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800000015

第15章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二 (3)

航行十三天后,我们停泊在拉谟港口。我已经和船长成为好朋友了。他喜欢下棋,但完全是一个新手,特别需要一个棋艺更低的人做他的对手,因此他就邀请我一起玩。我倒是听说过怎样下棋,可是从来没有下过。精于此道的人常说,棋盘里有一片给人施展才智的广阔天地。船长主动教我,因为我很耐心,他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每一次都输,于是他就更加热心的想要教我。我很喜欢下棋,但绝不沉迷,只在船上玩一玩,我对棋艺的理解仅限于移动棋子。

船在拉谟停泊了三四个钟头,我上岸去参观港口,船长也上岸了,他提醒我这个海港风浪很大,要我快去快回。

拉谟是个小地方。我去了邮局,很高兴在那儿见到了几个印度籍的职员,还和他们聊了一会儿。还见到了几个非洲人,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很有兴趣,就了解了一下,耽误了一些时间。

我在船上认识的几个统舱的乘客也上岸了,他们想在岸上做饭,好好地吃一顿。我发现他们正打算回船上去,便一起搭上一只小艇。港口的潮水在涨,而我们的小艇又超重了。浪潮如此猛烈,这只小艇搭不住轮船的吊梯,一挨到吊梯,就被浪潮冲开了。此时,起锚开船的头一遍哨子吹响了,我很着急。船长在船上看见我们,下令延迟五分钟开船。大船旁边还有另一只小艇,是我朋友花了10卢比为我租的。这只小艇把我从那只超载的小艇上接过去。这时吊梯已经拉上去了,我只好拉住一条长索上去,轮船马上就起航了,其他乘客都被丢在后面。这时我才体会到船长的提醒是有道理的。

拉谟之后的第二个港口是蒙巴萨,然后是赞稷巴。

船在这里停泊的时间很长,达八九天之久,于是我们换了一条船赶路。

船长很喜欢我,可是这种喜欢的方式值得商榷。他邀请了我和一个英国朋友陪他上岸玩一玩,我们坐着他的小艇上了岸。我不知道“玩一玩”意味着什么,而船长也不知道我原是不懂此道的人。有一个掮客把我们带到某些黑人妇女的住处,每个人进一个房间。我站在房里,又羞又呆。只有天知道那不幸的女人是怎么看我的。她大概看出来我为人清白。起初我除了害怕外再也想不起其他事情,后来羞耻感终于消退了,谢谢神灵:我没有对那个女人动心。我讨厌自己的懦弱,并为自己没有拒绝走进房间的那种勇气而深感可悲。

这是我一生中第三次经历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本来清白的青年,恐怕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羞耻感而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我想如果我当时拒绝走进那个房间,我会更信任自己。感谢神灵,多亏他拯救了我。这件事坚定了我对神明的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教会我抛弃错误的羞耻感。

由于要停留在这个港口一个周,我干脆住到城里,成天四处蹓跶,增长了许多见闻。赞稷巴绿树成荫,印度只有马拉巴才能与之媲美,那些高大的树木和巨硕的果子使我感到惊奇。

过了赞稷巴便到了莫桑比克。5月底我们到达了纳塔耳。

三十二 若干经历

纳塔耳的港口是杜尔班,又叫做纳塔耳港。

阿布杜拉赛(Sheth)[“赛”是阿拉伯语,原意为宝剑,现为一种对穆斯林的尊称。

]来码头接我。当船靠码头时,我就观察那些上船来接朋友的人,发觉这里的印度人并不被人尊重。很容易就能看出来那些认识阿布杜拉赛的人都很藐视他,这使我很难受,阿布杜拉赛却已习以为常了。盯着我看的人似乎都对我很好奇。我的服装有别于其他印度人,穿着长过膝盖的大礼服,头上却戴着头巾,很像孟加拉人戴的“普格里”(Pugree)[大头巾。

]。

我被送到那家商行,安顿在阿布杜拉赛隔壁的一个单间里。我们彼此都不了解对方。他读着他弟弟托我转交给他的信,更不知如何是好。在他看来,他弟弟给他送来了一头很难伺候的白象。我的穿着打扮和生活作风看起来很像欧洲人,这让他颇为震惊。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可以给我做。他们的案子正在德兰士瓦进行,立即把我送到那里没有意义。那么他如何才能信任我的能力和人品呢?他不会到比勒托里亚去观察我办事,而被告都在比勒托里亚,他觉得被告很有可能对我施加不好的影响。如果不放心把有关这案子的工作交给我做,那还有什么工作可以交给我呢,因为别的职员都能干得好?职员们如果做错了事,还可以责备几句,要是我也做错了,那该如何是好?如此看来,要是不把与这个案子有关的工作交给我,那么,把我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实际上,阿布杜拉赛没有什么文化,但有丰富的经验。他很能干,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点特长。因为经常在工作中用到,他掌握了足够日常对话用的一点点英文,已足够他与银行经理或欧洲商人来往时自如地处理一切事务,以及向他的法律顾问陈述案情。当地的印度人都非常尊敬他。他的商行是当时那里最大的印度商行,或者说是最大的其中之一。他有许多长处,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天性多疑。

