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100000005

第5章

后来他们到达了克尔格伦岛和克罗泽群岛,这是库克在南纬40度以南看见的唯一陆地。然后他们向东驶向澳大利亚。海上罕见的大风和大雾,使“决心”号和“冒险”号失去了联系。

“海底龙宫”探险

作家别里亚耶夫曾描绘了一个水陆两栖人,他生就一双凸出的大眼睛和青蛙一样的脚掌,身上长满闪着蓝幽幽光泽的银鳞,靠鳃在海中呼吸,能长时间地在水下生活。这个人物虽然是科幻故事里的形象,但却寄托了人类对深海生活的无限情思及不懈的追求。

为了突破人类传统的居住环境,到海洋中去生活,美国前飞行员爱德华·林克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海底探险的行列。就在林克跃跃欲试准备尝试遨游海底时,传来了美国海军军医乔治·邦德创立的“饱和潜水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深度不变,潜水员在高压环境下经过24小时后,机体内吸收的中性气体就达到了饱和,而一旦达到饱和,人不管在水中停留多长时间,气体的总量就不会改变,出水后的减压时间也不会增加。饱和潜水理论的诞生,使林克极为震惊和欣喜,他的脑海中立时萌发了“海中人计划”的设想。

为了加快进程,年过半百的林克决定亲自进行试验。1962年8月27日,在地中海沿岸的维尔佛朗什,林克乘水密电梯下到了水深18米处的“水下住房”,在里面呆了8个小时,一切正常。不久,林克又一次下到“水下住房”,呼吸着28371千帕(28个大气压)的氦氧混合气体,还在那里用了餐,依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水面上的人却抱怨林克在水下说话太快,而且尖声细气的。后来才明白,这是混合气体中的氦气在作怪。

这次林克在水下呆了14个小时,“海中人计划”看来确实可行。当然林克的目标绝不仅限于十几米深的海中,现在他决定向60米深度进军,不过这回他挑选了一位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潜水员——比利时人罗伯特·斯特尼。1962年9月6日上午9时55分,斯特尼顺利潜到地中海水下60米深的“水下住房”里,这座“水下住房”直径1米,高3米,房内四周安装了各种仪表后,所剩空间极为狭小,斯特尼只能坐在折叠椅上睡觉。他在“水下住房”里休息一会儿,又走出来到水中游泳,考察海底,再回到“水下住房”内吃饭。天黑以后,“水下住房”越来越冷,斯特尼连忙穿上毛衣,打开房内的电热器。他成为人类迎来海底之夜的第一人,一直躺到夜里10点多钟才进入梦乡。翌日早晨8时,斯特尼已经顺利地在海底度过了20个小时了。

汉诺西越擎天柱

公元前2000年前后,生活在地中海和黎巴嫩山脉之间狭长地带的腓尼基人,用山上的巨大杉树造船,在地中海进行航海活动。公元前1500年前后,腓尼基人就已航行到波斯湾进行交易。

公元前609年,腓尼基人奉埃及法老尼科二世之命,组织了一支3艘木船50把大桨的探险船队,想了解一下地中海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船队从苏伊士港启航,驶出红海,顺着非洲东岸一带南下航行,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航行了两万多公里,终于从一条狭小的海峡驶进了地中海返回埃及,完成了历时3年绕非洲航行一周的航海壮举。这是迄今所知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远航。尽管探险者本身并无任何文字记载,当时人们也没能从中得到有关海洋的理性认识,但它谱写了人类海洋探险史上的新的一页。

汉诺的船队每到一处都为后来的移民留下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几条船后便不再多管,用这种方法他们迅速在非洲西北海岸上先后建造了6座殖民城市。在继续向南航行的途中,他们依据前方地平线上闪烁的微光判定,前面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地带,这片沙漠正是撒哈拉大沙漠。

汉诺一行人在利克索斯河口补充淡水时,遇到了非洲的游牧民族。他们和土着人交上了朋友,并且在那里休整了一段时间。

汉诺挑选了几个土着人到船上当翻译,然后用了9天时间绕过撒哈拉大沙漠。这时船队的方向也由向南转为向着日出的方向航行。他们在一个海湾深处占领了一个名叫克尔内的小岛,据说现今有个海湾内也有个名叫赫尔内的小岛,可能就是汉诺当年发现的那个小岛。那个海湾,被命名为奥德奥罗河港。

现在,船队已经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得很远了,还可以继续向南航行吗?不少人想返航,可汉诺考虑到自己还有好几艘船和较多的补给,就放弃了返航回到迦太基的计划,继续向南航行。对汉诺来说,这种对非洲沿海带有冒险精神的考察比建立殖民城市更让人着迷。

