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600000024

第24章 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4)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有人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人性中隐藏的自私,也有人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实际上,如果我们以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解读,会发现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人们深层次的心理表现。这被心理学家称为“集体行动困难”。

在群体活动中,由于成员过多,从而以相同比例分摊团体事物的收益与成本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小,而浑水摸鱼、搭便车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从而离成员越多效率越高的期望越远。简单而言,就是一件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讨价还价的人也越多,这种讨价还价会随着团体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正因如此,大团体比小团体更难以为共有的利益采取一致行动。这正是所谓“人多事乱”。它的本质是因为团体成员过多,导致责任分散的结果,人人都担责,人人都无责,最终陷入行动的困境,造成“集体行动困难”。

在团体行动中,人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反正还有那么多人在,我又何必使那么大的力气,别人会挑水,我又何必那么积极,结果“三个和尚没水吃”,“十万大军无粮草”。心理学家因此也将集体行动困难称为“社会懈怠”。

要解决集体行动困难,每个人都使出同样的力气,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采取“利益不对称”的方式鼓励团队成员。当个别成员从团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来得多,他为团队作出的贡献也就越大。

2.以“选择性激励”考核团队成员的成绩。也就是依据成员实际作出的业绩对其实施绩效考核,以此作为奖励的依据,那么三个和尚就会都有水吃。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面对面”竞争

麦当劳叔叔:嗨,大爷,这次新店开张,我们又成邻居了。合作愉快,合作愉快。

肯德基爷爷:老弟,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自从俺们从美利坚来到这个东方古国,一向都是形影不离。要不咱俩结拜兄弟吧。

麦当劳叔叔:不敢不敢,你是老前辈,怎么能跟你称兄道弟,孔子说过,长幼有序,这社会才能和谐。

肯德基爷爷:那晚上咱俩去全聚德吃烤鸭去,我做东。

麦当劳叔叔:太破费了,还是到我店里去吃新出品的烤鸡翅吧,那简直是人间极品。

正当麦大叔与肯大爷聊起热乎的时候,一个60多岁的老爷子满脸笑容地走进了麦当劳店,没几分钟便走了出来,脸上的笑容被怒气冲天的神色所代替。

老爷子回过头,看着麦当劳的招牌,愤愤地说:“什么破店,非要街对街地开在一起吗?凑什么热闹!害得我明明拿着肯德基的优惠券,却走进了麦当劳。这下又该被我那个宝贝孙女笑话了。气死我了!”

说完,老爷子转身朝对面得肯德基店走去。

麦当劳叔叔:嗨,大爷,不妙啊。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近了?你看顾客都有点分不出我们来了。

肯德基爷爷:嗯,这的确是个问题。要不这样,我们把装束改改,你穿苏格兰裙子,我穿夏威夷草裙。

麦当劳叔叔:这不好,这身衣服我都穿了一百多年了,穿出感情来了。

肯德基爷爷:谁说不是啊!我们还是不要破坏这些传统了。合作愉快,合作愉快!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肯德基的地方必有麦当劳,有麦当劳的地方也必有肯德基,不是相对而立,就是肩并肩地横在同一条街上。你做你的生意,我数我的钞票,互不影响,相处和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同行业里有两家企业在同一地方营业,由于竞争的关系,必将有一家企业被迫离开这一地区,而在麦当劳和肯德基身上,人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现象。有人在麦当劳里喝可乐,也有人在肯德基里吃鸡腿。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共生模式定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所谓共生模式定律,就是运用与竞争者相似的特性,经过对某地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后,采取与竞争者同类型的营销手段,为自己节省下大量的费用,借助对方的消费者吸引力,培养自己的消费群体,达到共同赢利的目的。

共生模式定律的基本内容是模仿。模仿作为一种行为,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社会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有一套成熟的理论,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在心理学家看来,模仿不是从甲的身上学会甲的爬行,这不是一种纯物理过程。模仿反映的是心理和物理的双重变化。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美容美发一条街、洗衣店一条街、饭店一条街等,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营销手段、门面装修以及其他方面的模仿,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生存模式。

可以说,共生模式定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使个人和社会各行业快速成长的手段。不过在进行“共生”之前,要注意三个前提:

1.确保自己的对象与对方相类似。

2.要确保被模仿者拥有成熟的市场体系。

3.自己要拥有与对方相当或者超越对方的市场竞争力。

冒牌LV爱“狐假虎威”

这是以知觉形象为基础的有机结合时代。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第一印象起重要作用的时代。其实,任何一个人在与某人接触以后,不管怎样,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点印象,如果是有好感或是极其重要的事件,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也会使人久久不能忘记。当然,对一些事情则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印象,如过眼云烟。一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只要对社会、对群体、对他人、对自己有一定的知觉,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知觉印象。

妻子一天下班后,拎着一个新包,她炫耀似的在老公面前晃来晃去,“怎么样,好看吧?”

