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5000000008

第8章 人情篇(8)

铁凝自荐了散文《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前一篇散文中,她描绘了一个人置身于大雾的感受。触景生情,灵感突发,放松心情,展示本我:“只有在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雾里人生感受,自是一番滋味,最为难得。这是文章的支点,也见出构思的奇妙,她的语言委婉清丽,一如她小说的文风。

铁凝的散文最早结集的是《草戒指》、《女人的白夜》。她以温婉的笔触,写世事人生,尤以女人的人生片断,最见光彩。代表作有《河之女》。一个关于河中的石头的故事,写得曲尽其妙,也以出人意表的感悟,诗化了大自然中的情怀。河水,石头,人物,风习民俗交织相映,景象物象与情思相得益彰。所以,她在散文的感言中,以“心灵的牧场”来表述:

……

世上的各种文体,同植物和动物之间、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之间一样,都存在着交叉状态,但这种交叉的状态并不意味着彼此可以相互替代。比如小说和诗,是可以使人的心灵不安的,是可以使人的精神亢奋的,是可以使人大哭大笑或啼笑皆非的,是可以使人要死或者要活的。散文则不然,散文实在是对人类情感一种安然的滋润。

散文是心灵的一片牧场,心灵就是这牧场上的牛羊。当牛羊走上牧场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因辽阔、丰沃和芳香而生的自在。

散文需要自在……

安然自在,心灵牧场,散文的精神性为其主要,这是文学的归宿。以此为旨归的文学,是具有滋润人心的力量。

我说她的周到,还因为另一件事,在她一年后给我的信中说:

王必胜:

你好!

寄来的新闻出版报收到,多谢你对《无雨之城》的褒奖。

遵嘱,给长江文艺出版社写了几个字,不知会用否,请转交。有事随时联系。

夏天好。

铁凝94.7.4

信中所说的新闻出版报的文章,是我评论她的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的小文。我是从通俗化和严肃性的角度来论及的。那段时间,受大连日报的读书版之邀,为他们开有“京华书影”的专栏,每半月荐一书。我写了这部小说的评介,后也给新闻出版报的朋友发表了,这就是她信中说的,对《无雨之城》的褒奖的事。我以严肃与通俗的话题说到,小说有通俗文学的故事框架,严肃文学的内涵。“它是在二重人格的精神层面上,描绘当代人的政治仕途与情感隐私的尴尬和两难之状,直逼人生最为隐秘的情感之角,也在反思在物欲、媚俗的时弊中,健全的人格之于现代人的重要。”这部小说在铁凝作品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一个纯情的严肃作家,通俗化的路子,或者加入了那一时期小说寻找新质文化的反思中。以后她写的另一部长篇《大浴女》,也可视为同一路数。

信中,她说的写字一事,是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题字。当年,我的学长秦文仲是一个编辑室的头儿,他多次托我,说社里好像是个什么纪念日,要请铁凝写个祝词或者随便一句话。我曾建议他们在北京找个书法家倒也省事,可铁凝在外地,怕不太方便,私心想还不如书法家写个字得了。可是他们坚持,非要铁凝的不可,至今,我也没有弄明白是何因。记得还很少有找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题词什么的。可见他们对铁凝的重视。我已忘记了是当面还是信件请托铁凝了。不料,她很快就写了,让我十分感动。抱歉的是已忘记了她所写的内容,也忘了收到后如何转交长江社的,有否给她回音。事过多年,这题词什么的也不知何在?真有点不敢想象。也没有多大的奢望。因为具体办事的秦兄,是个好人,他在单位里还有很多的关口,出版社的几经变化,书后来再版也没有与我们打个招呼,可见一斑。再说,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世事茫茫,觉得对不起写字的主人。但,铁凝的周全,让我在出版社那边,有了交代,在当时是很愉快的。

与铁凝的熟悉,是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研讨会。那是在1989年2月,那次会议我写了一个较长的报道,以评述的方式说会议谈作品。当是较早的关于这部小说的新闻述评文字,后来又约发了有关的评论文章。记得铁凝为此还来过电话说及,想是她办事很周到。

