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19

第19章 执政前的王安石(下) (5)

如今这些公卿大夫,政府高官,没有一个肯为皇上的千秋万代考虑,也没有一个为国家的长久利益着想,我私下里常常感到困惑。当初,晋武帝只图眼前快乐而不为子孙后代作长远打算,当他在位的时候,那些执政的官员也总是迎合奉承,使自己能够苟且地生活下去,而社会风气却日渐败坏。抛弃了礼义廉耻,不讲法律制度,君臣上下都丧失了道德底线,但没有人觉得这是问题,有眼光、有见识的人早就料到,国家将来一定会发生动乱的,后来,中国大地果然陷入了战乱,被外族分裂了二百多年。我想,太祖、太宗、真宗皇帝把帝位传给皇上,就是想着能代代相传,使老百姓永远受到皇恩的庇护。我希望皇上能以汉唐五代的战乱以致灭亡作为镜子,警惕晋武帝苟且偷安、因循守旧酿成的大祸,明令各位大臣,研究怎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做到深谋远虑,心中有数,逐步推行,力图符合当前形势的变化,而不辜负祖宗的愿望。这样,国家的人才就用不完了。有用不完的人才,那么,皇上还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什么愿望不能实现呢?

梁按:文章真切直白,沉着痛快,没有能够超过它的了。正当举国沉醉于天下太平氛围中的时候,这一番话真说得毫无顾忌,虽然前有贾生的痛哭流涕,难道超过王安石了吗?可惜宋仁宗没有醒悟啊!

如果对造就人才的大计,能够进行预先的谋划,做到心中有数,并逐步推行,那么,为国家造就人才也是很容易的。我开始读《孟子》的时候,看到孟子说王政是容易推行的,心里以为真是这样。后来看到他与慎子讨论齐国和鲁国的土地问题,孟子以为先王分封诸侯各国,一般不超过百里,当时如果有王者出现,就会按照制度,凡是诸侯王先有的封地达到一千里或五百里的,都要将它削减到几十里或一百里才罢休。

于是我怀疑孟子虽然很精英,他的仁德和才智足以统一天下,但怎能不通过战争,不动用军队,就能使几百里或上千里的强国,一下子肯削减十分之八九的土地,和先王时代的诸侯王一样呢?后来,看到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计策,叫诸侯王把受封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由朝廷亲自决定他们的爵位和名号,分别直属于中央,于是,诸侯王的子弟都得到了土地,从而使得势力强大、封地广阔的诸侯,终于因为土地的分封而变得弱小了。这才使我懂得了,只要能做到深谋远虑,心中有数,逐步推行,那么,大的诸侯国可以使它缩小,强国也可以使它削弱,而不至于使国家发生震惊、动乱和伤痛的局面。孟子的话没有说错,何况今天要进行改革,形势并不像孟子当时所面临的那么困难,所以我说,如果能对改革变法的大计做到深谋远虑,心中有数,逐步推行,变法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然而,先王治理国家,不担心人们不做,只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进而,不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只担心自己不肯努力做。什么叫不担心人们不做,只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呢?人们一般情况下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过是善良的品行、美好的名誉、尊贵的官爵、优厚的利益,而先王能够掌握这些东西来对待天下的读书人,天下的读书人能够遵从先王来治理国家,先王就把他所希望得到的全部给他。读书人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如果有能力,那么,谁肯放弃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呢?所以说,不担心人们不做,只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什么叫不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只担心自己不肯努力做呢?先王的办法,对待这些人是再好也没有了,除非他是冥顽不化的蠢材,否则,没有不肯努力的。然而,君主如果不能真诚恳切地对待这些人,并且身体力行,先走一步,就不会有人也以真诚恳切的态度努力实践来响应他。所以说,不担心人们没有能力做,只担心自己不肯努力做。皇上如果真诚地想要造就天下的人才,那我希望皇上努力去做就是了。

