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41

第41章 罢官之后的王安石 (2)

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与吕惠卿互相排挤,皇上非常厌恶王安石的所作所为。到了他的儿子王雱死的时候,他特别的悲伤,坚决要求辞去他的职务,皇上更加讨厌他,罢免了他的职务,让他到江宁府去,一直到神宗去世都没有再召见他。”国家的史官说:“嘿,《宋史》竟敢这样诬蔑王安石,甚至诬蔑宋神宗,也太过分了!”王安石辞谢职务的本意,在前面抄录的几篇文章中都有表达,就是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不要自满自足,担心工作受到影响,恐怕连累了皇上,给人留下不能知人善任的话柄,他在处理一个大臣的进退方面,可以说是没有遗憾的。王安石已经离去,皇上还以宰相的身份尊崇他,封他为荆公、为舒国公、为左仆射、为特进,没有一年不派人慰问,并赏赐汤药,他的谢表收录在文集中的就有数十篇。神宗对于这个辞职引退的臣子,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况且,当他第二次辞职的时候,从春天到冬天,上了好几次表章,都没有同意他的请求,直到不许他再上表章,陈说此事,不得已他才拜托同僚为他求情。

试想王安石去志已决,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想要再起用他,这怎么可能呢?曾公亮曾经说过:“皇上与王安石就像一个人。”神宗自己也说过:“自古以来的君臣,像我与王安石这样相互了解的极少。”正因为他们君臣之间相互了解得很深,所以才能不仅了解他的才干,了解他的德行,而且了解他的志向。王安石第一次辞去官职的时候曾说,以后再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不敢推辞,所以,一听到神宗召唤他,马上应召前往,履行他的诺言。等到第二次辞去职务以后,能够报答君主的事已经做完了,也就不能再挽留了,神宗非常了解这一点。因此,只有用恩赐和慰问来酬谢他的功劳,不再强迫他担负任何责任,这就是十年没有召见他的原因。如果按照《宋史》的说法,一会儿说皇上讨厌他,一会儿说皇上更讨厌他了,一会儿又说皇太后曾在宫中流泪。

我试着问一句,假如王安石做宰相而皇帝讨厌他,直接罢免了他,把他赶走,不就完了吗?难道王安石拥兵自重,皇帝担心投鼠忌器吗?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说皇上以礼优待大臣,给他留有面子,那么在他提出辞职的时候答应他也是可以的呀,为什么每次辞职都要再三恳求,仍然得不到允许,甚至不许他再提辞职的请求呢?而且,皇上既然讨厌他,那么,王安石已经走了,新法应该很快得到纠正啊,对上可以安慰太后的心并保全他孝顺的名声,自己也可以稍微宽解一下厌恶他的心情,为什么新法在元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78—1085年)年间实行,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呢?吕惠卿开创的手实法、鬻祠法,他一离开就罢而不用了,而王安石的新法,整个神宗朝没有废除一项。由此可见,曾公亮说“皇上与王安石如同一人”,并没有错。我曾私下里谈论自古以来的君臣关系,真的是很难说啊。

萧何与汉高祖一起做过小吏,后来萧何辅佐汉高祖夺取天下,功臣里位居第一。其后也有许多封赏,买了田地房屋,但君对臣子不信任,臣子对君也有所怀疑,结果最终还是把萧何抓起来杀了。唐太宗说到魏征,甚至有“箴规过失,不可一日离左右”的说法。魏征死后,唐太宗还亲自撰写碑文,又答应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但没过几个月,就推倒了石碑,撕毁了婚约。但是像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有始终如一的品德,二十年如一日,自古以来不曾有过。大概是君与臣心里都只有国家,只有百姓,而没有个人的私心杂念,而他们在谋划事情时的见识,做事时的勇气,都足以相辅相成,所以才能沆瀣一气,始终亲密无间啊。宋代儒生中的小人,对王安石恨之入骨,所以,他们诋毁王安石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对待宋神宗,大概也是如此。

