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1000000006

第6章 文学家的使命

我是嗜好文学的,也曾多时努力于文学的创作;然而我却不是文学研究家,对于文学,我没有深湛的理论,关于别人的深湛的文学理论,我所涉猎的也极有限。因之我对于文学的知识,与其说是由学习得来的,勿宁说是由经验得来的,更为确切些。

文学家对于人类社会,究竟负有何种使命?在我平日提笔创作时,对于这个问题,就不曾思索过。我只觉得我要创作的动机:有时是为了回顾既往的生命伤痕,不知不觉发生感喟与悲叹的呼声;有时是为了不满足现实,而憬憧于未来的乐园,写出瑰奇的理想;有时发见生命的真意义,以某种事实为象征,写出极兴奋和突进的生命的波动;有时是为大自然的伟丽所惊吓发出赞美与歌颂;有时为了一种同情而悲哭而狂呼……将我创作的动机归纳起来,可以说只是为了表现我自己的生命而创作,至于这些作品所收的效果,也许有时要出我意料之外的有意义。譬如说我看见一个人力车夫,在狂风暴雨之下,拉着车子,在那泥泞的路上扎挣,而坐车的人们,还是怒容满面,嫌他拉得慢,我便想到这个人力车夫,他怎么就该这样受苦难?他也有灵魂,他也有智慧,而人们对他为什么特别残刻呢?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是一样的播弄我,使我也落到这步田地,其痛苦将如何?

——这时我的意识上有了一种极痛苦的感觉,似乎我也正是那个人力车夫,不知不觉心酸落泪,这种的热烈的同情,真占据在我灵魂深处;直到从街心回到我的家里以后,心头还似乎有所梗塞,无论如何排遣不开,只得坐下来,伸纸拈毫将这件事的印象,——我的灵魂所体验的情绪,不加丝毫掩饰与造作,很忠实的描写出来。当这篇稿子完成的时候,我被压迫的心灵,便渐归平静,并且感到舒适与欢喜。

关于描写一个人力车夫的经过既如上头所说。那么,我的动机当然只是要发泄我自己对于人力车夫的同情而描写而创作,这就是我唯一的目的了。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但是看我那篇文章的人,有的或者要加我以尊严的头衔,说我这篇文章大有益于世道人心,是一篇打破社会制度,革命的文学作品。因之我就是最可钦佩的,最时髦的革命文学家了。倘若果真有这么一天,我是被人们这么恭维的时候,我除了受宠若惊之外,还要汗流浃背,因为问良心,我当时就没有这么尊严的想头。

说到这里我不免连带想到我们伟大的作家易卜生来了。他写《傀儡家庭》,当时许多新妇女认为他是为了提倡妇女运动而写那个剧本的,都到他面前大恭维他一顿,但是她们所得到易卜生的回答,可是太出人意外了。易卜生说:“我只为作诗而写《傀儡家庭》的。”那些妇女听了这话,都不免暗暗称奇,然而这却是真正的作家,对于文学的态度呢!

创作只是因为创作,这种原理并不是很神秘而深奥的,只要我们能明白什么是文学,和文学家对于社会人类所负的使命,就知道因创作而创作是很自然的结果。

什么是文学,各家对于文学的定义,说法很多。我们用不着陈列古董似的,逐条列举,只要在各家的说法中归纳出文学几个必具的条件就够了:

一、文学的四要素;二、文学的普遍性与永久性。

以上两个条件,是文学的基本原则,下文当逐条论之:

一、文学的四要素就是说凡是文学,不可缺少思想,感情,想象,形式四个要素。所谓思想就是作者的人生观,宇宙观等,但是一篇作品中,仅有作者的人生观宇宙观,这只是一种知识,只能使人知,这是哲学科学的职能,而文学乃是使人知而且感的东西。文学是把知的作用的直觉,附贴到情上的,所以文学的根本精神,就是同情。没有同情的作品,是不会与人发关系的,使达人由醒而醉,使俗人由醉而醒,都不过是同情而发出来的奇异的光彩。所谓同情,就是超于自身利害之外的“大我”之情,与拘束于个人得失“小我”之情不同。诗人之作诗是发于情,即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个情便是极伟大的同情,乃抉千万人心灵深处共有的情感而唤起,这种情感就是文学的生命,所以看了别人受痛苦,仿佛是自己受一样。这种与宇宙合一的伟大情感而写成的作品,自然具有丰富的感人之力,自然可以成为人我心灵交通的一道桥梁,自然是我与宇宙万有间的一把锁匙了。这种作品,定能使读者有“先得我心”之感了。

