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800000010

第10章 ·格鲁派(黄教)的活佛 (1)

今天,即便对西藏的佛教世界最缺乏了解的人,也知道那里有达赖和班禅。这正是所谓的后来居上,因为达赖和班禅只是格鲁派的活佛,而在西藏的各个佛教宗派中,格鲁派是最晚兴起的一支。

每一支宗派的兴起都会有很多的因缘,但有一个因素是永远不可少的,那就是一位杰出的领袖。而在教派的根基奠定之后,要想在许多资深宗派当中脱颖而出,形成政教合一的一统局面,那么杰出的领袖在每一代都必不可少。

当然,领袖或许永远只有那一位或两位,在不歇的轮回转世中发挥着自己永恒的力量。

1.从宗喀巴开始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阿克顿勋爵的这句名言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仅在世俗世界,就连在宗教世界也能见到它的影子。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悲观?因为佛家讲“贪、嗔、痴”是人类固有的习性,若要断除之,尤其是断除贪念,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容易,却必须要做。要皈依佛法,就不能同时供奉财神。无论在印度、中原,还是西藏,有多少次教派之争,多少次政治领袖的灭法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贪”字。

越是源远流长的江河越容易泥沙俱下,藏地的佛教传播得久了,僧侣的势力大了,不守清规戒律的事情也就多了。就连最虔诚的藏民们也不禁开始怀疑,为什么有一些本该清修的僧人总是热衷于占有更多的农奴、追求更淫靡的生活?为什么他们念着“四大皆空”,聚敛起财富来却比最黑心的商人还有热情?那些僧人甚至发明出了一些理论,说僧人纵使为非作歹,自有轮回业报的束缚,但俗人如果非议他们,就会遭受更加严厉的业报。——这些问题将来也会深深地纠结并折磨着仓央嘉措那颗来自民间的单纯的心,他坐上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光明的顶点,却看到了常人很难看到的更多的阴影。

对于那些真正有着纯洁信仰的人,他们宁愿接受达磨灭法也无法忍受来自佛教内部的腐朽堕落。就像热恋中的情侣,宁愿为爱情而死,也不愿看到爱人变心。佛教到了需要整顿的时候,领头的必须是个不但德高望重,而且必须纯洁无瑕的人。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宗喀巴。

宗喀巴首先是个博学型的僧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对显密两教的各种经典下过苦读的功夫,而且每学完一部书,就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整理清楚,一座座寺院地去和各大高僧辩论。

就佛理展开公开辩论,这在古代的佛教世界是很流行的,甚至印度僧侣们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因明学,也就是逻辑学,这样一来,大家讲经和辩经就有共同的逻辑规范可以遵守了,不至于你讲证明,我讲感悟,鸡同鸭讲,越说越乱。

一位僧人到各大寺院去辩经,有点像武林高手到各大门派切磋技艺,武林高手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在佛教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人物,宗喀巴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他辩经的经历越多,声誉也就越高。古语说“艺压当行人”,只有同行最能判断同行的本事,僧人们能够服气宗喀巴,是因为宗喀巴真正在佛学上胜过了他们。

我们要知道,穿一身袈裟、戴几个头衔、装几分高深、骗几个善男信女,这是很容易的,但要在公开的辩经大会上折服所有的同道却是非常不易的。但这么难的事情,宗喀巴终于做到了。所以说宗喀巴的声名既不是政治领袖册封的,也不是神话传说堆起来的,而是靠真才实学挣下来的。

这正是宗喀巴的伟大之处,他给了每个对手最平等的发言机会,然后堂堂正正地赢过了他们。

所以当宗喀巴开始整肃佛教的时候,正直的人支持他,贪婪腐化的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他。他是一面旗帜,这旗帜所代表的就是纯洁的信仰。

宗喀巴此刻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代之后的仓央嘉措困惑过的问题,世俗的追求和宗教的追求到底可以兼容到何种地步呢?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如果这样也可以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杀人放火随便做,只要佛祖心中留呢?经营政权、统治百姓、聚敛财富,这也可以被称作佛教的“方便法门”么?

的确,老百姓从来都是只认金装不认佛的,他们没有佛学修养,自然就没有辨别能力,只会看哪座庙大就到哪座庙里烧香,只会看哪座佛像金光闪亮就到哪座佛像脚下跪拜,只会听说哪位高僧被统治者授予了某某尊号就相信他是真正的大师,根本不想想统治者是否真有足够的佛学修养来作出这种这样的判断……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之局,若如此则会违背戒律,不如此则难以发展信众。所以,如何取舍,实在是个很艰难的选择。只有对那些纯洁的信仰者来说,这个取舍才一点都不艰难。宗喀巴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戒律!宁可放慢一点传播佛法的脚步,也不可传播变质的佛法。他并不是一个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他只是很清楚原则和底线。

于是宗喀巴呼吁,佛教无论各派,都要遵守最起码的戒律。纵然师承不一、教理有别,但那些最基本的戒律对所有的佛教徒都是一视同仁的。

西藏佛教的教派之分和汉地不大一样,汉地主要是按照所尊教义的不同而分为各宗各派,藏地则主要按照寺院与师承的关系来形成宗派。宗喀巴是格鲁派的祖师,所谓格鲁派便是从一座寺院而得名的。

宗喀巴在拉萨的东北创建了一座佛寺,命名为喜足尊胜州,音译就是甘丹寺。宗喀巴师徒此后就一直住在甘丹寺里,所以他们这一派被称为甘丹寺派,后来发生了音变,就被读作了格鲁派。现在很多书里讲解格鲁派的得名,都说“格鲁”的意思是“善规”,所以格鲁派可以意译为善规派,这是不了解“格鲁”的本源是甘丹寺所致。格鲁派的僧人都戴黄色的僧帽,所以人们爱用“黄帽派”或“黄教”呼之。

