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6600000010

第10章 皮影艺术的保护与开发

(一)皮影遭遇的尴尬困境

皮影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其本体中心特征依然以戏班形式存活于民间,同时,皮影艺术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频频亮相于公众视野之中,制造影响,取得关注,而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甘肃环县道情皮影为例,1987年,为庆祝中意建交25周年,应意大利意中友协和库普公司的邀请,由环县道情皮影艺人史呈林、谢正礼等六人组成的“甘肃民间道情皮影艺术团”出访意大利,先后在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十一个城市演出二十四场戏,受到国外专家及朋友高度赞扬,被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2002年6月9日,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环县为“皮影之乡”;2002年8月20日—23日,环县县委、县政府为保护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推介道情皮影艺术,成功举办了“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2002年10月,甘肃环县道情皮影剧团在北大、清华等高校进行了“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产生了巨大轰动效应,引起了广大专家和一些文化传播公司的高度关注。

即便如此,和其他许多处于消亡边缘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样,皮影戏也面临着日益窘迫的生存空间。随着老年皮影观众的离世,加之现代传媒的冲击,皮影渐渐失去民间市场,皮影戏表演的人文和生态空间越来越狭小。

一是传人问题,从事皮影戏的艺人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皮影艺人的相继过世,皮影戏的演员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一些皮影戏班尽管想培养几个年轻人,但是没人愿学,主要原因在于皮影收入比不上打工收入。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都是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如著名皮影艺人谢正礼老人是子承父业,7岁学艺。而他的父亲是20多岁时拜师而学。现在的皮影表演已陷入到了无人能教、无人愿学的尴尬境地。更加致命的是,目前真正掌握皮影制作方法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一些老艺人使用的土办法,如今也快失传了。比如一种很老的土办法就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其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高低,既看水分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速度的快慢。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弹水试温度。不管是皮影表演艺术还是皮影的制作技术,都面临着失传的巨大危胁。

二是皮影艺人的社会地位问题。旧社会,皮影艺人是为了养家糊口才挑着担子走户串乡。皮影艺人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社会地位低下,基本上都是文盲或是文化程度较低者,所以处在传统社会阶层的下层。而现代知识教育带来的快速致富和提升社会地位的愿望,使很多人家重视孩子们的正规学校教育,处于民间和边缘位置的皮影戏自被冷落一方。

三是皮影戏市场的问题。随着电视、电影在民间的普及,人们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电视取代了传统的皮影戏艺术,在现代媒体和传统皮影戏之间,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信息量丰富的现代传媒,皮影戏提供的信息量毕竟比不上电视、电影和广播。所以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而言,皮影市场正在大幅度萎缩。

四是皮影戏本身质量问题。皮影艺人靠口传心授传承皮影,受过长期专门训练的艺人很少,加之文化水平较低,在操纵和演唱皮影戏时很难有所创新。皮影艺人的学习是在农闲时的吹拉弹唱中完成的,缺乏系统训练的皮影艺人很难满足观众日渐增长的口味要求。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皮影爱好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抢救皮影艺术,但是收效甚微,更可怕的是,皮影艺术似乎消亡得比抢救得快。地方政府与一些文化传播公司看到了皮影的商机,唱起经济大戏,但实际上皮影本身却不一定能从中赢利,皮影的产业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促使皮影戏的原汁原味消失殆尽,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艺人们可能会以粗劣的艺术去换取名利。另外,在抢救的口号中热起来的是皮影收藏而不是皮影艺术本身,皮影艺术变成了皮影工艺品,也预示着它将要变为没有生命的标本的命运。

(二)皮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对于传统的传承与保护,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但归纳起来,无非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弘扬、发展两种观点。前者担忧“传统”会在受到许多外来因素的冲击下逐渐变化和消亡。对此他们坚持,在对传统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和特点,因为这是其文化价值的体现,如果失掉其技艺的历史传承,也就等于失去了它的文化价值。在挖掘、整理、保护的过程中,如果不按传统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深层内涵去发展,而随意地改变它原有的形态,并无序地适应市场,这样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传承的作用,反而还会使传统最终遭到彻底毁坏。后者则坚持,适者生存,改革才是一种主动的积极行为,才有可能使其发展兴盛。他们提出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的倡导和资金的支持,可以将传统以“标本”的形式予以保护,可以采取给民间艺人发放工资的方式,让他们对传统的原生形态进行研究、传承与保护,当然媒体的宣传报道,学者专家的参与研究,加强新一代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也是传承的有力措施。除此之外,如果要使之真正地存活下去,就必须发展其原有形态,使其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人们的审美需求,并促使其迈向新的台阶。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皮影艺术,如今也面临着濒危的困境,那么,我们究竟如何使这门艺术更好地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呢?

