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200000008

第8章 第二辑书人书事(1)

第二辑书人书事(1)

鹤坪印象

认识鹤坪已经有十年了。

1996年下半年,我开始编辑《小说家》,收到了中篇小说自然来稿《女女》。当时就被其清新的笔法、生动鲜活的故事所打动,马上就推荐给主编。作品很快就发表了,我也因此记住了作者鹤坪的名字。后来,鹤坪又投来《好水》《闲功夫》等中篇,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

以后我不编杂志了,我们仍然有书信、电话交往。有些作者你能为他发稿、出书时,他与你周旋,一旦你没有利用价值了,他们也就彻底消失了,甚至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编辑恶语相向,冷嘲热讽,令人寒心。鹤坪对编辑很尊重,见人就称老师,让人不好意思。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以为,只要认识字就可以当编辑;作家、小说家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得了的。如果说创作是处女,翻译是媒婆,那编辑连媒婆都算不上。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是无中生有、富于创造性的;编辑是有中生有,改改错别字,打打补丁,所谓的饾饤小儒,不足与数。陕西作家多数是从底层或者说是从农村写出来的,像陈忠实、贾平凹。鹤坪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却有着农民的朴实、真诚,当然,也不乏农民的精明。

见到鹤坪时,他的书已经一本一本地出版了,我先后读到的就有长篇小说《大窑门》《牛马家事》、中篇小说集《老西安的故事》、纪实作品集《老城坊》《老艺门》《说西安》。除了《牛马家事》的故事延续到了当代,其他著作的内容都是有关历史和民俗的,尤其是有关三秦大地、有关西安的,表现了鹤坪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鹤坪对平民生活、草根艺术特别关注。他说过,孙犁的风格是他学习、追求的目标。

作为诤友,鹤坪曾指出我的文章严肃有余,幽默不足。真是一针见血。我也常常想使自己的文字轻松、轻快、轻灵,哪怕轻浮起来也好呀。但秉性呆板木讷,言语枯涩乏味,要改也难,所以就更加羡慕鹤坪驾驭语言的出色能力。

鹤坪曾经是诗人。我一直认为:诗人写小说,多数文采斐然,因为他们经历了炼字炼句的过程。小说家别说写诗,就是写散文,也未必能像写小说那么得心应手,因为写小说可以用精彩的故事掩饰文采的缺陷与语言的贫乏。鹤坪的小说构思巧妙,文字传神,叙事、状物、抒情各臻其妙,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近几年小说创作繁荣,销售却不乐观,除了极少数几部外,能卖七八千册就算相当不错了。鹤坪做出了相应调整,暂时搁置了小说写作,专心致力于民间文物的收集和研究,于是就有了我们的再度合作,于是就有了《中华拴马桩艺术》《中华炕头狮子艺术》《中华门墩石艺术》等书的出版。

鹤坪大概对司空图的《诗品》情有独钟,所以《中华拴马桩艺术》《中华炕头狮子艺术》中都用了司空图的“二十四品”来评鉴拴马桩和炕头狮子,加上计划给我后又爽约的《钱币二十四美》,容易给人造成鹤坪读书为文只认“二十四品”的印象。所以,根据我的建议,鹤坪的《中华门墩石艺术》就换了一种写法。

鹤坪重友情。2006年9月,我去西安参加北方11省市文艺社优秀图书评奖会,鹤坪两次来宾馆看我。我曾对太白文艺社的同行说:你们陕西人才济济,像鹤坪这样又会创作小说又能写民俗文化书的作者,可以多给我推荐几位,我们一定优先考虑。

鹤坪涉猎广泛,每次来出版社,不但对小说、散文类书籍、杂志感兴趣,对建筑类、收藏类书籍也很关注。但他又不是什么书都去做,什么书都敢写。我曾数次建议他做一本西安城墙的书。我们50来年拆除了5000多座城,现在完好保存下来的城只有4座:陕西西安、湖北荆州、辽宁兴城、山西平遥。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知名度远远高于其他三城。而偏偏是知名度最小的平遥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即使在山西本省都排不上号,如当地就有“金太谷、银祁县、平遥都是小买卖”的说法。可惜的是,比北京城墙都古老的太谷城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完全拆毁。王军为被拆毁的北京城墙写了《城记》(城忌、城祭、城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已经印刷了十几次。四“京”中西京城墙巍然独存,西安更有理由写一部《城幸》。可惜的是鹤坪对此不感兴趣。

