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800000008

第8章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一 (7)

从孟买带来的衣服似乎不合时宜,我去陆海军商店买了一些新衣服,还花了19先令买了一顶礼帽,在当时这些都很贵。我觉得不够,又跑到伦敦的时尚中心区股票大街,花了10英镑买了一套晚礼服;还叫我善良高尚的哥哥寄给我一条双层的金表链。当时戴现成的领结是不体面的,于是我又学了自己打领结。在印度,镜子是一件奢侈品,通常只有在家庭理发师给我刮脸时才有机会照一照。在这里,我每天花十分钟对着一面大镜子,按当时正确的样式打领带、梳头发,认真端详整理仪容。我的头发很硬,每天只好用刷子和它斗争,才能使它服服帖帖的。每次戴帽和脱帽时,我的手便会不自觉地掠到头上去整理头发,置身于文雅的公共场合,为了符合文明社会的规范,就更加注意诸如手应如何摆放之类的各种举止行为了。

光这些似乎不足以显示我是一个真正的绅士,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必要的细节中。有人告诉我还必须学会跳舞、法文和演讲。法文不仅是与英国相邻的法兰西国的语言,也是我想周游的欧洲大陆的通用语言。我还决定报一个舞蹈班去学跳舞,已经交了3英镑当一个学期的学费,三个周之内得上六堂课,可是我总掌握不了有节奏的动作。我不懂钢琴的旋律,所以步伐与节拍总是不合拍。我该如何是好?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说的:从前一个隐士养了一只猫来抓老鼠,又养了一头牛挤奶来喂猫,又雇了一个人来看牛,如此照推。我学做英国绅士的欲望同那隐士的家庭一样,有增无减,不断膨胀。为了习惯于欣赏西方的音乐,我觉得应当学小提琴,所以我又花了3英镑买了一把小提琴,还交了学费。此外,我还请了第三位老师教我演讲,并且付了1几尼(Guinea)[英国旧金币单位,1几尼等于20先令。

]作为第一期的学费。他向我推荐培尔先生的《演说家典范》作为教材,我买了,还开始学起毕特[(1759—1806),英国政治家,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曾任英国首相。

]的演说词来。

然而正是培尔先生的书给我一个警示,使我清醒了。

我想,我并不打算一辈子待在英国,学演讲有什么用呢?学会跳舞就能成为一个绅士吗?在印度也可以学小提琴啊。我现在是学生,还是应当去读书,必须得成为律师才行。如果我可以凭借我良好的品行成为一个绅士,那最好不过了,不然,我就得打消这种念头。

这些类似的想法占据了我的心,就马上给那位演说老师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些想法,并且请他原谅我不再去上课了。事实上,我只上了两三次课。给舞蹈老师也写了一封同样的信,还亲自去找小提琴老师,请她帮忙卖掉那把小提琴,卖多少都无所谓。她对我很和善,于是我对她说了从我追求错误的观念中觉悟过来的心路历程。她也鼓励我去作这种完全的改变。

我大概过了三个月这种荒唐可笑的生活。至于对服饰的讲究,还是持续了好几年。无论如何,此后我就安心去当一个学生了。

十六 改变

但愿不会有人把我跳舞和其他类似的体验想象成我人生中的一个放纵阶段。也许读者已经注意到,即使在那时我也是谨小慎微的。在那段荒唐可笑的岁月里,我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反省:花的每一笔钱都记了账,而且每一次开销都精打细算,每一个细小的支出,比如坐公车,寄信,买报纸所用的钱,全部登记入账,每晚临睡前都结算一次。我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正是这样,日后经我手处置过的高达几十万的公共基金,在开支方面也能厉行节约,在我领导的运动的经费开支中,不但没有负债,还总有盈余。希望每一个年轻人能从中学到一点经验,养成各项收支都记入账目的习惯,我相信他最终会受益的。

正是由于我以严苛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才明白节俭的必要。我决定将我的开支减少一半。通过记账,我发现车票的支出很多。而我寄住在房东那里,就意味着每周要付食宿费。有时为了表示礼貌,还要邀请房东一家人吃饭或是和她们参加一些聚会。这些都会花很多钱,尤其是邀请的对方是女士,按惯例,要由男士承担一切开销。更何况出去吃饭本就是一笔额外的开销,即便不在家里吃饭,饭钱也不好在每周应付的伙食费中扣除。我觉得这些开支都可以节省下来,由于不必要的客套而用的钱也应当省掉。