但他们毕竟不敢直接诋毁宋神宗,而实际上,诋毁王安石就等于诋毁宋神宗啊,于是不得不造谣说,皇上厌恶王安石,皇上更厌恶王安石了,殊不知,皇上对待王安石的态度,人们都是历历在目,看得很清楚的;皇上在王安石之后仍然想着完成王安石开创的事业,人们也都历历在目,看得很清楚的。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神宗如果有知,我相信他一定不能瞑目于九泉的。假使王安石真如苏洵所说,是王衍、卢杞二人的合二为一,那么,神宗一定也如杨用修所说,是把周赧王、秦二世、汉桓帝、汉灵帝合为一体的人物,大概他们君臣二人,已经融为一体,有功则都有功,有罪则都有罪,贤明就都贤明,不肖就都不肖。如今既想把王安石说成是共工或鲧,又不得不把神宗说成是尧舜,进退失去依据,才制造出这样相互矛盾的言论,不是太可悲了吗?而且还把它写进正史,以一手而遮掩天下的耳目,竟然瞒了一千年。可见,肮脏的历史毒害天下,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啊!

魏泰的《隐居诗话》中有一段记载:

熙宁庚戌年(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的冬天,王安石自参知政事拜为宰相,登门祝贺的人接连不断。王安石因为还没有谢恩,就谁都不见,只和我坐在西廊下的小阁中,交谈之间,忽然提笔在窗户上写道:“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放下笔,给我鞠了个躬,就回屋去了。

大概王安石平生进退的大关节,他都能自己安排,其原因就在于,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想清楚了。他品德高尚,神态像云间的仙鹤一样,人世间的富贵,在他看来,就像身边的浮云,从来都不把它放在心上,而他又始终秉持知命不忧的大义,即使是道的兴废,他也相信是不能强求的,所以,他在当政之初,就已怀有归隐田园的志向,以后只是一一验证他说过的那些话,难道这不就是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吗?黄山谷题王安石画像说:“我曾经仔细观察他的风度,真的是视富贵如浮云,不沉溺在财利酒色之中,就是一代伟人啊。

”陆象山则形容他:“英俊豪迈,超逸非凡,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纵情淫乐的生活,追名逐利的习气,都绝不认可和接受,一副耿介有骨气的样子,庸俗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浸染他的内心世界,洁白的操守像冰霜一样凛然,这就是他的品质。”又说:“王安石是盖世的英才,具有超绝世俗的操守,犹如山川的神灵一样精神焕发,不是哪个时代都能产生的。”我辈生在千年之后,读了他的书,想到他的为人,仍然有一种肃穆之感,就像《诗经》里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思就是说,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行动的准则一样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我们心里却一直向往着。然而,按照污秽的历史所记述的,王安石就是一个热衷于利禄的人,他的升官是因为诡诈,他的辞职,是因为皇上疏远他,而且还想着千方百计向皇上献媚以图再起。如果是这样,黄山谷、陆象山的话,不就都成了梦话吗?我对于诋毁新法的人,顶多可怜他们没有见识,还是可以饶恕的,可是,对于诋毁王安石人格的那些人,我每次一读到这里,都怒发冲冠!

(考异十一)

各种杂史笔记类似《邵氏闻见录》这样的,往往都记录了王安石罢官后谋求再做宰相这样的事,如今已不屑于和他们辩驳,也不屑于在这里讲述了。

王安石从很小的时候就寓居江宁,所以,他很喜欢这里,他的《忆昨》诗写道:“想见江南多翠微,归心动荡不可抑。”看来,少年时代就有这种想法了。神宗了解他的意愿,所以让他以使相的身份判江宁,于是他就终老在这里了。辞职后他每天在这里徜徉,借山水名胜自娱自乐,无拘无束就像个山间野人。读他的诗词,几乎看不出来,他曾经是个开创了千古以来不曾有过的惊天动地伟大事业的人。啊!欧阳修所说的用在哪里都很得当,至此是更加坚信了。王安石晚年著《字说》一书,精心创作,而且很醉心于佛家和道家,对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王安石在江宁去世。司马光在《致吕晦叔书》中说:

王安石的文章和节操,过人之处很多,但他的性格,不大明白事理,又喜欢掩饰错误,结果导致了老实正直的人疏远他,谗邪奸佞的人却靠近他,败坏了许多规矩、法度,以至于弄到这个地步。如今正要开始纠正他的过失,革除他的弊端了,不幸他却去世了,那些投机的小人,一定会百般地诋毁他。我认为,朝廷应该特别用优厚的礼仪来对待他,来振作这种轻薄浮躁的风气,先想到了这些,马上就告诉您,不知晦叔以为如何?您也不必回信,朝廷上的努力申说,就全靠您了。

