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000000018

第18章 灵魂之伴侣 (2)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都80岁的人了,还在为爱情伤愁。

2007年的冬天,我经历了一场感情的变故,不知道每天要哭多少次,走在雪地里,心中也眼泪翻腾。

文学里形容:“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在那时那刻,才知道那是假的,心碎是没有声音的,那一刻,甚至连呼吸都停止了,我只感到胸腔的沉默,我知道那里正在发生变化,那不是痛,是一种扭曲,那是无法形容的悲伤之感心碎的时候,尤其感到心的存在。后来,我在一个访谈中,无意间看到了这句话——“我都80岁的人了,还在为爱情伤愁。”于是,马上感到了安慰,一下就好多了。

我去找说这句话的人,原来他是个画家,叫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国人。我去网络上找他的画来看:一个全身沾满血迹的人,躺在床上。一只被屠宰的动物的某个部位。一个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烟的人,一个脚边堆满报纸的裸体的男人,一个双眼直瞪着空白窗帘的男人,一个穿背心的男人斜靠在脏的红色沙发上每一个人,动作和姿势都传递着痛苦的感受。有人说,培根的作品是人心灵极度痛苦、寂寞的表现。是的,也许只有如此,他的画才会如此震撼人心。对没有任何寂寞体验的人来说,他的画是可怕的;对一些历经痛苦的人来说,他的画是亲切的。

这个令人不安的艺术狂人,他一定有很多不堪的个人经验,他的内在一定极度痛苦,一定有过深刻的精神危机,所以,才会有这些幻灭的,甚至兽性的画作出现。

1971年,法国的《艺术鉴赏杂志》(Connaissancedes Arts)说,弗朗西斯·培根,已经可以名列当今十大重要画家之首。很多人因为写出了评价他不凡的文章而出名。他自学成才,研究过尼采的著作,他的绘画风格,从早期到成名,从来没有太大的改变,非常一致,这说明他一定有着非常坚定的、不容易动摇的世界观。

“真正的画家不是按照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来画它们,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它们。”

“我总是期望自己尽可能地做到把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1909年,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成长于英国,因为从小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去上学。

1927年,18岁的培根离开家,去了巴黎,他在巴黎参观了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9年,他回到英国,在伦敦租了一个画室开始画画。在刚开始的两三年里,他不断练习素描和水彩画,很快,他的画被人买回去装饰家里的墙壁,或者拿去设计地毯。他笑称自己成了一个“二流的装饰画家”。

后来,他受到毕加索的影响,作品开始变化,趋向怪异和超现实的特色,从此开始了真正属于他的艺术生涯。他开始画他最擅长的——人的孤独、野蛮、恐怖、愤怒和兴奋,以及被摧残后的扭曲和破碎的心态。

1944年,培根完成了他的第一幅成熟的作品——以基督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这个作品由三联画构成,画面令人惊惧。

那之后的作品,很多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人体常常是扭曲和变形的,但人身上的衣物和旁边的景物却是正常的。

后来,他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为本,画了50多幅《肖像研究》的变体画作品,生动有力地把教皇变为恶魔的形象。这些画尺寸很大,铺陈壮丽,传递极度的歇斯底里,给人留下很深的残酷和暴力的印象。于是,培根声名鹊起。

为了脱离传统的绘画程序,培根还做了大胆的尝试,他往一块大大的画布上甩溅上颜料,用这种方式来作画。他让自己的想象力在画面上驰骋。

1964年,培根住在伦敦东区的肯西顿公寓,一个叫乔治的人入室偷窃他的画作,被他发现了。没想到,他们两个人,从此开始了苦甜参半的恋情。

乔治是个男人,培根笔下很多强健的人体,都是以他的爱人乔治为模特的。

培根也是首批公开的描绘同性恋主题的艺术家之一。

也许艺术家的恋情注定不长久,很快,两个男人的激情也走到了尽头,乔治开始酗酒,越来越神经质,培根也越来越烦躁。

在一次聚会后,培根把另一个男人带回家来,把乔治关在门外,乔治在雨中站了很久。惶恐无助的乔治,精神状况越来越糟糕,他好几次精神恍惚地爬上了楼顶,想要跳下去,但都被人救了下来。1974年,培根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举行个人作品回顾展,崩溃的乔治选择了在画展开始的前一天,服用了大量药物。乔治死了,培根为此自责不已。但他第二天,仍然需要像平常那样,微笑着和朋友周旋,在画展酒会上接受祝贺当他回到和乔治生活过的房间的时候,培根才落下眼泪,他拿起乔治的枕头,俯上去深深地呼吸,他只能安慰自己说:“生命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一切都会发生,一切都会死去。”

