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000000008

第8章 古币类(1)

中国的古代货币品类繁多,就其质地而论不下20种之多,就其形制来讲,也是多种多样。古代货币不仅可作为研究中国货币史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古文字、历史、地理、金属冶炼、书法演变的珍贵实物。同时也是中国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要佐证资料。因此,有人称古代货币是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留下了不可篡改的历史记载。

关于古钱币的研究,前人已有不少著述,取得很大的成绩。本文仅就自己近年来所见实物资料,论述一下中国古代货币的概况,特征及鉴别方法。

一、中国货币的起源

在距今五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是物物交换时期,出现了货币萌芽。到距今约七千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交换的需要,一般等价物——实物货币逐渐形成。牲畜、龟贝、皮革、布匹、齿角及农具,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因各地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而各自都起过早期实物货币的作用。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而进行的,大体上是起源于奴隶社会的夏代,发展于殷周,形成于东周,最后秦代完成了统一。此后,封建经济下的货币和币制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

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已被考古资料所证实。《盐铁论·错币篇》“夏后以玄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不仅出土货贝,且出现了石贝、骨贝,表明夏代的价值形式已由一般价值形式进入了货币价值形式。货币正式进入中国的经济生活。

贝所以能作为货币,一是因为它本身有使用价值,可作装饰品和象征吉利的护符二为它以个为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它坚固耐用,便于携带和转让。由于它来之不易,数量不多,因此,中原和某些沿海民族普遍用贝作为货币。

殷周之际出现的铜仿贝,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金属铸币。金属铸币出现后,形式各异的货币接踵而来,这些众多的货币大致可以分成铜币、金银币、纸币、谷帛及其它四个类型,每一大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二、丰富多彩的古币种类

1.钱币类

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种类最为复杂,形制变化最多,流通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从它演变发展过程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商周时期已逐渐形成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已在全国主要地区使用,并初步形成几种货币形态及流通领域。这是由于诸侯称霸,不同地区流通的货币大抵脱胎于生产工具的形态,从而造成布币、刀币、圜金、蚁鼻钱等形制。布币中又分空首布、平首布。在这两大类布币中又有平肩弧足、斜肩弧足、耸肩尖足空首布及尖足布,桥足布、方足布、锐角布、圆足布、三孔布和长布。刀币又分为锐锋刀、尖首刀、截首刀、折刀、大刀和直刀,种类很多。

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货币也是他统一的策略之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流通的形态各异的货币,均统一于秦代的外圆内方的半两圆钱。这种方孔圆钱比较美观,携带便利,方孔穿以绳索寓有新王朝一贯到底之意。较之前面各种钱的形态要进步得多。从此,方孔圆铜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主要通货。

第二阶段,五铢钱体制时期。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钱币权收归中央,开始了政府垄断为主的铸造时期,五铢钱因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所以它行用了近千年,是中国历史上行用最久,最成功的货币之一。第三阶段是通宝钱体制时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铸“开元通宝”,宣告了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后世均以“通宝”、“重宝”、“元宝”为钱文,并冠以历朝皇帝年号或朝代名称,一直延用到民国初年。第四阶段为铜元制时期。清末,外国资本打入中国,开始用进口机器制造铜元,它是中国近代货币经济的产物(因中央无孔,俗称“铜板”)。这段时间,维持到1926年左右。虽仅三十年,但种类很多,变化万千,为中国灿烂的货币文化增添了异彩。

2.金银类

金银作为货币,早在商代就已经使用。秦统一中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主要用于赏赐和大宗支付。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饼金。

楚国则使用金“郢爰”、“陈爰”。西汉有金五铢、马蹄金、麟趾金。

唐宋以后,黄金日益珍贵,铸币多供宝藏,极少流通。

白银在秦代以前,已有银贝、银布币的使用。汉唐以后,白银多铸成各种形状,有饼、锭,或方孔圆钱。白银从中唐以后日趋重要,以两为单位,又称“银两”。北宋景祐年间开始以亚腰形银锭为合法通货。金代银锭以五十两为定制,承安二年(1197)铸造的“承安宝货”分一两至十两,开创了正式铸成法定银币流通的先河。从元代始,银锭称“元宝”。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实行银两制。清代银锭分马蹄形五十两重的“大锭”或“元宝”。衡锺形十两重的中锭,小锞和碎银。

清代后期,民间仿铸外国银元,后发展到官方铸的银元和银辅币。清代的银元因背有蟠龙图案,俗称“龙洋”。龙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自铸银元正式产生。银两相辅而行的制度,一直沿用到1933年。

3.纸币类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它渊源于西周里布和汉白鹿皮币。唐代的飞钱已具有纸币的雏型。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发行的是关子、会子。金代,纸币发展为不分地区流通。元代禁止金银与铜钱交易,实行纯纸币流通制度。宋、金、元三代为纸币全盘时期。明代“大明宝钞”使用的时间较长。

清代,民间纸币得以重新发展,钱铺、银号、票号等信用机构发行银两或钱票,凭以兑换银、钱。咸丰三年(1853),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发行有“户部官票”、“大清宝钞”两种。

4.谷帛货币及其它

谷帛作为货币,沿用了两千多年。每当一个朝代统治动乱,政权分裂时,民间就自然地恢复到实物经济交换形式。人民的日常必需品粮食、布帛、绢缣等成为价值尺度和交换的媒介物。