于是,皇帝发表敕令,赠他太傅的称号,敕文是这么写的:

我仔细观察古代的文物,清楚地看到上天的意图,就在一个不寻常的大事件将要发生的时候,上天一定会造就稀世的人才出来,要让他的名声超过当时所有的人,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才智足以使他抵达理想,言谈足以将他的思想传达给别人,瑰丽雄奇的文辞足以描述各种事物,卓越超绝的品行足以鼓动四面八方的人,如果用他来治理国家,在短短的一年之间,就能风靡天下,使天下的习俗得到改变。由此来看观文殿大学士守司空集禧观使王安石,年轻时读孔子、孟子的书,晚年以瞿昙、老聃为师,汇集了“六艺”的古代遗文,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把历代各家对经典的解释视为糟粕,自己对经典自有新的解释。恰逢神宗想有一番作为,第一个就任用了他这个群贤中最突出的人。

神宗对他深信不疑,这种君臣之间的感情,古今都没有过。正需要他建功立业的时候,却突然想要归隐山林了。哪里有什么富贵如浮云啊,而辞官却像丢掉鞋子一样,一点也不可惜。常和渔夫樵夫争座位,却不使麋鹿惊慌失措。做官和退隐,都能从容不迫,儒雅可观。我刚刚开始掌管这个国家,先皇的去世仍让我哀痛悲伤。怀念您这样的三朝元老,却远在长江以南。认真观察揣摩您的治国方略,仿佛看到您当年的风采。哪知道您去世的消息,竟出现在我居丧期间。为什么没有长命百岁呢?我不禁为您落泪。啊,生与死,用与舍,谁能违背天意?赠您谥号,发布哀悼褒奖的文告,难道不应该由我承担吗?把师臣的爵位赐给您,来表示我对您的宠信,也给儒者增光。也许您在天有灵,希望能接受我的诏命,特别将太傅赠与您。

这篇敕文见于《东坡集》,大概是苏东坡起草的。这确实是苏东坡的心里话,也是王安石最后的光荣。盖棺定论能有这样的文章,说明公论也许还没有完全泯灭。当时,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时期的新政,已经更改的差不多了,司马光、苏东坡又都是当时排挤王安石最卖力的人,但司马光称赞他节义过人,极力请求给他应有的优待和抚恤。苏东坡撰写敕文,对于他的政绩,虽然不置可否,但称颂他的德行,赞不绝口。虽然王安石平时的操行,在朋友中是没有人怀疑的,但司马光、苏东坡都给予王安石公正的评价,他们的贤明,也有常人不可及之处。

从此这位绝世伟人,告别了这个世界,只留下他的事业和言论,让后世史家来评说。

(考异十二)

与王安石同时的这些贤人,除了吕诲一个人之外(吕诲不是个正直的人,下一章再讨论他),从未有人诋毁王安石的个人品德,所争论的只是对新法的不同看法。大约王安石的操行,有许多是与人共同信奉的。但自从杨时、邵伯温、范冲、魏泰这些人出来以后,才开始有了对王安石的诬蔑,几乎无所不至,而且还把他们说的这些话都假托前人,目的是使人相信。于是就有了苏洵的《辨奸论》,就有了苏东坡《谢张方平作老泉墓表》一文,又有了司马光的《日录》和《涑水纪闻》等书,这些书都描写王安石的丑态,读了这些书,会觉得数千年穷凶极恶的小人,没有谁能像王安石这样。假使这样的文字果然出自苏洵、苏东坡、司马光之手,那么,王安石的晚年,苏东坡屡次和他交游,向往备至,这些都在《东坡集》中可以见到。