他非常看重伊斯兰教,而且热衷于谈论伊斯兰的宗教哲学。尽管不懂阿拉伯文,但却颇为精通《可兰经》和一般的伊斯兰教文学。他善于旁征博引,能信手拈来各种例子。在和他来往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不少关于伊斯兰教的实际知识。当我们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后,常常长时间地探讨有关宗教的问题。

我到了那儿后两三天,他便领我去杜尔班的法院,介绍我认识了几个人,还让我坐在他的法律代理人身旁。庭长一直看着我,后来还吩咐我摘下头巾。我拒绝了,离开了法庭。

我意识到,未来这里也有斗争在等候着我了。

阿布杜拉赛向我解释了在法庭上责令一部分印度人除下头巾的原因:那些身穿伊斯兰教服装的印度人可以戴着头巾,但是其他印度人便要照例除下头巾。

为使读者了解为何有这么一点多余的区别,我必须详细地作个说明。在这两三天之内,我已看出来这里的印度人分成了好几派。一派是穆斯林商人,自称为“阿拉伯人”。另一派是印度教徒。还有一派是波希人,都是当职员的。印度教徒职员,哪一派都不属,除非他们投身于“阿拉伯人”的那一派。波希职员则自称为波斯人。这三个阶层彼此都有些社会关系。但是为数最多阶层的还是由泰米尔、德鲁古以及北印度契约工人和自由工人构成的。契约工人是指那些签了契约到纳塔耳来工作五年的工人,他们又叫做“吉尔米提亚人”,这个称呼是英文“协议”一词的变音。

前面三个阶层和这个阶层之间只有生意上的往来。英国人把这些人叫“苦力”,而且由于大部分印度侨民属于这个阶层,于是所有印度人都被冠名为“苦力”或“沙弥”。“沙弥”是泰米尔文的后缀,放在很多泰米尔人的名字后面,其实与梵文的“史华密”是一个意思,即“主人”。如果有哪个印度人不愿意自己被称为“沙弥”,又有足够的胆识,他就会反唇相讥:“你可以叫我‘沙弥’,但你不要忘了‘沙弥’的意思是主人。我可不是你的主人啊!”有的英国人听了就算了,有些人却会生气,破口大骂印度人,甚至拳脚相加,对他而言,“沙弥”是污辱人的话,把它当做主人的意思,简直就是一种诬蔑!

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我被称为“苦力律师”,而做生意的人也就被称为“苦力商人”了。“苦力”这个字的原意就这样被淡忘了,成为所有印度人的普通称呼。穆斯林商人很讨厌这种称呼,他们声称“我不是苦力,我是阿拉伯人”,或声称“我是商人”,如果遇上的是一个比较客气的英国人,便会向他道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戴不戴头巾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印度人如果被迫脱下头巾,无异于忍受一场耻辱。我想干脆改戴英式的帽子得了,免得遭受这种耻辱,还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争论。

然而阿布杜拉赛却不赞成我的想法。他说:“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影响一定很恶劣。你将置坚持要戴印度头巾的人于何地?何况印度头巾很适合你。戴上英式的帽子,倒显得你像个餐厅的服务生了。”

他的话里夹杂着真知灼见,爱国思想和一点点褊狭的思想。其中的睿智显而易见,同时,如果不是出于爱国,他便不会坚持戴印度头巾;而那么轻蔑地提起服务生,正好反映了他褊狭的思想。印度契约工人包括了三个阶层的人: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最后一个阶层是皈依了基督教的印度契约工人的子女。在1893年,这个阶层的人就相当多了。他们穿英式服装,大多以在旅馆里当服务生为职业。阿布杜拉赛批评英式的帽子,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些人的服装。在旅馆里当服务生,被公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有这种想法。

我总体上是赞成阿布杜拉赛的话的。我向报馆投稿谈了这件事,坚决捍卫我在法庭里戴印度头巾的权利。戴头巾的问题在报纸上引发了争论,我则被媒体描写成一个“不受欢迎的造访者”。如此一来,我到南非不过几天,这件事便出乎意料地为我做了一回广告。有人支持我,也有人激烈地批评我的冒昧。

我旅居南非期间,几乎一直戴着印度头巾。至于在南非我何时和为何不戴头饰了,后面再谈吧。

三十三 赴比勒托里亚途中

不久我便接触到了住在杜尔班的信仰基督教的印度人。我认识了法院的翻译保罗先生,他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徒,还认识了当时新教会倡办的学校的教员苏班·戈夫莱先生,他是1924年出访印度的南非代表团成员詹姆斯·戈夫莱先生的父亲,现在已经过世了。大概也在这个时候,我还结识了巴希·罗斯敦济(现已故)和阿丹吉·米耶汗(现已故),所有这些朋友,当时只是工作上的交往,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往来,后来才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关于他们的情况,后面还要谈到。

