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23

第23章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 (1)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二)

社会上对于王安石的一般看法,大多是把他当作一个从民间聚敛搜刮财富的官员,这就大错特错了。诚然,王安石的事业,大半是在理财。但是,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赢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因此,我不用财政这个概念,而用民政和财政这个提法。

第一,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创立的管理国家财政的机关,负责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实际上是个领导变法的机构。他说:

“西周时期设置泉府之官,掌管货币流通和集市贸易,目的是限制财富的过度集中,调剂贫富差别,使天下的财富得到合理的分配。后世只有桑弘羊、刘晏的做法与这种做法大致相似。学者不能了解先王制定这些法令的用意,认为皇帝不应当与民争利,其实,如今想要理财,还是要采用泉府的办法。”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朝廷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宋神宗下诏说:

我认为,要想达到天下大治,一定先要使民众富裕起来,然后,天下大治的局面才能实现。如今,县一级的官员,连薪俸都不能保证,老百姓的财富也面临枯竭,所以,特意下诏给辅佐的臣子,在朝廷之内设置三司条例司,来革除现在的弊端。如果一个人所做之事是他从事的专业,那么,他就能认清这件事得与失的根源。我今天把权衡天下财富的重任,交给这个部门,他们熟悉、了解自己的工作,得到的办法一定是最好的,提出的建议一定是通达的,把财物聚积起来,追求国家的富足,只有这样做,我的百姓才能富裕起来。如果政策制定得很苛刻,下面的百姓受到剥削,上面的官吏怨声载道,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命令三司,即户部、度支、盐铁三个部门的官员、诸路的监察干部和朝廷内外的官员,接受诏书两个月后,我要听你们如何整顿财政的汇报。

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后,宋神宗特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宰相之一)和王安石共同领导这个部门,王安石当时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由他主持这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当今世界上实行立宪的那些国家,往往以总理大臣兼财政大臣,就是因为财务是各种政务的根本,王安石深深地理解这一点。

王安石的志向,在于抑制大地主的兼并,帮助贫困的百姓,合理分配天下的财富,使老百姓富裕起来,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职责就在这里,而此后制定的各种法令,也没有不是根据这个基本点来施行的。据历史记载,王安石曾与司马光在朝廷上就如何理财的问题展开辩论,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按着人头敛取民财。”王安石说:“事实上不是这样,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也能使国库充足。

”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创造的财富,不在百姓手里,就在官府手里,你千方百计从百姓手里争夺财富,这种伤害比增加赋税还要严重呢。”他们二人争论不已。司马光的这些说法真的有道理吗?天地所创造的财富果然是永远不变的吗?如果人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天下的财富是不是可以增加呢?天下的财富一定有不在官府也不在民间的,它们被丢弃在地上。正是这样。如果它能使财富增加,那么,它既可以在民间,同时,也可以在官府。如今的欧美各国这样做了,他们就是很有成效的。王安石想要整顿、改善国家的财政,他以发展国民经济为入手的方法,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百姓富裕了,君主怎能不富裕呢。中国自古以来谈论理财的人,他们的见识没有能够达到这个高度的。

王安石是这样想的,国民经济为什么越来越衰弱不振呢?因为国民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从事生产。国民为什么不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能力从事生产呢?则是由于豪强巨富的兼并造成的。一国之中总是豪强巨富少而贫民多,而豪强巨富又喜欢靡费奢侈,并不把他们的财富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那些贫苦的人点点滴滴的生活资金又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耗尽了。一个国家的资本如此匮乏,百姓的生活没有办法再凑合下去了,于是,殚精竭虑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兼并的问题。谁能解决兼并的问题呢?只有国家才有这个力量。王安石想把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国家手里,然后由国家调剂分配,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享有一定的财富,并且有能力、有条件从事生产。他在一首诗里写道:“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他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法令,都是根据这个基本点制定的。这样一种思想,最近这数十年来在欧美是非常盛行的,名叫社会主义,这种学说以国家为大地主,为大资本家,为大企业家,而人民不能有私有财产,就像王安石所说的,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也就是说,国家的财政收支都由君主掌握,兼并被认为是奸邪的行为。他们那里的许多学者,往往梦想实现这个社会,把它当作通向世界大同的必经之路,而有见识的人又认为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以欧美这样的条件,现在仍未能走到这一步,王安石就想在数百年前的中国实现这个理想,哪有这种好事呢?虽说他在开始没有他们那么宏大,他的条目没有他们那么复杂细致,他的程度也没有他们那么极端,然而这种做法最终仍不能完全适应于王安石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是可以断言的。王安石的问题就在于这一点。但他的学识精彩卓越,他的规模宏大深远,他的心地仁爱宽厚,这些真的是千古一人啊,司马光怎么可以理解他呢?