后来,间或是在北京还是石家庄的会上,偶有见面,几年前她的新作《棉花垛》出版后也在北京开过研讨会。那是她上任主席前的最后研讨。位置更高了,时间更紧张了,只有更为勤勉而严谨了。听到较多的是,艺术上她勤奋精进,摇曳多彩,变法创新,而为人上她是通达周到的。这也是一个作家而主席的必要修炼吧。

结语

拉杂把十多位作家的信件作了一番评述,意犹未尽。其实,说评述不尽恰当,是借题发挥,说同他们的交往,说他们的文学,主要是散文的成绩。

写了这些,遗憾二字油然而生。是的,我没把收入书中的五十五位作家悉数写到,不是因为篇幅,是现存的信件中不少作家阙如,有几位老人,像冰心、巴金、孙犁老们,年事高不便直接打扰,还有的信件是寄往合作者潘凯雄那儿,也还有因保管不善没有找到,种种原因,就只留下一个遗憾了。那些没有写到的作家,如王蒙、王安忆、王中才、李国文、从维熙、史铁生、叶兆言、冯骥才、刘心武,贾平凹、莫言、苏童、余华、陆文夫、张贤亮、张承志、张炜、张抗抗、高晓声、格非、迟子建、陈世旭、苗长水、金河、赵玫、阿成等,或许以后有了机会再续。还有,写到的作家们,也是印象式的札记,请包涵了。

之所以把作家们关于散文的文字,基本抄录,觉得这些文字有相当的分量,也为研究者留下一些资料吧。这长不过六百,短仅是二三百的文字,是一篇篇精短小文,集中了小说家们对散文的领悟。谈文体,说语言,论意境等等,或零星感受,或细微梳理,各不相同,甚或矛盾,却出自内心,发于肺腑。随意为之,皆成文章。洋洋数十家,倾情于一种文体,甘苦寸心,见性见情,纵观文坛,历览散文百花园,实为难得,恐也绝无仅有。

因而,读他们,兴味盎然;写他们,言不尽意。“此情可待成追忆”。唯感佩而感谢。感谢散文,感谢小说家们的书信。

2010年4月老田

老田是我们部门的老主任,原名田钟洛,笔名袁鹰,在文坛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少说有三四十本,包括散文、诗歌、杂文,以及编著。他主要写散文,曾有数篇作品入选教材。五十年代,他的域外题材的少儿诗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前几年,巴基斯坦总统访华时授予他贡献奖。还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老委员,他从四十年代起就从事新闻工作,一位资深的报人,他的文名和资历都是令人尊敬的。

老田,是大家对他的一种亲切自然的叫法,那时候,同事间称呼简单而随意,从不叫官职,没有谁把对人的称呼与叫职务联系起来。这在当时很平常,上行下效,大家都如此,老一点的不以官位自恃,小一点如我辈,也没有在称呼上的不便和难堪。一个平常轻松的称呼,体现了单纯亲切的人际关系。

我是1982年来到现在这个部门的,之前曾在一个大学,要说那里大小也是个局级,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也有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大家都以某某或老某小某相称,连学校的某某老师的常规叫法也不多,没人叫官职,也没有人摆架子,好像没有条件摆什么架子。我的直接领导是一位三八式的干部,他的副手也是一位老同志,从年龄上我们相差三十多岁。他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拖把和抹布满楼道地搞卫生,与他们共事几年,从没有听谁叫他们官职的,连我当时作为小字辈的,也这样老武老苑地叫,没觉得什么不好。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这些当事人的带头,谁也没有把这些个或大或小或实或虚的职位当回事,这个好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光大于后辈中。我那时刚到北京进机关,因了这先行的一步,来到报社后对这种平常而简单,其乐融融的集体氛围很适应,仿佛这文化机关就是这样子的,所谓官僚衙门,一点没有感觉。