鹤坪由小说写作转向民俗文化研究,颇下本钱和工夫。为搜集民间文物和图片,不惜风餐露宿,不惜资金投入。出书获得的稿费可能还抵不上为写书寻找实物、购买资料的辛苦和开销。现在鹤坪又主编《艺术追踪》16开大型丛刊,已经出版了“大树卷”“大象卷”“大风卷”三种,为作家、书法家、画家、摄影家、篆刻家、表演艺术家、收藏家等写真、留影、立传,使更多读者了解目睹这些艺术家们的为人及作品,可谓是功德无量之事。鹤坪在写书的同时,又抄起了编书的老本行,甘苦自知,这下我们就更有共同语言了。

百花同人

余生也晚,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同龄人。虽无缘亲历单位的创建,却有幸参与其发展。人到五十,各种器官开始老化,可半百的机构,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儿”,生机勃勃。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辛勤劳作,奋力拼搏。

现任社长兼总编辑靳立华,社龄只有十三年,应当是“新人”。靳社长很朴素,做事低调,只身上任,误被当成是来揽活的业务员。靳社长曾主抓经营,管理着出版、校对、财务、发行、广告、书店等诸多部门,来后不久,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库存减少了,重版率提高了,奖金兑现期缩短了,由原来的每年一兑现缩短为半年就兑现。

靳社后来还管理一个编辑部,担任三审。再后来,又担任了《小说月报?原创版》主编。担子更重了,但还是办事果断,有求必应。不像领导,更像是位足智多谋、事事操心的兄长。社里人戏称:有困难,找靳社。靳社在美术社干过编辑,搞过发行,熟悉编、印、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知道工作的症结所在。

1997年,我随董令生编辑去梁思成家组稿,拿到了《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当时社里对做图文书没有经验,拿不定主意是否出这两种书。靳社以编辑、销售大画册的经历极力促成“二史”的出版。因为没有把握,第一次只印了三千册。出乎意料,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分别由董令生和我责编的《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一印再印,分别以两种开本印刷了九万多册和六万余册,《中国建筑史》还获得了“中国图书奖”(提名奖)。

靳社兼管编辑工作后,策划了《中华吉祥纹样图典》《中华吉祥物图典》《外国装饰纹样图典》《紫禁城匾额楹联》等书,都是一版再版,前两书分别发行了两万、三万多册。有些人只有喝了酒才可爱,那时才放下架子,不说废话。靳社不喝酒也是只说实话,只办实事。由我策划、组稿、责编的《钱钟书与近代学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靳社非常重视,指出要用好纸精制。两种书都用两种开本分别印刷了六次、四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获天津市和国家奖的《阳光西海岸》《玉碎》,从主题思想、人物安排、结构调整到版式设计、图书用纸、封面装帧、插图选择,靳社都一一过问,先后设计出几个封面,最后获得了有关方面的好评及读者的认可。靳社长同前任薛炎文是复旦校友,配合默契,工作卓有成效。可惜的是,两人都没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时乎?命耶?

前任社长兼总编薛炎文对老编辑严,对年轻编辑宽。同样的选题,新手更容易通过,可以看出其对经验不足者的鼓励。我刚入行时,策划了“说文谈史丛书”,两辑共十二册。现在看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作品质量高低不一。但薛社当时大力支持,使丛书顺利出版,也使我同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建立了联系,如杨天石、王春瑜、来新夏、我国台湾的苏同炳(庄练)、美国的汪荣祖,等等。我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的长篇小说《玉碎》,就是薛社长策划、组织,由我担任责任编辑的。

毋庸讳言,新中国出版的黄金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十余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网民的增加,读书人越来越少。在我国经营了十三年的贝塔斯曼公司,终于撑不住了,于2008年败走中国图书市场,这是现阶段我国图书环境复杂的一个突出个案。以薛社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方向,从文艺向文化转轨,策划了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双效书,形成了以建筑、收藏、传记、衣食住行、外国文艺理论等为特色的几大板块,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如由我责编的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就是薛社交给我的任务。书出版后受到了作家、学者如叶兆言、萧克凡、雷颐等人的好评。

薛社长稳重老练,尽力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对社里的人一视同仁。不轻易表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被兄弟社一位老总认为是正直的化身,并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古剑。对无理取闹的名人家属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对属下平易近人,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老编辑更是直呼其名,毫无隔阂。开会、出差,与司机同吃同住,被外人尤其是外地人视为无架子——外地的司机经常是另桌就餐的。薛社无私而不铁面,社里一位退休副总编因病去世,薛社写了文情并茂的悼念文章发表在我市的报纸上。同事们读后都很感动。退休编辑还可以在社里出版一本文集以做纪念,社里的这一举措大得人心。

