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00000001

第1章 从一首歌词说开并代序 (1)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保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以上三段文字,是目前流传比较广的所谓“六世达赖喇嘛情歌”,或者叫“仓央嘉措情诗”。

仓央嘉措,这是个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出现的一个名字,这是个明显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名字。是的,他是藏族人,他的身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所谓的“诗人”。

无法不感谢以上三段文字的作者,没有这几段精致优美的文字,我们很少有人会记住仓央嘉措这个名字。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业已存在,如果有人询问其他历世达赖喇嘛的名字,绝大多数人是无法说出的;而只有第六世,仓央嘉措,广为人知。就如同我们熟悉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却只不过仅仅能叫出玄烨、胤祯等少数几个名字来一样,若问咸丰、同治的名字,大半还是知者甚少。

所以,对以上三段文字的谢意,我们至少可以基于这一点——是它们的流传,让我们知道了仓央嘉措的存在,并与六世达赖喇嘛对号入座,并由此,让我们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兴趣:它的神秘,它的美丽,它的若隐若现的奇迹及由着这奇迹生发的想往。

然而,也仅限如此。因为,这三段文字跟仓央嘉措一点关系都没有——嗯,话也不必说得这么绝对,还是有一点点关系,那就是张冠李戴——它实实在在是个现代的汉族人写的,却被大多数人以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从三段文字的细微不同可以看出,它业已经过修饰。其原本,最早出现的载体不是诗集,更不是什么仓央嘉措情歌集,而是一张叫做《央金玛》的唱片。

所以,它是首歌词,它的名字叫《信徒》。

在这张由朱哲琴与何训田合作的唱片中,还出现了另一首歌,名字叫《六世达赖喇嘛情歌》。

第一次张冠李戴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信徒”这个名字渐渐不被人知晓,而将其歌词冠以“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题目。之后,题目成了作品属性,就如同《道德经》与《老子》并存一样。

而那首原名是《六世达赖喇嘛情歌》的歌词,却确实有仓央嘉措的身影,这首歌词将其多首意味相近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并经过了删改和添加,形成了一首与原作基本无关的歌词。

第二次张冠李戴,则完全是在第一次文字误会上的有意行为。这次是一支在青年群体中较有影响的乐队的重新演绎,它将朱哲琴的两首歌——《信徒》与《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另一首真正的诗歌,形成了一首新作,叫做《仓央嘉措情歌》。据说这种大杂烩的拼盘歌词,也曾经由某位年轻的活佛演唱过。

于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成为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虽然,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其实,如果仔细地比照《信徒》与业已被学界认定的“仓央嘉措情歌”,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它们的文字风格完全不一致,《信徒》的修辞之复杂、意境之优美、文字之洗练,在“仓央嘉措情歌”中完全找不到一丁点儿影子。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歌”,最早出版于1930年,汉文版本的著作权为我国藏学藏语研究的前辈于道泉先生。这本书版本名号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五”,书名《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

它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先河,此后,有1932年刘家驹本、1939年曾缄本和刘希武本等。而且这几个版本间,也有互相影响的痕迹,再其后的版本,几乎都是以上版本的“润色本”。

而在这些版本中,从来就没出现过“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但它的流传确实太广,让人以讹传讹,直至今天,可以预见的是,它还会误传下去。

一个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仓央嘉措算不算一位诗人?

做这个判断,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他写过什么诗,写过多少首诗,而这些诗的质量如何。

目前学界认为他是写过诗的,但写了多少首,没法认定。

对仓央嘉措诗歌数量做了详细统计的,是我国藏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佟锦华先生,他在《藏族文学研究》一书中曾提到:

“解放前即已流传的拉萨藏式长条木刻本57首;于道泉教授1930年的藏、汉、英对照本62节66首;解放后,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本74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本124首;还有一本440多首的藏文手抄本,另有人说有1000多首,但没见过本子。”

而上文提到的于道泉译本、刘家驹译本、曾缄译本和刘希武译本,在诗歌数目上根本无法统一,谁也说不清楚截至20世纪30年代,民间流传了多少首仓央嘉措诗歌。

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所谓的数目,是汉译过程中人为划分的!