保护应该以抢救现有的资源为根本,我们要尽早开展对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对皮影箱具、皮影演出人员、音乐种类、剧本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艺人档案、皮影档案;为板路唱腔、器乐曲牌、节奏节拍进行记谱管理;收集和整理剧本,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拍照、录音、录像、制作CD、利用互联网、加强媒体宣传等等,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爱好这一民间艺术,使之以原生形式存活下去。

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与革新也势在必行,因为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代谢、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等自然规律,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所无法逆转的。

第一,在立足皮影戏这一剧种的基础上,改变较为单一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甚至可以用现代化的声、光、乐去加以包装。在这方面,“皮影之乡”环县的作法值得称道,在环县县委县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环县成立了道情皮影艺术团,是在传统的陇东道情皮影基础上,做了诸方面的改革。如将原来传统的“亮子”换成了宽大的荧幕,将原来传统的油灯打亮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日光灯,将原来传统皮影场景,换上了投影仪投射的布景,甚至连传统的由一人统领整个演出总指挥的“前台”分成了八人完成操作,同时,乐队中也加了电子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这种推陈出新的表演方式,从组团起,已在城乡进行了近百场的演出,几乎场场都能赢得阵阵掌声与不断喝彩。这或许是改革发展给传统的民间艺术奇葩——环县道情皮影注入了活力。

第二,由于老年观众逐渐减少,大批的年轻观众又被现代的娱乐方式所吸引,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皮影戏的观众流失。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因此,不难想象一种没有消费者的产品,其在市场上的结局会怎样了。在北京还出现过皮影戏演出时,只有六名观众的现象。也有人说皮影戏演出的剧目只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所以改革后,皮影戏的内容要体现大众化、要丰富多彩、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体现时代性,富有趣味性。

第三,走进课堂与专业结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皮影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同样具备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人们从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和创作,而要培养出较多的专业人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它走进课堂,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因此在从事民族艺术学习的学生中可以适当选修有关皮影方面的知识,如民族工艺和民间工艺品的制作等,让皮影戏走进学校、走进青年人的生活。但是保护皮影艺术时应当尊重它,不能使它改头换面,不能把艺术学院的一套规范强加于皮影艺人。皮影艺术是农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才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都是即兴式的、自发式的、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极度自由的,所以感情很充沛。我们要保护的就是这种自由的创造性。

第四,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要不断为皮影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对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扶持,提高艺人们的待遇,鼓励其发展创新皮影戏的积极性。还要不断开展一些民族艺术的会展、展览、演出和比赛等,加强与其他国家民间艺术交流,既要“走出去”又能“请进来”,这些都要有政府行为的参与。

(三)皮影造型艺术的现代转型

相对于皮影表演艺术的举步维艰,皮影造型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先一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华丽转身。

在过去,影人配合演唱表演各种动作,塑造各类人物。所以,在过去影人的雕刻注重影人的实用性。为了让雕刻好的影人经久耐用,皮子的选择和运用就非常讲究。现如今,影人雕刻更加突出其色彩艳丽,雕刻的精细,更加注重影人的装饰性。比如皮影在用色上打破了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用色模式,即红、绿、黑三色沿着刀口隔色并致。现在在皮影的用色上,我们可以看到黄色、紫色以及很多颜色的中间色,甚至使用以前不用的蓝色。在雕刻技法上也越来越精细,更加注重影人雕刻的观赏性。将雕刻好的影人装裱起来,用于收藏或观赏。现如今,影人雕刻已经发展为一项产业,很多年轻人加入到皮影雕刻的行列中,皮影艺术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人生活中。通过“电子声控原理”,在传统人工皮影基础上融入科技成分,制成声控动感皮影便是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项现代发明。

动感皮影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民间手工艺表演项目,不过传统的皮影戏都要靠皮影师人工操作来进行表演,而“动感皮影”不用人来操控,只需发出声音,它就能自己走路和跳舞。动感皮影是声控的,在方形有机玻璃的盒子里安装了声控装置和动力电器,通过导线连在皮影的腰上,皮影的手、脚、头等部位则固定在面板上,只要声控装置接收到声源,动力电器就会带动皮影舞动起来。有打斗的武将、行走的少年,有弯腰的老太太,还有双人街舞等。由此也足以看出,皮影艺术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的潜力以及市场前景。比如上述的声控动感皮影,作为旅游商品开发肯定会受到年轻人和游客的喜欢。

