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800000008

第8章 ·转世伊始 (1)

说起西藏的转世活佛,我们一般人只知道有达赖和班禅这两个系统,但你若到西藏走上一遭,其实有机会遇到许多的转世活佛。因为,达赖和班禅只是格鲁派(黄教)的活佛系统,格鲁派则只是西藏佛教众多教派中的一支而已,尽管它是势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一支。

其他教派也有自己的活佛转世系统,活佛人数十分庞大。所以目前的宗教政策对活佛的数量作了限制,已经有了传统的转世系统可以延续,不再认可新的转世系统了。还规定了寺院和活佛的数量比例:大寺只允许有三位活佛,中等寺庙两位活佛,小寺一位活佛。

推本溯源,如今这万千枝叶都可以追溯到原先的一粒种子,这就要从噶举派说起了。

1.噶举派的创始与秘术

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业道经》

藏地的佛教各派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一派都有自己特殊的颜色,人们便可以很直观地从寺院和僧衣的颜色上辨别出不同的教派,很自然地也用颜色来称呼他们。比如萨迦派被称为花教,格鲁派被称为黄教,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噶举派则被人们称为白教。

噶举派的创派祖师叫做玛尔巴,他长年累月地总是像印度僧人那样穿一件白色的僧裙,这种服色以后成了他的徒子徒孙们的标识,所以才有了“白教”之称。

“噶举”的意思是“口授”,因为这一派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而密法的传播主要是靠师徒、父子之间的口传心授,并不像显教那样总是公开地讲经说法。

玛尔巴出生在一个相当富有的家庭,十五岁那年便慕名寻访一位高僧,想向他学习密法。但正像我们前文讲过的,密法之所以很难学,首先是因为学费太高,玛尔巴虽然是个富家子弟,终于也没能交得起这份学费,便只向那位高僧学了梵文。

这实在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玛尔巴并不是放弃了密法,而是要等自己梵文过关之后直接去印度学习。——从这点上我们不但能看到玛尔巴有多大多高的决心,也能想象一下当时藏地的密法学费可以高昂到何种程度,逼得一个富家子弟宁可先学好外语,再出国留学,也不在本地找现成的老师。

玛尔巴学成梵文之后,三行印度,四行尼泊尔,转益多师,学了一身的密教本领。

噶举派的密法有几项很出名的,今天对西藏佛教稍有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一点,这些本领就是定型于玛尔巴的。比如“拙火定”,这是噶举派修行的基本功,是一种苦修法,修成之后,身体里可以产生一种奇异的热能,只穿一袭单衣就可以度过青藏高原上漫天飞雪的严冬。当然,这还只是小成,还有高僧在修行拙火定的时候,室外十米之内的积雪全部融化。

修习拙火定要禁绝房事,因为从理论上说,对拙火定的修习其实就是把性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如果修到高深境界,转入“那饶六法”,就远不止御寒这个功效了,还可以“吞刀吐火,肉体飞升,游行虚空,如履平地”。

这个说法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实在难以置信,但无论如何,你如果到西藏旅行,见到有僧人在冰天雪地里还只穿着一袭单衣而面色如常,你就可以断定他是修过拙火定的。

玛尔巴成名之后,收了很多弟子。也许是少年时代求法受挫的记忆太深,所以这时候的玛尔巴一反高收费的传统,只看学生的资质,不问学费的多寡。

这一天,一名叫做米拉的中年男子求见玛尔巴,希望跟他学习。玛尔巴收留了他,但只拿他当佣人使唤,什么也不教给他。但米拉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干什么都很认真。——这是噶举派历史上风云际会的一刻,史料里说玛尔巴之所以对米拉这么刻薄,其实反而是一种爱护,要让米拉通过这些艰苦的劳作来消除以前的罪业。

难道米拉是带着很大的罪业来的吗?——这罪业的确很大,说起来也很有几分凄凉。米拉的父亲是个商人,赚下了好大的一片家业,可惜寿命不长,年纪轻轻地就死了,留下了二十四岁的妻子和七岁的儿子米拉。孤儿寡母,家大业大,自然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米拉的伯父近水楼台抢了个先,逼着米拉的母亲改嫁给他的儿子。在遭到拒绝之后,伯父干脆撕破了脸皮,硬是霸占了米拉一家的全部财产,还把米拉母子赶了出去,让米拉母子一下子就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穷人。