事实上,早期译者,比如于道泉,看到的似乎是一种可以连起来读的、有237句的“长诗”;他是根据对“长诗”在内容、意趣、风格上的评价,主观地将“长诗”腰斩,分成了若干“节”。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于道泉分节的办法是不是合适,谁也不知道——我们可以更简洁地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不知道就意味着不合适。

那么,仓央嘉措的诗有多少首,就不可能有任何人下结论,除非,找到于道泉汉译本的原本,或者,找到其他译者并与于道泉译本不同的原本,进行文本比较。

事实上,学者们针对暂时认定的“仓央嘉措情歌”,从内容、主旨、表达方法等方面,一直在进行着考证和剖析,目前基本的结论是:一、不排除其中混杂有民歌;二、不排除其中有为故意陷害仓央嘉措而伪造的“证据”;三、即使姑且认定为是仓央嘉措“原笔”的诗歌,由于传播过程的遗失、篡改、删加,其“原意”是否果真如我们所理解,也未可定论;四、即使我们统统将这些诗认为是“原笔”,其中的笔意矛盾,依然令学界疑窦重重。

这些疑点,简单地说,就是作品差异太大,不应该是同一人所写。曲高和寡的事情总会发生,如果直接引用学者“和尚骂秃驴”的结论,大多数读者恐怕难以接受——但是,学术的事情,不可以混水摸鱼,也绝不允许妥协——

你可以渲染,你可以夸张,你也可以迎合世俗,但是,事实不容忽视。

忽视,就是对事实的歪曲。

而这个事实就是,我们需要客观地评价仓央嘉措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

做出这种评价的基础,不仅仅在诗歌数目上,而且,关乎诗歌的质量。

很简单的逻辑推断是:一位爱好写诗、写了很多诗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诗歌爱好者,但不能武断地判断他是诗人,这还要评价他的诗歌成就。

引领仓央嘉措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是一本叫做《诗境》的著作。在仓央嘉措的有关文献中,记载了他从小学习这本书的经历。

《诗境》最早是一部古印度的梵语作品,作者为檀丁。13世纪初期,藏族学者贡嘎坚赞将其译介到藏地,后来经过数代藏族学者的翻译和重新创作,最终成为藏民族自己的重要美学理论著作。这部著作大致上可以分为诗的形体、修饰和克服诗病等三个基本内容。因此,它事实上也是一本诗歌创作指南,尤其在诗歌写作方法的修辞学方面有极大的实用功能。可以说,它是藏族诗学体系的根,是奠定藏族诗歌创作技法与风格的源头。

而由于这本书的译介,使得藏族文学在诗歌领域产生了一次变革,在此前,藏族诗歌流行的是“道歌体”和“格言体”诗,受《诗境》的理论体系影响,在此后,形成了“年阿体”流派。

仓央嘉措为什么要学习写诗呢?是他的个人爱好吗?他从小就想做一个诗人吗?

不是的,这是传统,也是藏传佛教对僧人的要求。因为,它属于佛家“五明”中的“声明”,而且,在历史上,对《诗境》进行解释、注疏、评论的活佛,比仓央嘉措的学问大得不是一点半点,在他们面前,仓央嘉措如果自称诗人,是会被笑掉大牙的。

在西藏的历史上,活佛作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米拉日巴写了500多首诗,号称“十万道歌”,萨迦班智达的格言体诗歌,形成了《萨迦格言》,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非仓央嘉措可以比肩。而宗喀巴、五世达赖喇嘛,都写过诗歌,诗作水平也远远超过仓央嘉措,可从来没有人认为他们是诗人。

那么,凭什么认定仅仅写了根本无法认定的70首(左右)诗歌的仓央嘉措是诗人呢?

这要评价他的诗作的质量。

比如乾隆皇帝,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题字,几乎走到哪儿写到哪儿;二是写诗,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陆游加上杨万里也比不上他一人。但是,严格来说,乾隆的书法水平和文学水平,谈不上“名家”;而王勃诗作仅传世80余首,但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

仓央嘉措就是王勃一类的诗人。客观地说,他的文学天分不高,他的作品不多,但是,他的贡献大。这贡献,就是他的创作实践改变了藏族诗歌的文风。

前面说过,藏族诗歌有“道歌体”“格言体”和“年阿体”,在仓央嘉措的时代,是比较盛行“年阿体”的。这种诗歌的文风,有点类似于我们汉族地区的“文人诗”,写得很优美,而且像猜谜语一样用典故、写隐喻,这种文风肯定是上层人物和知识分子才能享受的,大多数没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没有办法使用。