按说,老田我应当尊为老师的。他不仅在资历和学识上,在生活上,是我所尊敬的老师辈的人,而在我上研究生时,师从他指导学业,也是名正言顺的老师。只不过,我们上的研究生班是集体辅导,老师只是专门指导论文写作的。可能这一点与专门的导师制的研究生不一样,所以,在几次的场合我向人介绍,老田是我的导师,他却不以为然,总说哪里哪里,一笑了之,一番真诚的谦让,也就不再多说。有时候,我想,学生不才,忝列其门,有辱吾师,而从心里来讲,我总是把他当做导师的。如前所说,他不仅是我学业的导师,而在他身边工作的那几年对我的教育和关爱,以及他在单位以至文坛的口碑,都是为我师表,有如师严的。

记得第一次去见他,大约是1980年。他的办公室还在王府井报社大院,我是首次登门,拜他为师,对于一个年近而立的学生,他也许觉得没有什么可要交代的,而于我却近距离地见到心仪的作家,投其门下,颇有点惶怍,简单地交谈,觉得我导师是一个面善之人,那副身子显得结实,虽有些发福,但看出来他的干练,听他说话,觉得江南普通话里透露出浓浓书卷味。

这以后,因他工作忙,写作的事仅与他通通电话,学业方面也只是简单汇报,到了快毕业时,才因写作论文与他接触稍多些。他对人对事,总是十分的宽厚,也许是这个年龄有所成就的人,对于后辈的仁厚,也许是一种放手的信任。记得我的毕业论文,他也没有具体提些什么意见,只是在大的框架和结构上,宏观指导,也是到了论文打印上交时,他作为最后的审定人、导师,签字放行。他对我最后的论文答辩,也没有后来的一些辅导老师那样的紧张,没有为我谋划商量,以便有所预案,应付可能的不测和变故,像后来我所参加评审学位时的那种杂七杂八的人事和非学业的纠葛。当时,我的评审委员有几位、都是谁,田老师也没有过问。大概他以为,我们这些“文革”后较早一批的研究生们,耽误了十年,恨不能夺回荒废的时间,大家学业勤勉,对这批人的行事标准、学业研究,较为放心,觉得都有相当的自控力;或许,田老师们还以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清纯,学风纯正,作为老知识分子,他希望看到的是年青人的认真求实的作风和老实本分的态度。这也许是老田他们这一批德高望重的新闻、文化界知名人士,乐于指导我们这批年龄不一、社会经历也较复杂的研究生们的一个缘由。

毕业后,我成了他的下级、同事,到1987年他退休。这段时间里,我亲聆教诲,他那学者的风度,长者的宽怀,父执般的善心,深有体会,也时有感动。部门里大都有我这种看法,记得缪俊杰先生曾在文艺报上写过一篇文章《袁鹰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老田的为人为文,说他“官不大,名气很大;职务不高,威信很高”,认为老田是最没有架子的,对人对事真诚善良,心胸豁达。我还记得,最为大家谈论的是,他得了稿费后,总要交一笔党费,这已成了惯例。老缪的文章说,“文革”前,老田曾一次交了八千元的党费。二十多年前,人们的工资很少的两位数,除外也就是一点不多的稿费了,老田每有稿费都拿出一些,好像很自然。那时,也不时兴搞什么内部的表扬,也没有内部的宣传小报和单位的闭路电视,这类宣传也不是老田的本意,他也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纯粹是个人的行为,只是表达一份神圣的情感。按说,他的家境并不宽裕,家中老父亲和一个残疾的女儿,需要照顾,可他却多年一直是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个老党员、一个部门领导者的心意。那时候,不时兴作秀,也不像现在有人还没有做点什么,满世界地鼓噪,生怕自己做了一点事别人不知,特别是那些有点权力或有点小权的人,陶醉于表扬与自我表扬中。

