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00000062

第62章 概述美国境内的三个种族的现况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4)

非洲人没有一个是自由来到新大陆的海岸的。因此今天居住在新大陆的非洲人,不是奴隶就是已经解放了的奴隶。于是,黑人将其耻辱的外在标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奴役可以被法律废除,但是抹去奴役的痕迹唯有上帝能做到。

现代的奴隶与奴隶主不仅在自由上,而且在族源上,都是不同的。你可以让黑人获得自由,但是你却无法让欧洲人把他们当成是同类人。

情况还不仅仅如此。他们生下来就低人一等,是以奴隶的身份进入社会的异类,我们只勉强承认他们有人类的一般特点。我们觉得他们的面貌可憎,智力有限,趣味低下,几乎把他们视为介于人兽之间的生物[32]。

现代人在废除蓄奴制以后,还要破除比蓄奴制还要不好对付的三个顽固偏见。这就是奴隶主的偏见、种族的偏见和肤色的偏见。

我们有幸生在大自然让我们都相似和法制让我们都平等的人们中间,但是这一情况也使我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让我们很难理解那条把美国黑人与欧洲人隔开的鸿沟。但是我们可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一个不会特别离谱的看法。

在我们国家,有过一些主要由立法所造成的较大的不平等。纯粹由法律规定的尊卑,是人们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大虚构!这分明是在同类人之间建立的永恒差别,是对人性的最大程度的违反!这种差别却存在了数个世纪,现在仍然存在于许多的地方,并到处留有只有时间才能抹去的存在于想象中的痕迹。既然纯粹由法律规定的不平等都如此难以根除,那么怎样才能消除那种看起来还有不可动摇的基础的不平等呢?

至于我,当我想起一些贵族团体,不管性质如何,不管怎么脱离人民群众;一旦想起这些贵族团体时,为了将把它们与人民群众隔开的思想屏障保护起来,一连几个世纪煞费心机时,要想看到一个举着鲜明旗帜的贵族制度自动消灭,我觉得是没有希望的。

因此我认为,那些希望欧洲人与黑人会有一天混为一体的人,是在异想天开。我的理性告诉我,这一天是不会到来的;我在观察事实时并没有见到此种形迹。

凡是白人强大的地方,迄今为止黑人都处于屈卑和被奴役的地位;凡是黑人强大的地方,黑人就会消灭白人。这两个种族之间向来如此,他们唯一的结局只能是这样。

现在来谈今天的美国。我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地方,正在消除把两个种族隔开的法律屏障,但是民情方面的屏障并没有被消除。我发现,蓄奴制衰弱了,可它所造成的偏见还在。

美国的有些地方,黑人已经不再是奴隶,他们与白人是不是更接近了呢?在美国待过的人都会看到相反的情况。

在已经废除蓄奴制的州,我觉得种族偏见反而比在尚保存蓄奴制的州更加强烈;没有一个地方的种族偏见像在从来不知蓄奴制为何物的州那样不能令人容忍。

不错,法律在联邦的北部,准许黑人与白人合法结婚,舆论却要辱骂与黑人女人结婚的白人男人了,这种婚配的例子也难以见到。

凡是废除了蓄奴制的州,都差不多授予了黑人以选举权;但是他们如果去投票,就会遭遇生命危险。受到迫害时他们可以去告状,但是当法官的都是白人。法律准许黑人充当陪审员,偏见却排斥他们出任陪审员。为欧洲人子女开设的学校,黑人的子女不能进去。在剧院里,黑人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和曾经是他们主人的白人并排的票。他们在医院里与白人分开。虽然黑人也和白人一样做礼拜,但是不能在同一教堂里祈祷。黑人有自己的教士和教堂。虽然天堂的大门没有对他们关闭,不平等的地位却让他们停在来世的墙外。当黑人死去时,他们的尸骨就被扔到一旁,身份的差别甚至造成了死后的不平等。

可见,虽然黑人获得了自由,但是他们并没有分享到向他们宣布的权利、苦乐和劳动机会,甚至死后都进不了同一墓地。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他们与那些人都无法做到平等。

在南方仍然保存着蓄奴制,黑人与白人的隔离还没有如此严格。有时候黑人还能与白人一起劳动和娱乐,在一定范围内白人也同意与黑人在一起。对待黑人的立法很严,然而人们的习惯却有着比较宽容和同情的精神。

南方的奴隶主不怕把奴隶的能力提高到与自己相等的水平,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随意把奴隶投进垃圾堆里。在北方,虽然白人把自己与劣等种族之间的壁垒不再看得那样森严,但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同黑人接触,唯恐同黑人混为一体。

在南方的美国人中间,有时候造物主收回它的权力,让白人与黑人之间暂时恢复平等。在北方,骄傲感已经达到让人的真实感情都不敢流露的地步。北方的立法者如果宣布黑人女人无权与白人男人同床共枕,北方的白人男人倒是也可能找一个黑人女人作为临时伴侣;然而如果法律允许她可以成为他的妻子,他出于害怕心理反而不敢接近她。

所以在美国,排斥黑人的偏见仿佛随着黑人不再是奴隶而加深,日常生活中的不平等也随着法律废除不平等而加强。

但是,居住在美国的这两个种族的地位既然对比悬殊,那么美国人在北方为什么废除了蓄奴制,在南方却还保留着蓄奴制呢?为什么他们又使蓄奴制的残酷性更加严重了呢?