文学由感情而成立的,但同时也就是由想象而成立的,因为同情是想象的产物,或副产物。所以王尔德批评列颠狱官的没有同情,而说:“那人连一点想象力也没有的。”意思就说虽然没有受痛苦,但是看了别人的痛苦可以体验出那苦痛的滋味。这种的体验是想象也就是同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密切的。兰斯肯虽分想象为三种:一、联想的想象力,二、洞察的想象力,三、冥想的想象力,然而总须与同情相溶洽,才能写出最优良的文学作品。

至于形式对于文学也极重要,前三者——思想,感情,想象——是文学的内在精神,而形式是属于外表的,这个内在的精神是否能完全表现出来,那就全看外形的巧拙了。

二、文学的普遍性与永久性文学的四要素中的感情、想象诸原则,也就是文学的永久性与普遍性的根据点,文却斯德(CTWinchester)说“文学是含有不朽的兴味的著作”。这种兴味就是根据于诉于人的感情之力,这种力是随时可以唤起人们感兴的。所以大文学家优良的作品,可以百读而不厌,这就是文学的永久性;然而这种诉于人类的感情之力,绝不是特殊的个人之私情,乃人类共通的情。文却斯德又说:“各人的感情是瞬间的,个别的,而人类一般的感情却是共同的东西,所以为共同者就是超越时间空间,以及人人都能共感共有的话。”所以千古常新的文学,一定不是某种主义的奴隶,也不是某种思想的工具。

文学的本质是打破一切因袭与束缚,是完成自由的东西,它是要努力,将重重物欲所遮掩的真相,暴露于人间的,所以它才能万古常新,不然荷马时代的东西,为什么到今日还是一样的使人感兴呢?韩退之的《秋怀》诗说: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这也是文学有永久性的证明。

文学如果只有时代兴味,而没有越超时间空间及国民性等的独立精神,这种文学就失去它万古常新的效能,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永久性与普遍性了。这种文学就象一株凌霄花,将随它所倚附的禁种树而并逝,——离去它的时代,它就没有存在的可能。譬如英人Pamfret,他是为时代的趣味而作诗的人,当然虽然是名重一时,被人尊重为最伟大的诗人,但不过百年就寂然无闻。

我们对于什么是文学——即文学的根本原则既然明白了,那末文学家对于社会究竟应当负有何种使命,当然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文学家诚然是社会的先驱者、预言家,他与时代发生极密切关系,他可以统一人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去行动,譬如意大利之所以能收统一之效,有人归功于但丁(Dante) 的一部《神曲》。法国的卢梭与福禄特尔对于法国革命也有极大的影响;他如歌德对于德国帝国之成立,其力量不亚于俾士麦,这些事实我们都不能否认。但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先驱者,预言家,必须有独立不拔的精神,才能不受社会的因袭之束缚,不为利害而顾虑,并且努力打破一切的因袭与束缚,抛却一切利害的顾虑,在这虚伪残刻的社会,而培植上美丽的生命之花,这就是文学家唯一的伟大的使命,否则宛转因物,又怎配作先驱者、预言家呢!

世俗的一般人,对于文学家不是把他们崇拜如一尊神秘的偶象,就是把他们看成一个不足轻重的吟风弄月的骚人墨客,——只为风雅点缀而无益于社会,这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有一些虚伪的文学家,他们实在有可以予人攻击的弱点,他们不是作些无病呻吟的假文学,就是引人到堕落的路上去的满足粗鄙的肉欲的作品,再不然就是迎合时好,作些应时小卖的作品去投机,这种人根本他自己就没有认识他自己的灵魂,他又怎么配表现自己的人格呢?他们的灵魂正在阴影中麻木的睡着了,他们所发出来的欢喜与悲伤,都不是从他们灵魂深处抉发出来的,只是些浮浅的含糊的梦呓,这种梦呓当然没有活跃的生命力的,要想发生诉于人的感情之力的效果,又怎样可能呢?

