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44

第44章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挠和破坏(上) (2)

他在其中诉说自己抱病日久,不能走太远的路,等到稍能支持,再出去为官府做事。而且,他还请求做一名小官吏,能在江宁府居住,方便打理,他的三篇《辞赴阙状》,内容相同,何尝有赖在病床上不起来的事呢?根据这件事就证明他轻慢无礼,难道吕诲不许别人生病不成?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英宗去世,宋神宗即位,这年的三月任命王安石知江宁府,仍然有《辞知江宁府状》收在他的文集中,理由还是病未痊愈,那里有不屑于为英宗做事,只想为神宗做事这样的意思呢?王安石自二十岁开始到中年,都是因为贫穷而做官,所以,他并不认为小官就卑贱。那种隐居山林的思想,他在晚年的时候确实是有的,但此前却不曾有过。即使是在平生交游往来的书信中,都不曾流露过,更何况对皇上呢?他在此前还有《辞试馆职》、《辞集贤校理》、《辞同修起居注》等,都是有原因的,这些都收在他的文集中,是清清楚楚,可以考证的。

到了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九月授予他翰林学士,从此不再听到他辞谢的声音,那是因为没有必须辞谢的理由了。在这之前,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任命他知制诰,他也没有辞谢,而是接受下来。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差多少呢?因此就说他前面轻慢,后面谦恭,是见利忘义,为什么这样深文周纳地编派他呢?他所说的第三件事,是根据王安石主张坐着给皇上讲经,就说他要挟君王而自取名声。古代的三公,都是坐而论道,从汉朝到唐朝都没有废除过。自从宋太祖篡夺了周的天下,范质因为是前朝留用的官员,曾做过前朝的宰相,在宋太祖面前就很谦恭,怕有嫌疑,不敢就座,从此相沿成了习惯。皇上面前,不再有大臣的座位,大臣们开始以奴才自居,而忘了他们与皇帝是共同担负天职的。王安石请求恢复坐讲,不只是要效法古代,而且是合乎道理的。像这样就说是要挟君王博取名声,那么唐代以前就没有一个纯粹的大臣了。

叶梦得的《石林燕语》说,熙宁初年,侍讲官中建议恢复坐着讲道的,有吕申公、王荆公、吴冲卿,同时,韩持国、刁景纯、胡宇夫都赞成吕申公他们的意见,而苏子容、龚鼎臣、周孟阳、王汾、刘攽、韩忠彦则认为,讲读官既然叫“侍”,意思就是侍奉天子,并不是以“道”为老师。于是,这个建议就被搁置了。

在这件事中,主张坐讲的并非一个人,为什么只有王安石一个人被弹劾呢?而且,这件事已经被搁置,为什么仍然揪住他不放呢?在这之后的元祐(宋哲宗年号,公元1086—1094年)初年,程颐为崇政殿说书,上疏极力要求在殿上坐讲,当时给事中顾临以为不可,于是,程颐又写信给太皇太后,批评顾临说的不对,甚至写了一千五百多字,这与王安石前后如出一辙,既然王安石是要挟君王博取名声,难道程颐就不是要挟君王博取名声吗?后来《通鉴纲目》只记载了程颐的《经筵讲读疏》,说是培养君王的德行,却不提坐讲一事,难道是因为当时吕诲攻击王安石太过分了,现在不得不为程颐遮掩一下吗?而且,从此以后,那些讲学的人,再也没有人以坐讲来议论王安石了,难道是因为要替程颐遮掩,就连王安石也跟在他的后面减去罪名了吗?宋朝人对待是非太没有原则了。他说的第四件事,是说他把正确的都揽在自己身上,错误的则把怨恨引到君王身上。

但自从新法施行以来,整个朝廷都把过错归到王安石身上,只有恶名没有美名,只有错误没有正确,如果说他掠美,不知这时有些什么美可掠,吕诲能指出王安石掠了哪些美吗?如果说他把怨恨都引到皇帝身上,那么,众人所攻击的是新法,所怨恨的是王安石,不知有什么过错可以使人们怨恨皇帝?吕诲能指出具体的事来吗?他说的第五件事,是登州阿芸的案件。议论是从许遵开始的,王安石是主持此事的人。即使其中有一些过失,根据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的仁厚,反而不怀好意地说他徇私报怨,试问这个案子中的人,哪个是王安石的私人关系,谁又是王安石所怨恨的呢?而且,这件事本来是很琐碎的一件事,却叫嚷不停,怎么不怕厌烦呢?第六件事是把王安国的及第作为王安石的罪责。考察王氏家族的人登上进士榜的,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有王贯之,是王安石的从祖。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有王益,是王安石的父亲。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是王安石,六年(公元1046年)是王沆,王安石的表弟。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有王安仁,是王安石的兄长。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有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弟弟。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有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六十年中,祖孙父子兄弟中共有七个进士,可见,从科举取得功名是他们家固有的传统,区区此事,难道还需要有人暗中帮助才能得到吗?王安石兄弟在当时名气都很大,王安国与王安石是齐名的。在这之前曾有吴孝宗的《上张江东书》,称道王安国的贤德,想要举荐他的人很多。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欧阳修有《送平甫下第》诗,其中写道:“自惭知子不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王安国的贤德可想而知了。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国由韩绛、邵亢推荐,召试赐进士及第,和王安石有什么关系呢?却因此被人诬蔑。幸亏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提前一年已经中了进士,否则又为吕诲的弹劾增加一项资料了。他说的第七件事是王安石专权,真像他说的那样,似乎有可以讨论的地方。