老田属于那种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的人。他在主政部门时,没有见他激烈过,每每部门的会议,都在一个稍大些的办公室里开,如同农村田间地头的村民会,随意地坐着,谈点实事,无高谈阔论,只有信息情况的交流,简洁的工作安排,如此而已,要做的和要办的就解决了。而作为主角的他,不激烈,不焦急,也不偏执,但也不马虎。属下的有条不紊,工作也没有出现过差池,也许那种纯正的文学和文化气氛,让各位编辑同仁、同事们各司其职,演绎得得心应手了。老田领导作风朴实,不指手画脚,不颐指气使,哪怕是对我这样的小字辈和新来的,说话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不说官职(好像他已是“文革”前的十三级,属高干之列),就是在年龄上,他可以是部门的有些人的父辈级,可他还是以细声和气谈工作,商量的口吻说版面,即使议论单位的大事小事,即使批评文化界的一些不良之风,或者激愤于某些孜孜于利禄权势的人,蝇营狗苟的事,他不像我等之辈,恨不得与之绝决;在他也多是一种认真地分析,还为那些本来就是尸位素餐的人,那些混迹于文坛而捞取资本的人,作些“假若”、“如果”式的推想。比如,说他们也不容易,替他们的生存现状着想,其宅心仁厚,为不多见。在“文革”中,老田被造反派打倒,也有个别同事落井下石,颇不地道,他的处境可想而知,可平反主政后,他并不把过去的恩怨当回事,连那些对此有过节的人也心有芥蒂,可老田却对此付之一笑。在他的眼里,总是看到你的优点;在他的心里,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与他共事几年里,我发现他没有批评过什么人,甚至于,对别人的挑剔和耍性子,他也不太计较。大约是1984年左右,一次因为一块小刊头漏发,开了“天窗”,造成了报纸上的不大不小的事故。在部门会上他自责,检查批评了这件事,可是当事人却有些漠然,不当回事,好像还说了些不合适的话。这事让我们都以为当事人太漫不经心了,而老田只是把这件事在大会上说过以后,没有因为对方的散漫而动怒,更没有因此而给人“穿小鞋”。他好像不曾批评人,也没有见到因为什么对属下发火,更不会无名地动怒。这些,除了与他的修养有关,我认为,体现为老田对事对人,多以一个文人的思维来对待,无论是他的下属,他周围的人和事,他取的是平等宽厚,甚至于过分的自我担当。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想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这种大度的领导作风,最容易赢得尊重。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荒野的狐灯

    荒野的狐灯

    重新演绎了袁枚的著名鬼怪笔记小说《子不语》里的精彩故事。一个死人千里赴约,去向同窗好友交代身后之事,执念不舍,一直到化作了一具僵尸,作势扑人!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染红了她的长发,却看见圣庙门前的一个赑屃头上猩红耀目,一个仙女思凡,对一个卖鸡的农夫暗生情愫,在城门口拦住他,说:你卖掉鸡会得钱八千四百文,一个书生去深山里寻死,却不期遇见了已死的相好——一个妓女。而旧相好再不肯跟他缱绻,说:我已经是仙女了。这是一场场人与鬼之间的缱绻缠绵。它惊骇诡异,曲折动人,描摹出了一切魑魅魍魉最本色的一面。它让我们突然惊觉,有些鬼怪,竟然如此可爱!《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中国历史上最伟人的志怪小说之一。
  • 男+女之幽默

    男+女之幽默

    说男道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婚后之爱女人的聪明是装傻锁住男人的“放蛊”假戏真演阿哥开始当绅士我不嫁人碍着谁啦夫妻相疑恋爱也需要技术手段爱情永远得折腾劝你真正地失恋一次逼着你谈隐私怕老婆是打不过老婆吗女人怒吼不当月亮“小兔崽子们”谈恋爱再谈“小兔崽子们”谈恋爱推敲一下脸蛋的美最消耗体力的工作是恋爱女人经常爱混蛋玩弄式的伤害大丈夫甘拜下风张口闭口说讨厌爱得恨不能咬一口没有度量的男人男女一样,活不到天亮妙在“男女有别”爱情多少钱一斤命运莫测死活就是不离婚时尚男女美之折腾妻子和情人哪个重要男人完美即完蛋第一眼就爱得要死家庭电视战漂亮热情的马达姆俄罗斯浪漫漂亮有时不是件好事……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照世杯