此后不久,船队沿着新发现的一条大河逆流而上,在这条既长且宽的大河中有着许多鳄鱼和河马,令人不寒而栗。由于当地“野人”的驱赶,汉诺一行不得不放弃深入内陆的念头,重新退回河口,继续向前航行。经过12天的海上漂泊,汉诺的船队已经绕过了佛得角,驻扎在森林密布的群山下面。

皮西厄斯勇闯天涯

公元前240年的暮春,皮西厄斯乘坐着一艘重约100吨的商船由马萨利亚港出发,指挥着25名水手和一个领港员开始了他的海上探险生活。马萨利亚的居民们对这位讲究实惠的海员、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北方之行寄予了厚望,他们相信皮西厄斯会利用他那天才的计算和观测能力驶向正确的航向。

皮西厄斯的船向西贴着岩岸航行。尽管迦太基人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皮西厄斯好像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就来到了欧洲西部的海格立斯巨柱。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脉高峻的山峰和一堵拔地而起几乎遮蔽了半边天的巨大岩石,皮西厄斯利用苍茫的暮色开始了偷越海峡的冒险行动。天刚微亮,他们的船就成功地越过了海格立斯巨柱,驶向了大西洋汹涌的怒涛中。

皮西厄斯越过海峡后,沿西北方向航行,一帆风顺地抵达西班牙的加的斯。5天以后,他们在葡萄牙的圣维森提角开始向正北方向航行。皮西厄斯用星盘测量纬度,以保证船的位置始终在北纬43度,在航行到离马萨利亚大约600多公里的地方时,发现伊比利亚原来是一个仅靠比利牛斯山那几百公里的狭长地段与欧洲大陆相连的半岛。

皮西厄斯的船以每天航行80公里的速度,沿着法国草木葱翠的大西洋沿岸缓慢地航行。在法国卢瓦尔河河口的圣纳泽尔港补充了食物和淡水后继续向前,到了法国最西面的韦桑岛,皮西厄斯决定离开海岸向北驶向大洋,也就是向现在英国的康沃尔半岛西部驶去。当时的希腊人认为,这里就是地球的边缘。皮西厄斯在离开欧洲大陆向北方海域航行的时候,不无惊异地发现,在北方的高纬度地带,夏天的白昼竟延续了整整16个小时!

一路上,尽管遇到了寒冷的海水和灰蒙蒙的天气,以及不断遭受狂风和高达20米的巨浪的冲击,使船只走得很慢,但经过艰苦的搏斗,皮西厄斯先后抵达了奥克尼群岛和设得兰群岛,最后在设得兰群岛最北部的安斯特岛停泊休整。正是在这里,皮西厄斯依据他那天才的演算能力推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他们是在北纬60度的方位上!整个欧洲大陆的形状就像一个三角形,北边那个角离马萨利亚有1000海里,这在当时是一个很精确的计算。安斯特岛的白昼竟长达将近19个小时,这使皮西厄斯自己都感到有些吃惊。

皮西厄斯从安斯特岛的牧人那里得知,在离苏格兰很远的北方有一个名叫“图勒”的地方,那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当地人称为“太阳的安息之所”,也就是世界的尽头。皮西厄斯显然对此极为向往,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率探险船继续向北开去,6天后终于抵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图勒。这里的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见不到太阳。在这里,皮西厄斯和其他的人不仅观察到“午夜太阳”的壮观景象,还提到了岛上“高大的山峰”和“永远燃烧不息的烈火”

。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究竟是冰岛还是挪威的某个岛屿,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尽管如此,也许是受到他这次探险发现的影响,后来的作家和诗人都把遥远的地方和地球的终点叫做“图勒”。

悲壮的死亡之旅

1724年12月的一天,决定了伟大的海洋探险家维特斯·白令的命运,他被俄国彼得大帝任命为勘察加探险队队长。从此,白令走上了一条十分艰难的探险之路。1728年7月13日,探险队费尽周折,终于在堪察加半岛建成了一艘名叫“圣加夫里尔”号的小船,开始了艰巨的探险航行。此行是要揭开长期萦绕在地理学家头脑中最大的地理之谜:亚洲与美洲之间是否真有海峡存在?