米拉的母亲是个很倔犟的女人,并不甘心就这么和儿子忍辱负重地相依为命,而是让儿子离家远行,寻访名师学习咒术,艺成之后再回来找伯父报仇。——这简直就是武侠小说的经典套路。米拉不负母望,从苯教僧侣那里学到了黑咒术,一回来便咒死了伯父全家三十五口。

按说仇报完了,本领也有了,米拉这时候总该和母亲一起过好日子了吧。但日子就是这么不顺,因为母亲总是受到乡人的歧视。怎么办呢?——米拉还是老办法:出去学本事。这一次米拉学回来的是苯教当中施放冰雹的一种咒术,于是操纵着漫天的冰雹,摧毁了乡人们所有的庄稼。

等米拉年纪大些了,对当年的作为生出了许多悔意,就去一位宁玛派僧人那里学习大圆满法——前文讲过,这是宁玛派的最高法门,小素尔曾经修成过的——但结果是,要么米拉没有修成,要么修成之后还觉得不够,这时候听说了玛尔巴的名声,才转投到他的门下。这一年,米拉已经三十八岁了。

直到米拉除净了罪业,通过了考验,玛尔巴这才把密法倾囊传授。让米拉成名的密法就是我们前文介绍过的“拙火定”,在他修成之后,无论冬夏永远只是一袭单衣护体,所以得了个“热巴”的称号。从此之后,人们就以“米拉热巴”来称呼米拉了。

到了四十五岁那年,尽得密法真传的米拉热巴终于出师了。他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妹妹做了一个流浪的乞丐,不知道到哪里乞讨去了。尘缘就算断了,米拉热巴从此做了一名高原上的云游者,有了更多的施主,也有了更多的徒众,直到八十四岁那年被人毒害而逝。

2.第一位活佛

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

——《华严经》

玛尔巴和米拉热巴的密教传播开来,逐渐分化成几个支派,最著名的一支就是噶玛派,人称噶玛噶举。噶玛噶举的第二代领袖人称“都松钦巴”,“都松”的意思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钦巴”的意思是智者,这就是说,都松钦巴是一位洞晓三世的智者。

都松钦巴不但洞晓三世,还为众人示现过穿越岩石的密法,一时之间声誉无两。而在藏地的佛教史上,都松钦巴之所以地位特殊,主要因为他是整个藏区的第一位活佛,从他以后才有各个派系各种各样的活佛转世系统。

但是,都松钦巴“第一位活佛”的头衔是被追赠的,真正的创始人其实是他的一位后学,叫做噶玛拔希。噶玛拔希出身于西康的一个贵族家庭,以神通著称。在藏民的心中,噶玛拔希的神通手段仅次于当年的莲花生大师。

关于噶玛拔希的神通,最广为流传的事情是有一次他在五百多名徒众面前用密法设了一个结界,结果明明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却有如被某种看不见的铜墙铁壁封住了一般,谁也无法通过。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元代了,最静谧的佛国也听得到蒙古铁骑那令人胆寒的喧哗声。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派人请来了噶玛拔希,想让他随侍自己左右,但噶玛拔希执意不肯,终于离开了忽必烈,到今天的宁夏和内蒙一带传法去了。

别看噶玛拔希和忽必烈不投缘,和元宪宗蒙哥却很契合。三年之后,蒙哥派人延请噶玛拔希到和林,赐给他一顶镶着金边的黑色僧帽。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从此以后,噶玛噶举黑帽派名声大噪。

在和林的这段日子是噶玛拔希享受政治待遇最高的日子,不但蒙哥很崇信他,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也和他走得很近。但世事总是祸福相倚、因果难料——三年之后蒙哥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成了最后的赢家。

