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600000026

第26章 大自然:沉默的歌者 (3)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模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明。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舍,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的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她,即使他想这样做也罢。

胡其鼎 译

解读

黑塞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朴素美和思想的深度,而且这两个特征是有机融合的。游记的写法多种多样,但黑塞始终坚持他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笔调总是抒情与思考相交织,描写的景观虽是一些普通的自然景物,如农家,农舍,高山,天空,风……但都有一种智性的光辉寓于其中,从而获得独特的思想魅力,达到化平凡为深沉的艺术效果。随着作者旅途向南,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景色与人民生活都得到了舒展自如的显露。它们似乎并没有经过作者剪裁,作者只是随心所欲地见到什么就描写什么,但实际上这正表明了黑塞艺术的高超。与一般思乡之作有所不同,这里“忧和虑仿佛已留在雪山的那边了”,“我将带走我的心”,“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这种独特的感情经验显示出作者的理性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流离失所,作者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德国,“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的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见他是关注着全人类的苦难与生活的,他的恨与爱都具有崇高意义。作者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又是异常矛盾的,他提倡美与和平,但战争却在摧残、毁灭着这些,他是德国公民,热爱自己的家园,却不得不痛恨战争带来的罪恶。“我在宇宙中漂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告别时“他永远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离开她”,因此,在文中流浪与定居的矛盾也就成为一种带有悲怆性的象征:安定居住的农家与农舍都是与美好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流浪却难以避免。作者心中的矛盾十分深沉,这也正是黑塞散文既优美又深刻的精神之源。

话题

1.黑塞对围墙、房屋、屋顶以及田园等自然景色都描写得如诗如画,但是作者为什么不能够留在这美好之中,却不得不说再见并告别呢?

2.安静、美好的农家和农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具有和平的象征意义。这无疑与战争、杀戮构成鲜明对比,但是作者为什么在赞美的同时又呈现出忧郁的一面?他的忱虑真正留在了香山的那边了吗?

相关资料索引

1.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黑塞的小说每经一次战争便风行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稍迟的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后,都曾出现“黑塞热”,使黑塞成为当今国际文坛上出版和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挺身而出,发表了《啊,朋友,不要这种腔调》的反战文章,触怒了德国****者,遭到他们御用报刊的围攻,使黑塞家庭失和,又失去生活来源,几乎精神失常。在他发表的小说《德米安》里,就揭示了一个青年人由于反战而被视为叛国,产生了心理分裂的痛苦。1923年,黑塞放弃了德国国籍,尔后发表了长篇小说《荒原狼》,表述了一代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精神苦闷。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战正酣的时刻,黑塞完成了自己最后一篇小说《玻璃球游戏》,提出了教育救世的理想。战后的几年内,黑塞获得了多项大奖,除诺贝尔奖外,还有“歌德奖金”、拉贝尔奖金和德国图书和平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1962年8月8日,黑塞在听完莫扎特一首钢琴协奏曲之后,与世长辞。

http://lxbook.myrice.com/wgwx/german/hesse/about/001.htm

2.《外国散文名家经典》,于文心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外国散文名篇鉴赏》,陈慧君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

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剧本《假面舞会》等。也是杰出的散文家,《草莓》是其脍炙人口之作。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檞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和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需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一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韩逸 译

解读

作者的思绪首先在秋天的旷野上展翅翱翔:从草薄的香味飘荡到其成熟季节周遭景致的变化,“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再联想到秋日的来临将意味着自然界面貌的改观:“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秋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预示着冬天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时光流逝,循环往复,这是大自然一条不可抗拒的岁月链。

于是,作者的思绪又从自然景观的改观过渡到对于青春和生命成熟以及人生变化的思索,“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这已不是纯粹的咏物和抒情,而是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警句,也是饱含着人生经验的总结: “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读到结尾处,你就更会明白作者为何要品尝这颗“晚熟的硕大草毒”了:它“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落香”。在这里,草莓的“香味”喻示的正是对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的品尝与回味。由林间草地上意外发现的一颗草莓,到品味出如此丰富、甘美的人生滋味,草莓的成熟与香甜,显然已成为人生岁月的灿烂与美好的一种象征,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正是作者那颗敏于感受的心灵和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其实在此文的一开头作者就暗示过你了,他在描写树上有一片叶子的颜色稍淡时写道:“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只有将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紧紧契合的人,才能发现这样一颗虽然“晚熟”却又香甜甘美的草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也正是这样一颗需要去不断发现和品味的“草莓”。