与此同时,很多关于皮影艺术和现代媒体艺术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也应运而生,如关于皮影的互动游戏,应用皮影造型的动画片、皮影造型的雕塑等,都是对古老皮影艺术的现代演绎。而且,皮影造型还和现代插画艺术和现代视觉元素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装饰艺术应用到很多艺术设计中,比如中国联通的商业海报,利用民间剪纸和皮影造型的共同特点,取其装饰性的意义,借以表现中国联通“亲情连万家,如意通天下”的主题。将传统的图案赋予时代的意义,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述的内容更加明确,将皮影中戏剧性的装饰感进行了概括和提升,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使之成为既有民族的感觉又不失为一个现代设计的好案例。然而,对于皮影中装饰图案的运用,需要理性地提取和选择,并运用现代的审美眼光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被称为电影先驱的皮影,凭借着这种先天的优势,也与高科技的动画电影产生了交集。利用现代高科技软件技术来制作皮影动画,使皮影艺术和动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动画成了皮影的一种新的表现工具,皮影则是动画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皮影技术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一部民间视觉史也是一部民间文化史,在民间造型语言中不仅反映了观物取象的方式,也在其中沉淀了对美丑的形式选择和对真善观念的追求等等。中国民间造型语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而且每一种图形的延续和变化,最后都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明显中国情调和东方意味的文化样式。回顾民间皮影造型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从大的造型形式到一些基础的图形语汇,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和传承,又有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创新,以其独立别致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视觉文化,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在我们建设新的文化时,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就是我们提取基因、提取元素的资料库。我们不仅要提取,更重要的是要整理和挖掘,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利用,这才是最好的保存方法。发掘中国的民间图形资源,使之能够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热门推荐
  • 费洛斯河上的磨坊

    费洛斯河上的磨坊

    弗洛斯河旁圣奥格镇上磨坊主杜利弗因欠债而发生诉讼纠纷,败诉破产后其子女汤姆和玛吉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聪明而勤奋的汤姆终于经过几年的努力,攒够钱还清了债务并买回了磨坊,但玛吉的爱情却因汤姆的反对而频遭挫折。当两人在危难之中和解时,凶猛的洪水却最终将兄妹俩吞没……
  • 霸汉第三卷

    霸汉第三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诗意盎然

    诗意盎然

    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不应该遇见的就是唐韬。可是,不运气,偏偏从小就认识了他。而且,就这样时不时的萦绕在她身边,像不散的阴魂。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认识了姜成睿。上帝垂青,让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体贴温柔的存在在她的生命中,像是最温情的阳光。可是,就是这样的他,不得不撇下她,全家移民去了英国……
  • 伴君:不屑为妃

    伴君:不屑为妃

    天啊,怎么会这样?不过是一时被五百两的酬金迷了眼睛,怎么就成了史上第一位女太傅?不过是禁不住六百两黄金的诱惑,怎么就被要求嫁给皇帝当老婆?不,绝不,我,安小琬,还有大好的青春要享受,不屑为妃!
  • 圣徒

    圣徒

    一生行善的神父,在除魔行动中不幸身亡,却转世成了贵族子弟,不但有超人的魔法天赋,还有高手作靠山、圣兽当小弟……让我们开始一段奇妙的香艳之旅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妆点美丽

    重生之妆点美丽

    苏伊水前世老公出轨,被老公的新欢所杀害。重生回到十八岁的年华。前世所犯下的错误决不能再犯,人生要好好的弥补一下。斗渣男败小三争权益自是份内之事。前男友一脸的巴结贴到了她的身旁,她面色阴冷狠狠的一巴掌掴在了他的脸上;前小三满脸的谄媚凑到了她的身边,她冷冷的一笑,伸手抓过一瓶卸妆油泼到了前小三的脸上。在妹妹苏依柔的影响和鼓励下,她搭乘时尚快车,开创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雪莱.以其独特的化妆品配方,显著的效果,产品的多样性很快步入了市场的主流行列。时尚女人我最大护肤美容不在话下。妆点美丽的首选是什么,是雪莱!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都市之仙家小店

    都市之仙家小店

    一场意外,十九岁的轻生女孩儿钱雾的身体里进驻了一个金丹期的元神。从冰系异灵根的天才修士变成只有三灵根资质的普通凡人,从灵气浓郁的红芒界来到这修仙者绝迹的地球界。太上忘情的仙人从此有了凡人的七情六欲。为了偿还因果,钱真人决定做个乖孩纸,背着书包上学堂去鸟。填志愿了,真人问:有神学院否?被拍飞。为了修炼所需的大笔资金,钱真人家仙家小店开张,上曰:赛神仙、赛华佗。众人:到底是赛神仙还是赛华佗?是算命的还是看病的?钱真人:都赛。也算也看。卧槽!这不神棍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