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6100000007

第7章 “万岁”起源之谜

几千年来,“万岁”之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可谓是声震寰宇、不绝于耳。但是殊不知,“万岁”一词本来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属的称呼。那么这个在中国社会心理结构中被神化了的“万岁”,这个至尊的代名词是从何时起产生的呢?

有学者认为,“万岁”被仅指皇上始于汉高祖刘邦。因为据史书记载,在刘邦时期,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而且当时已经存在了与“万岁”这个称呼至尊地位相匹配的一套礼仪。这套礼节由汉初名臣叔孙通草创,叔孙通制订朝仪后,“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再也没有敢对刘邦施行不尊不敬的失礼行为,也使刘邦因此感到了“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以后经历代帝王的御用礼官不断沿袭、补充、修订,才形成了后来朝拜“万岁”的大套繁文缛节。正如唐代魏征所说:“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所以,“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称应该始于刘邦,并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

还有学者认为,“万岁”成为最高封建统治者的代名词,始于刘邦的重孙——汉武帝刘彻。据说当年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儒家则将“万岁”一词仅定于皇帝一人。据《汉书》记载,汉元封元年春正月(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和一群大臣要到华山登临膜拜。到达的第二天,汉武帝在群臣的簇拥之下就登上了山顶,正当君臣登高远望之时,汉武帝突然听到有人向他高呼“万岁”,询问群臣,也都说听到了,有个大臣荀悦见风使舵马上附和道:这是山神在向皇上称呼万岁啊!就是说神灵也向汉武帝高呼“万岁”,后来人们所说的向皇帝“三呼(山呼)万岁”即源于此。据此可见,“万岁”一词有可能是汉武帝精心炮制的政治谎言的产物。

如今,对于到底是谁最先使用的“万岁”一词,史学家们仍然是众说纷纭。

真真假假的“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宋真宗的两位皇妃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但刘妃怕事情败露千方百计地迫害李妃,最后在一些宦官和宫女的协助下,李妃终于逃出宫中,但已是双目失明。后来宋朝龙图阁大学士、钦差大人包拯巡行到一处破窑之前,被双目失明的李娘娘拦住,向他哭诉自己的身世。逃出宫后苦苦等了20年的李娘娘,才在清正廉明、大公无私的包拯的帮助下,戳穿了这一骗局。结果坏人受到应有的惩处,母子团圆,结局美满。这一故事也成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人间佳话。观众看后都被戏中那悲惨离奇而又团圆美满的结局所感动,谁也没在意“狸猫换太子”的真假。然而,历史上真有“狸猫换太子”一事吗?

可以肯定的是,在历史上肯定没有最终母子相认这一事。因为就连“太子”宋仁宗的生母是谁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传说,李妃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而宋真宗赵恒最宠爱的妃子实际上确实是刘德妃。原来,当宋真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兴致大发想要逛逛大街,于是在宦官、侍卫的陪同下来到了大街上。刚刚出来的宋真宗就在大街上看上了如花似玉、婀娜多姿、临街卖艺的刘德妃,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把她召入宫内,那年她才刚刚15岁。后来,当赵恒当上皇帝后,对刘德妃更是宠爱有加,把她从“美人”、“婉仪”,一直封到“德妃”。但有一点让真宗和刘德妃始终不如意:二人一直未能生育一儿半女。

皇上着急,但碍于刘德妃的面子也就没有表露,但是刘德妃为了和其他宫女竞争皇后之位于是就想出了“借腹怀胎”的诡计。她首先从自己身边挑选了一个面容娇好的李氏宫女,之后便加以调教,让她用各种办法引诱皇帝。最后这个小宫女终于如愿以偿地怀上“龙种”,这时刘德妃也装作自己怀孕的样子。皇上自然是十分高兴,但对于那个李氏宫女他早已忘了,宫女之多皇帝哪能分得清呢?十月怀胎,“龙种”呱呱落地,一真一假,皇帝并不知道,结果真的上演了一场“狸猫换太子”。刘德妃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而李宫女被皇帝打人冷宫,整天闷闷不乐,最终死于狱中。这也就是说,宋仁宗确实不是刘德妃所生,而他的生母李氏早在他登基之前就已经含冤而死了。

但《宋史》一书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说李妃是确有其人,当她怀上龙种时,刘德妃已被封为皇后,但是没有子嗣。但为了能让自己有个儿子,以便将来继承皇位,她便亲自请求皇帝把李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掩盖事实真相,于是就设了一条妙计把孩子从李妃怀中夺走,从此李妃母子之间的联系就这样被割断了。这样,仁宗就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李妃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也很正常,刘德妃作为当朝皇后,谁又敢得罪她呢?后来11岁的赵祯继承皇位,历史上称为宋仁宗,刘德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后,刘太后心想,现在仁宗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妃,可自己一旦将来去世,仁宗肯定会知道实情,就会痛感自己身为皇帝,却让自己生母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甚至迁怒于自己的后代。于是她就暗地晋升仁宗生母为李宸妃。公元1032年,李宸妃去世时,刘太后还吩咐下人给李宸妃举行隆重的葬礼。公元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便无比悲痛和愤怒,号陶大哭,因为自己身为天子竟让亲生母亲含泪而死,随后下令包围了刘太后的府第。这时宰相吕夷简出面劝说皇帝:太后虽然不对,但也有养育之恩,不能忘却。况且她还以皇后礼仪安葬宸妃,说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开始,仁宗并没有立即解除对刘太后府第的包围。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