在甘丹寺建成的几年之后,宗喀巴的两位弟子又分别在拉萨的西郊和北郊兴建了哲蚌寺和色拉寺,这就形成了黄教在前藏的三个主寺,也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三大寺”。后来到了仓央嘉措的时代,三大寺对转世活佛的认定和拥立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哲蚌寺的僧众更是为了保全仓央嘉措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三大寺之外,宗喀巴的另外一名叫做根敦朱巴的弟子在后藏的日喀则附近创建了著名的扎什伦布寺,这里将是日后的班禅活佛的驻锡之地。不过,根敦朱巴最让人牢记的一点还不是这个,而是他的身世:他是第一世的达赖活佛。——尽管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他自己对这个显赫的身世却毫不知情。

2.达赖活佛

烦恼虽灭,法身常存。

——《涅槃经·四相品》

扎什伦布寺建成之后,很快便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名人。他叫根敦嘉措,是黄教的新一代领袖。

在根敦嘉措的时代,新兴的黄教便已走到了风雨摧逼、生死攸关的当口。原委倒也简单,看上去是宗教问题,事实上仍然是世俗问题。佛教初期本来是没有寺院的,等僧人们一旦有了寺院,也就有了固定的社团。而有了固定的社团,相应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尤其在当时的西藏,一个教派一般既有主寺,也有属寺,比如三大寺就是黄教的主寺,新建的一些中小型寺院就成为三大寺的属寺,还有本属其他教派的寺院改宗黄教,便也成了三大寺的属寺。无论主寺还是属寺,都有各自的田庄和农奴,主寺和属寺之间不只有宗教活动的交流,也有经济上的往来。所以,管理一个教派,同时也意味着管理一份庞大的产业,而有了这样的产业,又有了相当的宗教影响力,自然也就有了相当的政治影响力。

这样一来,所谓教派之争可就不再只是搞个辩经大会那么简单了。不同的教派各显神通,在政坛上寻找自己的盟友,用军队的力量扫平敌对势力,强迫敌对教派的僧侣和寺院归顺到自己这一边,而一个教派的主寺往往就成了敌人的军队牢牢锁定的目标。

这不是一场吃斋念佛的运动,而黄教最终在根敦嘉措的领导下熬了过来,并且笑到了最后。这就会引发我们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个教派的领袖,只有渊深的佛学修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这位领袖都不可能有太多诵经修密的时间,他永远要面对各种危机,化解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不知道哪一场小事就会为自家教派带来灭顶之灾。他还要管理偌大的一个经济实体,还要和各种政治势力搞好外交。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一位政治家的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将来理解仓央嘉措的一个关键。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农家地主婆

    农家地主婆

    柳惠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谨遵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孝顺长辈,操持家务,替丈夫生儿育女,不料婆家个个不省心逼死了正主儿,好好双十年华的姑娘,就没了性命一朝穿越,杨雨变成了柳惠娘,看她怎么把场子找回来谁说庄户人家老实,这不是天天在那里传八卦,挑是非么,我看呐,这些人是闲透了没事干ps:新书《重生女配翻身日常》正在连载中,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
  • 九心传说

    九心传说

    突然,在那深洞的中心,一点白光骤然亮起,而也就瞬间的功夫,一个大大的乳白色光球便从那深黑的洞口中脱出,向着脚下的大地飞射而来。“哇,我的女神啊,这、这,神怒了,这是神罚!”也不知是谁,突然出声打破这长久而凝重的沉寂。“神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良相公好腹黑

    无良相公好腹黑

    “伊儿吱呀——”凤府门前的大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说这凤府四小姐嫁的这……,人们都不禁议论纷纷“这凤府最不受宠的疯小姐,总算是嫁出去了,听说还是嫁给了一位王爷,真是命好啊!”“你知道什么,对于凤府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小姐。我远房亲戚家的表哥在宫里当差,“起轿!”媒婆喜气洋洋一声喊,凤桐城凤府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噼里啪啦——”
  • 夜妆

    夜妆

    郁春带着对现实的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的几近绝望的心情在夜晚乘坐火车做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旅行,看到同一个车厢的一个男人,回想过往的种种;这个男人的一切都让郁春感到似曾相识,往事的回忆里有着大学时代与尹剑初的甜蜜恋情;而清醒的现实里,有着与丈夫周一洲的生活的种种;而在眼前的浓浓夜幕里,火车没有尽头的向前驶进。这是付秀莹的《夜妆》:细腻而不显繁琐,句句敲击着人的心灵世界。
  • 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洪昭光谈心血管病防治

    本书首先介绍了人类现阶段健康的基本状况,随后又介绍了危害生命的种种病状,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并提出了维护健康的基本方法。本书会给中老年朋友在健康、养生方面提供帮助。
  •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令人终生难忘的即兴演说术》(英文名称 Magic of Impromptu Speaking: Create a Speech That Will Be Remembered for Years in Under 30 Seconds)是一本关于如何练习和准备即兴演说的小书。原书作者通过研究各种即兴演讲竞赛、政治辩论以及其它成功演讲者的演讲,又从表演、小品、心理 学等领域吸收观点,最终总结出详细而清楚的方法,能让读者在30秒之内准备一场即兴演讲。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一场让听众回味深 远的即兴演讲技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觉醒上古之神的血脉,踏上现代修真之路,宴青平凡的生活从此如脱肛的野马一去不复返!小三插足、净身出户——没关系,她有随身空间。没有根基、天资也一般——没关系,她本是女娲转世。洪荒级妖孽横生,危险异常——没关系,抓来当灵兽骑骑。寻法器,炼丹药,骑神兽,打怪升级……宴青依靠原身这个强大外挂信手拈来,过的好不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