    照世杯

    《照世杯》是清初著名话本小说集,又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共四卷四个故事。这四篇小说均以对末世封建社会的批判暴露为共同倾向。在艺术上,此书是话本小说走向衰落时期中的较有特色之作,不仅有生活气息和可取的内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九雷

    九雷

    一个不一样的斗气世界。一部绝世的《九雷功法》。注定要让这名少年,遨游九天之上,俯瞰天下。
  • 恶魔小组(第2部)

    恶魔小组(第2部)

    本都高中的“重炮手”龙旖在一次意外中救了元心,面对元心美貌,花花公子龙旖决定到横焰高中将元心追到手。俊锋得知龙旖追求元心事情后,与龙旖发生了冲突。而龙旖的哥哥龙武就是这次全国武术大赛中鹿川最强的对手。安熙教练一直想将恶魔小组培养成专业的篮球队伍,在篮球高手明哲加入后,恶魔小组多次与专业篮球队进行较量。从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经验。而篮球联赛中,横焰高中的第—个对手九是本都高中,一场残酷而激烈的竞争即将开始……
  •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神伤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书,只是你的这本正在书写的书,至于能否写得精彩,这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么?!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拥有了它们,你就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
  •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重生之妾侍大翻身

    骆童谣,现代外企高管居然被香蕉皮意外害死,是自己太凶悍?还是自己太倒霉?骆童谣,古代秋月国首富嫡女,却软弱无能,在喜轿上服毒自尽。一朝穿越,再次睁眼。她早已不是那个爱他爱的没有自尊的女人;更不是那个任人鱼肉的女人。面对夫君不爱,嫡妻找茬,明争暗斗,她只是淡笑应对。她可是现代的“白骨精”岂会任由你们欺负?不就是豪门宅斗,争风吃醋吗?她可是很善良的,人家要刁难,要谋害,怎么能不给人家面子呢?不但要给面子,还要尽力配合呢!所有阴谋,陷害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男人,真是可笑,男人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从古至今,只有钱才是最可靠地。所以,她只为钱。他为了男人的尊严,他们斗得不亦乐乎,斗得是火花四溅。可是皇帝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在这繁华的乱世,她要的只是一家安定,与心爱之人厮守一生,但若触碰到她的逆鳞,她会让你品尝下地狱,赴黄泉的滋味!不信,可以来试试!她守护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不欺负你,但你也休想欺负我;就算是我欺负了你,但你……依旧别想欺负我!
  • 妖王的追妻攻略

    妖王的追妻攻略

    “公子,借窗一用,可否?”初次相见,她被追的走投无路,只得向他借路!她,六王府小郡主,天之骄女,嗜好美男成性。数年前,无意惹了某妖孽后,逃之夭夭,怎知那人不仅是长的妖孽,本就是妖孽,妖界之王,魅惑众生!从此两人从此两人牵扯丝丝缕缕。他为她成为第一富商,她浑然不知,恣意快活!数年后,一两银子的交易,更让他咬牙切齿的算计,誓要纳其为后!
  • 皇子太妖孽

    皇子太妖孽

    一朝穿越,成了丞相之妹。在无情宫中处处生情。都说宫中乃无情之地,但与悠然和芷卉的姐妹情,与五皇子和太子的知己情,都无半点虚假。安妃真诚相待,颜先生倾尽所学的教导,卿尘最初的依赖,都让沐果深陷其中。纵使最后所有的情义都支离破碎,但至少曾经拥有。皇宫中看似步步惊心,处处明争暗斗,但终是抹不了寒冬中的暖意。本是无情心何处惹情义。这宫闱坚不可摧的,不是厚厚的城墙,是人心。只是去年秋,如何泪先流。
  • 校园聚焦

    校园聚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