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800000008

第8章 祭祀与节日(2)

社日,可以说是盛大的饮酒的节日,是广大农民祈丰年、庆丰收的节日,特别是在元代以前的唐宋时期。

土地神,也叫社神、社公、社鬼,至迟在夏代,已有了祭祀社神的活动。《礼记·月令》、《周礼·地官》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为此还筑有“社宫”、“社庙”、“社坛”或为祭祀社神与谷神用的“社稷坛”;祭祀时要击鼓奏乐,叫“社鼓”,祭祀的迎神赛会叫“社会”;迎接赛会上还要组织杂戏、杂耍,叫“社火”;祭祀中用的酒叫“社酒”;祭祀仪式结束后要升宴畅饮,叫“社饮”。据记载,这一天除统治阶级要举行祭祀活动,开宴饮酒外,一般的百姓也会停止工作,携酒、肉到“社场”——即祭祀的场所去进行祭祀活动,饮酒作乐。就连平日在家的妇女,也会停止针线活,参加欢乐的人群中。

花朝节与酒

农历二月15日,为俗传的花王的生日,也是百花的生日,叫花朝节,也叫花朝。很可能由于各地的地理、气候情况不同,所以有的地区以二月二日为花朝,有的以二月12日或15日为花朝,总之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这个节,据说唐代已经有了,宋代流行较广。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中记: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玩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文人雅士,则多在这天赏花、饮酒、赋诗。民间还要做一些游戏,如“扑蝶会”等。

上巳节与酒

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汉代以前是以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逢“巳”的日子为“上巳”。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不再计是不是“巳”日,所以后来上巳节也被叫做“三月三”。

上巳节是怎么来的,说不清楚,大概当时郑国人已有三月上巳日到水边去活动游戏的习俗,认为有拂去不祥的作用。《后汉书·礼仪志上》中记: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上巳节有一个与酒很有关系的活动,就是“曲水流觞”,即在节日这一天,人们坐在弯曲的小流旁,将一种叫“觞”的酒杯,斟上酒,放在水中,任水飘流。觞若飘到什么地方不动了,就由坐在旁边岸上的人端杯饮尽杯中之酒。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于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名流41人,在绍兴的兰亭相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写下了著名的作品《兰亭序》。

寒食节与酒

相传寒食节的由来,是因春秋时晋文公有负功臣介子推引起的。晋文公重耳在国外流亡了19年后,取得了政权,大封跟随他的功臣,独独忘了介子推。到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并去找他的时候,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山,乃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见晋文公。晋文公觉得对不起介子推,人们也都同情介子推,就在他被烧死的这一天或一段时间里,禁止生火,只吃冷食,以示悼念,这就是寒食节。

寒食节,作为悼念之日,虽禁生火,但并不禁酒。无酒不成礼,更何况寒食节还有到野外去进行祭祀的活动。

清代文人陆元泓有《过河北刘庵先生墓》诗:

曾云归去总天涯,三尺荒坟万古家。

若个年年吊寒食,半瓢清酒滴桃花。

寒食节时,不仅人们野祭要用酒、饮酒,宫廷里也是要饮酒的。《卢氏杂记》中记:唐代“寒食内宴宰相,赐酴酉縻酒,即重酿酒也。”宋代诗人王禹有诗:“前年寒食节,待诏直内廷。近臣不敢醉,赐酒空满瓶。”

清明节与酒

清明节,因为时处春和景明之时,枝绿草青,万物欣欣向荣,人们的心情无疑也很舒畅,加之从禁火到出火,从吃凉食到热食,更令人高兴,所以民间的游戏活动,继寒食节后更丰富多彩,踢球、荡秋千、放风筝、踢毽、拔河等等,其中最重要最普及的,是祭墓和踏青。清明节祭墓的活动,不仅与寒食节的祭墓活动有关,其来源应更早,大概与上古祭祀祖先有联系。夏、商、周时,帝王祭祖有宗庙,一般群众没有自己家庭的宗庙,只能到效外先人的坟头上去祭祀。既要祭祀,就少不得酒;祭祀完毕后,照例要饮酒,同时享用已作过供品的食物;此时正当春光融融之时,于是形成了踏青——春游和野餐之习俗。

