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700000053

第53章 墨菲定律—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发生 (1)

【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经典诠释】不要忽视概率的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墨菲定律也称莫非定律、摩菲定理或莫非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它的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它告诉人们,虽然错误是世界的一部分,但人类不得不接受与错误共生的命运。

墨菲定律来源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墨菲上尉认为他的一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后来,由这句话延伸出一些其他表达形式,如“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

根据“墨菲定律”可以推出以下4条结论:

1.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4.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有可能发生。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急着去参加重要会议时,却发现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不搭理你,而平常当你不需要出租车时,大街上又到处都跑着空车;去超市买完东西后排队结账,却发现别的队伍总是比你所在的队伍走得快;早上喜欢吃西式早餐,那么你一定得当心不要让面包掉在地上,不然,你总会看到抹了果酱的那一面朝下,把刚刚擦过的地板搞得一塌糊涂……

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管科技多发达,事故都有可能发生。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

由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就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即认为它永远不可能发生。正是由于疏忽大意,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比较大的损失。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如此,企业也不例外。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菲特普曾对财富500强的高层人士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高达80%的被访者认为,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危机,就如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样。而14%的人则承认自己曾面临严重危机的考验,然而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抓住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管理的典型特征。所以优秀的管理者总是有着很好的危机意识,并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侥幸心理是大祸的根本原因

侥幸心理是指人不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主观的态度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外力作用和机遇降临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是以己度人,以己测事,认为凭借自己的幸运可以获得巧合的成功,或是避免突然降临的灾难;或以为彼时彼地成功了,在此时此地也会成功。

有的人初次做错事,多有惧怕心理,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强化作用,惧怕心理受到抑制,这时思想上就有了缝隙,就易受到外界不良东西的侵蚀和诱导,就容易铤而走险。侥幸常使人放松警惕,过度自信,违反规定和要求,最终导致工作中疏忽大意,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苏联曾经发生过一次震惊世界的科学事故。

1960年10月22日,苏联进行航天发射准备,著名航天专家科罗廖夫在发射前发现运载火箭出现异常,建议推迟发射,但亲临发射现场指挥的涅杰林元帅却命令道:“莫斯科正在等着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明天按时发射!”军令如山,不容变更,科学家们只好三缄其口,把希望寄托在“万一没事”上。次日上午,结果火箭发射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包括涅杰林元帅在内的现场百余名军人和科学家不幸罹难。

同样的情况也曾经摆在我国航天科学家的面前。

200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即将发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一个电路触点不通。当时,发射场万事俱备,500多位科学家翘首以待飞船的升空,当听到有一个触点不通的消息后,有人认为问题不大,没必要耽误发射。但是,指挥部的决策者们考虑的并不是这一点。他们认为,虽然是一个导点不通,但飞船上这批插头可能还存在批次性质量问题。于是,他们决定立即更换所有这种型号的插头,绝不能让飞船带着疑点上天,这个决策虽然使飞船发射推迟了3个月,但确保了万无一失。

侥幸就是教训,它们离得极近,近得如影相随,甚至如胶似漆。有侥幸就会有教训,有的是前人的侥幸变成后人的教训,有的是昨天的侥幸成为今日的教训,更有甚者刚才的侥幸就是眼前的教训。

2005年7月28日,河北省辛集市郭西村烟花爆竹厂,违规生产,在晾晒场外大面积晾晒药球和花弹,还将大量成品爆竹放在杂品仓库里,致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91人受伤。事后该厂副厂长耿建伟说:“每次我从堆放烟花爆竹的场边走过时,心里也特别害怕,自己也知道这样很危险,但侥幸心理和经济利益驱使我明知故犯。”

据有关部门分析,在所有的不安全事故中,有70%~80%是由人们的侥幸心理造成的。如果人们能够将这种侥幸心理彻底根除,那么不仅对经济利益(据统计每年的不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几千亿元)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它也将成为全人类的福祉。

综观无数大小事故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根本原因。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常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即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认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发生,因为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错觉麻痹了人们的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入手,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不利的小概率事件,一定非常重视,任何时候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不利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损失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或是致命的。

所以,管理者在制定重大决策的时候,不能只是考虑问题的主要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利的小概率事件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不然,一旦不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类推荐
  •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论语》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算盘”意指商人的经营管理,追求赚钱之术、获取财富之道。涩泽荣一先生用一生作为实践,从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出发,解读人心社会与商业经营的和谐之道,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为何一定要实施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工具是什么,规范化管理的标准是什么,规范化管理如何实施操作,这是规范化管理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本书不仅对上述四个问题作了系统的解答,还从人的主体性角度来探讨管理中的问题,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是通过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实现的规范化管理。而要保证管理效果,就必须不断地打造和组合包括权力、组织、文化在内的管理工具。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管理者就是他们的掌柜,聪明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合理授权,学会当“甩手掌柜”。这里所谓的“甩手”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将“从头管到脚”转变为“管头管脚”。把管理者从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和开拓新的领域。构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甩手掌柜”的出现,正是这个商业时代变革的缩影,本书堪称为一部“甩手掌柜”的管理宝典,其中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怎样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展开,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品牌营销8大实战攻略

    品牌营销8大实战攻略

    本书适合于企业经理人、品牌管理者、品牌经营策划机构以及其他对品牌塑造与品牌营销有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凭借专业、权威、实用的独特优势,以期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营销理念和操作方法,为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热门推荐
  • 马斯洛论管理

    马斯洛论管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是马斯洛挑战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之作。当时的管理大师,如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而很少有人关注人的因素。马斯洛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本书中马斯洛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他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 重生传说

    重生传说

    ——假如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样来过?2003年,周行文因为一个极其可笑的原因回到了自己3岁的1986年。他欣然接受,重新来过,未来20年的波折坎坷从已知变成未知。这样的故事到底好不好看?人在该抓住某些东西的时候是否该及时出手?你是否后悔过自己的学识和胸襟没有现在开阔?你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屡次偷懒之后却悔恨不已?人生不能读档,望大家珍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昨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腕”。说话的“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办事的“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失踪后妃:不做帝王妻

    一场莫名的车祸,她穿越了时空,顶替了那个天之骄女;他幼年的遭遇让他决定放弃青梅竹马的她,可她偏偏还是闯进了那个她不该进入的局,如此,她就不该逃出他的手心;而她与他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甚至决意抛弃一切的爱人,可一朝变换,曾经的心何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猎吻冷酷魔族殿下

    猎吻冷酷魔族殿下

    阴谋的出现,真相的浮现,她,就被他的特殊迷住。该作何选择。--情节虚构,堂堂天界公主,仙送外号小魔女不懂何为情爱;于是一次事件后,她逃下天界,来到了几界之中的结合界寻找姐姐口中那很甜蜜很甜蜜的爱。看到他的第一眼,请勿模仿,她吻上他,一切皆由一个吻开始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读出了新鲜的内容。独辟蹊径,作为著名的小说家,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进行深刻的剖析,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顺境不一定全都是好事,逆境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样的诠释用来形容挫折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非要对挫折的正面意义再来一个更为精确的阐释的话,再也没有什么比“越挫越勇”这个成语更为适合的了。挫折不一定只能带给我们困苦和疼痛,相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比如认识到勇气和坚持的可贵,并学会在以后的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