社会主义难以实行的原因不止一条,而为国家掌握理财机关的这个人,是最难选择的。他手里的权力越多,弊病危害的产生也就越容易,这一条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他们那里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盛行于立宪政体确立之后,就更加难以实行,何况是在专制的时代呢?本来是想抑制兼并,万一在实行中一时不慎,国家反而成了兼并的领头人,那么百姓到哪里去投诉呢?还有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借此自肥,就更别说了。所以,王安石的这个政策,在财政上收到的效果虽说很丰厚,但在国民经济上收到的效果还是很有限的,这一点也应该看到。

宋朝财政的破败,到了宋仁宗的晚年已经很严重了,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到。宋神宗继位之后,首先让翰林学士司马光等人设置官署审阅研究裁减国家开支的制度,把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的数字作为基数,和今天开支费用中不同的地方对比,进行分析,并向他汇报。过了几天,司马光对神宗说,国家开支不足,就在于花费太奢侈了,赏赐不加以节制,宗室又非常多,官职的设置则过分庞杂,缺少必要的限制,军队也不精悍,这种情况必须由皇上与两府大臣和三司官吏深思,找到挽救这种破败现象的办法,经过岁月的打磨,也许会有成效,不是我一朝一夕就能够裁减的。

等到建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查阅三司,即户部、度支、盐铁的财务账簿,商量了很久,才决定废弃哪些开支是合适的,凡是一年的政府开支和郊祀的费用,都编写出预算,这样一来,节省的经费达到了十分之四。财政的破败既然已经这个样子,如果不谈怎么创造更多的财富,只从节约费用入手,能够使国家安宁吗?司马光并非不了解这一点,却仍然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什么慢慢来,不能裁减得太快,就是想把难题推给皇上,不负责任怎么能到这种程度呢?而且,司马光所说做不到的,为什么王安石马上裁减十分之四,也没见他们有什么举动啊?而沿用了数十年的费用,每年的政府开支,一下子裁减十分之四,这真是天下最难的工作了。但制置三司条例司刚刚建立,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见领导这个部门的人,做事是多么忠诚勤勉,才识是多么聪明机敏,魄力是多么坚毅伟大。和那个不负责任的司马光为什么正好相反呢?而后世那些谈论王安石的人,对于这样伟大的业绩,都采取沉默、忽略的态度,故意不说,真不知是何居心!

历史上所说的编著定式,也就是今天各立宪国家所谓的预算案。史书还说,三司提交的新增官吏俸禄的数字,京师一年增加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余缗,京师以外,监司和各个州县增加六十八万九千余缗。裁减了过分庞杂的费用来增加官吏的俸禄,这是改善行政的根本出路。当时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所做的善政,也许更多,但史书上已经无法考证了,就是这些东鳞西爪的事情,也不是世俗之人能够做得到的。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引元祐年(公元1086年)苏辙的上奏说: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在三司看到各地报上来的财务账簿,其中有报上之后二三十年没有开封的,实际上,各地州郡报上财务账簿的时候,随着这些账簿一起来的还有贿赂,都有一个常数,达到这个数额的,就不开封查验了,如果达不到这个数额,就百般刁难,直到把钱要足为止。由于这个原因,还在衙署中安排了接待、侍奉的吏员,专门在暗中与这些送交公文案卷的人纠缠。以前这种财政机关的腐败,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青苗法