话题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但又与一般的咏物小品不同,请说说它的不同之处。

相关资料索引

同类推荐
  • 认同的力量

    认同的力量

    高度认同,绝对跟从。认同,才能不断得到认可、赞同、肯定。本书力图通过认同唤醒职场人的“家意识”,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随企业而动,行则自觉自律、自动自发、高标准严要求,从而达到与企业合二为一的高境界。
  •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社交,美满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社交。要想在社交中 游刃有余,做到人见人爱,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社交技巧。余春荣编著的《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正是要教你一些成功社交的 小窍门。首先,《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会告诉你,人脉是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花点心思与人交往。然后,要与人顺利交往,不仅要有良好的 心态、形象、礼仪、口才,而且还要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百战不殆。书中还有很多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很有启 发性。读完此书,你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可以说生活中处处讲宽容、需要宽容。懂得宽容的人是智慧的人,善于宽容的人是会做人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容他人、荣他事、荣自己,人生也就达到了一个高度,达到了一个境界。本书从做人、立世、处事、交友、婚恋以及工作和学习等几大方面展示宽容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在美德的熏陶中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懂得宽容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宽容,犹如水一样,以自己的无形宽容一切的有形。
热门推荐
  • 道德经管理日志

    道德经管理日志

    身处快节奏、高压力下生活的现代人都在慨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企业家获取事业与生活的双成功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就为我们修筑了一条真理之路,他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清泉中得到优渥的心灵疗养。他教会我们如何铺设一条属于自己胜似闲庭信步的人生达途。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嫡女之随身空间

    嫡女之随身空间

    前世蒙冤而死,魂兮归来,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太多。今生含冤重生,吾爱吾恨,定要让你们得到应有的一切!且看重生的嫡女,不再软弱不再可欺,走出属于自己的光华万丈的未来。
  • 步步攻略:一纸误终身

    步步攻略:一纸误终身

    风风火火的去接人,被少爷欺负就算了,吃了豆腐又诋毁的路人甲竟然还是黑老大?少爷忙着充当交际花,忙里偷闲还专门‘需要’她,“吃完要买单!”这边冰山黑老大同样闹开了花,手捧鲜花,上交信用卡,拐弯抹角说要嫁给她……
  • 天降倾城妃

    天降倾城妃

    你从不曾说过你爱我,醒悟之时才知道,原来你已经将我爱入了骨髓,而我却浑然不知。——宸王妃传闻他冷酷无情、少言寡笑、有着洁癖,却唯独对穿越而来的她宠得无法无天。从入王府开始,她就将他视作洪水猛兽,想方设法从他身边逃开,他却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将她抓回去,冷言警告:“记住!安分一点!”****一道圣旨,让她不得不嫁给谁都想嫁,唯独她不想嫁的冷冰冰的宸王。他知道她的心,却从不言明。新婚几月,他就和别人在外出双入对,她立即休书呈上。某男淡定如神:“哦?罪名是什么?”某女叉腰愤怒:“七出之条!”某男扬起一抹邪笑:“哪一条。”某女喷火:“每一条!!”****一次误会,她远走他方,他却发了疯般不顾一切地找她,扬言:即使掘地三尺,也要把他的王妃找出来。当得知她在雪月国时,他竟不顾圣旨,举兵攻向雪月国,准备将夺走他挚爱的人挫骨扬灰。****
  • 女配仙行

    女配仙行

    穿越后的君玉,手里抓着的是一把烂牌。一岁的婴儿身子---残的;修为高深的父亲---杀母仇人;天才的兄姐---异母;体贴温柔的男神---姐夫。为了杀出一条生路,君玉被迫在变态的路上渐行渐远。愿投炼狱洗肝胆,甘以孤心叩长生。君王从来皆寂寞,绝顶之上最无情。本文女主保证坚强冷硬,智多近妖,金手指不多,艰苦奋斗型,不信请跳坑
  • 焚琴煮禾

    焚琴煮禾

    内脏器官外露者,勿进;四肢脑袋等有任何一部分不在原位者,勿进;流血不止者,勿进。我可不想每天做完生意,连饭都吃不下去。你以为谁都和司冥那变态一样,每天将十八层地狱巡逻一圈还能优哉游哉的喝两口小酒?”本神君守着一座城,做着起死回生的买卖,没事和司冥那厮抢抢生意,日子颇为舒心。直到——美人计?开什么玩笑?那大魔头残忍嗜血,捏死个神仙眼都不眨一下,让我去勾引他?去你妹的三界苍生,本神君不干!咦?这大魔头有点眼熟?打住!剧情发展怎么有点不对劲,这到底是谁勾引谁啊!你一个魔头长成这副模样诱惑本神君,老实说你到底有什么企图?男人勾唇浅浅一笑,“小离,挣扎总是徒劳无功的,反抗总是被镇压的。你就从了我吧!”
  • 做人处事全书

    做人处事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