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00000005

第5章 如何在喧嚣中安顿身心 (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人世浮华,放得下,才看得开宠辱得失;放得下,才能于转念间遇见幸福。愚者总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智者却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今日不执著,明日才不会后悔。放下心中的负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随缘任运,不执著、不强求、不贪恋,便能从容获得身心的大自在。

世事无常,不必挂怀

【佛心智语】

能够明白自己心中的欲望皆是妄念,自己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想到这些而放下执著,才能得到解脱。

在300多年前的日本,有一位老禅师在圆寂之前应弟子所求留下遗偈,他倾尽全力只写了一个“梦”字,而后便含笑去世,他就是高僧泽庵宗彭。

高僧圆寂之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一生的修行或者大悟之后的禅理为后人留下遗偈,一般以五言、四方为主,像泽庵禅师这样只留下一字为偈的实属罕见。他在入灭之际为后人揭示了人生如梦的真谛,他一生写了上百首有关“梦”的诗和歌,其中一首写道:

人世沧桑虽有情,来去匆匆皆为梦。红枫染尽群山麓,残阳西下闻秋岁。

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佛家认为世人所经历的生死过程犹如一场梦,“众人在人、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或上升或下降或转生,出生入死,死了又生,此生到彼生,一生又一生”,这是一场生死梦。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也谈到过梦:“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是一种世事无常,被莫测的命运捉弄的感觉。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留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佛说无常经》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佛陀在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千百非一,族性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荧穿水。

回到竹林精舍,待佛陀洗足毕,就座后,阿难即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了解其中的义理,祈请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是否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屠户之家,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放这群牛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逐日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赚钱。就这样一天过一天,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了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牛儿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得吃草玩乐,或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如此无知,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大众开示:“不仅这群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知晓无常的道理,执著地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求彼此伤害。当无常来临之际,又无能力超越,徒然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所以,世人又与这群牛有何差别呢!”

不仅这群牛不知道无常的道理,连人也常常在浑浑噩噩中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磨难。很多人从生到死都像是在梦中一样,虽然在其中忙忙碌碌、吵吵闹闹,煞有介事。有的是身在闹,有的是心在闹,有的是身心皆闹,但是整个世界,以及世间的一切,每时每刻都不断变化着,没有永恒的东西,例如人有生老病死,这些都是无常。

无常是苦。佛法说,人生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而在这个苦里就有无常。无常生白发,无常催别离,无常导致求不得,无常将朋友变为冤家。捉摸不定,随时变化,这是无常,也是空。

无常就是没有永恒,然而无常又是永恒,表面看来是一个悖论,事实上并不矛盾。佛法讲“无常”,指的是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只有“经常在变”这个原则永远不变,所以无常就是永恒。

诗仙李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又何必过于痴迷?

苏轼也在《前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生命不过是须臾一瞬,注定要受无常红尘的颠簸。从梦中醒来,心中便会开阔明澈再无挂碍,对生死、自我也将不再执著。

假如有一天世人能够认识并接受世事无常的事实,就能够明白自己心中的欲望皆是妄念,自己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想到这些而放下执著,才能得到解脱。

不自扰,烦恼都在身外

【佛心智语】

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

生命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在佛教的四圣谛中,苦谛是最关键的一谛,也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解脱分为身体的解脱和心的解脱,也就是肉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脱比身体的解脱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学业不顺利、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累……这些人身在牢笼之外,却将自己的心困在牢笼之内;而有的人即使身陷囹圄,也能够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欣赏明媚春光,聆听虫鸣鸟语,享受柔和微风。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是人们自找的。

道信第一次见到僧璨禅师时,施礼问道:“大师慈悲,请您指点我解脱的方法。”

僧璨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谁把你绑起来了呢?”

道信不明僧璨禅师为何会发此问,于是恭恭敬敬地回答:“没有谁捆绑弟子。”

僧璨禅师微微一笑,对道信说:“既然没有人把你绑起来,你又为何求我帮你解脱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顿时开悟,后继承僧璨禅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第四祖。

开悟之前的道信并未领悟到是自己的心束缚了自己,心不自在,即使肉体进退自如,依旧会挣扎于痛苦与困惑之中。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无所挂碍、不执著,让心自在,不让心停在任何事物上,事过心过,事来心生。做了好事马上要丢掉,同样,对于痛苦的事情,也要丢掉。如果不丢掉,就是心有所住,也就是心被困住了。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有一次他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希迁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希迁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体会佛法真意),这位学僧在回到江西后见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少重?”

