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900000033

第33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2)

我们要消除思想上的误解。可能有很多父母以为,给孩子制定规则是不是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束缚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其实,孩子本身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给孩子订立的规矩是让孩子认识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当然,孩子也会因为自我控制力不强或者好奇心重而破坏规矩,但这不要紧,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规矩慢慢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当孩子明白了自己行动的底线和规则,他们心中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会小心地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规矩以内。在规矩的保护下,孩子的各种能力就会被逐渐培养起来。

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根据关键期孩子的特点来制定一些规矩。我很反对一些家长盲目制定规则的方式,完全不顾孩子成长期的特点,这样做的结果要么培养出一个“不定时炸弹”,要么培养出一个平平庸庸的孩子。

◎要把制定规矩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的萌芽。在这里,我们谈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将制定规则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鼓励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很多孩子有早上赖床的习惯,3岁的茜茜也不例外,妈妈就在她房间里贴上一张自制的日历表,告诉茜茜:“要是哪天不赖床,就在那天日期下面盖上一个红心。”慢慢地,茜茜改掉了赖床的习惯,她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有时还能叫爸爸妈妈叫床呢。

和孩子一起解决伙伴之间的矛盾。小鹏在楼下和小伙伴玩,在一个健身器械上两个人争执起来。爸爸对他们两个说:“现在的问题是,只有一个健身器,你们两个都要玩,想想该怎么办?”最后,小鹏愿意等小伙伴玩过之后再玩。爸爸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了小鹏的忍耐力,提高了他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3岁半的莎莎早上起来怎么也不穿妈妈给准备好的白色衬衣,原来她到了审美敏感期,现在她钟爱红色,非要穿红色的大衣,可是天气已经很暖和了,穿大衣很热。妈妈说明了原因后,对莎莎说:“除了红色,你看看还有什么颜色和你的黑皮鞋搭配起来很好看?”莎莎停止了吵闹,挑出一套她喜欢的衣服。妈妈在无形中锻炼了莎莎的审美能力。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妈妈不让滔滔吃冰激凌滔滔就发脾气,冲妈妈扔玩具,爸爸说:“滔滔,妈妈不让你吃冰激凌,你就向妈妈扔玩具。咱们家有个规矩,你要不高兴了就用嘴巴说‘妈妈不让我吃冰激凌,我很生气’。”爸爸引导滔滔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仅让滔滔懂得了规则,还锻炼了他的情绪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提醒:

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遵守规矩。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切忌训斥孩子“不长记性”,或用威逼利诱的方法让孩子服从规矩,而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不要忘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建立基本是非观,

培养孩子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

孩子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抑。受到权威的压抑,孩子的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就会萎缩。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也就谈不上有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不仅如此,它还会形成孩子病态地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权威压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在精神上就会产生种种缺陷。所以说,为了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论在教育中还是在行为指导上,都不许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他们。

我从卡尔很小的时候就去培养他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知识将会显得苍白无力。

——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国内知名情感作家介末在《广州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名为《3岁的是非观》,文中提到3岁侄子的事:

入园后的某天,我问这孩子:“你觉得老师都对吗?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他想了想说:“有。我发脾气扔东西,她来管我,我不听;她见管不了,干脆就不管了,假装没看见。”我听了感叹,原来一个人3岁的时候,对于是和非的判定标准并非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倒是长大之后,常以自己方便为“是”,以欲望受阻为“非”,不像大人倒像小人。

又某日,该孩子父母在卧室大吵——这么说其实不太准确,准确的说法是孩子妈将孩子爸骂得狗血喷头,骂到爽处大叫:“我要杀了你!”此时只见该孩子抓起一把水果刀,低着大胖头,抿着嘴,表情严肃、跌跌撞撞地跑向卧室,问他意欲何为,他头也不回地答:“我要修理修理她。”“修理谁?”“我妈!”“为什么?”“她欺人太甚。”

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啊!

该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孩子被强悍的母亲空手夺下刀之后狠狠教训了一顿,孩子行侠仗义受挫,只能泪流满面地趴在沙发上啜泣。

3岁孩子的是非观经常让我们哭笑不得,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辨别真伪美丑的能力差

我们教育孩子的传统观念是培养“乖孩子”“好孩子”,评价的标准往往就是是否“听话”。这种“听话”教育,就是暗示孩子父母、老师等大人们说的话都是对的,都要听。这样就模糊了事情的是非界限,孩子会按大人的标准去认定事情的对与错,这就弱化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辨别判断能力。