青苗法颇有些类似于官办的劝业银行,这是王安石的惠民政策。《宋史·食货志》上第四节记载了它的缘起: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制置三司条例司发布消息称,各路常平、广惠仓中储存的钱谷,粗略计算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万贯石以上,不过,它的收藏和发放都违背了初衷,没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如今准备采取新的办法,根据当时的谷价,遇到市场上谷价贵的时候,州县政府要适当降低谷价,卖给困难的农民;遇到市场上谷价贱的时候,州县政府要适当提高谷价,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还可以采取将青苗纳入税收的办法,春天将钱粮贷给困难的农户,以青苗作为抵押,秋天将贷款收回,收取利息二分。也可以用现钱进行兑换。这是参照了陕西转运使李参在陕西实施青苗法的经验,愿意预支借贷的人,就发放贷款给他,到秋收的时候,按照税收的标准缴纳粮食。借贷每年分两次进行,一次在正月,一次在五月,还贷时有人愿意缴纳粮食,也有人因为市场上粮食价高,愿意还钱的,都从其便。如果遇到灾年荒年,允许下一次贷款到期时再缴纳。

不仅能够帮助百姓度过灾年荒年,而且,百姓从官府得到贷款,那些兼并的富豪之家,就不能再利用青黄不接的时候向农户发放高利贷了。再者说,常平广惠仓里贮存的谷物,积压在粮仓里,一定要等歉收之年谷物涨价时卖出去,能够买得起的不过是城市里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如今,利用一路的资源,市场谷价贵时,借贷谷物给农户,市场谷物便宜时,从市场上收购谷物,以增加官府的积蓄,平抑物价,也使得农户有了资本,可以不误农时,不荒废土地,那些想要乘机兼并的豪富之家,不能利用农户的暂时困难。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百姓,政府不从这里牟取利益,这也正是先王让利于民以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先要统计诸路钱谷究竟有多少,分别派遣各地官员去提取,每个州郡选任通判、幕职官各一员,主管转运和出纳,仍然先从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开始施行,等到有了一些头绪,再向其他路推广。其中广惠仓除了留下一部分钱粮用于救济老弱贫病穷困的人外,其余的都用于青苗法。皇上已经允许,制置三司条例司又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先从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做起来,访问民间的农户,多数都愿意支取贷款,希望其他各路转运司都能尽快施行。

同类推荐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热门推荐
  • 考试高手

    考试高手

    本书从心理、复习方案、考前准备方略、考试方略、选择题方略、非选择题方略、选志愿方略七个方面,介绍了考试高手的成功秘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穿越就穿越,居然代替别人嫁给王爷。可是。。。王爷居然已经有了十五个老婆!!乖乖……好吧,只要有我的吃喝就成,管他什么王爷不王爷。可是命运似乎不那么安分,这些个女人总要唱几出不平常的曲调。。。于是阴谋慢慢袭来,日子越来越复杂了。。。
  • 弃女肖瑶

    弃女肖瑶

    穿越成弃女,肖瑶带着懦弱却护犊的娘,在混乱的世道创建美好生活。虽然困难了点,但是既然上天让她穿到这个叫“肖瑶”的女孩身上,定是叫她努力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乃们这些古代花心男人赶紧让开,别挡住姐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有,皇上,环境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民女能回家养老了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新婚:亿万绯闻冷妻

    豪门新婚:亿万绯闻冷妻

    “顾筝生,嫁你可以,何时那啥得由我说了算!”她仰着清冷的小脸,固执看着步步逼近的男人。“好——”男人满口答应,彼时却如饿狼扑食!事毕,小女人扶着腰,愤怒无比,“顾筝生,你混蛋,说话不算话!”顾筝生抽着事后烟,吊儿郎当吐个烟圈,“本少爷是说好——难。”
  • 嫡女谋之一品商女

    嫡女谋之一品商女

    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穿越+宅斗++宠文+女强】喜欢请收藏!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中国十大美男之首,少年是就显露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神童…这样一个美男,就算看一眼也是好的,可是他却被女主嫌弃了~初次相遇,他十二,她十岁,然后是晴天霹雳,订婚!被雷的里焦外嫩的,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订婚,真是天理不容啊!因着婚事,庶妹陷害,姨娘动杀心,当她是好欺负的吗?她只是想享受这一世难得的清闲,这也不可以吗?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她了,惩庶妹,斗姨娘,其乐无穷!女扮男装,遇强盗?还不知道是谁劫谁!她就不相信她这个现代的特工,混不过这个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