答案非常容易找到。这是因为基于白人的利益美国才废除了蓄奴制,而并不是基于黑人的利益。

1621年左右,第一批黑人被输入弗吉尼亚[33]。因此美国也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蓄奴制始于南方,从南方逐渐向其他地方发展。但奴隶的人数仍然是越往北越少[34]。所以,新英格兰很少见到黑人。

等到一些殖民相继地建立起来时,时间过去已经100多年,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几乎没有奴隶的地区,在人口、财富和福利方面,发展得都比拥有奴隶的地区迅速。

在没有奴隶的地区,居民要自己种地或者雇人种地;在有奴隶的地区,居民有不必付酬而供自己使用的人手。前者虽然要自己出力出钱,但是后者可以安闲自在和省钱,但是前者却总比后者收益更多。

这样的结果很难解释,南北的移民因为都同样是欧洲人,有着同样的习惯、文明和法制,只是在一些不甚明显的细节上略有不同。

时间继续前进。越来越多地英裔美国人从大西洋沿岸离开,开进了西部的荒野。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新的土地,适应了新的气候,各种性质的障碍都被克服了。各方的人都混在了一起:有的人是从南北上,有的人是从北南下。这些因素都同步地导致了一样的结果。一般来说,没有奴隶的殖民地,比盛行蓄奴制的殖民地要越来越人多、越来越繁荣。

随着各殖民地的发展,人们开始隐约地发觉:奴隶被如此残酷地奴役,正在对奴隶主造成致命的后果。

而当在俄亥俄河两岸视察时,你会发现这个真理最为真实。

这条被印第安人亲切地称为“美丽的河”的俄亥俄河,流经有史以来人们居住过的最好的河谷之一。在俄亥俄河的两岸延展着起伏不平的土地,都在为人们每天提供用之不竭的财富。在河的两岸,空气有益于健康,气候也温和宜人。在河的每一岸,各是一个土地辽阔的大州的边界。在左以蜿蜒曲折的俄亥俄河水为界,名为肯塔基州;在另一岸的州以河名为州名。这两个州的唯一差别,就是肯塔基州允许蓄奴,而俄亥俄州则不准存在奴隶[35]。

一个人乘船沿俄亥俄河而下,旅行到该河一直注入密西西比河的河口,就像在自由和奴役之间航行。只要他放眼看一下两岸,就可以立刻断定哪一岸对人类而言是更为有利的。

在河的左岸,人烟稀少,偶尔见到在半荒半垦的土地上一群奴隶无精打采地游荡,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又长出新树。社会可以说已经入睡,人们懒散,只有大自然还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色。

反之,从这条河的右岸可以听到机器的轰鸣,说明在远方有工厂。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雅致的房舍显示出农场主的爱好和兴趣,到处是富庶的景象。这里的人们看似都很有钱,并且感到很知足,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36]。

肯塔基州建成于1775年,俄亥俄州比它晚建12年。美洲的12年胜过欧洲的50年。俄亥俄州的人口现在已经比肯塔基州多了25万[37]。

蓄奴制和自由造成的后果不同是不难理解的,而且足以说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异。

人们在俄亥俄河左岸,把劳动与奴役混为一谈;在这条河的右岸,人们则把劳动与致富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在左岸是下贱的,而在右岸却是光荣的。白人劳工在河的左岸是见不到的,因为白人害怕与奴隶混在一起,黑人去做一切的苦活。而很难在河的右岸找一个懒汉,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白人都用于各种劳动。

在肯塔基州生产物质财富的人,因此既没有热情又没有文化;而能够有这两种东西的人,不是什么也不干,就是渡过俄亥俄河,到对岸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并且不受侮辱地运用才智。

在肯塔基州,奴隶主不必付酬,但是奴隶的劳动成果并不大,而且他们付给自由工人的钱,大大高于工人劳动价值的应得收益。

对自由的工人要付酬,他们的工作效率比奴隶要高,而工作速度就是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劳动力被白人出卖,但是他们的劳动力只在有用时才会有人购买。黑人不要求付酬,但是奴隶主却要养活他们一辈子,也就是在他们的老年和壮年,在不能创造收益的童年和精力旺盛的青年,在生病和健康时期,奴隶主都得养活他们。因此要使这两种人劳动,同样都得付酬。自由的工人所得的是工资,花在奴隶身上的钱,则是教育费、扶育费、生活费和服装费。为养活奴隶支付的费用,是长期的和不定的,所以不容易引人注目。自由工人的工资则要整笔支付,得到钱的人好像发了财。然而最后算起来,使用奴隶的花费要大大高于雇用自由工人的花费,奴隶的劳动效益却并不高[38]。