然而考察《宋史》,说到当时中书省授予官职的文书,数目都决定不下来,皇上就问王安石,然而这是出自神宗的意思,不能说王安石专权。第八件事说到唐介的忧愤而死,考《宋史·唐介传》,说是多次与王安石争论,王安石强词夺理,皇上也支持他,唐介非常生气,竟然在背上长了疽疮,死了,只有六十岁。吕诲说,王安石曾与唐介争论如何判一个案子,说的就是阿芸杀人那件事。人死于病疽,是很平常的事,唐介六十岁而死,尤其平常。唐介曾与文彦博在皇帝面前为了“灯笼锦”一事发生争吵,由此遭到放逐,都没有死,为了一个妇人重罪轻判的事有所争论,却死了,如果确实是这样,可以说是轻如鸿毛。因为同僚中死了一个人,就被认为有罪,那么谁是无罪之人呢?第九件事是说章辟光请求让岐王搬到外面去住。自古以来,专制国家因为兄弟争夺皇位而导致天下大乱的,史不绝书。所以,后世诸王分封之后,一定要让他们搬到外面去住。因为互相挨得很近会觉得有一种压力,不如离得远一些反而可以常保无事。

岐王和嘉王,都是宋神宗的同母兄弟,没有比他们更亲密的了。熙宁(公元1068—1077年)初年,著作郎章辟光请求他们迁居到外面去,这与阴邪小人私下里的挑拨离间是不一样的。神宗想加罪于章辟光,应该也是亲情使他这样做的。只有王安石违背众人的看法,不主张给章辟光加重罪,最重要的,他是作为大臣在为国家的前途着想。况且,岐王、嘉王都是有贤德的王爷,熙宁(公元1068—1077年)以来,岐王多次请求搬到外面居住,表章呈上就被推却,这是岐王以礼要求自己。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患病,开始时二王每天都来问候,等到降制立延安郡王赵傭为太子,就不让二王随便进入了。凭着宣仁太后母子的亲情,与神宗二十年来的兄弟友爱,会有什么嫌疑呢?然而就是这样,这正是宣仁太后以礼来维护二王的地方。元祐(公元1086—1094年)初年,哲宗赐颢亲贤坊与弟弟对门居住,并且下发文告,说:“先皇帝以仁厚之心对待兄弟友情,恩德超过了礼义,所以不让二王搬到外面居住,如同武王对待周公的用意。

太皇太后严肃朝廷礼义,用礼义来约束恩德,才答应他们的请求,搬到外面居住,这是孔子说的‘远其子’的用意。他们的做法或有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由此看来,章辟光的建议完全符合上述道理,很显然,是不能以离间这样的重罪来处理他的,而王安石就更没有罪了。他所说的第十件事,是攻击三司条例司,到这里才开始说到新法。当时的财政,不可不整顿,而整顿财政必须有一个机关负责此事,那么,三司条例司就不能不成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至于派遣使者巡行各路,是先行调查,然后才能立法,这正是遵守办事的次序。他所派遣的八个人中,有像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这样的人,当时都号称是贤人,当初的用意难道是任用小人来败坏天下大事吗?当时,均输法、保甲法、青苗法、免役法等各项法令还没有施行,王安石的抱负,还没有得到尝试,吕诲根据什么说看到他是耽误天下苍生的人呢?考《宋史·吕诲传》:章辟光上疏建议岐王颢应该搬到外面居住,皇太后大怒,皇帝下令治他的离间之罪。王安石说他无罪。

