庶妹口蜜腹剑把自己前身喂成了个人人生厌的白馒头死胖纸?我有祖传武功强身健体减肥消脂,不出三月变成玲珑身段清秀佳人!庶母佛口蛇心一心要自己死于非命?我以牙还牙让你吃进嘴巴里的家产都吐出来!渣男五行犯贱,自己不要他他反而贴上来?那么,呵呵呵…先生,请你滚远一点。结果,结果惹上一个无良男,表面笑得春风满面,背地里却一步一步地粘将上来。为了自己,还摇身一变,变成了巨富之家的私生子,扬言为了自己要跟哥哥斗到底?原来这个世界上,活人果然比死人更可怕。…【精彩片段,宠溺无限】:【片段一】“小姐,乔家又来人议亲了。”“如果是乔家大公子的话,让他哪儿凉快哪儿躺着去。”“那如果是我呢?”翩翩而入的冷傲男子,眸内满是玩味的光芒,“凤琉璃,我履行我的诺言,来娶你了。”凤琉璃看着脱胎换骨的乔家四公子,浑身冰凉。【片段二】“萧夜,我以后叫你夜宵好不好。”退去柔情,某人又成为那顽皮的小猫。“好,你爱怎么叫我,就怎么叫我。”可惜男人也不肯亏本,“那我叫你什么好呢?”“…你可以叫我,三三。”【片段三】“夜宵,我饿了。”“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夜宵,我想吃你。”于是小猫咪变身大老虎,啊呜一下扑上去【以下删除五千字】。【片段四】“夜宵,新年宴会,那个宋万三太太还会来吗?”想起去年那三太太的飞扬跋扈,凤琉璃就觉得讨厌。“不来了。”“为什么?”“天气凉了,我想着你见到三太太就会打冷战。于是赶在八月之前让他们家破了产。”…重新开坑,彤彤出品保证坑品哦。如果大家等不及看更新,可以先收藏本文然后去看本人的都市完结文《重生之女翻译官》:一样聪明淡定的女主,重生后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 宠妻自成婚天爱地

    宠妻自成婚天爱地

    她是白城的第一千金,高贵妩媚却又低调。他是白城富家子弟,青年才俊。两人青梅竹马,堪称绝配。两年前,订婚宴迟到,因为一个叫徐晚晴的女人。两年后,婚礼上弃她不顾,因为一个叫徐晚晴的女人。他说:“我会跟你结婚,但是我不可能抛弃晚晴的。”她说:“好吧,你不是一直把我当做妹妹么?那么从此以后,我也只会把你当做哥哥,再无他想了。”应该是舒一口气的,但是为什么他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此为男配)▂☆☆☆☆☆☆☆☆▂而他对她,虽不是一见钟情,但也是三见定情了。红三代官二代的黑狐狸,软磨硬泡,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可以春宵一度~。某狐狸的经典语录:“追老婆要脸干什么?要脸能追到老婆么?像你这样??”“我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男人,我的革命最终目标就是季微然!”片段①:某狐狸:“季小姐,我这幅画可以挂在你的画廊里么?”季微然:“这里有个群众画阁,不过也要看画的质量如何,而且越出色的就可以挂在越显眼的地方。”某狐狸激动说道:“那你看这幅是不是可以挂在大厅的正中央。”身后的助理上前一步,揭开了幕布。季微然:“…….”“宋先生,我正有在画廊门口办个宣传栏的打算,你看你这个是不是可以放在里面呢?”宋狐狸:“……”片段②某日,一双白白胖胖的小手在书桌的抽屉里翻箱倒柜了一番,骤然发现了一份十来张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利索地从椅子上滑下,五根小胖指抓着某人未曾送出去的《情书》屁颠屁颠地就往主卧室里跑去。宋虫虫:“巴巴,这个字念什么?”狐狸瞥了一眼:“然,你妈妈的名字。”这东西咋瞧着这么眼熟呢,灵光一闪,猛地翻身挡住身后窝在被窝里的女人探出来的好奇目光:“快出去,把东西放回原位!”宋虫虫:“哦,巴巴你怎么不穿好衣服呢?!”小手指指着他衬衫的纽扣,还有那露出一大片肌理分明的胸膛。狐狸压低了声音不耐:“爸爸热,快出去,找毛毛玩去!”若干年后……宋虫虫:“然~”“……”狐狸咬牙切齿,对着电话怒吼:“你该叫妈妈或者妈咪!叫娘我也没意见!!”宋虫虫:“哦,是巴巴啊,然然不在吗?那我一会再给她打,巴巴再见,木马木马!”某男:“………”皮埃斯:甜蜜宠文,男主腹黑优雅,女主温柔不失坚强,本文温馨无误会,男小三女小四啥米的都是浮云,欢迎跳坑!某微双手举高接着美妞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废材也可以活的风生水起。誓死不离。奈何却惹到了那么一个高傲霸道的男人。男人将她紧紧的压在自己的胸膛上,她,一双凌厉的眼睛里闪着的都是势在必得的光芒:“凌云天纵,因飞机爆炸穿越到陌生大陆的废物预言师身上虐渣男贱女,收宝器萌宠,以后不要让我再看见你!”女子狠毒一笑:“怎么?”“不然我见一次,强宠溺爱,世界排名第一的杀手,爱一次!”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

    什么!感冒了吃个药,睡一觉就直接睡到了古代,好吧我只有接受。什么!弄了半天还是个架空的,就这样吧反正穿也穿了。家里孩子多也就算了,好歹有个做师爷的爹不是吗?什么!家里的状况可不太好,还好这家里的爹娘民主,家里人手还算多,不是吗?我们来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了。************************************************* 另已开挖新坑一个,<诸玉在傍>欢迎大家踊跃跳入!!!o(n_n)o ************************************************* 基本在每天20:00~21:00更新
  • 独傲九天

    独傲九天

    地狱归来的男子如何在这块大陆上面征服少女、斩杀仙人,让人闻风丧胆的魔在他看来也就只是蝼蚁,而让人崇拜的神也只是他的奴隶。强大的技能,强悍的身体,逆差的时间修炼,坚定的毅力,让人疯狂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