我便决定自己租房子,不再寄宿别人家里。这样就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随时迁移,同时还可以借此获得新的生活经验。我的新居离工作地点不远,步行只有半小时的距离,还可以省下车费。此前,我到哪儿都要坐车,还得另外找时间散步。现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把节省开销和散步结合起来了,每天既省钱,又可以步行8—10英里。养成了这种长时间散步的习惯后,我在英国的那段日子里基本上没有生病,而且身体还相当结实。

于是我租了一套房子,包括一间客厅,还有一间寝室。这是我在伦敦生活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还在后面。

生活上的改变使我省下一半的开销。可是如何利用时间才好?我知道英国的法学考试不需要看很多书,所以倒不觉得时间很紧。但一直令我很担心的是自己的英文水平。李立先生(后来的弗立德烈爵士)“拿到学士学位再来找我”的话还在耳畔回响。除了争取做一个律师,还应该拿个学位才好。我打听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课程,还咨询了几个朋友,发觉如果选定这两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都是一笔大开销,待在英国的时间会比预期的长很多。有一个朋友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如果我真的很想体验一下通过高深考试的满足感的话,应当参加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准备这样的考试需要很用功,但也会大大地增加我的基础知识,而且无须额外的开销。我非常赞同他的建议,可看到课程表后却吓了我一跳。拉丁文和现代外语是必修课!我怎么学得会拉丁文?可是那位朋友力劝我学一学拉丁文,他说:“拉丁文对于律师来说是很有用的,学会拉丁文有助于对法律书籍的理解,一篇罗马法的论文就完全是拉丁文。

此外,学会拉丁文便于更精确地掌握英文。”我觉得他说的话有理,于是决定不论多难也要学会拉丁文。我已经开始学法文了,我想这大概也算是现代外语吧。我参加了一个私人办的大学入学考试辅导班。入学考试每半年举行一次,那时我只有五个月的时间了。对我而言,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做一名英国绅士的热望迅速将我转变成一个认真刻苦的学生。我制定了一个相当精密的时间表,只是无论是我的智力还是记忆力,都不容许我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除了应付其他课程,还能应付得了拉丁文和法文。最后考试的结果是,拉丁文不及格。我觉得挺可惜的,但是并没有灰心。我认为我的法文比拉丁文好很多,可以再试一次,同时,我还想在理科方面选一门新课来学。我以前学过化学,但是因为当时那门课缺乏实验教学的环节,所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感兴趣,不然,学起来一定很有意思的。它是印度各校的一门必修课,所以上一次我就选了这门课程去参加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不过这一回我改选热光学而不选化学了,据说热光学比较容易,后来我发觉事实确实如此。

准备下一次考试期间,我更加努力地简化自己的生活。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家境是不相称的。一想到我那辛苦打拼的哥哥总是慷慨地把我要的钱如数寄来,心里就不好受。有很多每月只花8—15英镑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优异。眼前有太多这样生活简朴的事例。我遇见过好多贫苦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差得多。其中有一个人以每周2先令的租金在贫民窟租了一个房间,每顿饭只花2便士,就从罗哈特便宜的可可屋买可可茶和面包充饥。我虽做不到像他那样,但是可以由住两个房间改住一个房间,也肯定可以做到有时自己在家里做饭吃。这样下来,每个月就可省下4—5英镑。我还读了几本关于如何过简单生活的书。后来我退掉了那套房子,改租单间,还买了一个火炉,开始每天在家做早饭。一顿早饭只要煮麦片粥和可可茶就可以了,都用不了二十分钟就做好了。午饭我是在外边吃的,晚饭则在家吃面包和可可茶。如此一来,我每天的生活费保持在1先令3便士左右。这段日子也是我最发奋读书的时光。简单的生活方式给我带来了充足的学习时间,最后终于通过了考试。

读者朋友们不要以为我这样的生活会很沉闷,相反这种改变倒使我的内心思想与外部行动更为协调,也使我的生活更加符合家庭实际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我过着一种率真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乐。