明、清时,祭墓、踏墓、踏青之风习仍极盛行。也许由于北方——如北京地区气温较低,清明时春意还不是很浓,故而重祭墓;南方——如苏杭地区春意盎然,则成为踏青之最好时光。但无论祭墓、踏青,均少不得酒。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中瞄述北京清明时说: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钱,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

《五杂组》中记:

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幡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

时至今日,清明时扫墓、效游之风仍极盛行。

端午节与酒

端午节,也叫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端阳节等,也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而且较盛大的节日。因为它在农因五月五日,所以得名。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线缠之,此二物咬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不管端午节的来源如何,划龙舟、吃粽子和饮酒的风习,始终不衰。所谓菖蒲酒,唐人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说:“端午日以菖蒲或缕或节以泛酒。”菖蒲,含芳香油,是一味中药,无毒,有开窍、理气、活血、去湿的功效,用它切碎或截段泡酒喝,自有益处。雄黄酒,《清嘉录》中记:“研雄黄末,屑蒲枨,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主要为硫化砷,有毒,也是一味中药,风祛风、杀虫、解毒的功效。将它掺和在酒中制成的雄黄酒,是不宜饮用的。好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认识了这一点,饮用的人大概已不多了。按旧俗,人们除饮雄黄酒外,还“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酒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燕京岁时记》)。这样做也许可以杀灭一些虫,便为避免小儿误食,仍以不用为好。

七夕与酒

农历七月七日夜,俗称“七夕”,是古代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刻。关于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民间流传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抵都是指牛郎星与织女星在七夕相聚。牛郎星,即天鹰星座的α星;织女星,即天琴星座的α星,这两颗星都很亮,亮度超过了一等星。早在《诗经》中,就说到了这两颗星。《荆楚岁时记》中说:这天夜里,妇女要在一起相聚,用瓜果酒脯等供这两颗星,还要玩穿“七孔针”等等游戏。谁穿得快,就表示手巧,所以妇女都乞求织女星能给她们一双巧手,故而这一天也叫“乞巧节”。这一天,实际上是妇女过的节,所以也叫“女节”。有的地方例如台湾叫“情人节”。尽管各个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娱乐游戏,但妇女们相聚在一起,饮点酒,喝点茶,吃点瓜果,做着游戏,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中元节与酒

农历七月15日,为中元节。

中国人在远古时就有阳世与阴间相隔一道“鬼门关”的迷信。每年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关,阴间的鬼魂可以到阳间来游荡觅食。七月30日,鬼门关关闭,鬼魂必须在关闭之前返回阴间。鬼魂中若阳间有亲人的,自然有亲人上供祭奠;若无亲人的孤魂野鬼,无人上供,为避免滋事,扰乱阳间,民间也多设供祭奠。佛教传入中国后,则于七月15日举行“盂兰盛会”,以超度亡魂,叫“于兰盆节”。

唐代人韩鄂《岁华纪丽·中元》中:“道门宝盖,献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正说明了道、释两家在七月15日的活动。

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以致引起饿鬼的不满,故而尽量丰盛。祭后,循例要开宴饮酒,充分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中秋节与酒

中秋节,是一个赏月饮酒的日子。

中秋之时,一般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大;酷夏刚过,严冬未临,气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祗,开宴饮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秦汉之时,继承了前代的遗风,都很重视中秋时的祭月活动。汉代时,天子在八月里还要饮经过多次酿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记: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重阳节与酒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个“九”,故而叫“重阳节”,也叫“重九”节。

“重阳”,在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远游》:“集重阳人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重阳的饮宴了: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了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和饮酒等等。