可见,在孩子的大脑里输入是非观和道德观,就相当于为奔腾的河水竖起一道拦河大坝,就会让孩子心清如水、心静如镜。

◎及时为孩子建立是非观,提高孩子辨别真伪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把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究人和事的对错、美丑、好坏、善恶,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做事的内驱力,它会引导孩子这件事做不做由自己作决定,该做的努力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去做,而不是在做事情之前看别人的脸色,别人说好就是好,别人说不好就认为不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这样,我们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才能更加理性地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内心空虚,迷信盲从。

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公园玩,孩子会跑到草坪上去,如果我们这样说:“别去踩草坪,快出来!”孩子就会以为是爸爸妈妈不让踩。而孩子有与大人对抗的意志力,他会告诉自己:不让我踩,我偏要踩。即使他当时被我们叫回来,以后只要我们稍不注意,或者长大以后,一有机会他就有可能去破坏。因为在他心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甚至于,他做一些破坏的事情只是为了挑战权威,而没有考虑该不该做。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说:“小草会被踩疼的,宝贝,快出来。”或者告诉孩子:“小草把这里打扮得多漂亮啊,叔叔伯伯种这些花草很辛苦,我们不能把小草踩坏了。”这样,我们对孩子讲了不能踩草坪的理由,激发了孩子的善良之心,就帮助孩子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孩子就会想:“小草有生命,我不能踩。”或者“踩坏了小草,对不起叔叔伯伯的辛苦。”

特别提醒: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当这张白纸还没有被沾染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地为孩子画上绿树、红花、太阳、月亮……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那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生。

事情做错了,必然有后果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有时不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他们想往哪里跑或者想碰一下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凭着本能行动……孩子做了错事,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过失是要付出代价的,让他自己承担错事的后果,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张芷华《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在一个家庭教育QQ群里,爸爸妈妈们正在讨论孩子的问题。

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儿子平时出了什么差错都不想是自己的问题,总是一味地抱怨责怪别人。妈妈心里很着急,孩子怎么这么没责任感呢?

另一位妈妈说,女儿很懒,遇到一点儿问题就喊父母帮忙,自己一点儿也不愿意动手。

一位爸爸很是气愤,他说,自己家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做错了事情也不承认,还总是找借口。

另一位爸爸还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上周他被幼儿园老师请到学校,处理儿子和别人打架的事。这是他第5次被老师“请”了。儿子下课后与同学因为一件小事产生矛盾,发生了小摩擦,因为儿子身材高大,一下就把同学推倒,同学的头碰到桌角上……到了学校,他又赔笑脸,又道歉,陪对方孩子到医院做检查,承担了全部医药费,还给人家买了很多营养品。最后,这位爸爸说:“我就不明白,儿子怎么就不体谅体谅他老爸,总是屡教不改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总是屡教不改

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替他们承担了做错事的后果。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心,更让他们永远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为会产生一个结果,孩子没有体验到他所犯错误的“结果”,心里就不会有触动,就不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大,他们甚至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打碎了玻璃被老师批评,一生气,放学后他把一层楼上的玻璃全砸了。老师来制止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爸有的是钱,我赔还不行吗?”从上幼儿园起,这个孩子每次犯错都是他爸爸拿钱摆平,从而让他产生这样的思想认识。

两三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心疼孩子,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都愿意替孩子去承担,或者怕孩子惹出麻烦,就包办代替孩子做事。爸爸妈妈这种做法虽然是出于“爱”,但却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不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更让孩子养成了逃避责任、满不在乎、做事不计后果的坏习惯。

当然,我们的处事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孩子从一出生就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如果我们做事冲动、学会推卸责任,孩子也将是有类似性格的人。

◎让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要让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才能避免孩子屡教不改,形成恶习,培养出有责任心、明理懂事的好孩子。

我想起前文中著名学者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中描述过男孩砸玻璃的事。

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教会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许多后果是自己造成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做事之前,也会习惯性地进行思考后再做出行动。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我们也要从小让他们体验后果。两三岁的孩子做事通常会以“我喜欢”为标准,而不是以“我能不能做”为标准,我们要提前告知孩子做错事的行为后果。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就要收起家里的零食,告诉孩子:“现在你不好好吃饭,要到晚上才有饭吃。”然后任凭孩子怎么哭闹,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决定。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地从挨饿中吸取教训,好好吃饭了。

特别提醒:

两三岁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适当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和自己做错事导致的后果,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虽然如此,但一定要以安全为前提,如果对孩子有危险的后果,我们一定坚持不要让孩子去承担。最后要告诉孩子一句话:这次做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下次别再错!

