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鹿门所见于我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法师;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据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能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为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横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然则吾之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乃其语人以求工文字者也;鹿门其可以信我矣!虽然吾槁形而灰心焉久矣!而又敢与知文乎!今复纵言至此;吾过矣!吾过矣!此后鹿门更见我之文,其谓我之求工于文者耶?非求工于文者耶?鹿门当自知我矣!一笑!
同类推荐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