吕诲请求把章辟光交给监狱的狱卒,没有得逞,于是上疏弹劾王安石。然而,吕诲实际上只是因为章辟光这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意见办,激于意气,不惜对王安石进行大肆诬蔑。这与此前因为“濮议”之争他没有达到目的,就不惜诬告韩琦和欧阳修是一样的,如出一辙。像这样的人,就算是宽容地对待他,也不免要像孔子那样,指出他的毛病是虽然直率但不知礼义,如果严格地要求他们,那么就要像帝尧曾经说过的那样,他们的谗言毁坏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都感到震惊啊。据史书记载,吕诲将要上朝回答皇上的问话,司马光在朝房遇到了他,悄悄问他:“今天要说的是什么事?”吕诲说:“袖中弹劾的文章是新写的。”司马光惊讶地说:“大家都很高兴得到一个人才,为什么你要参他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当时朝廷上的人,没有一个不信服王安石的为人的。对王安石进行私人攻击的,只有吕诲一个人。这与蒋之奇、彭思永以男女之事诬陷欧阳修没有什么区别。后人没有人为他申辩,我因此不怕多费笔墨,作了如上的辩解。(以上所辩,一半采用蔡上翔的说法,其间又掺杂了我的想法,因此不再注明,把蔡上翔的名字附在这里。)

(考异十三)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安之若素

    重生之安之若素

    她出生世家大户,却生性懒散,练功不上心,读书倒是马马虎虎,从一流大学到保送读研,然后在家乡唯一的象牙塔中教书,除了在恋爱中跌倒爬起外人生平顺的像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到回头看到他。他外向开朗、豪爽大气,憨厚却有些臭屁,部队长大难免好勇斗狠,拥有北方男孩该有的优点和毛病。自从不小心爱上那只飞在空中的火凤凰后,只希望能够小心守候,从此守成一种执念,对生活没有任何多的奢求,直到凤凰回头。她说:木头,我喜欢你。她说:你不喜欢我试试看。他说:等我回来。他说:死了也值。一语成谶,他走了。从他走后,她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她一袭白裙,低眉浅笑,温婉动人,烹茶、插花、读书,下厨,在姥姥面前尽孝,期待在她突然离去时老人不要太伤心。她化身黑色,挥舞修罗峨眉刺,希望用鲜血洗去心中无尽的痛。她是暗组中最出色的杀手,为早日拿到和他一样的烈士勋章,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杀最难杀的杀手,有时顺手料理些不入流的坏人。常常想如果早这样,杀他的坏人是不是会早早死于非命,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如果有一天…生离是人祸,死别是天灾。重生,只为有你。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用智慧改变自己

    用智慧改变自己

    本书通过精彩故事和永恒的哲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但又内蕴丰富的道理:智慧改写命运。
  •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夏馨婕的离开给尹晨宇带来的不小的打击,他夜夜在酒吧里度过。他的前女友却很不要脸的找上门来,甚至还叫了一大群的流氓,居然还拿别人威胁他,要他回到她的身边。正当一切都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抹声音打断所有人视线。‘夏馨婕’尹晨宇很自然的叫了声。但他却不知道这是只与夏馨婕长得很相似的女子罢了。她是夏馨婕的双胞姐姐,却在这样一个场面上对这样一个男生面前动了情,而这男人喜欢的却是自己的妹妹……最后她的情归何处?是与她一起长大的顾严寒?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心呢?
  • 激励不用钱

    激励不用钱

    心理学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所以简单的金钱激励一定是最愚蠢、效果最差的激励方式——也许有些人拿高薪就有干劲,但他们绝对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本书提倡非金钱的激励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非物质激励的方法,结合大量发生在知名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既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法指导,又有激励员工的技巧展现,相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 酷爸辣妈:天才宝宝不好惹

    酷爸辣妈:天才宝宝不好惹

    【顾靖新书:国民影帝是女生:男神老公强势宠!】他,豪门贵公子,冷酷邪佞,傲视群雄。她,珠宝设计师,冷艳孤傲,腹黑狡黠。一次意外,让他们之间有了一对古灵精怪的龙凤胎宝宝。男宝挑眉:爸爸,听说你很厉害。某男浅笑:儿子,我不厉害,你怎能青出于蓝?女宝嘟嘴:爸爸,有人欺负我!某男淡定:没事,爸爸帮你欺负回去。某女蹙眉:你是谁?我不认识你。某男讪笑:你最重要的人。强男+强女+强宝宝,亲们喜欢请入坑吧!推荐顾靖和顾琳的故事《冷妻难缠:腹黑男女对对碰》,正在连载,亲们去支持一个吧。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 铿锵玫瑰

    铿锵玫瑰

    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群女孩的翩翩英姿,以及,无限的侠骨柔情。这是一段成长的记忆,更是一段永不凋谢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它不只是篮球,它就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期。
  • 红床

    红床

    《红床》是著名作家许开祯的短篇精品集萃,收录了许开祯自2005年以 来完成的《姚先生》《儿子》《唱卷》《红床》等十三篇精品力作。在这些 故事中,有普通人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软弱,有儿子与后母之间微妙的情感, 也有老实人刘成的悲剧一生,更有中年夫妻的情感困境和难以割舍的同性之 爱……故事虽短,意义深长。 《红床》是一本短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