小船乘风破浪,沿堪察加半岛悬崖嶙峋的海岸向北急驶。

白令站在甲板上向前遥望:左边遥远的地方高耸着亚洲沿岸熟悉的群山,成群的海象在船舷两边急速掠过,鲸喷着水柱突然从海里腾空跃起,海鸟在小船上空盘旋。白令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神秘莫测的北方大海探测清楚。

航行了16天,“圣加夫里尔”号驶抵阿纳德尔湾,稍事停留后继续往北行驶。没过几天,探险队在海上发现了一座岛屿,按教历命名为“至劳伦斯岛”,白令把它画在海图上之后,继续从浮冰的夹缝中向东北方向航行。在这年8月中旬的一天,他们穿过一条狭隘的海峡,进入了寒冷的北冰洋。这时北极的夏天已接近尾声,海风随着秋季的临近变得寒冷刺骨,海面一到夜间就结出一层薄冰。而且越往北航行,天气越恶劣,连续不断的暴风雨和大雾使船帆和桅杆遭到了很大破坏,小船左右摇晃,四周都是寒冷而神秘莫测的大海。

白令心里很清楚,不能再向北航行了。如果在北极的冬天到来之前还不返航的话,探险船随时都会困死在北冰洋的冰山之中,继续航行下去无疑是铤而走险。于是当探险船到达北纬67°18′线后,白令下令立即返航。

返航途中,正值大雾迷漫,白令未能看到远处的北美洲。尽管当时他们距离北美大陆只有大约24公里,可是海上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9目2日,他们安全地回到了堪察加海湾。

翌年夏天,白令再次出航探险。但这年的夏季来得迟却去得早,探险船队没开出多远,就被成群的冰山挡了回来。白令虽然没有看到北美洲海岸,但凭着他多年的航海经验断定,西伯利亚和美洲是不相连的。

由于第一次探险的成绩不大,俄国海军部对此很不满意,所以白令又拟订了一个更广泛更大胆的第二次北方探险计划——打通俄国北方的交通线,绘制西伯利亚极北地区的海岸线图,寻找和考察北美海岸。经过长达七年半的准备,由两艘船组成的探险队终于在1740年9月8日从鄂霍次克出发,穿越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之间的海峡,绕过洛帕特卡角,然后沿堪察加半岛海岸向北驶去。由于一路上遇到强烈的风暴,船队于10月6日才驶进阿瓦恰湾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这是探险队预先建立的基地。他们在这里平安度过了1740年的冬天。

太平洋探险

公元1525年,由西班牙探险家贾西亚·欧夫曼·得·罗文伊沙率领的探险队一行7艘船只从西班牙出发,前往太平洋探险。经过几个月的航行,在太平洋度过了冬天后,只剩下4艘船,最后能横越太平洋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只有两艘。搭乘旗舰圣玛利亚·维多利来号的罗艾伊沙和卡诺在到达香料群岛之前就已相继死亡。

曾经征服墨西哥的费南多·科得斯奉命筹组救援探险队,在1527年的10月31日,三艘救援船只从墨西哥出发,但船队出港数天就遭到了不幸,其中的两艘船被暴风雨吞没。只有由阿尔瓦洛·得·萨维特拉所指挥的第三艘船佛罗里达号安全抵达摩鹿加群岛。萨维特拉在该地和罗艾伊沙探险队的人员会合,于1528年的6月3日一起继续向北美进发,途中因遇到强烈的东北季风,所以只好折回摩鹿加群岛。

萨维特拉第二年夏天,再次发航,向大洋挑战,这次他采取更南端的航线——亦即沿着新几内亚的北海岸前进。3年前在航向摩鹿加群岛途中,被强风吹偏航线的葡萄牙人乔治·得·美涅杰士也同时发现了这条海岸航线。

萨维特拉航行至新几内亚时,当地的土着对他们非常友善,给他们提供了新鲜的水里蔬菜、鱼类和野猪肉,其实那些土着是一些“鬈毛的食人族”,之所以那样做,是源于对文明的恐惧。

萨维特拉从巴布亚继续向东北航行,沿途发现了阿得米拉的群岛及马绍尔群岛中的许多岛屿,佛罗里达号后来在马绍尔群岛的艾尼威特克岛停泊。当地的土着肤色明亮,男人们在手臂和身上涂抹着各种色彩,女人们则留着长头发,他们以歌唱和舞蹈欢迎从海上来的探险队。由于萨维特拉患病,所以船员们在该地停留了八天,然后又继续向东航行,但是为逆风阻碍,只好再度回到摩鹿加群岛,不幸的是,萨维特拉病体越来越重,最后竟不治而亡。

8年后,由赫南度·得·格利哈瓦指挥的西班牙探险队再度出发,他们经过墨西哥,于1537年间在吉尔贝特群岛一带发现了许多小岛屿,但是格利哈瓦后来却被船员们所杀,船只也在新几内亚附近的洋面遭到沉没的命运。

