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00000052

第52章 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原因(1)

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阐述这一选择的原因。

在这些原因中,由于我要连续叙述一个问题,因此就有几项要被迫略过,或者是在叙述当中一笔带过。因此,仍然有一些原因我还没来得及讨论;然而已经被我提到的一些,也由于我过多地叙述细节而被抛诸脑后了。

因此我认为,在继续往下叙述和评述美国的未来之前,我应当集中谈论一下可以表明美国现实状况的一切原因。

在集中讨论这些原因的时候,我会说得简明扼要,因为我只想让读者概括地回顾一下所有已经讲过的内容,而对还没有机会讲到的,我也只能选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加以叙述。

我一直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点。

第一,上帝为美国人安排了幸运的、独特的地理环境;

第二,法制;

第三,生活习惯和民情。

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

美国联邦没有强大的邻国——没有巨大的首都——美国人生来就很幸运,出生在这个适合的地方——地广人稀——这种地理环境是怎样大力帮助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的——美国人是怎样开发荒野的——英裔美国人占有新大陆上的荒野的贪欲——物质福利对美国人的政治观点的影响

有许多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环境条件,就使得美国比较容易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其中有一些是大家都知晓的,还有一些是比较容易看到的,但我只想谈最主要的。

美国人没有强大的邻国,所以不用担心大战、金融危机、被人征服和入侵,也不必有巨额的税收、人数众多的军队和伟大的将军,他们几乎不会因为比这些灾难加在一起对共和制度危害还大的祸害,即军事的荣誉而受累。

我们不能否认军事的荣誉会对人民的精神造成难以置信的影响。曾被两次选为国家首脑的杰克逊将军,是一个性格粗暴和才能平庸的人,在整个任期中,没有一件事能够证明他有资格统治一个自由的民族,所以联邦的知识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反对他。最终,是人民把他拥上总统的宝座并使他得以连任。记得在20年前,他在新奥尔良城打过一次胜仗。然而这次胜仗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胜利,只因为发生在一个战事不多的国家里,才能长期在人们的心里留下印象。一个被虚荣迷住心窍的民族,无疑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中最冷酷无情、斤斤计较和不懂得军事的民族,甚至可以说,也是最平凡的民族。

美国没有可以让自己对全国各地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首都[1],我将这一点看做美国能够保持民主共和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里,人们集会议事、聚群起哄和突然采取激烈的行动这些事情是无法防止的。城市好像是一个以其市民为会员的人民大会。城市的人民对其司法和行政官员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常常不经官员的同意便自行采取行动。

所以,让地方服从首都,便是把全国的命运不公正地交给一部分人,而且非常危险地交给一些自做主张的人。如此一来,首都的绝对优势便对代议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优势令现代的共和国犯了跟古代的共和国一样的错误,古代的共和国正是由于没有了解这一点而灭亡了。

在这里,我能够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很多对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做过贡献,如今又在对这一制度进行维护的次要原因。然而,我发现在这一大堆有利的环境原因当中,有两个是比较主要的。我现在就来讲这两个原因。

本书第一部分第二章里说过,对美国目前的繁荣作出过最重要和最有力的贡献的,恰是美国人的起源,或我所称的他们的出发点。美国人生而有幸并生得其所。当年,他们的祖先把身份和资质平等带到他们如今居住的土地上,因此民主共和制度在有利的自然环境下就必然会应运而生。因为除了共和的社会体制外,他们的祖先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最能促进共和制度成功的习惯、思想和民情,所以这还不是所有的情况。当我对这个根本事实所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刻的思考时,我好像从第一个在美国海岸登陆的清教徒身上便看到了美国未来的整个命运,就像我们从人类的第一个祖先身上看到了人类的整个命运一般。

被美国人选来居住的这片土地,在曾对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作出过贡献,而如今依旧在维护这一制度的有利环境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他们的祖先把爱平等和爱自由的风俗留给了他们,然而把他们安排在这片广袤无际的大地上,并授予他们以长期保持平等和自由的方法的,却是上帝自身。

因为民主政府的安定取决于最大多数人的情绪,而且主要是取决于最贫困阶层的情绪,所以社会的普遍富裕有利于所有政府的安定,而对民主政府的安定又特别有利。当人民对国家进行治理时,只要没有人颠覆国家,人民便必然幸福。希望国家动荡不安的只有怀有野心想称王当皇帝的人。由此,排除法制的原因不讲,能够促进普遍富裕的物质因素,在美国比在世界上的其他所有国家都多,而且比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强。

在美国,不但立法是民主的,而且大自然自身也在为人民出力。

请大家回想一下,历史上什么时候出现过我们在北美所看到的类似的情况?