同类推荐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热门推荐
  • 第一女纨绔

    第一女纨绔

    21新世纪隐宗神医嫡系传人,身怀绝术的她为了救人死而复生,意外重生在体弱多病的白府的嫡长子。什么?她是男人?在身上摸了半天,她拍着平平飞机场吐了一口气,没带把子,幸好!幸好!从此,京城第一纨绔出现,横行霸道,飞扬跋扈,满城鸡犬不宁,人见人怕,鬼见鬼愁!世人皆叹,此子是战神家族之不幸也!某女仰天控诉:装B懂不懂!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你以为姐容易么?佛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万事皆空,施主不必介意!==================战神父亲战死沙场,母亲沉睡昏迷不醒,叔父双膝残废,家族面临破落,年高爷爷苦力支撑,一代忠臣渐渐落难...一枚古玉,女身变男身,调换自由,她第一纨绔如何承担家族昔日辉煌?谁在暗中谋划,谁欲灭白家满门?山雨欲来风满楼,屠尽天下又何妨!红颜一怒溅血三千里,纤纤素手扭转乾坤!片断:“以前是你抢女人,今天让本太子抢你一次!”尊贵不凡的某男轻描淡写地开口!“不合情理,要抢也是由我抢!”气焰嚣张的女子摇着手中的扇子,一副风流倜傥的派头,义气禀然地叫。“我是太子!”某男眸底幽光流转,温柔地提醒她!“有什么了不起,照抢!”嚣张跋扈的人豪迈地拍胸口,一锤定音!“……以后本太子有万里江山……”“抢,抢,我抢!”某女想都没有想,全盘接下!“太好了,以后本太子就可以吃喝玩乐,辛苦太子妃了!”某男终于松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虚汗,笑容如狐狸!“靠,你说什么?”被下套的某女呆了几秒钟,回过神来,揪住某太子的衣襟大怒!“太子妃,以后由你管理万里江山,吃喝玩乐是本太子的事!”某男忽然肆意地大笑了起来,眉宇之间风华无限!“休想,本人才是第一纨绔子弟,谁也不许抢!”某女气得跳脚,她怎么老中这只狐狸的计!推恋恋文文:《桃花劫:绝色天医》链接:(此文参加年会,希望亲亲们给予投几票票,谢谢!!)《农家酿酒女》链接:P:本文作者心灵脆弱不堪,为了不影响作者写文心情,谢绝辱骂,如有必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习惯死亡

    习惯死亡

    讲述一个心灵备受重创的知识分子章永磷孤独、苦闷、绝望的精神世界。强烈地抨击了极左思潮,悲愤地控诉了“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灾难。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明明就是为了救朋友而来的为何还要扯上这些幺蛾子什么的?其实——本文就是一个真正的宅得有滋有味的女子为救朋友而到了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古代,有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身份,最后晕头转向中发誓要找到朋友一起回家的故事。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重生之娇妻要翻身

    重生之娇妻要翻身

    亦南辰——大司令的孙子,军长的儿子,市委书记的外孙,少校军衔,副团长之职,首都城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京城一霸;宁错错——某镇长之女,清纯娇媚,有自己的亲密爱人;娃娃亲?未婚夫妻?和这一脸痞相的军人?不不不,我有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情事,难以解开的爱恨纠缠,蛮横霸道的掠夺。直至,她带着解脱的微笑终结生命,却为他独留一子那天,到底,谁在还谁的债?眨眼间——四年已过,不想她却意外重生,高官之女,性格放浪,流连众美男之间母子意外相见,情难割舍;千般用计,百般费力;直到他一步步揭开她重生的秘密,父子俩狼狈为奸,联合制定下一系列搞笑追妻(母)的天罗地网……本文强娶豪夺,先虐后甜,先抢后宠,重生前大虐,重生后大宠,一次满足喜欢虐恋和宠文滴亲亲!!包养偶吧!!!片段一(重生前)男子膝盖霸道地挤进她双腿间,单手撑地,面色阴冷,眸光暴扈“好妹妹,真想死么?可没有我的同意,你连死,都不能!但哥哥有千百种方法让你,生不如死。”片段二(重生后)某天,女子在商场卫生间门口偶遇某男,鉴于上次的严重警告,她连忙扬起谄媚的笑容晃过去“哎哟,您这么忙还亲自上厕所呀……”某男吐血片段三(重生后)某男在忍着怒气喝完第十八杯咖啡之后“你找我什么事?”“这就是你的服务质量。”女子呵欠:“你可以不来。”男子磨牙:“你不知道顾客是上帝么?”女子扬唇:“不好意思,我信佛……”片段四(重生后)男子在宴会上不小心让一美女的红唇蹭到衣领,回家后,某女手拿球拍,大怒:“从今天开始,罚你一星期不准牵我手,两星期不准吻我唇,三星期不准摸我胸,四星期不准……”某男双手抱头,委屈:“老婆,你直接告诉我到底几星期可以上你床就可以了?”片段五(小包子)四岁的小包子和女子逛商场,看中一架飞机,于是从口袋里掏出没用完的游戏币买玩具。店员:“小朋友,这不是真钱。”小包子大眼眨巴:“阿姨,不能欺骗小朋友哦,你这飞机也不是真的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