而仓央嘉措的诗歌创作,平易近人,十分朴素,有点类似于民歌,这种文风是适于传诵,也适于更多的人创作的,它的贡献,就是将文艺从矫情的阳春白雪放归到朴素自然,将少数人享用的所谓高贵艺术归还给了自由创作的民间。

这才是仓央嘉措诗歌的意义,不管那70首(左右)的诗歌是不是完全由他创作,也不管这些诗是不是在传唱过程中经过民间“加工”,计较这些,只有学术价值,但不关艺术价值——而这,也正是我们出版这本诗集,并大胆地重新汉译的心理支撑,把诗歌还给民间,让它以艺术的名义存在。

但是,以艺术之名存在,其基础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对仓央嘉措的客观评价,而且,由着这评价,不要再继续歪曲其诗歌的内容。内容和艺术性,永远不能混杂在一起。

确实要感谢这70首(左右)诗歌,正是它们,让我们对这位活佛产生了兴趣。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的兴趣不在诗人,不在诗歌的艺术,而在诗歌传达的内容,或者说是他们希望理解的内容——情欲。

就好像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研究《钗头凤》的艺术性,但绝少不了有更多的人八卦陆游和唐婉的爱情一样。

这才是这些诗歌流传的真相,也才是《信徒》张冠李戴的真相——将一位地位尊崇的活佛与情欲联系起来,进而津津乐道,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心理,哪怕这种心理的基调是颠倒黑白。

所以,关于仓央嘉措的真实生平,是要有一个解释的必要了,他是不是一个浪子,是不是半夜溜出去私会情人,直接关系到他们如何理解诗作中貌似“情欲”的内容。

同类推荐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总有那么一个人,在跋山涉水,马不停蹄,不顾风雨艰程,不顾天塌地陷,哪怕路遥马亡,也要千里迢迢来到你的身边。
  • 全能法神

    全能法神

    无数年来,神魔争斗一直永续着,传说,如果能得到创世神之心,就能拥有创世神一半的力量。雷虎生于武技强横的战虎家族,却因天生体弱,曾被断定活之不过成年,更不能修炼家族中威力无比的虎魂诀。但雷虎不甘命运的束缚,而后自我挖掘,力量觉醒,竟是万年难遇的元灵者。法神、箭神、大力神、神龙骑士通通包...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杀人玩具

    杀人玩具

    有一天,玩具不再甘心受人们摆弄,悄无声息地向人类实行复仇,我们怎样才能察觉它的异常,及时对擂?
  • 豪门少爷的笨老婆(全本)

    豪门少爷的笨老婆(全本)

    身高160,胸比飞机场还要平的青春痘女生钱小鱼在结婚当天遭遇新郎的逃婚……年轻有为刚刚留学回来的有亿万家产的少爷、娱乐圈小天王、风流成性的大导演,他们为了不同目的靠近她,爱上她。三个极度优秀的男人中,她该何去何从?
  • 梦回大明十二年

    梦回大明十二年

    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孤傲王爷,有着一腔抱负,却始终活在烟鬼父亲的阴影中。一个是都市生活中白领剩女,终日忙碌在相亲途中,有朝一日穿回大明,却成为了宫女中最低等的都人。一个是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书生,从来命运不曾垂青于他,那便安心的在书斋中过这一世么?是什么际遇让他们的命运交汇在一起。一起梦回这大明十二年……
  • 诗意盎然

    诗意盎然

    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不应该遇见的就是唐韬。可是,不运气,偏偏从小就认识了他。而且,就这样时不时的萦绕在她身边,像不散的阴魂。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认识了姜成睿。上帝垂青,让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体贴温柔的存在在她的生命中,像是最温情的阳光。可是,就是这样的他,不得不撇下她,全家移民去了英国……
  • 花枝招展(叁)

    花枝招展(叁)

    花枝招展就成了女人手里的王牌……哪个男人不喜欢美不胜收的女人,为了这些取悦好看的女人,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他们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有句话叫: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是信不过……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现实太骨感,谁听过灰姑娘是跟王子签了一纸合同才去参加舞会的?王子说:“宴会结束,合同终止。不要以任何名目和借口粘上老子,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吐血啊,王子是甲方,灰姑娘是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