行为有偏差,一定要纠正

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萨提亚

每一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身心健康、行为正常的孩子。可是,我们慢慢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

张女士发现,自己3岁的儿子畅畅开始学会说谎了。因为张女士出差,周六才回来。回到家张女士问儿子:“今天和爸爸在做什么呀?”儿子告诉张女士:“今天去了幼儿园,老师教画画。”周六不用上幼儿园,可见儿子在说谎。儿子为了让张女士高兴,就编了谎话。张女士非常着急,孩子的行为怎么越来越偏差了呢?

有很多和张女士有类似疑问的父母曾经向我求助,现在,我把一些孩子行为偏差的特征表现给大家出示一下: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现代医学(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医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宇宙探谜

    宇宙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宇宙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动物庄园·1984

    动物庄园·1984

    乔治·奥威尔编著的《动物庄园》被认为是20世纪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庄园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它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庄园,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但是“革命”中动物领袖最终却篡夺了革命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专制的统治者。《1984》是一部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集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热门推荐
  • 好心太好前程:心态改变命运,看法决定活法

    好心太好前程:心态改变命运,看法决定活法

    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与其说他们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失利,不如说他们输给了自己不成熟的心态。本书将现代心理学、成功学的相关理论熔于一炉,通过生动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帮你塑造自己的成功者心态,帮你克服人性的弱点,扼住命运的咽喉,到达成功的彼岸。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每一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总是挂满点点繁星,让抬头仰望的人无限神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_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对自己头顶的这片星空浮想联翩。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十二星座的故事风靡全球……还有许多神秘精彩的故事,尽在本书中!
  • 对症刮痧治百病

    对症刮痧治百病

    在崇尚自然疗法的今天,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刮痧疗法成了大众争相推崇的热点。现代的刮痧疗法在继承了传统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使得这枝医学奇葩更加光彩夺目。在我们苦苦寻觅一种健康良法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实健康的途径就在我们的经络穴脉之中,在这个庞大的人体系统里蕴藏着祛病愈疾、保健强身、美容养颜的强大能量,而刮痧疗法就是将这些能量发挥到极致的途径。本书由高级医师亲自示范,针对大众最常见的疾病、急症、亚健康与美容美体问题推荐丰富且科学的家庭刮痧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下还列举了最搭配的食补方,让刮痧效果能够更加显著。
  •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原著。本书记录了美军自越战以来最惨烈的失败。“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军阀的行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这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作品通过对电文资料、现场影音资料的整理,真实再现了激烈的现代战争场景。这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面对最压抑的恐惧,历经着战争中的恐怖、悬念、悲痛、血腥搏杀,体现着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泣血的友谊、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午安,法国香颂

    午安,法国香颂

    爱上法国。爱和喜欢是同义词么?不过,爱一朵花就为它浇水,喜欢一朵花就把她摘下来。喜欢和讨厌是反义词么?喜欢一朵花就把它摘下来,讨厌一朵花也会把它摘下来。从懂得爱为何物开始,童香颂一生爱过一个男人,她的养父,童奕磊。她爱他,整日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催着父亲为她找个养母。却又对这个女人不满意,那个女人不待见。她爱他,可以省吃俭用,勤俭兼职,只为了能买一块几十万的手表。却又不许他带在手上,说那个是纪念品,只能用来珍藏。童香颂一生喜欢过一个男人,她的法国房东,武安。她喜欢他,所以告诉他,他的中文名字不叫午安,而是武安。她喜欢他,所以总把他当哥儿们一样看待,同吃同住,同一个女朋友。她喜欢他,所以总在醉酒后,叫他爸爸,然后又叫他磊。童香颂一生讨厌过一个男人,还是她的法国房东,武安。她讨厌他,总把要娶她做老婆的话贯彻执行。她讨厌他,总在自己把他当做替身的时候坚定不移,却透出忧伤。她讨厌他,总像自己一样明明伤痛却硬要挂上笑容。
  •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金陵山上。四周种满了白色的风铃草,微风拂过,仿佛在奏响一首优美的旋律。那山中一条蜿蜒的路仿佛一条盘踞的龙。金陵王朝每一位要登基的皇帝都会步行上金陵山,为百姓祈福,给自己正名。柳金祥身着明黄的龙袍,心情愉快的向着山上而去,不让人在周围跟着。司徒之妙一袭洁白的宫装,突然出现在刘金祥前面,挡住他的去路。只听见她声音沙哑的问:“陛下这是准备为自己正名了吗?”柳金祥没有想……
  • 环境杀手:突发环境污染的防范自救

    环境杀手:突发环境污染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右手出拳,左手挥拍

    右手出拳,左手挥拍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