蓄奴制的影响比这还要广泛。甚至它已经触及奴隶主的心灵,特别是能够左右他们的思想和爱好了。

在俄亥俄河两岸,虽然造物主让人们具有大胆敢干和坚定不移的性格,但是在发挥这个共同品质时,河两岸的人们却有不同表现。

右岸的白人生活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并且人生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物质福利。由于土地有供他们使用的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吸引他们去争取的不断更新的迷人前景,所以他们的进取精神超过了人类贪心的一般界限,致富的欲望让他们大胆地踏上了为他们开辟的每一条幸运道路。不管他们是去当水手还是去开荒,不管去做工还是去种地,坚定不拔的毅力都在支持他们的劳动和克服不同行业可能遭到的风险。他们的聪明才智有不可思议的地方,他们争取胜利的决心包含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概。

左岸的美国人不仅轻视劳动,而且看不起劳动所成就的事业。他们悠闲自在地生活,有着懒汉的志趣。金钱在他们眼里,失去了一部分价值;他们追求财富的劲头,远远不如他们追求放荡与游乐;用于这方面的精力也不亚于他们的邻居在其他方面的精力。他们热爱打猎和打仗,疯狂地消耗体力。玩枪动刀就如家常便饭。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学会在单人搏斗中玩命。因此,蓄奴制不但没有使白人发财致富,反而打消了他们发财致富的愿望。

同样的原因,200年来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一直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以致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经商能力之间出现了惊人的差别。在今天,只有北方有航运业、制造业、铁路和运河。

这些差别不仅在对比南北方时可见,在对比南方各地的居民时也可以发现。在最南的几个州里经营商业和想从蓄奴制中得到好处的人,几乎都是来自北方。现在,这一地区每天都有北方人前来,因为在这里不必担心竞争。他们发现这里的资源还没有被当地人注意,于是就利用他们本来反对的制度,去汲取比建立这个制度并维护它的人的好处还要多的好处。

再对比下去,我将不难证明:在性格上美国南方人和北方人表现出的差异,几乎全部来自蓄奴制。但是这会使我离题,我现在所要考察的不是奴役已造成的后果,而是奴役将会给对赞同奴役的那些人或那些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蓄奴制对财物生产的影响,在古代没人能充分理解。奴隶当时普遍存在于整个文明世界,不知道奴隶为何物的民族都是蛮族。

基督教废除蓄奴制,不过是替奴隶争取了权利而已。人们现在可以用奴隶主的名义去攻击蓄奴制,因而在这一点上利益和道德就协调一致了。

随着这个真理在美国变得日益明显,蓄奴制在经验的光照之下开始节节败退。

始于南方的蓄奴制随后又发展到北方,然而今天正在败退。自由发轫于北方,不断向南方推进。在一些大州当中,现在宾夕法尼亚州是蓄奴制的北限;在这个州里,蓄奴制已摇摇欲坠。紧挨着宾夕法尼亚州南界的马里兰州,都在准备废除蓄奴制。马里兰州下方的弗吉尼亚州,已经在讨论蓄奴制的功用和危险了[39]。

人类的各项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几乎没有不涉及继承法的。

同类推荐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误惹腹黑师弟

    误惹腹黑师弟

    新书已发《傲娇小萌妃:殿下太腹黑》--一朝穿越,别人都在豪华王府,为何她却在道观里……这满地的道士都尊称她一声大师姐,真是感觉倍儿棒!“喂,那边那个小道士,呃,小师弟,你为何不叫我师姐?”“……”“你是哑巴吗?”“……”“给师姐笑一个??”“……”从此她每日的生活都以戏弄小师弟为乐,只是她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小师弟竟然长成了一个大腹黑,还将她拆分入腹,吃干抹净…
  • 离婚硝烟

    离婚硝烟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一面镜子,照清楚在里面的两个人。有人想逃,而有人则拼命挽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对于死过一次的华羽曼来说,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有三件:把上一世害她的人整死,把上一世说爱她的男人虐死,最后她要守护一个叫“家”的地方。她看似温顺,一身大家闺秀风范,气质美貌不俗,实则冷心冷情,腹黑霸道,更有一个让世人疯狂的神秘身份。他是十三皇子,亦是离国耻辱,冷漠狂妄,凶狠残暴,从不把人命当回事,却独独对一个时而温柔,时而嚣张任性的小女人百般容忍,千依百顺。*小剧场一:“主子爷,府里的银子都被王妃卷跑了……”管家一脸惊吓不安。“跑?她最多也就从床头跑到床尾。”片刻,某男把某“窃贼”打包拎回来,一脸...
  • 何以笙箫默

    何以笙箫默

    同名电影《何以笙箫默》由黄晓明、杨幂联袂主演!快餐时代的爱情,似乎你我四目相对,瞬间就能干柴烈火,转眼又相忘于江湖,彼此干干净净再无瓜葛。谁还记得遥远的《诗经》里,还写下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传说,谁又能想见,这样简单干净,一眼便是万年的爱情,真的在何以琛和赵默笙身上发生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有多少童年往事你还依稀记得,那逝去的光阴,记录了我们最稚嫩的成长历程。无论你走多远,当年华老去,回首往事,那似曾相识的一幕映上心头,嘴角上扬,在午后寂静的时光里,让我们倾听那年少时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