难道苏东坡甘愿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吗?这个人,被他父亲诋毁为阴险狠毒、和别人的兴趣不一样,不近人情的大奸大恶之人,他则认为是稀世的人才,学问贯通古今,卓越超绝的品行足以鼓动四面八方的人,这样明目张胆地和他父亲为难,苏东坡不懂做人子的规矩吗?至于司马光的《致吕晦叔书》,已经谈到王安石的节义超过常人之处很多,而且还担心那些投机的小人,一定会百般诋毁他。那么,后来的这些事,司马光是预见到了。如果真像《日录》、《涑水纪闻》中记载的那样,那么王安石的为人,就连猪狗都不如了,还有什么节义可说呢?那么他所说的投机的小人,百般诋毁王安石的人,不就是他自己这样的人吗?蔡上翔力辩这些文章和著作,都是南宋以后儒生中投机的不肖之徒所伪造,可以说是独特见解。不仅为王安石昭雪了冤案,也为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昭雪了冤案。只恨这些谬误的说法到处流传,人们习惯了错误的说法,却忽略了正确的说法,元代那些粗陋的儒生,把这些谬误采入正史,于是就成了铁案,没有人敢怀疑它,以至于把稷、契这样的人视为同类而共欢,却将伯夷、叔齐说成是盗跖,公论消亡了,人道也几乎没有了。我难道好辩论吗?我只是不得已啊!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热门推荐
  • 惊世第一狂妃

    惊世第一狂妃

    她是安阳侯府胆小懦弱的废物七小姐,一朝受辱致死,再睁眼,眸中万千风华。废物?笑话,堂堂21世纪杀手之王又岂会任人欺凌?私生女?当真相揭晓,她那高贵的身份亮瞎了那些人的狗眼!一场争夺赛,昔日的废物大放异彩,所有的人都傻眼了——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小户媳妇

    小户媳妇

    *又谁知,阴差阳错,这样的小户人家,顶着粗俗的外表,只有轻松简单的喜怒哀乐愁。】*夫君项宝贵,静静的只想陪着父母,据说是个常年不在家、做跑船运输的商人,可怜她刚嫁过去就要开始守活寡;她是御史之女,做着风雅浪漫的营生,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他是五湖四海为家的人,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烂糟糟事情不少。父亲丢官回乡,小气贪财,目不识丁,看书终老,腹黑恶劣,最怕之事就是嫁人为妻,小姑却怕嫂子抢心上人……他又是所谓“国相”,没有腥风血雨,肩上的担子剥夺了他娶妻享乐的权利,原想一辈子孤身,闲来伺弄花草,当家主母是婆婆,【没有惊天阴谋,强悍粗野,最恨的就是读书人;偏偏老娘给他娶了个小媳妇,等在家里,她就成了项家的小媳妇……*公公怕婆婆,夫家鸡飞狗跳,让他百爪挠心……
  • 冷情少女:我不会爱你

    冷情少女:我不会爱你

    她冷漠,她冷淡,她做事不留情面,进入夏英的第一次,被冷酷帅气的景爷牵走,引起全校女生的惊呼。扬言说要保护她。却让她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她不需要任何的的保护,她冷漠的回绝他,无视他。她与他家族联手合作,她却慢慢地习惯他的存在,但她,不会爱他。
  •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不可不读的最勇敢的胆略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网游之邪魅痞神

    网游之邪魅痞神

    进入武魂游戏世界,机缘巧合下进入隐藏地图生死界,破解生死棋局失败得到一本技能书,从此踏上成神之路。不一样的设定一样的精彩,告别传统网游,给你不一样的感觉,2013,最热血,最暧昧,最风骚网游爽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

    张海君主编的《善良·为更加不幸的人捐款)》收纳整理的诸多关于善良的小故事,就是通过不同的情境再现让我们感受善良的力量,进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善的意愿。不谈因果循环,单单就从一个人的本性出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带给大家小小感动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大家心中那一股最原始的、小小的善念!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巧做五谷杂粮

    巧做五谷杂粮

    给您和家人最贴心的营养与健康。如何制作五谷杂粮更好吃?如何食用五谷杂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品味纯天然的美食,获取最健康的营养。《美食天下(第2辑):巧做五谷杂粮》教您粗粮细作五谷杂粮美食,让您吃得健康、营养、美味!
  • 灰姑娘的蜕变

    灰姑娘的蜕变

    “我要见卡神。”“哼……笑话……你以为卡神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想我培拉在残叶混了这么多年,我都很少见到卡神,就凭你一句话就要见卡神。”培拉轻蔑而又张狂得说着。看着眼前面无血色而又消瘦的遗尘,得意的笑着。“我—要—见—卡—神。”遗尘一字一句用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坚持着,只是她的眼睛里已经燃烧起了仇恨的火焰。她一向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眼前这个人,这个她恨到骨子里的人,她却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