十七 饮食实验

在进一步探索自我时,我越发感觉到自己内外两方面都需要改变。在开销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时,甚至在此以前,我就已经开始调整饮食了。我知道许多论述素食主义的作家曾从宗教、科学、实践以及医学方面着手,细致地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从伦理学的观点出发得到的结论是:人之所以超越于低等动物,不在于人可以任意捕杀低等动物,而是高等动物必须保护低等动物,两者之间理应有互助互惠的关系,一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还揭示了这样的真理:人之所以饮食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由此,他们中有些人建议:不但不吃肉,而且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他们从科学的观点出发得出的结论是:人体的生理结构表明,人本来是一种吃果类的动物,本不需要吃煮熟的食物。人在出牙之前只能喝母乳,长牙之后便开始吃坚硬的食物。他们从医学上的观点中得出的结论是:人不应该吃所有的香料和调味品。另外,从经济实惠的角度考虑,他们指出素食是最省钱的。所有的观点都对我有影响,而且我也在素食馆里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素食主义者。英国有一个素食者协会,这个协会每周出版一期会刊。我订阅了一份,还加入了这个协会,不久之后便成了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

我就是在这里接触到许多信奉素食主义的著名人物,并且由此开始了我自己的饮食实验的。

我不再吃从印度带来的甜点和香料了。只要观念一转变,我对香料的嗜好也逐渐消失了,现在我吃开水煮熟的菠菜也觉得津津有味,可是以前在里奇蒙时却觉得淡而无味。这许多实验给我带来的体验是:真正感受到滋味的,是心情而不是舌头。

对我而言,当然还有经济上的考虑。当时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茶和咖啡都是有害的,而可可对身体较好。我坚信一个人只应当吃那些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因此不再喝茶和咖啡,而代之以可可。

同类推荐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女主冷艳高贵

    女主冷艳高贵

    悲催的是唐宁发现,她不在原著,女主的光环和作者赋予她的外在资本。她在女配逆袭上位的小说中!--情节虚构,同为小说女主,她尤其与众不同,拥有明艳的外貌傲人的身世。但是,女主是一朵彻彻底底的小白花!小白花也没关系,请勿模仿,她注定会有无数美男的痴情守候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西风吹书读哪页?煌煌巨著看谁书?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和梦想的新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高度集中,经济全球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世纪。本书是对世界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
  • 巫师爱上血

    巫师爱上血

    每当这个时候,碧绿的竹林中总会出现一位身着白裙的绝代丽人,月光皎洁,她有一头飘逸至膝的金发。混圆得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精致的五官呈现出一片淡然的冰色,只有那一双墨色的眼瞳,又是一个十五夜,不经意流露的忧伤才能感受到她的情绪。伸出细嫩的右手,时时拨弄着那随风舞蹈的调皮发丝。一阵风吹过,树叶莎莎响,仿佛倍加衬托这伤心的长夜。即使左手的残缺也丝毫不能减少她的美艳。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那……
  • 清风剑之江湖累

    清风剑之江湖累

    我的朝廷跟武林。他们说朝廷跟武林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物,朝廷有自己的规矩,武林也有自己的规矩。
  •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畅销100万册,著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为国企员工再次倾力打造“责任”读本。责任永远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当责任感着眼于全社会时,国企就会成为真正的大品牌;当责任感着眼于国家与民族时,国企的核心精神已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 对每一朵花微笑

    对每一朵花微笑

    ,《对每一朵花微笑》精选了100个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故 事短小精练却意味深长,展示了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哲理,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使青少年在学 习和生活中能驾轻就熟
  • 总裁的兔子妻

    总裁的兔子妻

    倒霉的兔子。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早已习惯被扔在月桂树下的小玉兔不禁又打起了呵欠。这都什么日子啊!多少年了,用自己的四个小蹄子来回数个千百遍,都数不清……话说,谁说嫦娥那娘么清心寡欲了,自打自己修炼有了意识,就发现嫦娥常常和对面的吴刚眉来眼去的。现在不是,说了一句,“兔兔乖,姐姐和吴刚刚去那边聊天去了,你在这里帮姐姐把风,好处少不了你的。”想起嫦娥那YD的……
  • 霸仙

    霸仙

    茂密森林内,一行二十多人穿梭在其中。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年大汉,仅有三位看起来年仅十五六岁少年。二十人身着清一色兽衣,但其腰间佩戴着长剑,剑长三尺六寸,宽一寸八分,为凡铁所铸。
  •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此书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场景如何变换,我的思绪永远会回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只为看一眼那时的我,那时的她,那时我们悄悄的约会。即使我见过无数的名流,参加过无数的宴会,最渴望的依然是走进她家的客厅,成为她的“小茶会”中的一员。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