西班牙探险队似乎总与厄运连在一起,由路易·罗培斯·得·维拉罗伯斯所指挥的另一支探险队共有六艘船只。于1542年从墨西哥出发,安全抵达香料群岛。但是在回航途中也遭到不幸。记载这次航行路程的是一位名叫乔凡尼·加耶塔诺的意大利人。后来他和祖国的一些探险家们一起发现了夏威夷群岛。

西班牙人并没有被重重的不幸吓倒,从1564年到1565年间,他们继续在菲律宾群岛开拓殖民地,为了将太平洋群岛永远置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内,他们又派另一支探险队从墨西哥出发。这支探险队是由米凯尔·罗培斯·得·雷加斯比所率领,目的是要找出最顺利的回国航线。此外,在必要时还可借着舰队的协助,强迫异教徒的土着改信基督教。

船队中有一艘最小的般只——40吨的圣庐卡斯号在出发两星期后脱离了船队,这艘离队的船只,对于后来太平洋群岛的发现,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余的船只继续向菲律宾群岛前进,雷加斯比为西班牙建立了两个殖民地——第一个是在宿务岛,探险队毫无阻碍地登陆该岛;但是在第二个殖民地的马尼拉岛上,探险队则和岛上的土着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探险队用洋枪火炮征服了长矛弓箭的土着人,成功地控制了这块殖民地。虽然葡萄牙人一再地提出抗议,但是后来,几乎所有附近的岛屿,也都列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内。

同类推荐
  • 天文馆漫游:宇宙奇观

    天文馆漫游:宇宙奇观

    本套天文馆漫游知识丛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天文、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天外宇宙发现总集

    天外宇宙发现总集

    在晴朗的夜晚,当你抬头注视星空世界时,你可曾想过,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天文学家们费尽了心机,希望找到人类的天外知音,哪怕是原始生命也好。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把目光集中到地球的近邻——火星上了。
  •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热门推荐
  • 第一降妖师:浴火魔妃

    第一降妖师:浴火魔妃

    她,21世纪暗黑帝国的新任首领,世界上最后一个降妖师,清冷傲然,狠厉肃杀,最终与叛变族人同归于尽。她,东岚大陆千代家族最没用的草包嫡女,胆小怯懦,任人欺凌,最后甚至因一双紫眸被当成魔尊转世,在大火中窒息而亡。当紫眸再次睁开,天才杀手浴火重生,风云突起,天地为之变色!废物如何?殊不知她异能潜藏,乃是修炼奇才!丑女又如何?面具之下惊艳容颜,风华绝代!练魂力,降妖魔,身居高位掌握重权,才华尽显,锋芒毕露,一鸣惊人!她是天生的强者,必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且看她如何在异世磐涅重生,傲视九霄,笑看天下!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 重生传说

    重生传说

    ——假如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样来过?2003年,周行文因为一个极其可笑的原因回到了自己3岁的1986年。他欣然接受,重新来过,未来20年的波折坎坷从已知变成未知。这样的故事到底好不好看?人在该抓住某些东西的时候是否该及时出手?你是否后悔过自己的学识和胸襟没有现在开阔?你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屡次偷懒之后却悔恨不已?人生不能读档,望大家珍重。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我都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可谁知道它是那么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其实,换一个人,并不会天色正常。
  •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智慧是对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评价,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智慧是知识的最完美的形式。智慧虽然在各个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对于艺术家来说,智慧指的是创造的能力,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则是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外交家的智慧则更侧重于反应和语言的能力等等……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娇妃惊天下:霸爱罗刹王

    娇妃惊天下:霸爱罗刹王

    被莫名的丢到异世,杀宣王妃揍皇帝扁摄政王,还生死无惧是为啥?带着神兽小弟,扛着嗜血剑,风风火火的把天下当成了自家后院逛了便,没想到她欠了一屁股的感情债。“我会等你的。”那傻得有点痴呆的严诺。“杀了我嫔妃,你就留下来顶替她的位置吧。”沉默寡言的宣王居然密谋想监禁她终身。“你就是死了,我也能让你活过来,区区逃跑就想躲开我可能吗?”不当人是条命的秦月居然占有欲完全超标。看来除了回家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 悍妃训夜王

    悍妃训夜王

    当底线再次被触犯,某王爷被她一脚踹出了屋外:想娶我?做梦!某王爷一张俊脸气的变了形,狂暴怒吼:“死女人,我一定要娶你!”(本文纯属虚构)
  •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有心机,就能在人生长河中腾空踏浪,左右逢源,做事有心计,就能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事事如愿,做人没有心机,清澈如水看似美好,却食之无味,做事没有心计,自视清高看似骨气,却四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