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900000008

第8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2)

如果孩子是因为霸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父母就要检讨自己是否对孩子过分娇惯。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太软弱会吃亏,或者对孩子过度纵容,致使孩子的自我意识过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以捉弄取笑别人为乐。这样的孩子处处攻击别人,导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还有一个原因是孩子本身性格所致,有些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他们不是被别人疏远,而是不去主动与人交往,永远等着别人来找自己,满足自己的交往需求。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从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权。当然,孩子这种性格也和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养成凡事被动接受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发展新朋友

认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交到新朋友呢?

首先,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培养他们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家里的事情只要和孩子有关就让他参与讨论,只要孩子说得有理,我们就合理采纳。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学会大胆与人交往。

其次,教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只有拥有了社交能力,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技巧,让孩子学会交友之道。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场景,让孩子学会交往。比如,当孩子想加入别人正在玩的游戏时,可以对别人这样说:“我能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当别的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时,我们可以教孩子躲开“小霸王”以避免伤害,当孩子大一点儿,要教给孩子据理力争,不要一味退缩,就可以教给孩子这样说:“我正在玩,等我玩好了你再玩,好吗?”或者说:“这次我让给你,但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玩玩具应该排队。”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勇敢地结交到新的朋友,也能避免遭到人身伤害。

帮助孩子创设交往的情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鼓励孩子多串门,或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家里来了小客人,我们要让孩子参与接待,不要凡事都冲在前面,让孩子失去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

鼓励、赞美孩子。当孩子有了积极正确的交往行为时,我们要充满激情地赞美、鼓励孩子,可以亲亲、抱抱、抚摸孩子,这不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更能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并一直继续下去。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到了发展社交能力的黄金期。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去发展新朋友,切忌因为怕孩子受欺负而鼓励孩子去抢别人的东西,或者用暴力的方式反击。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创设情境,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

中国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小时候都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每次一开口,就被大人挡回去说:“小孩子有耳无口,听别人说就好。”但是父母忘记了“听”是个被动历程,“说”才是主动的组织。当心中有话要说出来时,我们动用到很多大脑区域,活化了很多神经元,远比“听”多了许多。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能够把看的书讲出来时,他就看懂了,那个知识就是他的了。

——洪蘭

强强3岁了,在家里很活泼,甚至有些霸道;但在外面别人跟他说话他都不敢抬头,别的孩子抢他的东西他都不敢吭声,就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他一下,他也不敢还手。到小区的游乐中心,他见到其他的小朋友在那儿玩,他会拉着妈妈的手和他一起,才敢去和小朋友玩。

玥玥从2岁以后,就变得非常害羞。她的说话能力比一般的同龄人要好,在熟人面前“噼里啪啦”地说起来没完;但见了不熟的人或者到了一个新环境,她从来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说“叔叔好!阿姨好!”之类的话。别人给她零食她也不接,妈妈帮她接过来,她非要等到回家了才肯打开吃。偶尔跟着爸爸去办公室,她都会躲在爸爸怀里不出来。

在网上见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帖,她说:“女儿小班的这一学年已结束了,老师在对孩子的评价中说孩子不能很好地用已有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是据我观察,孩子在家里能很好地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当遇到陌生的人或害怕交往的小朋友时才显得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观摩课上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声音很小,好像不敢说似的。女儿其实很活泼、开朗,也很喜欢与小朋友交往。只是到了一定的场合,如与老师之间、陌生人之间才会显得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如何使孩子能在任何情况下大胆地表达自己,希望专家给出一些建议。”

◎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敢表达自我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处于社交的萌芽阶段,他们开始渴望与外界交流,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高楼林立、钢筋水泥的城市,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一个楼道住了多年谁都不认识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不善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不喜欢与陌生人交往,就很可能造成孩子长久独居,逐渐形成孤僻性格,在陌生的环境就很难表达自我。

如果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在幼儿园或到了外面却不爱说话,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或受到长辈娇惯溺爱。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有时甚至还会胡搅蛮缠。但他们一到陌生的环境或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同伴,自信心受到打击,就难以表达自我了。

让孩子在家里很自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太严格,经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做事。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这样的要求常会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对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要求太严,常常告诫孩子这不准摸、那不准碰,甚至不准问,长久下来,孩子自我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就丧失了。

◎创设情境,给孩子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

当然,有可能上面的情形都不存在,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孩子可能是暂时地出现这些情况,他们的可塑性很大,我们要对孩子的改变充满希望。