高艳华老师做专职编辑的时间并不长,可就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她策划编辑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历史价值丰富的好书,如《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罗久芳)、《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梁文蔷)、民国总理熊希龄的遗孀、吴宓的梦中情人毛彦文的《往事》……每出一书,她的几本样书都不够分,同事朋友都来要,不得不自己掏钱买自己责编的书送人。这是一种幸福的损失,说明自己的工作获得了认可,编的书不是垃圾。就像被盗版的书,从反面证实了其价值。

高艳华还编了名人怀念名人的《忆旧》(原名《思旧赋》),编辑含量就更高了。从篇目的选择、作者小传的撰写、照片的收集,所有烦琐的工作都要一一动手,不是改改错别字就能交差的任务。书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很快就再版了。

更绝的是,高艳华看到著名学者、作家陈西滢、凌叔华夫妇的独生女陈小滢有三本特殊的纪念册——各路名人给陈小滢的题词,她借回纪念册,竟然想出了按图索骥的办法,请那些名人的后裔各写一篇回忆先人的文章,配上题词手迹及各位名人照片结集为《散落的珍珠——小滢的纪念册》。这部由陈小滢口述、高艳华记录整理的书出版后,好评如潮,《文汇读书周报》专门向高艳华约稿谈此书的成书经过,许诺写多少发多少。高艳华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写了七千字,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小爱写。《文汇读书周报》编辑一字不改,全文照发,用了一整版还拐弯。这可是社里几年来少有的事。真牛!

由季羡林先生主编的《百年美文》第一辑共五卷十二册,收入三百多位作家的七百余篇佳作。联系这些作者或他们的后裔取得授权,给他们寄样书,开稿费。三百多人哪!想想都头痛!别看高艳华生活上有时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可工作上却扎扎实实,一丝不苟,还没听说作者或家属有什么抱怨,听到的都是对她事业心、责任感的称赞,有的作者还专门为她赋诗……

对我的工作给予较大帮助和启发的还有董令生老师、王俊石书记、魏钧泉、杨进刚、王贺、徐丽梅、韩铁梅、谢大光、张爱乡……细细地数下去,我吃惊地发现:社里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帮过我!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发展成友谊那就是情分、福分。我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同仁!

谁的悲哀

在书市上见到祖国大陆版《李敖大全集》(共二十册),欣喜异常。捧起书看看前面,翻翻附录,又打消了购书的念头。

该书“ 出版者的话”说:根据同李敖先生的协议,对原著只删不改。书中有些文章的政治取向是大陆读者不能认同的,我们做了技术性处理。这二句话大可商榷。

首先说读者。这篇出版者的话署名是编者,现在却成了读者的代表。这里所说的读者其实还是编者(出版者),因为是他们负责对祖国台湾版《李敖大全集》挥动斧戈进行砍删。广大真正的读者(我指的是自掏腰包然后才有书可读者)在读到书之前却已被少数读者(编者)代表他们表达了对书中的政治取向不能认同,这不是有些滑稽吗?况且,编者怎么能代表读者?生产者如果能处处代表消费者,那消费者协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资本家养着的工会一样,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些人服膺三位一体(三权一身)的思想和实践,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出版者、编者、读者是一回事,所以就理直气壮地代表起读者认同以及不能认同起来了。

再说政治与学术。编者不能认同的政治取向就删(进行技术性处理),学术思想差异则可保留,给人的印象是编者不允许自由地谈政治,只允许自主地谈学术。但这种把政治和学术截然分开的做法仍值得怀疑。如果我是以政治的观点谈学术,或者是从学术的角度谈政治,这样的段落、文章是删还是留呢?书中谈性的文章基本都保留了,似乎我们采取的仍然是“准风月谈”的政策。引用一句老掉牙然而毫不过时的话: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们的编者的做法同这种说法正好相反。

最后说只删不改。只删不改当然比又删又改强多了,然而仍然不能使人满意。“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声明只删不改犹如说我们不做续凫的买卖了,但还在干断鹤的勾当。宣称只删不改亦如一个医生说我们只截肢而不乱接肢一样。但如果肢体没有病变,你何必多此一举去截它?你总不能因为看着人家的肢体不对你的心意就大动干戈吧?如果把房屋的承重墙拆了从而造成了潜在的危险甚至直接的危害,你却以我只拆不改来为自己解脱,这说得过去吗?任何主动的变更都是改动。删就是改,并不是如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有把不属于作者的东西代表作者塞到作品里才是“改”。