1992年4月28日,培根因为心脏病去世。

只是不知道,80岁的弗朗西斯·培根,在为谁而伤愁?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让人惊异的画家,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擅用多变的技法有力地表现孤独、野蛮、恐怖、愤怒,以及被摧残后的扭曲和破碎的心态。

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颗能安慰我的心。

1938年的春天,一辆汽车停在了武汉蔡院街28号院的门口,一名清秀的女子敲开了28号院的大门。进门之后,这个女人说希望借用一下女主人的丈夫,陪她去医院堕胎。因为

当时的医院,堕胎需要有丈夫的签字。这名女子,叫王映霞,她真正的丈夫是当时著名的作家,郁达夫。关于这次堕胎,远在异地的郁达夫毫不知情。

1927年1月14日,在上海马当路尚贤坊40号,郁达夫在老乡孙百刚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19岁的王映霞。

王映霞长得非常漂亮,气质非凡,第一次见到她,郁达夫就倾心于她。尽管那时,郁达夫已经结婚了,他和妻子孙荃还有了孩子。但是,这个一生都在大胆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人,当天就执意邀请孙百刚和王映霞外出用餐。

王映霞回到家里,他在日记里这样写:

“我今天遇到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被她搞乱了。这件事要极力地进行,我要跟她做永久的朋友。可爱的映霞,我在这里想她,不知她可也在那里忆我。”

而王映霞也对郁达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她还能回忆起,第一次见面时,他穿着黑色的羊毛袍子,脚上穿的是白丝袜和黑鞋,头发有些长,前额开阔,小眼睛,人很瘦,“乍看有一点潇洒的风度”。

郁达夫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作家和诗人。他的短篇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震动了国内文坛。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文化团体“创造社”的重要成员。

第二天,郁达夫又去了孙百刚家里,找王映霞吃饭。

第三天,他不好意思再去孙百刚家里了,就叫上另一个朋友周秦豪去吃饭,让他把王映霞约出来。

第四天,他又去找王映霞。

就是这样令人窒息的狂热追求。

后来,我看他当时的日记:“我要赶快写,赶快写。写了小说好去赚钱,赚了钱就去见王映霞。”觉得这个人,真的好天真啊!他爱上了她,就全然不顾自己已有妻室,更不在意朋友和家人的反对。

而此时的王映霞非常矛盾,虽然她十分仰慕郁达夫的才华,但他毕竟是一个有妇之夫。她在中学时,就看过郁达夫的《沉沦》,书里写的是那种苦闷与性压抑、自慰、偷窥、偷听、上妓院、投海自杀,让她觉得既震惊,又非常不好意思。

面对这个作家猛烈的爱情攻势,她虽然忍不住一点一点心动,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他,并离开了上海,躲到了杭州。

遭受了挫折的郁达夫万分焦虑,给王映霞写去了一封情书:“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你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抛弃。”

信刚发出,他又追到了杭州,从上海到杭州,从杭州到上海,来来去去,不断地折腾。

这份狂热的追求,终于打动了王映霞,就在郁达夫灰心丧气的时候,王映霞给他寄了一封信,约他见面。

1927年6月,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订婚仪式,著名诗人柳亚子赠诗祝贺。其中的一句“富春江上神仙侣”传诵一时,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

为了表示对王映霞爱情的忠贞,郁达夫将自己已发表作品的全部版权赠与了王映霞。

婚后的生活,清贫艰苦,他们住在贺德路嘉禾里,房租每个月8块钱,没有电。

接受过新教育的王映霞也并不甘心做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因为嫁给了郁达夫,她开始有机会和一些文坛的朋友接触,经常出去参加一些应酬和聚会。

1930年以后,郁达夫主编的刊物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他的许多社会评论和文学作品都被禁止发表,笼罩上海的白色恐怖气氛和窘迫的经济状况,让郁达夫感到精神极度压抑,于是他决定把家搬到杭州。