“我倒是没觉得多好看,但我知道这是LV的包。” 老公认得那个标签,电视里老见明星背着这种包包。

“识货啊。”妻子欣喜万分,“猜猜多少钱?”

“很贵吧,” 老公第一个动作就是捂住他的钱包,害怕妻子来找他报销。

“小气鬼,一点也不贵,才九百块。”妻子得意洋洋地欣赏着她的新战利品。

“这还不贵?” 老公大呼心疼。

妻子对老公说实话了:“这是冒牌的,仿的,要是真的,可不止几百块钱。”

“假的还这么贵?” 老公更心疼。

“我觉得很划算,你看到不也以为是真的吗?以假充真,还有人欣赏。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包,就知道很划算。”妻子单凭第一印象就买了一个昂贵的冒牌包,还这么高兴,女人的心,真是很难猜测。

说起印象,简单地说,就是保存在认知主体记忆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认知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由人和物及各种关系所组成的各种社会事件。

其实,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注意到各方面的信息,而只能注意到其中一部分信息,正是这一部分信息决定了印象的好坏。

形成印象是人们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因此都需要了解周围的世界,特别是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使自己能够对一定的客体或人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个冒牌包做得很逼真,看起来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使得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也就愿意花高价钱买下。尽管这个包并不值那么多钱,但这就是商家的心机,商家运用冒牌的产品借助了正品的名贵气势,当然会狮子大开口,不过居然还是能够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在人们收集到的关于认知对象的信息中,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负面信息的影响往往大于正面信息,正面印象比负面印象容易改变。运用到商业中,便可以让商家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从而使得人们对商品的整体印象加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小芬是妻子单位的普通女工,性情温和,人缘颇佳。可她有一个小毛病,常引起身边人的反感:她整天都是算不清账的感觉,比如买菜到家,边择菜边念叨“卖菜的真黑心啊,菜这么贵”;要是买到便宜的菜了,她就念叨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在单位里,做完一个决定后,她不是没完没了地自我辩护,就是后悔莫及;如果领导和同事让她重新做决定,她做完新决定后还是如此,似乎事情在她心里永远没有终点。

妻子总是埋怨小芬没有头脑,但因为小芬人很好,妻子和她还算是走得近的朋友。这天,妻子和小芬去购物,一直到晚上,妻子才两手空空地回来。

我问她怎么没买东西,她怒气冲冲地说:“别提了,小芬看到什么都想买,结果刚买完,她就后悔了,我又陪她去退货。有的老板不肯退,小芬就更觉得商品有问题。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干,就陪着小芬买东西、退东西了。”

“那小芬买到东西了吗?”我好奇地问。

“她可是满载而归啊。我担心她明天又要后悔,去退货,我可不陪她去了,和她逛街简直是一种折磨。”妻子起身去洗澡了。

小芬其实就是一种后悔过度的人,这种人常会对自己的决定不满,从而在心理上不舒服。

人们产生后悔心理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而产生失误。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小芬热衷购物,又总是退货,她就属于后者。她盲目乐观,从不考虑未来条件和因素,没有心理防备,所以,她的后悔也是必然的。这样的人常出现失误,而且是屡次失误,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很不利。

他们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刻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教训。

后悔对我们的现实丝毫无益,应当将它们从内心完全清除。那么,如何清除呢?

1.认识到过去等于历史。

2.从后悔中吸取教训。

3.做自己决定的事。

4.将你自己所做过的各种错事列成清单。

5.客观分析自己行为的各种后果。

6.拒绝外力促使后悔。

“天黑请闭眼”中的求奇心理

有许多人对自己认识不清,他们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只知道那些越难得到的,他们就越感兴趣,心理十分逆反,越是禁止的东西,他们就越有兴趣。

一天下班后,我和同事去酒吧喝酒,看到我们隔壁一桌的几个年轻人手里拿着几张扑克牌,个个闭着眼睛,神情紧张。

“他们在干什么?”我很好奇。

同事看了一眼,说:“在玩‘天黑请闭眼’的杀人游戏。”

“杀人游戏?”我不明白。

“就是一款心理游戏,猜测谁是杀手,许多年轻人喜欢玩。”同事说道。

我看到那几个年轻人各自举例说明自己不是杀手,玩得兴致盎然。我上前问他们:“酒吧这么吵,为什么不找个安静的地方玩呢?”