词调中有《木兰花》,最多五十六字。词调中也有《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祖国大陆版《李敖大全集》除了书中删掉的字句、段落不算,仅列在书后面整篇删掉的文章就有一百七十四篇之多。这样的书还叫《李敖大全集》就名不副实了,应当叫《减篇李敖大全集》。明明是《李敖不大不全集》,却还要冠以《李敖大全集》之名,我们不能说出版者有欺诈之心,但祖国大陆版《李敖大全集》确实有“缺斤短两”之实。

李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谨防被阉》,而现在他却情愿被删。李敖的文章《他们的恭维是我们的耻辱》,其中提到“国民党是一个靠生殖器串联起来的有刀有枪有镇暴车的大家族”,“生殖器”被《前进》 杂志改成了“裙带关系”,李敖对此十分不满。现在面对一百七十余篇文章完全被删掉反倒没了脾气。李敖研究孙中山的专著被删节,李敖研究蒋介石的专著被删节,我们看到的孙中山是不完整的,我们看到的蒋介石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李敖也是不完整的。李敖是以经过“删”、“技术性处理”的刑余之人的身份踏上祖国大陆的。

遥想李敖在台湾快意恩仇,想骂谁就骂谁:骂蒋介石、骂蒋经国,骂李登辉、骂国民党、骂民进党、骂台独……痛快淋漓,威风八面,而他的《大全集》居然能原汁原味地出版。这位“ 信手翻尽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的独行侠,到了祖国大陆竟然被修理成了独臂老人和独眼巨人,岂不怪哉!《李敖大全集》能在祖国大陆出版,这是我们的荣幸。《李敖大全集》成了《减篇李敖大全集》,这是李敖的悲哀。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美。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也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乐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青帝

    青帝

    天地大劫将临,曾经强者叶青重回大劫之前,奇遇得儒家宝典,修炼真法,结山神,闯龙宫,大战诸方势力,抢先天机缘,成就赫赫威名,踏万仙,开世界,三界唯吾独尊,成就青帝证道!
  •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他是傻子,天下人尽皆知。她是第一美女,第一才女,谁不仰望。皇上一纸婚书,她们却成为夫妻。…不堪羞辱,新婚当天她自杀。男友背叛,小三戏弄,她心脏病发当场毙命。于是带着狼狈的灵魂她来到异世。…再次醒来她是傻瓜三王爷的王妃,受伤太深,她无欲无求不喜不怒接受着上天一切的安排。可是,他却将她宠进天上地下,她要什么他必会做到,只要她开心哪怕天上的月亮都摘给她。她忽然觉得他不傻,他只是单纯了些,他爱她并且永远不背叛她,女人要的不就是这样吗?幸福一生有何不可。他爱她,那么她护他,全天下只有她可以叫他傻子,别人若叫那她就让他永远不能开口。片段一新房中,她掀开盖头淡漠的看着眼前的相公,一个傻子而已,也好以后到是少了些麻烦。“睡觉。”她躺在床上拍了拍了旁边的位置,然后闭眼就睡。不知所措的他快速的躺下又快速的抱住睡在旁边的新娘,嘴边小声的呢喃。“父皇说娘子是天下最好的东西,母后说娘子一定要好好爱,皇兄说一定要抱着新娘不然让她跑了。”片段二那钢铁柱子圈成的牢房,四周弥漫寂寞的气息,安静,似乎如死寂一般覆盖她的心。反观一生,假如她死了会不会有人为她伤心,或流下一滴眼泪。黑暗的深渊,一声巨响从不远处传来。她抬头,一个有些傻气的男子拿着带血的刀,血红的双眼紧紧的锁着她,站在门口处不动,最后竟然流眼泪了起来。“老婆~我来救你啦。”良久他才哭腔的说了这么一句。她一笑,谁说她死了没有人伤心了,至少还有一个傻子。想知道一个傻子如何爱一个女人吗?成魔成佛,倾尽天下。想知道一个女人如何爱一个傻子吗?护他陪他,傻看红尘。枫的完结文推荐,喜欢的亲可以看看。(太后有点贤)好文推荐》》》什么,她是他的人。说话拽文拽词,虽然是帅哥,但是,她咋看着都想要抽他。(老公,装斯文)他为了她,最终选择血染江山!(独宠残后)她从来不拈花惹草,只是为什么…门外来了那么多找她算账的妖孽(妖孽六君)邪君你竟然敢以貌取人,羞辱本姑娘,哼,看老娘怎么教训你!!(丑女戏邪君)终有一日,我定要用我手中的银针,一阵阵刺向曾经伤害过我的人的咽喉,让他们发出绝望的低呼!(医手遮天)
  • 花心总裁冷血妻