以上两种不同的说法可以肯定,包拯与李宸妃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更没有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如何将宋仁宗收为己子,现在已无从考证。尤其令人不解的是,赵祯登基之后的9年里,李妃为何缄口不言?难道还有其他的隐情吗?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历史上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励精图治,善于用人,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也有人说她专制、淫乱,做女皇本身就是大逆不道。不管后人怎样评价,武则天共做了15年皇帝,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共同葬在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歌颂唐高宗功绩的“述圣记碑”,然而在武则天陵前的石碑上竟然空无一文,这真是让人疑惑。难到这位女皇帝不允许后人为她歌功颂德?显然不是这样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石碑上空无一字呢?

后人关于这无字碑有着无数的猜想,千百年来,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为功高德大无需说,也就是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德无量,已经无法用语言来书写和形容;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杀人无数,还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所以武则天觉得自己确无功绩可言;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也就是女皇把评说她的权利留给后人了,自己不想说;四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这四种说法虽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事实依据,所以也就都不能成为“无字碑”存在的理由。事实究竟如何呢?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为,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继任者的情况来分析这无字碑的缘由是比较合理的。

一种观点认为,“无字碑”的产生是由于其继任者心怀怨愤不愿镌刻。《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武则天)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令“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惋愤”。为当皇帝,武则天先后毒死太子李弘,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即便她亲生儿子唐中宗李显,也几度险遭毒手,当初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她废黜,贬逐出京。他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都因出言不慎被武则天处死。武则天在位15年的凶狠毒辣与残酷无情令李氏宗族心怀怨恨,继位的中宗又生性懦弱,对于自己的母亲既不能公开发泄憎恨,也不能讲出歌功颂德的好话。最后只好在其陵寝前的石碑上一字不刻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不满,也以此来安慰李氏家族和被武则天害死的冤魂们。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对武则天称帝是持否定的态度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下令磨去。《资治通鉴》中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毁天枢,发匠熔其铁钱,历月不尽”。由此可见唐玄宗对武氏集团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下令将武则天陵墓旁的石碑上已刻好的字迹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

这块“无字碑”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至今仍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千古未解之谜。

同类推荐
  • 神奇的世界

    神奇的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现象,而实际上,这些现象不仅仅限于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在一些人们没有接触到的领域,神奇的现象同样存在。本书从灾难、生活、亲缘、灵异、预言、历史等八个方面向读者结介绍了古今中外各种神奇的现象,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从另一种角度了解神秘的大千世界。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热门推荐
  • 许先生的闪婚甜妻

    许先生的闪婚甜妻

    洗手间里,唐小染看着镜中的自己,试着努力了几次,扯动下有些僵硬的唇,才让脸上的笑容看起来有些自然。今天本是她大喜的日子,只是三日前,同父异母的妹妹唐小晓和她说道。“唐小染,我有他的孩子了。”“谁的?”“他的,你未来的丈夫,我未来的姐夫。”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因为这事,她让出了新娘的地位。所以今日的大婚,新郎还是原来的新郎,新娘却不是她。孙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御灵皇女

    重生御灵皇女

    就如凤凰终会浴火重生,振翅高飞,她总会回到故土,一路见证,步步离歌。完全架空,不必细究。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有所失必有所得

    有所失必有所得

    人生来有一种占有欲,喜欢“得”而讨厌“失”,其实“失中自有得”,而“得中也有失”。如果把人一生中的获得和失去相加,其结果等于零,也就是说,人自呱呱坠地至生命终结,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
  •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身娇体弱一无所长的颜家七小姐被许给了连丧四妻被国师批字克妻绝子的太子殿下,然后——颜小姐不负众望的溺水了!八卦人士击掌相庆,结果——颜小姐又活了?!爆炸没死,反遭穿越,还是官N代,颜素立马乐了,可是,为啥还附带一个克妻绝子的太子未婚夫?因为国师批命太子妃必死,所以暗杀不断,意外连连,她非死不可?靠!让姐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神!棍!批!命!路人:“男人太妖艳,招桃花,咋办?”颜素:“阉了他!”某人:“哦?”某人笑了,拽上她就走。“哎哎,光天化日你干嘛?”“睡觉!”
  • 大秦帝国风云录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主人公穿越了,重生了,成了大秦帝国王族的一员,但让他极度失望的是,他这个王族成员是一个流配边疆的罪人,他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