登高、插茱萸和饮酒,互相之间关系密切。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重阳登高》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因此也。

这本只是个神话故事,但于后世影响深远,以致演化成九月九日登高饮酒之习俗。

菊花,除了观赏价值外,也确是一味良药,其性味甘苦、凉,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本草纲目·附诸酒方》中载:

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煎汁,同曲米酿酒。

重阳节不仅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也有饮茱萸酒的做法。《济南采风记》:“九月九日,登高饮茱萸酒。”《象山县志》:“重阳,士人登高燕赏,以茱萸泛酒。”茱萸是一种含辛烈香气的植物,也是一味药,有温中、理气的作用,但有毒。《齐氏要术》中说:“舍东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不知是不是由于茱萸含的某种气味能驱除一些虫子的原因。

人们在重阳日佩茱萸,认为可以祛邪辟恶和长寿,据晋代人葛洪在《西风杂记》中说: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可见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后来发展成为用茱萸泡酒喝。

除夕与酒

除夕是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按旧俗两节之间有些节日,也是要祭祀的,当然也要用酒和饮酒。如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民间要准备丰盛的菜肴享祭祖先神灵;农历十一月里的冬至节(按阳历为12月21日或22日),按商周时的历法以冬至前一日为岁尾,冬至日为岁首,家人团聚,享祭先祖,庆贺往来,一如过年,以后历法虽有变化,直到确定12月30日为岁尾,冬至日始终是要设酒宴、祭祖先的。12月,也叫“腊月”,还有“腊日”祭祖;23或24日的“祭灶节”(或叫“小年节”),也都要用酒饮酒。

同类推荐
  • 巧做五谷杂粮

    巧做五谷杂粮

    给您和家人最贴心的营养与健康。如何制作五谷杂粮更好吃?如何食用五谷杂粮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品味纯天然的美食,获取最健康的营养。《美食天下(第2辑):巧做五谷杂粮》教您粗粮细作五谷杂粮美食,让您吃得健康、营养、美味!
  • 新编大众菜谱

    新编大众菜谱

    《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还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选料广泛,老莱新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味型翻新,菜点交融,南料北烹,中西合璧。只要您掌握了基本技法,就可随意变化,其乐无穷。《美食天下(第1辑):新编大众菜谱》中内容科学实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抓住菜品好吃的“灵魂”。掌握调味技巧,正确使用调味品,灵活搭配香辛料,调制出纯天然无添加的调味酱料,轻松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香醇美食,让众口不再难调。
  • 营养保健粥

    营养保健粥

    要健康,多吃粥。《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有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青春逆道而行:无良学长

    她傲慢,她清高,赛车时,同为对手,她一脚将他连车踹飞,说他丢人现眼。他狂妄,他自大,一掷千金,他将她的名字锁在结婚证上的另一边,只婚不爱。一场强对强的较量,谁先深陷,谁先输……
  • 影子的范围

    影子的范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空速星痕

    空速星痕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洛无痕斜靠在她身旁的树干上,修长的双腿交叠,凌妖妖慵懒地坐在地上。一手拿着打开的书,繁茂的法国梧桐树下,一手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背靠着树干,微微抬头,眯着眼,看着对面繁盛妖娆的樱花树,丰润的唇微扬着
  • 诚实谦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诚实谦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中国人历来是特别讲究诚实谦虚的,不仅因为诚实谦虚有利于人们在学业上的进步,诚实谦虚在与人交往中更是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面临人际关系的微妙问题时,保持诚实谦虚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读完这本书,你更能深刻地理解诚实谦虚的作用,从他人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中获取启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相公:娘子罩你

    相公:娘子罩你

    曾经,分不出彼此的两人,再次面对时,却成为了陌生人。而目空一切的他,却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自己会陷入自己织的甜蜜网中。为了她,他的三千青丝一夜之间,化为银丝。当真相大白之时,她到底该不该恨。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