    花心总裁冷血妻

    因为家族利益,将他们拉到一起。结婚三年,他依旧是大众眼中的黄金单身汉,钻石王老五。他花心,他无情,游走在万花丛中。她逐步成长为大众心中气质与形象极佳的人气主播,。对她来说,这场婚姻只是她摆脱家族的契机,是谁都无所谓。他们不过是有着一张结婚证的陌生人而已,仅此而已。没有爱,就没有恨!片段一绝望的爱,誓死的纠缠。他虐的是她的身体,而她虐的却是他的心。他说:“我死了,也要你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她冷笑:“下地狱的只有你,我可是要上天堂,所以了,我们是不会有交集的。”片段二为难小三不是她的风格,不是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可是这小三要自动找上门来,就不管她的事了。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最自己残忍,她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对自己最好。“你根本就配不上他,守着一个不爱你的丈夫,你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才是彼此心意相通,我们才是最完美的一对。”小三炫耀似地对着她说道,眼里无不有着深深地恨意和得意,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她轻笑着,然后说道:“沈小姐,我是配不上他,可是我是顾太太。他就算爱的是你,你也最多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情人。不过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恨做的事就是成全别人。所以了,不要在我这寻找优越感,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完潇洒的挎着包离开,这年头坐正室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与小三斗。其乐无穷嘛!片段三“他是谁?”他失控的抓着手中的照片,猩红的眸子阴狠的问着她。“能是谁?反正不是你。”她漠然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清明。他捏着手中的照片,面部表情越发的狰狞。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只是他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竟然会这样做!“你想离婚和他在一起,休想!夏彤,只要我没死,你永远都别想。”他将手中的照片撕得粉碎,狠狠的扔在地上。她不怒反笑,连眼睛里都是笑意。“没关系,就算不离婚,你也拦不住我。”她反问,带着一抹莫可言说的志在必得。片段四“你放过我吧,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缠着我呢?”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再呆在他的身边。“放过你,谁来放过我?”就算没有心,人他也要留在身边。“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她一阵冷笑,轻言慢语,看着眼前的人,可眼里好像根本没有他。洗净铅华,繁华落尽,他们能否找回彼此的心?高干文,第一次写高干文,各位多多的支持啊!推荐其他成员的作品:谷主,风谷音鸽【溺宠娇宝贝】娜主,陈小娜【冷王宠妃】【霸王宠妻】
  •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治疗疾病时,要相信医生,更要相信自己,学会去体会和重视自身的感受,学会与疾病切磋的方法。尽量地给身体的自愈力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强求治疗的效果,为机体的自身修复制造麻烦。有时后退一步,换个方法,疾病就在不经意间离你而去。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拿起这本《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吧,读一读。试着把它置于枕边案头,照着书中的提示去做,不久之后,你会发现,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 鬼才帝后,皇帝靠边站

    鬼才帝后,皇帝靠边站

    这是一部苦逼皇帝奴隶翻身的奋斗史;这是一个鬼才帝后搅乱后宫的养成史;新婚之夜某女穿越而来,于是某皇帝的苦逼生活就此开始。证据一:“月月,那个蓝色官服的帅哥是谁?!”“皇嫂,不许打他的主意,那是我看上的。听说要和左相的千金成亲。我要抢亲!”“那个紫纱衣的美男是谁啊?这么远看都能看出来他的绝代风华。”“百里王朝最年轻的右相,长的是绝代风华,实则阴险狡诈精明的很,小狐狸一只。连左相那个老家伙都拿他没办法。嘿嘿嘿,皇嫂。打个商量呗。”“那那个黑衣服的是谁啊,丫的帅的掉渣,靠,这里是不是专产帅哥啊,一个比一个销魂。。。”“皇嫂!做人不可以这么无耻,你已经是有夫君的人了,还在这里对夫君的下属指指点点心存不轨,要是皇兄知道的话你会死的很难看。所以皇嫂,你要是帮我抢亲的话,我就把右相展风华剥光了送到你床上去!这个交易怎么样?”“记得把展风华洗白白。”于是,前朝乱了。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启蒙三书

    启蒙三书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蒙学传世典籍:这里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美丽传说,这里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袅袅余音,这里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冯仑内部讲话

    冯仑内部讲话

    本书通过冯仑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讲话,还原了他们创业的过程,找到了万通地产发展、壮大的关键时间点,并展现了冯仑在该时刻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对冯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剖析和拓展,探讨了他的做法中哪些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哪些值得现实中直接推广和学习。通过这些,让读者对冯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创业及管理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