我还看到朝廷过去曾想要有所作为,进行变革,开始的时候,对于利害问题的谋划,就不是很成熟。所以,只要有一个因循守旧、投机取巧的人出来反对,就不敢继续进行了。其实,法度确立以后,人们不会只感到它的好处,所以,先王的办法,虽然对天下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当他刚接受这个烂摊子,人们还心存侥幸的时候,他要建立新的法制,没有不感到艰难的。假如他要建立新的法制,而天下那些心存侥幸的人,都能心悦诚服地遵守施行,没有任何抵触的话,那么,先王的法度至今是不会废止的。正是因为创立法律制度非常的艰难,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施行,所以,古代的人想要有所作为,没有不首先惩办那些反对他的人,然后才能贯彻自己意图的。《诗经·大雅·皇矣》篇里说:“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这就是说,周文王也要先进行征讨镇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啊。先王想要建立法制,改变被破坏的风俗,造就新的人才,虽然有征讨镇压的困难,但还要忍痛去做,就是觉得不这样做就办不成事情。

后来孔夫子出现了,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则鼓动他们君臣,抛弃原来的习惯,违背自己的意愿,加强薄弱的地方,可是,他风尘仆仆地到处走,结果却陷入困境,到处受到排斥和驱逐。然而,孔夫子始终并不因为困难就放弃,他认为,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所作为。他所坚持的大概和周文王是一样的。君王中的圣人,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了,臣民中的圣人,没有能超过孔夫子的了,他们想要有所作为,进行变革,都是这样干的。如今皇上掌握着天下的权力,处在先王一样的地位,如果想要革新法令制度,并没有征讨镇压的困难,虽然有一些心存侥幸的人不高兴,出来攻击这种变革,但人数一定没有喜欢改革的人那么多。如果一听到有些因循守旧、心存侥幸的人提出反对意见,就停止改革,不敢继续进行下去,那是因为自己主意不定啊。皇上如果有意想要造就天下的人才,那我希望您果断地干下去。如果做到了深谋远虑,心中有数,逐步实施,而且还能努力去做,毫不犹豫,这样还不能造就天下的人才,据我所知,大概还没有这样的事吧。

梁按:读这一段,再看王安石后来在执政期间的主张,他的意见受到世俗中人的中伤,他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他能百折不挠,始终不悔,说明他是按照自己说过的去做的。可惜宋仁宗是个不值得和他说这番话的人!我们看范仲淹执政期间进行的变革,不过两三个节目而已。然而,就因为不能被那些因循守旧,心存侥幸的人所容忍,只做了三个月就从这个位置上离开了。宋仁宗的优柔寡断,从这里大概就可以看出来了。然而,王安石却不管你听不听,就是反复地对你说,这不就是孟子说的,齐国人中没有比我更敬重君王的吗?

然而,我的主张,一般世俗之人是不讲的。如今谈论时局的人,都认为我的这些意见是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我私下观察这些精英人士,想要尽心尽力帮助朝廷的人是有的,但他们所考虑的,不是远大的目标,而是眼下所能行得通的。这些精英人士既然拿这种想法去迎合潮流,而朝廷选拔人才时看重的也是这种人,至于君臣父子的关系,国家的法律,维系社会关系的礼仪,这些先王特别看重和坚守的东西,他们都很少注意。谁要谈到这些问题,他们就聚拢在一起嘲笑谁,说这是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现在朝廷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关注,有关部门的法令却只是在纸面上做文章,这种情况已不是一两天了,它的效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对于所谓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我想皇上也可以稍微留神考察一下。

从前,唐太宗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朝臣对施政方针各有各的看法,像封德彝这类人,都认为不把秦朝、汉朝的政治制度综合起来加以施行,就治理不好天下。能够认真研究思考先王的政治制度来启发唐太宗的,只有魏征一个人。他推行的政策,虽然还不能完全符合先王的意图,但大部分是合适的。所以才能在数年之内几乎放弃刑法而不用,使得国家安宁,外族顺服,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繁荣富强的时代。但唐太宗刚登基那些年,天下的风俗,也像现在这样。魏征的那些话,在当时也是所谓脱离实际的陈词滥调吧,但他的实际效果却很好。贾谊说:“如今有人认为,用道德教育人民不如推行法律更有效,说这种话的人,为什么不看看商朝、周朝、秦朝和汉朝的实际情况呢?”而且,唐太宗的情况,也是可以考察的呀。