1935年秋,郁达夫花尽全部积蓄,用16000多块钱在杭州建造了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风雨茅庐”,希望它是乱世之中的桃源住所。郁达夫深居简出,每天就是读书、写作、会友,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但是,到了杭州的王映霞凭借自己的美貌和优雅谈吐,迅速成为杭州上流社会社交圈里的明星,她开始不断带朋友回家来玩,郁达夫亲手搭建的“世外桃源”,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社交场所。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热门推荐
  • 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许多银行职员活没少干,班没少加,累没少受,可是离优秀却越来越远,如无头苍蝇,在职场中撞得满头是血,最终身心疲惫却两手空空……本书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针对困扰银行职员的“职业疾病”问题,展开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讨论,为银行职员开出“治疗药方”。让银行职员能够跳出思想束缚、热情拥抱理想、努力拼搏事业、尽力挖掘资源、巧妙筑起阶梯,描绘自己的银行蓝图,成为不多事、会做事、能成事、领导倚重的优秀员工。
  • 天命贵女:妖孽小邪医

    天命贵女:妖孽小邪医

    她是黑道邪医,医术无双,却没想到被一块破玉玦算计灰飞烟灭。再睁眼,居然换了个壳子。丑八怪?与人私奔?败坏门风?这是在说她?当废物体质化为惊采绝艳的妖孽天赋,当丑陋的容颜褪下伪装露出了真颜,修得至尊神术,谁还能拦住她傲视九天!恩她者涌泉以报,仇她者至死方休!重活一世,她素手纤纤必来个风生水起!
  •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他一把抱住她:“你就是点点,为什么不承认?当年你明明说过不恨我,还会等我领完奖带你回家照顾,为什么我回来了你却不在?”他抱得那样用力那样猛,任她怎么样挣脱也挣不了,后台其他演员的窍窍私语声渐渐转为安静,所有人秉息凝神,看着这场舞台中央明目张胆的耍流氓……
  • 剑痕

    剑痕

    人有情,剑有情。人无情,剑伤人。泪痕之下,人多憔悴。剑痕之下,凄凉无比。他不会笑,只因为他太冷漠。他不敢爱,只因为他太无奈。剑痕,到底讲述着一段怎样的凄凉故事呢?敬请关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早这么想就对了

    早这么想就对了

    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都将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早这么想就对了》精选365个经典的思维游戏,让读者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一起思考,逐步形成有条理、有创新、有辨别能力的黄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笑傲九天系列四

    笑傲九天系列四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本书《学会走商路》,说到底也是念生意经的学问。书中再现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商家和各有千秋的奇招。以精湛的故事,列举并评析了商人在创业、经营、招揽人才、搜集情报、新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公关等不同战场上的决胜过程,俾使今天的经商者在对“前度刘郎”们的经验有所参照和参悟。从而运用商战的技巧,在攻与防、进与退、新与旧、苦与乐、胜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得心应手地趋吉避凶。历史上的商人千千万万,限于“商家典要”之故,仅精选出些许学习之楷模。
  •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他叫水溶,一个让人无比郁闷的名字,只因为老爹是超级红楼迷。抗议多次无效,只能认命,却不曾想这个名字却是开启他命运的钥匙。什么?那个从天而降的女子居然就是袅娜的林家黛玉!与他相伴一生的佳侣?等等!书中的林黛玉不是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吗?怎么会.~"砰!”一声枪响,黛玉如同风中花瓣一般飘落在他怀中。“不!”水溶绝望地嘶喊着,痛苦不可言状!老天既然要自己爱上黛玉,为何要还要这般残忍的将她带走!“我要回去了.记得.我.”黛玉眼睛合上的一瞬,水溶的心崩溃了.~这就是红楼的世界吗?那个该死的北静王爷居然是皇上的情敌!还好自己聪明,轻易摆脱!玉儿!为何你从没告诉我本该锦衣玉食的你竟然如此凄凉;为何你从没告诉我天杀的贾家不止谋了钱财,还要谋人!玉儿!从今以后,定不再让你受得丝毫委屈,为了你,我寻到红楼!--------------------------------------------------------------------------------------------------推荐宛颐新文《红楼之碧水盈玉》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宫廷深深深几许,调包计,调进的是谁?成全了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宛颐的第一部红楼作品《穿越之溶心傲玉》欢迎大家去踩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