古代的那些声名显赫的国家,都是在打败周围的敌国,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后才建立起来的。一些现代民族看到南美的某些地区里的大片土地被那些不够开化,然而已占有并耕种那片土地的民族居住着,于是,就想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新国家,这些现代民族必然要消灭或征服众多的土著居民,并用他们的胜利去玷污文明。

然而在北美,只有一些漂泊不定的游牧部落,他们从来没想过利用土壤的天然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说,北美尚是一个不见人烟的大陆,一片有待人去居住的荒野。

所有这一切,都令美国的社会情况和法制十分独特。然而,他们生活于其上的土地是更与众不同的。

当土地被创世主赐予人们的时候,大地上是地广人稀,物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人们缺少能力和知识去利用它。当人们掌握了开发大地的宝藏而获取好处的手段时,大地上已经布满了人类。不久,人们就必须为获取在一个地方居住和自由生息的权利而彼此厮杀。

恰在这时,北美被发现了。它好像是一直被上帝收藏着,如今才从洪水中露面似的。

当它在人们面前出现的时候,依旧保留着创世之初的面貌,上面有一条条源头永不干涸的河流,一块块湿润青葱的绿野,一片片没有触过犁铧的广袤无际的土地。它就这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这时的人已经揭开了大自然的主要奥秘,与同胞们团结一致,从5000多年的经验中得到了教训,已经不是初民时期那种孤立、无知的野蛮人了。

我写这部书的时候,已有1300多万文明的欧洲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和平地生活着,但他们自身对这块土地的资源和面积尚没有准确的认识。在他们前面,有三四千名士兵在对没有固定居处的当地土人进行着追赶。一批批披荆斩棘的拓荒者跟在这些武装人员后面。他们穿过森林,把野兽驱走,开辟了内河航道,把文明向荒野的胜利进军的道路铺平了。

在行文当中,我经常提及美国人享有的物质福利,并指出这种福利是令他们的法制成功的重大原因,理由已经有许多作者在我之前解释过了。因为这个理由容易被欧洲人理解,所以也被我们接受了。所以,对这个经常被人论述和容易理解的题目,我不想再多谈,而只打算补充几个事实。

一般人都认为,每年来到新大陆的欧洲移民是美洲荒野开发的全部力量,而美国的居民依旧留在他们祖先早已开拓的土地上繁衍着。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欧洲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这里无亲无故,而且一文不名。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被人所雇佣,很少有人离开大洋沿岸的大工业地带到内地进行开发。缺少资本和贷款,怎么能开垦荒地,而想到森林里去冒险,就必须先锻炼身体,以便适应新环境中的凛冽气候。所以,美国人自己实际上是长期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到遥远的荒凉地区创业的。欧洲人是最初放弃自己的茅屋,来到大西洋彼岸定居的人;但如今,深入美国中部的荒野的,是在同一岸边出生的美国人。这种两次性移民运动从未停止过。即最初从欧洲的基地开始,继而来到大洋彼岸;之后再由大洋沿岸进军新大陆的中部荒野。数以万计的人,同时向地平线上的一点进军。他们的语言、宗教、习俗都不一样;然而他们的目标却是相同的。有人对他们说,到西部能够发财致富,因此,他们就听信这句话,急急忙忙奔向西部。

大概除了那次罗马帝国崩溃时期的大迁徙之外,没有一次大迁徙能够与这次相媲美。当时也像今天一样,人们成群结队地奔赴同一地点,乱哄哄地在同一地方相遇,然而上帝给人们作出的安排,却是今昔大不相同了。当时,每个新来的人到了以后,发现等待他们的是毁灭和死亡;但现今,每个新来的人则带来了繁荣和生命的种子。

对我们来说,美国人的这种向西部迁徙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谜团。然而其直接结果,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一部分老户居民陆续离开他们出生的州,而这些州虽然建立已久,人口却增加得甚为缓慢。康涅狄格州就是这样,它每平方英里平均仅居住着49人,40年来,全州的人口只增加了四分之一;但在同一时期,英国的人口却增加了三分之一。所以,欧洲的移民不断地来到美国,因为这里人口还不太多而且工业方面又缺乏劳动力。他们变成了富裕的工人,但他们的儿子,却到地广人稀的地区去找寻发财的机会,最终成了大财主。父亲聚集资本,儿子用资本去创业:从外迁来的与在当地出生的都不贫穷。

在美国,法制能够使财产尽可能地分散,然而还存在一个比法制更强大的因素在防止财产太过分散[2]。在之后才开始人烟稠密的一些州里,此种情况尤其明显。马萨诸塞州是开发得比较早的地区,然而其每平方英里土地上的居民仅有80人。这个人口密度比法国小很多,法国每平方英里土地上有162人。