我荣幸地能以职务关系回来向皇上报告,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称职,却在这里大胆地谈论国家的根本问题,这是因为我得到了皇上的信任,是应该向您报告的。我认为,现在当朝的人才缺乏,与朝廷想要任用人才的情况很不相称,而朝廷任用这些精英人士的办法有些不很合理,使得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也是我的工作涉及的情况,应该让皇上先有所了解。如果撇开这些事不谈,只提那些琐碎的问题来玷污皇上的聪明,对国家社会也没有好处,也就违反了我勤勤恳恳为皇上办事的初衷。我希望皇上认真考虑,选择其中适当的意见来实行,就是国家的幸运了。

梁按:这篇文章是秦汉以来的第一篇大文章,稍微可以和它媲美的,只有汉朝贾谊的那篇《治安策》(陈政事疏)。然而,贾生说的,大半都是为了皇帝自保其宗庙社稷来谋划的,他对国事、民事的议论,又往往不考虑事情的根本,而只强调细枝末节,哪像王安石这篇文章胸怀阔大,用国民忠仆的标准责备皇帝,而且正本清源,哪一条都和先王的思想理念相适应。李商隐的诗说:“公之斯文若元气。”(此诗为李商隐诗《韩碑》中的一句,赞美韩愈的文章以气盛,梁启超在这里借此赞美王安石的文章)他是完全可以担当的。在此之前有范仲淹的《应诏条陈十事疏》,他援引《易经》所说的绝望了就会想到要改变,改变了就能畅行无阻,畅行无阻就能够长治久安。说得非常恳切。他说,国家革除了五代造成的混乱,富有四海,已经八十年了,法律制度,经过逐日逐月的侵蚀消解,上面的官吏人满为患,下面的百姓困苦不堪,必须改革变法来救国救民,他的这种见解,和王安石是一样的。然而,整个朝廷都沸腾起来,与范仲淹为难,宋仁宗也没有办法左右这种形势。

怎么能说这是宋仁宗一个人的过错呢?但沿袭社会的风俗习惯更让他们感到安全,习惯是非常厉害的,虽然有雷霆万钧之力,往往也没有办法征服它。我曾经读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其中写道:“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很久了,知识精英中的大多数人又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美德。”当时的社会心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些。只是宋仁宗一个人的过错吗?汉文帝对于贾谊,宋仁宗对于王安石,大约是非常相似的。贾谊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因此忧郁而死,王安石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所以,贾谊只能通过文章为后人所知,而王安石却能通过他的改革事业而著名。然而,王安石遇到宋神宗,他的成就也就只有这些,就像孟子所说的,不是没有新条嫩芽生长出来,但紧跟着就在这里放牧牛羊,所以就变得光秃秃了。自从王安石在当时被人指责、辱骂,数百年来,直到今天也没有人为他辩白,而那些不关心国家大事,只会附和世俗,讨好公众的人,却能够得到世人的称赞和推崇,于是,中国数千年好像坠入长长的黑夜一般,只留下这篇文章被参加射策考试(汉代选士的考试方法之一)的人作为讽读或任意割裂、批评的谈资。这是多么可悲啊!

一篇《言事书》既然没能使宋仁宗醒悟,那么两年后,也就是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王安石又向宋仁宗递交了一份意见书,即《上时政疏》(一说嘉祐六年,1061年),其中写道: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1987年,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热门推荐
  • 女总裁的专职保镖

    女总裁的专职保镖

    一个强者重回都市的故事!欢迎加入vip群311749928。
  • 重生千金复仇

    重生千金复仇

    前世,她的妈妈被冤屈自尽,她同时遭到爸爸和继母的陷害,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被继妹勾引,重生归来,她不再是受人欺凌的柔弱千金,所有利用她,欠了她的人,她都不会放过,守护妈妈,蹬掉小三,灭掉小白花,绝不成为圣母公主,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王国,而她,会成为女王。
  •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效率达人:上班前45件事

    只要愿意,找到活力的方法,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直到迈进办公室之前,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找到N种方法来提升的活力,让自己精神充沛。也不仅仅是晨跑那般枯燥乏味。或许一时之间我们还想不出什么特别适合自己的“醒活”方法。没关系!翻开本书,绝不是猫在被窝里睡懒觉,我们会看到里面介绍了45种提升活力的方法,它们简单易行而且相当有效,其中肯定有适合我们的妙方
  •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将军的填房妻