这一种人,他们自甘堕落,固可勿论。还有一种人,他们倒也并不甘于灵魂的堕落,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文学,因之他们不从文学的根本上努力、培植,唯注意文学的形式派别,什么写真,浪漫,理想等主义的分歧。这种思想便占据他们的全心灵,每一举笔,先把自己安放于某种主义的束缚之中,而不能充分的发展自己的灵性。这种作家绝不能作社会的先驱者,预言家,他只是忠于模仿别人的创作,而自己不能创作,这是有貌无神的作品。所以伟大的作家,在他们心里,绝对没有主义没有派别,他们只知为创作而创作。

自然,作家也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社会的人,又焉能不受社会生活的影响?我们无论翻开哪一个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从那作品里看出作者的时代,作者的地方,以及作者的国家,然而这并不与越超时间空间的问题相矛盾的,因为前者所说的是文学的基本原则,后者所说的是作品自然发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不期然而然的,这种的表现是无害于根本的共同的情感,而永久存在于日光之下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例如有甲乙两个人,一个是极富一个是极贫,这两个人的形式上当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无论怎样差别,根本上他们都是人,这句话谁也不能反对吧,同时他是某甲,同时他也是人;同时他是某乙,同时他也是人。文学家所取的材料,不妨有各种各式,并且越要描写得特别真切,特别恰合,所描写的每个人越有区别越有个性越好。但是切不可忘了他们都是人,他们有人共有的情感,作家若果明白这一点的奥妙,那么他创作的时候,自然不甘拘虚于某一种方式之下,而甘为某一种主义所屈伏了,也不甘为某种主义工具了。并且越不存心宣传什么,只赤裸裸的表现自己的生命,表现自己的全人格,而他的效果,也许具有绝大的动人的力,越与人类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学作品,乃是因纯粹的艺术冲动而创造出来的,不受浮沉时代表面的小潮流和漩涡所卷没。这种作品可以使我们忘记我们窒息的时代,消失我们不纯洁的观念,更清楚的认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活更向上去努力,这才是实感与表现混合结晶,是向上的优秀的艺术。

因之,我们有志于文学的人们,又应当努力的去生活,努力的把自己的生命力扩大起来,对于社会的真实的要求,加以充分的体验,有了相当的涵养,自然而然可以产生最好的文学。

并且我们还应当注意对于真正的文学的阻碍力,正似乎魔鬼般,变幻出种种迷人的色彩,极力的引诱我们,使我们极自由的灵魂,被拘于人间极残刻的牢狱中,就是一般人,所呼号的文学应有主义,文学应当加上革命的头衔,使凡作家都困顿于这种时代趣味之下,满纸都只是造作的不真实的痕迹,把文学独立的上进的精神完全埋煞,不去努力更伟大真实的作品,只是与浅薄的人间厮混,这是人类文化的大劫运。——自从世界商业化之后给予文学的毒害,已经是不浅了,若果再加上些别的束缚与桎梏,文学的前途将更黯淡了,所以我们爱好文学的人,应当把文学从那可怕的漩涡中救出来,而使它恢复原有的光耀,而增进它的光耀,这就是文学家唯一的使命了。

同类推荐
  •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沈阳的战役中,前苏联红军不但把东北交给了国民党军队,而且还向中共发出了最后通牒。抢地盘蒋介石空降十几万大军,摆脱逆境毛泽东转攻东北中小城市。三年磨砺解放军终于强大起来,林彪最终打败了杜聿明……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不为妃

    腹黑不为妃

    【完结】沈星儿,名副其实的黑道大小姐,别人穿越都是莫名其妙,而她的穿越是早在意料,汗滴滴,一朝穿,很好很强大,成功穿越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古代……的湖里?
  • 战机大观

    战机大观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讲述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本书是历史生存游戏的典范读本,是为人处世、行走社会圆润通达的指南。在独特阐释“潜规则”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知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就大事的心法。
  • 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指导手册

    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指导手册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目前西南地区旱情而编写的手册,主要讲述了西南地区旱情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在抗旱减灾过程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抗旱减灾技术和措施,注重区域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技术的先进性、方法的可操作性。本书可为南方早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应对干旱灾害、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指导。
  • 爱之时空封妖师

    爱之时空封妖师

    那一年彼岸花开,她是个纯洁的女神。而这一年狗尾巴花落,她却是调戏正太打劫男色的暴走天师。魔王,妖王,战神统统都别想逃,看本座如何将你们收于囊中。
  •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巴比特(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主人公乔治·福兰斯比·巴比特是泽尼斯市一个生意兴旺的房地产经纪人。作者截取了巴比特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以生动简练的文笔、鲜明的色彩、机智风趣的格调描绘了一幅二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城市生活的风俗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中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泽尼斯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名称,但有典型意义,可以被看成是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在那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都降为商品,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资产阶级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人与人之间没有别的联系,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

    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