我们不要过多地强化孩子的行为,比如我们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他们不爱表达的事实,因为我们每一次提到,都是在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就会认为:“哦,我就是这样子的。”长此下去,这样的行为就会在孩子内心固化下来。如果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见了不熟悉的人害羞地躲起来,父母不要责怪他们“怎么这么不懂事”,而是顺其自然地让孩子体验到对方的友好,等孩子心情放松后,自然就会变得大方起来。

我们要让孩子享受到充足的自由和爱,让他们放松地游戏,自然地与人交往。同时我们可以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在孩子面前以开放的心态表达自我。多鼓励孩子的进步,强化孩子的优势行为。在平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大声讲话,给家人讲故事,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见陌生人的角色扮演游戏,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作为父母,可能发现,孩子对于同龄伙伴不会排斥,他们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比如孩子虽然有些胆怯,但他们还是主动地往孩子多的地方凑。父母可以在平时多邀请一些孩子的同龄小朋友来家里玩。作为小主人,孩子就会表现得很大方,主动表达自我的要求和愿望。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去,孩子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了,就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一个自信的孩子是能够勇于表达自我的。

特别提醒:

对于刚刚有社交欲望的孩子来说,勇于表达自我是孩子社交的第一步。不能用宠爱和娇惯让孩子失去正常表达自我的能力。我们要为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

吓唬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很严重的。一位早教教育专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神经十分有害,会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李丽《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一次,去朋友家串门,走到朋友家楼下,看到一位奶奶正在楼下追着孙子喂饭。那个小男孩3岁左右,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就是很调皮,见奶奶跑来,他比奶奶跑得还快,奶奶好不容易追上喂一口,小家伙就又跑了。奶奶年纪大了,又累又急,就吓唬孙子说:“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让王爷爷把你抓起来,扔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个办法很管用,小家伙马上就跑过来,然后脸上带着害怕的神情,对奶奶说:“奶奶,我好好吃饭。”

曾听一位母亲讲过这样一件事:

女儿有一天不听话,我告诉她:“你再不听话,我就让隔壁的李伯伯把你抓走!李伯伯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因为老李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孩子见了他有些怕。孩子听到我的这些话,就会老实一会儿。

有一次,隔壁的老李来家里借东西。进了门,老李要抱抱孩子,女儿吓得一个劲儿地往我身后躲。我让她喊“李伯伯好”,她死死拽着我的衣角就是不叫。我有些不好意思,等老李走了以后,我一看女儿,竟然一脸的汗。这天晚上,孩子在半夜里还好几次被噩梦惊醒,一边哭一边喊:“别抓我!别抓我!”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大人吓唬“你不听话,就让疯子把你抓了去”“你再闹,把你卖给街边收破烂的”之类的话。所以,到现在,我们遇到某些人还会绕着走。我们都很纳闷,上一辈不都是这样管教孩子的吗?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了解为什么吓唬孩子的招数很“灵验”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总会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哄,怎么讲道理都不起作用。这时候,我们通常会用上例中妈妈的方法来吓唬孩子:“看到旁边那个人了吗?你再不听话,他就会来抓你。”这样,孩子听了就会害怕,便会停止他们的吵闹,乖乖听话。为什么这个方法会这么灵验呢?

每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都是脆弱的,他们都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逐渐长大。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还不发达,辨别能力差,有时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幻想,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分界不是很明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原本就有一些充满危险的画面,比如怕黑,怕野兽,怕雷电,这些恐惧来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当父母用语言或夸大事实的方式来吓唬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创造出不好的形象或制造与父母分离的场面,把这些当成事实,并在心里产生巨大的恐惧。因为害怕这些形象,害怕与父母的分离,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

在孩子的意识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当父母说出“让那个人把你抓走”之类吓唬孩子的话的时候,孩子的恐惧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例子一样,孩子不只会半夜惊醒,说梦话,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孩子罹患恐惧症。

◎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的副作用

父母如果长期吓唬孩子,会引起孩子的焦虑、恐惧。在孩子开始向外界探索的时候,我们的吓唬会束缚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顾虑重重。他们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敏感、胆怯、刻板、不懂得变通、对周围环境没有安全感,或是用暴力来掩盖自己脆弱的内心,排斥与人接触、交往,处处有防备之心。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父母一味地吓唬,也许会使孩子丧失好奇心,抹杀他们的探索精神。