    将军的填房妻

    冲过去,不然就要迟到了!但怎么总感觉手上没劲儿,再加速。一辆右拐的油罐车从后面驶来,司机没想到这辆电动车居然会大着胆子冲黄灯,小娇开始加速,一个刹车没刹住便撞了上去。“啊……”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传出一声惊呼,待人们回头时,只瞧见一个急速的身影向着电线杆子飞去。‘咯嘣’小娇听到自己额骨碎裂的声音,眼看路口就要变红灯,犹如铁器钻入脑中一般,并且浑身支离散架,“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月掩面,星闭目,三有三,鬼候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没见过的人自然对此嗤之以鼻,可是那些见过“鬼”的人却总是惊魂未定地坚信他们真的“撞鬼”了。那,究竟这“鬼”是真是假,他们真的在等待那些他们要等的人吗?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 朕的皇后太爱钱

    朕的皇后太爱钱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良贪财女,一颗黑心闯古代武美品——一个视财如命,誓死要为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良女孩。为想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竟独身去炸山寻宝,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良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研制的,引以为傲的炸弹而炸死。如果就这样死了也就算了,至少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可是偏偏这个无良小魔女没有死成,反而还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朝代,还阴差阳错,为了钱,成了一国之后——水儿新文《黑道“傻”后》而无良女的本性难移,好!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她这个插哪活哪儿的仙人掌,就在这古代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吧!遇见某男,某女觉得自己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某男:“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鬼,还学人家抱不平,真是自不量力!”某无良女:“喂!拜托,我已经十七岁了——大、、、叔!”某男头顶冒烟:“什么?大叔?我才二十四岁!”某女一脸吃惊:“哟!二十四岁就长这么成熟,长的还真是着急啊!——冰、雕、大、叔!”“什么?冰雕大叔——”某男快要气吐血了。一国之君从不知什么是颜面尽失,而遇见此女,他的颜面却荡然无存了他后宫佳丽三千,那个女人不对他敬畏如神,言从计听,而偏偏就有一女背道而驰:“皇帝陛下,这凤居宫是臣妾的地盘,你若是想在这过夜,请先交,过界费,地盘费,保护费,名声费,人身安全费,住宿费和三陪费,而这三陪又分:陪吃饭费,陪说话费,陪斗嘴费,还有一个附加费,就是床褥出租费,睡床,一千两,睡地,八百两,蚕丝被,二百两,棉花被,一百两,拿钱吧!加起来低于一万两免谈——”某无良女口齿伶俐,掰着手指一副欠扁的表情快速说完,伸手向某男——娶了此女,他这个一国之君才发现自己才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想他英俊潇洒的一国之君,那个女人不是对他投怀送抱,情意绵绵,而偏偏就有一女,不屑一顾“风傲世,你这个卑鄙的登徒子,你这个地痞流氓的小人,竟敢趁着我沉睡,扒光了我的衣服,把我吃干抹净毁我清白,你这个厚颜无耻的伪君子,你说要出多少钱来赔偿我的清白,还有,你那个不知进过多少女人身体的肮脏地方,说不定早就染上了性病,所以——这钱若是赔少了,我可不干——”朝堂之上,这个所谓的一国之母竟跑到满朝文武的面前,指着高坐在龙椅上的一国之君要强暴费从此冷血无情的狠毒帝王,成了圣世皇朝百姓口中的“怕老婆皇帝”
  • 穿越之为妃作歹

    穿越之为妃作歹

    【注意鸟哦】【结文以后会继续番外哦,番外不素V哦】【喜欢此文滴亲表错过鸟哦】入坑前的注意事项:看完本文需要花费人民币6元左右~~~此文男主并非善类,刚开始看的亲很比较难忍耐~~~此文比较慢热,亲有耐性看下去的话,樱打保票后面的比前面的精彩~~结局不是悲剧哦~~~他们有着十世的姻缘,前九世都是在互相伤害的鲜血淋淋、体无完肤之后含恨而终。这一世,已经使他们最后的机会了,要是还不能排除险阻,真心地接纳对方的话,他们就永远地化为灰烬,再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第十世,他们,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