然而在马萨诸塞州,因为这里一般由年长的子女继承父业,其余的子女都要到荒野去创业,所以土地再往小分割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

虽然法律已废除年长子女的这种特权,然而上帝又几乎将这个权利恢复了,而且没有任何人抱怨,或至少没有丧失公允。

一个简单的事实向我们昭示出很多的人离开新英格兰到荒野去安家立业。这个事实如下:1830年,全体国会议员中有36人是出生在康涅狄格这样的小州,然而它的人口仅占全美国的四十三分之一,但它提供的议员人数则占到总数的八分之一。

然而,康涅狄格州本身选入国会的代表仅有5人,剩下的31人进到国会是作为西部新建的几个州的代表的。假如这31人依旧留在康涅狄格州居住,他们也许不会成为大财主,而继续当一文不名的庄稼汉,一生默默无闻而进入不了政界,想当上有权的立法人员更是无从谈起了,他们甚至还会成为危险的公民。

美国人跟我们一样,也有过这样的评论。

前衡平法院首席法官肯特在其《美国法释义》(第4卷第380页)中讲道:“当土地过于分散,以至于每一小块土地不足以满足一家人的需求时,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灾难。但是,这样的不良后果至今还没有在美国发生,只有再过很多代以后才会出现。我们的国家地广人稀,尚待开垦的土地甚多,而从大西洋沿岸向内地迁徙的人流不断,现在足以而且在将来的很长时间内都可以防止土地过于分散。”(第4版,纽约,1840年)

对美国人扑向命运为他们安排的这些大量的猎物的贪欲进行描述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追捕猎物,他们不怕印第安人的毒箭和荒野上的疫病,他们不怕森林里的寂静,也没有被猛兽的来袭吓退。总而言之,鼓励他们的勇气不断前进的是一种比对生命的热爱还要强烈的激情。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地。他们说,担心那里已经不存在空地了,因此匆匆忙忙前进,唯恐去晚了丧失机会。这是一些旧州的居民往外迁移的情况。那么一些新州的居民是如何外迁的呢?俄亥俄州成立不到50年,然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不是在该州出生;它的首府才建成不超过30年,它的境内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然而它的居民已经开始奔赴西部了,其中大部分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肥沃大草原上定居。这些人为了追求幸福而离开他们最初的第一个故乡,又为了追求更大的幸福而离开第二个故乡。几乎随处都有幸福在等待他们,然而这个幸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的。希望获得幸福的人,都有一种无法抑制的热烈激情,而这种激情又随着不断得到满足而继续增强。他们已经将把他们系于出生地的那些纽带切断了,而且之后在新地点也没有结成这种纽带。对他们而言,外迁是源于一种追求幸福的需要;但在今天,在他们的眼里,外迁好像已是一场他们想赢多少便能赢到多少的赌博。

同类推荐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算尽仙缘

    算尽仙缘

    少年道士“魔隐命”,机缘之下入灵门。被放养,遇狐妖,强抗天道命劫。踩天才,借法宝,笑傲修炼群雄。能装疯,会卖傻,更懂忽悠骗仙人。天机之术窥天道,借机缘,断人生死,抢法宝。什么“魔隐命”?十五岁天道不容,天雷斩杀。什么天才?在本道士面前都是浮云。什么上坑货?看到貌美女修,不管是敌是友,哭着喊着求带走。什么天机之术?算人命理,断生死,求得仙缘,踏大道。这是一个道士的故事,这是一愈来愈残酷的修炼世界,且看小道士如何不断突破,踏血前行,俯视苍生,打开陈封已久的仙道之门……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废柴少女夺宝记

    废柴少女夺宝记

    一个叫秦知香的苦逼少女变成武林高手的那点儿事情,顺便逗逗各路美型实力派、狂拽炫帅吊炸天的boss们。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落榜生

    超级落榜生

    高考落榜不可怕,只要心中有天下。万抗,一个高考落榜生,赫然进城。带着点狡黠,当然更凭实力,能屈能伸,他一路亨通……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或还似懂非懂,生发开去,我先看目录。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杜书瀛兄嘱序于我,说有的是“友情出场”,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有的是为了“促销”,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 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误入豪门:总裁很霸道

    误入豪门:总裁很霸道

    一个霸道的男人和一个聪明的女人,霸道的男人隐藏在暗处的温柔,是他最厉害的杀手锏,聪明的女人时刻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当这样两个人相遇之后,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销售是一个被认可的过程,首先要让对方认可自己,只有对销售员认可了才有第二步,然后就是要让对方认可公司,认可产品。任何一个创造优秀业绩的业务员都是一个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的业务员。只要让对方认可了自己,认可了公司,认可了产品,销售一定能成功。成功的销售不仅仅依靠完美的产品,更需要完美的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