正当我不断扩大我的社交范围时,商行接到了他们的律师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要充分准备好打一场官司,建议阿布杜拉赛亲自去比勒托里亚一趟,或是派一个代表去。

阿布杜拉赛给我看了这封信,问我愿不愿意去比勒托里亚。我说:“只有从你那里了解清楚这个案子的情况以后,我才有应对的办法。现在我都不知道到那里去我要做什么。”他叫来几个职员向我说明了整个案情。

我开始研究这个案子,感到我需要从头学起这里面涉及的问题。逗留在赞稷巴的那几天,我曾去法庭见识过那里的工作情况。见到一个波希律师盘问一个证人,问他不少关于账本所涉及的借贷问题,我一点也听不懂。无论在中学读书还是在英国留学时,都没有学过簿记。而我到南非来处理的这个案子,主要和账目有关。只有懂账目的人才能理解和解释其中的问题。那个给我讲案情的职员滔滔不绝地说着借方、贷方的内容,我却越听越糊涂。我不懂P.Note的意思,在字典里也查不到,只好请教那个职员,才知道P.Note原来指的是期票。我买了一本有关簿记的书,认真加以研究。这倒使我增强了一些信心。我终于弄清楚了案情。阿布杜拉赛其实也不会记账,可是他有很多实践经验,能够很快地解决簿记中的复杂问题。我告诉他们,我已做好去比勒托里亚的准备了。

“你打算在哪里住?”他问道。

“随便你安排。”我说道。

“那么我就写信给我们那边的律师,他会替你安排住处。我还可以给那边的弥曼朋友写几封信,不过我希望你尽量不要和他们一起住。我们的对手在当地有很大的势力,如果他们中有人设法看到了我们的来往信函,会对我们十分不利。你越是避免和他们来往,对我们就越有利。”

“你的律师叫我在哪里住,我就在哪里住,不然我就自己找个单独的住处,请放心吧。没人会知道我们的秘密。但是我倒是很想认识我们的对手,和他们交朋友。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试试达成庭外和解。毕竟铁布赛是你的亲戚。”

铁布·哈齐汗·穆罕默德赛是阿布杜拉赛的近亲。

我提到的有可能解决这个案子的方法,多少令阿布杜拉赛感到意外。然而我到杜尔班已经六七天了,我们对彼此已经有些了解,我不再是所谓的“白象”了。

他说:“那好吧。能够庭外和解再好不过。我们都是亲戚,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铁布赛不是一个轻易答应和解的人。只要我们稍一疏忽,他就会想尽办法钻我们的空子,一整到底。所以你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这一点,请不必担心。”我说,“我无须和铁布赛说什么,也不必和其他任何人谈起这个案子。我只是建议他同我们达成庭外和解的共识,避免一场不必要的官司。”

同类推荐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2次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得主。迄今为止最全版本——王晋康最经典科幻小说精选集!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狄更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雾都孤儿》是他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佛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民国往事:魂梦与君同

    一对翠玉耳环,缓缓揭开几对男女错综复杂的身世之谜。一座经久不变的石塔还能不能圆起那一段历经了大半生还绵绵不绝的民国旧梦。娓娓道出民国年间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情节虚构,一个奇异的梦境,请勿模仿
  •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穿越,她本想开开心心度日。他却并不让她好过,鞭子,板子,夹手指,接踵而至。凤鸾宫外,他冷血下手,打掉她腹中孩子。萧瑟冷宫,他冷眼旁观,看她人绑她在树,皮开肉绽。为了他和别人的孩子,她大义相救,他却赐她腰斩。终于她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他却不放过一点利用她的机会,让她和亲。却又在和亲之后,举兵破她国家,杀她丈夫。被俘入京,她再度成为他的女人,当初的傻白甜还会由人摆布吗?复仇,真相,她一点点撕毁所有人的面目,踏着鲜血上位。他却在最高处大笑,“从前现在,都是为了你。”
  • 碧瞳

    碧瞳

    她是被遗弃的小孩,受人嘲笑,任人欺凌。垂死边缘被他救回,从此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牵挂。为了她被逐出师门,他无怨无悔,谁想噩梦将至人鬼永分。放弃一切只为留下一丝魂魄,人面兽心换来转世重生。终认出那个为她倾尽所有的他,但是他已是全身毒发……她不要他就这样离开,即使是一缕魂魄伴着自己也好。
  • 看完烟火再回去

    看完烟火再回去

    麻辣女记者柳田,一度叱咤体育报足球版块,却被强悍女主编马青赶鸭子上架般扔进了陌生的羽毛球世界,在那里兴风作浪。这位连做梦都是小贝向她求婚的铁杆帅哥迷竟有眼不识羽坛顶级选手关傲君、罗超,一上来就因为小熊维尼内裤的曝光与冷酷的关傲君结下深仇大恨,还好有位温柔体贴的罗超不时为她解围,才没被大明星封杀……
  •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