“我没仔细量过。”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湖南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马祖禅师用诙谐的语言点出了学僧的心态:放不下他人对自己的毁誉,一点小小的烦恼便时时放在心上,不肯释怀。只要自己放得下,一切烦恼便都在身外,不会对自己产生丝毫影响。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可谓一语道出了人生苦恼的境地。其实世间本没有烦恼,是人心有了欲望,有了攀比心,才生出了“得不到”的烦扰和“比不上”的苦闷。一个人若能从容淡定,便会远离烦恼,体验另一种生命,另一番境界。

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不做庸人不自扰,不将烦恼放心头,风过耳处,才能享受天高云淡。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佛心智语】

表面的不执著并非真正的放下,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

世上人,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放下”二字,诸多禅味,人生在世,想要做到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得起的人,是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而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大多数人,总是提不起意志和毅力,却放不下成败;提不起信心和善心,却放不下贪心和嗔心。

一对学禅的师兄弟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处浅滩时,他们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踟蹰不前。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大和尚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小和尚继续前进。

小和尚跟在大和尚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默不做声。

晚上,回到寺院后,他忍不住了,对大和尚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怎么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大和尚笑着答道。

大和尚背女子过河的举动是提起,是负责和奉献;背完之后立刻抛到脑后,是放下。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这是大境界。小和尚则当提起时提不起,当放下时又迟迟不放,在提放之间走入歧途。

佛法中言: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悬崖撒手”就是一种放的姿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唯有放下,才能真提起。放下,不仅要放下自己,还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表面的不执著并非真正的放下,正如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看见别人有难,却为了佛门戒律而袖手旁观,便以为是谨守了佛门戒律,却不知自己的挂心才是真正的放不开。

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都分辨不清,又何谈提起与放下?

赵州禅师的禅风非常锐利,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要人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无奈地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同类推荐
  • 守则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守则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守则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每天一堂责任课

    每天一堂责任课

    生命意味着责任。你就是责任的主角;责任不是口号。落实才是目的责任是个人精神素质的基本体现,责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核心。最快乐的人生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最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勇担责任、负责做事。懂得责任、学会负责,快乐与成功会环抱左右。
  •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本书从毕福剑主持节目和接受采访时的精彩对话或语录,主持风格也颠覆传统,以及在其他公众场合的幽默话语着眼,毕福剑不仅长相另类,全面解析他的说话之道和幽默智慧,从而让读者从他的幽默与口才中得到启发,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俊才云集之地,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处世智慧。甚至连普通话都不够标准,但他却是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也是《新周刊》推选出的“最有百姓缘主持人”
  • 处世警示

    处世警示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幸福人生好心态

    幸福人生好心态

    心态是寻找幸福的指南针,不同的心态通往不同的幸福终点站,总有一种心态可以让你得到幸福。用寻找幸福的心情去改变自己的心态,用适合自己的心态去赢得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热门推荐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耕耘记

    耕耘记

    穿越到古代,她的家里穷得连一根针都没有;没有爹娘,没有田地,只有两个饥瘦的兄弟。穿越回古代,要的是什么呢……一方田,一个家,再来个相互欢喜的儿郎。这就算是美满的种田人生了吧?
  • 离婚不离家

    离婚不离家

    夫妻俩为什么会离婚?离婚后俩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而最终怎么会走向离婚不离家的地步?两个已不再是夫妻的男女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他们最终走向哪里?会幸福吗?<br/><br/>跟文的读者请加群:16698382,23606237,14283680<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故事的开始,井井是个不起眼的初中女生,她没有显赫的家室和傲人的外表,但是她拥有着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爱情。可这一切却在初三的上半学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兔子与她之间的幸福被一些大大小小的琐事所破坏,那么他们的爱会不会被磨灭呢?保罗、小C是她从小到大的好闺蜜,这看似相濡以沫的友情又会因为谁而变得越来越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经历的重重蜕变,最终究竟会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在这个青涩懵懂的季节,请叫我带着衣角的风,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 为人处世必学的鬼谷子智慧

    为人处世必学的鬼谷子智慧

    通过对《鬼谷子》的学习,将让你懂得如何掌握谈话的节奏和技巧,交流的方式,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等,推而广之,从应用的范围来看:阳、动、刚、张、方等都可归为捭术;阴、静、柔、弛、圆则可归为阖术。变阳为阴或变阴为阳,以静制动或以动制静,以柔克刚或刚柔并济,都可以说是捭阖之术的延伸与推广。
  • 清宫情空净空

    清宫情空净空

    管它宫廷诡谲,任凭风起云涌,只愿留在心爱的人身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甘之如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不好了不好了,大夫人落水了。”偌大的花园里,景色十分怡人,那呱噪的声音听着十分的突兀,一个老婆子手做喇叭状,大叫着。“什么,大夫人落水了?”很快,来了不少的女眷,将湖中的那个人拉了上来。可惜,那湖中的女子落水时间不短了,又无人给她做及时的救护,似乎断了气儿。“哎呀,大夫人啊,你怎么就想不通呢?”老婆子把手放在女子鼻下,发现没气了就大哭了起来。“不可能的,我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