同类推荐
  •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

    本书讲述了“狼孩”毛格利和其他几种动物的惊险故事。作品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狼孩”毛格利,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鲁、机敏的黑豹巴赫拉等众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本书对青少年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丰富个性、提高素质大有裨益。
  • 天文探谜

    天文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圣诞老人传奇:他的生活和奇遇

    是美国儿童文学大师弗兰克·鲍姆写给孩子们的圣诞老人的故事。圣诞老人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来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谁把他抚养大?他为什么对孩子们情有独钟?他是怎么发明第一个玩具的?他在为孩子们送礼物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魔鬼们是怎样阻碍圣诞老人的?他为什么要在夜间旅行?他为什么要从烟囱爬进来?他怎么会跟驯鹿一起旅行?这些疑问都在本书的精彩讲述中一一被解答。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知道可亲可爱的圣诞老人,永远是孩子们快乐的守护神!
  •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与君如故

    与君如故

    暧昧版:当青楼女遇上腹黑男。某女,“你个下流无耻的大混蛋,吃干抹尽了就说我不行,你有本事以后就别再上我的床!”某男邪魅一笑,“昨夜好似是你主动爬到我的床,也好似是你扒了我的衣服。”某女默然无语……虐心版:烟花烂漫,唯独她,月下独酌,泪水满面,却不知心里该为那人的薄情而伤,还是该为自己的遭遇而怜悯。和亲路上,她于袖下藏了一把匕首,决定与敌国君主同归于尽。不料,盖头揭下,她看到的竟是他……刀子,陡然落到地上。他眸色暗沉,看着那掉在地上的那一把锋利匕首,冷声道,“原来,你此番过来竟要杀我?!”她惶恐摇头,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说道,“是你,为什么会是你……”
  •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帝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颜氏三小姐颜瑞宝此生最大的目标:1,离家出走。2,与哥哥老死不相往来。经过几番深思,她终是踏出这一步,并偶遇一酷似小白脸的大侠,威逼利诱下方得以自由。可是哥哥啊哥哥,你为啥就不能放妹妹我一条生路咧?更让人泄愤的是你干吗总跟这小白脸唱反调、打对台戏、你来我往多个回合?难道你不知将碍事的我晒在一旁是很容易风中凌乱的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便宜老公呆萌妻

    便宜老公呆萌妻

    她,天性善良,呆萌又迟钝,偶尔却一反常态,犀利反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他,天之骄子,狂傲又耀眼,有时却霸道温柔,极其护短!宠她个无法无天!当迟钝的她,遇上非凡的他;当霸道的他,遇上呆萌的她;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片段一】:他看着眼前这群神烦的女生,剑眉微挑,一把扯过身旁正与蛋糕“单挑”的她,吻上了那张已经沾满了奶油的朱唇。石化的她被他单手拥在怀中,他嘴角微勾,道:“抱歉,我已经有女友了。”……尽管她很迟钝,但不代表就可以随意被欺负。反应过来的她,抿了抿唇,认真的睁大了一双大眼,用“玩笑”二字将一切划分得清清楚楚。【片段二】:事出突然,迫于无奈,她只好应了他,成了他的冒牌“女友”,却被顽劣的他压迫奴役。……操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篮球比赛。朱晓晓抬手抹了把小脸上的汗珠,眯着眼看了看天空上照耀得正欢乐的太阳公公,耳边的尖叫呐喊声不绝,简直神烦。“迟早喊哑你们的嗓子。”抱着水瓶、拿着毛巾的朱晓晓很不厚道的想到。【片段三】:种种事故突如其来,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却一直陪在她身边,安慰着受伤的她。……他将她脸上滑落的泪轻轻拭去,看着泪眼婆娑的她,叹了口气,将她拥入怀中,无奈道:“乖,别哭了,再哭就变成小花猫了。”她紧咬着双唇,仍是不住的抽噎着,双手却紧紧的攥着他的衣服,闷闷道:“我才没有哭!”…更多精彩故事,还在文中。敬请大家跳坑观看~保证完结,不弃坑~请亲们不要大意的收藏了吧~!
  • 结果·抬

    结果·抬

    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一道门,小说里,人物之间的门被一款网络游戏给打开了。但是你知道,不管你玩不玩游戏,你都渴望能够推开与其他人之间的那道门。而在一脚已经踩到青春的尾巴尖儿的时候,我们将选择带着最初的回忆离开,也许偶尔还会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