“本来也没想玩,但那次在教室里玩过后,老师禁止我们玩这种游戏,说不健康,他这么一说,我们反而更想玩。既然不让在教室玩,只能来这里玩了,而且,这里人多,玩起来更刺激。”

一个年轻人回答后,继续投入游戏中。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这一现象被称作“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

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杀人游戏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禁果效应。

因为人们不知道谁是杀手,所以对这个答案十分好奇,互相猜测,还可以互相诬陷,这都使得这个游戏引人入胜。而老师的禁止,更让这几个年轻人心里充满逆反,他们偏要来玩,这就是禁果效应。

“啊,你是杀手,你是杀手。”我听到一个女孩子高兴地喊道。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热门推荐
  • 恋上圣樱四少二

    恋上圣樱四少二

    一通电话,四大美女香艳回国,来到圣樱,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吓死了八个老师,九十个白痴。“砰……”某停车场里,一阵巨响……四男戴着墨镜,嘴角拽拽的抿起来,若无其事的开着车,银眸中的逝过不屑,看着自己的车就这么撞过去,只是细微的吹了口气,4部单车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一阵车风吹来,4女的校服裙有些摇摆,可怎么也掩饰不住生气,她们用手捂着裙角,气愤的看着四男“喂,你们干嘛撞我们的单车啊?!”4男取下墨镜,冷冷的扫过我们一眼,嫌恶的挑了挑眉,满不在意的说:“爱好”。于是,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上演了……
  • 校花之贴身高手

    校花之贴身高手

    他,从小跟着异人修练逆天诀,进入最神秘的特种部队,成为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杀手。一次失败,他提前退役,却成为了千金校花的贴身保镖,因不小心招惹到一些神秘的修真者,随后渐渐引出了一个世俗之外的修真世界……
  •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脚上相应的部位有内在的联系,一旦有病就能从脚上反映出来。我们便可以通过足部按摩、足浴、敷贴等疗法使人体气血运行,颐养五脏六腑,达到祛病健身的功能。
  • 我的童养夫是大佬

    我的童养夫是大佬

    【正文完,番外进行中】宠老婆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问:如果一个男人无比强大,还闷骚又腹黑,为什么会肯老实顶着“童养夫”这么小媳妇的身份?答:因为童养夫大爷的目的只有一个——护着原愿,宠着原愿,给她这世上最好的幸福。天然二女明星vs神秘大牌童养夫的甜蜜囧生活,男主宠女主,女主也宠男主,一对一轻松互宠文~
  • 名医贤女

    名医贤女

    当一代医女穿越成人人唾弃的将军独女后,到底是安于现状还是努力去改变?司云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低调,哪怕被传说成不学无术痴呆懒惰也不去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瘟疫死人?南方贫瘠?司云忍无可忍跳出来,治瘟疫,修水渠,利农耕……当小小呆女成长为一方领主,世人哂然,皇上亏大发了。
  •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长期驻扎于此,留下了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的革命旧址。《武乡的红色驻地》主要对全县的革命旧址进行调查和搜集整理,并对团以上机构驻扎过的旧址加以介绍,反映了武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八路军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老区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追捕,猎爱之令

    追捕,猎爱之令

    为将妹妹复活,不死之王久朗殇终于踏上了寻找前世恋人的旅途。帝星学院中,危机重重,她是蓝颖优?莎莉叶?还是特蕾西?突破重重迷雾之后,她最终找回的,是失去已久的亲情,还是至死追随的深爱?伊始的十三纯血贵族终于归位,七虹光破出神殿,主神回归,迎来最终的决战!而当最深爱的人为自己付出生命,黑姬樱又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救赎?最后的最后,迷雾终究散开……
  • 旱年里的人和羊

    旱年里的人和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心安是归处

    心安是归处

    她说,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伸出手,就能握住我,她说,不要怕,我会带你冲出所有的黑暗,她说,就算上帝也不能拆散我们……然而最后,她说,我从未爱过你。她叫安心,一生只求心安,可颠沛流离多年,才发现她的心安处,原来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