三、货币上的书法艺术

从以上看,中国货币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以造型美名噪世界,而且钱文的书法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中国的钱文书法能够较系统地反映我国文字演变的历史。秦以前,刀、布、圜钱和蚁鼻钱的钱文为大篆。秦汉一隋钱文为小篆,也包括一些异体。唐以后盛行隶书。北宋则是篆、隶、真、行、草各书俱全。南宋——明清均以真书为主,间或也有篆、隶书体,还出现蒙、满、回等民族文字。太平天国时期还出现简体字。充分体现了中国货币注重文字的特点。

在中国钱币上不仅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古文字,并且存有皇帝御书及著名书法家的书迹。春秋战国时期钱币上的文字少者一字,多者六字,所采用的方笔,体现了金文的风韵。新朝王莽钱文书法隽美,其篆书文字末尾或尖如悬针,或圆如垂露,在用笔上给人以多样变化的美感。南朝的刘宋“孝建四铢”所用为“韭叶篆”。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以古朴稳重的玉箸篆著称。南唐书法家徐铉所书“开元通宝”小篆,字体规范,精熟奇绝。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是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北宋时期的钱币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在书法艺术上的运用也达到鼎盛。宋钱文中有“东坡元丰”、司马光、苏轼的“元祜钱”、而宋太宗赵炅的手书真、行、草三体淳化钱开创了“御书钱”之始。在御书钱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大观”、“崇宁”钱,有铁画银钩之称,在中国书法和铸钱吏上颇负盛名。金代著名书法家党怀英玉箸篆“泰和重宝”,元代著名书法家周伯琦的“至正钱”,都让人爱不释手。

在中国钱币上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保存有辽、西夏、满、蒙、回纥、突厥、吐蕃、女真、苗等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字。所以中国的古币不仅是货币,还是精美的艺术珍品与奇特的古代文字字典。

四、各种质地的货币

关于古代用以制造货币的币材,仅文献记载至少有二十余种,实际上从中国货币现存情况看,还不止此数。常见的货币有十余种质地,如:金、银、铜、铁、夹锡、铅、锑、低质合金币、锦、纸、布、贝、绢。此外还有堇泥钱、趴币(盐块)、陶、珠、玉、蚌壳、龟甲、象牙、丹砂、竹、木、石、骨及各种货币代用品。

这些用以制作货币的材料,有的就用它的原始形态充当货币,有的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货币形状。仅铜质的就有铲形、刀形、圆形圆孔、圆形方孔、圆形无孔、长方形,近似椭圆形等。金银货币的形状更多,有原始形态,不规则小方印的爰金、小圆印卢金、圆饼金、麟趾金、马蹄金、长方条金(俗称之为大、小黄鱼)等。

银质的有贝形、布形、银锭、元宝、锞子、线板、纺锤及厂条、银元等形以及铸成各式各样的金银首饰、器皿、用具等等。都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五、货币的专用名称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繁多,单铜钱来说,就因形制不一,大小不同,称谓也有多种,再加上以前流传下来的一些俗称,使铜钱的名称更加复杂。为了使初学者能更好地了解铜钱,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些铜钱的名称及有关钱币的基本常识。

(一)铜钱各部位名称:

圆钱:钱的表面称为面,后面称为背,亦称幕。中心孔称穿,亦称好,或称函。穿孔大的称广穿,小的称狭穿。方形为方穿,圆形为圆穿。

钱身上轮廓文字以外的部分称肉。

钱背肉部分称幕内。

钱四周凸出钱面部分称轮,又称外轮,外廓、外缘、肉郭。外轮有二重者为重轮。钱文连接于外轮者称连轮。钱文不连接外轮而隔离者为隔轮。钱剪去外轮者为剪边。轮廓之外缘有极细而凸起的线条者称璇边。外廓宽者称阔缘,外廓狭者为狭缘或细缘。

圆钱方孔四周凸出钱面的部分称内廓、好廓、函廓。内郭有二重者称重廓。内廓比外廓低者称阴廓。钱文连接于内廓的称接廓,钱文近于内廓而不连接者称寄廓。

布币:币的上端称首,有空首,平首。

币的两侧称肩,有平肩、耸肩、斜肩。

币的下端称足,有尖足、方足、圆足。

刀币:币的顶端称首,有尖首、针首、截首。接下来是刀身(刀化的主体部分)、刀柄(刀形的把手部分)、刀环(刀化最下端的圆环)、刀背(刀形背部)。

(二)铜钱的基本常识:

1.正用钱的称谓

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为正用钱。

新出土的或堆积成块红绿锈斑非常鲜明的称为生坑。古钱出土已久,其红绿锈已被除去,或出土古钱不堆积成块,红绿锈不明显的称熟坑。生坑钱钱表有银色点或有水银光泽的,称水银古。

历代流传的古钱经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呈现黑色发光的,称传世古也称黑漆古。

历代钱币学者所重视的名声极大的珍罕钱币称大名誉品。

首次发现的钱币称创见品。

中国古代的铜钱大小轻重不一,所以民间流通时用秤宋称量钱币,以确定它们的价值。称钱的砝码一般刻有标准重量,称为钱称制,又名钱称。

使用铜钱时代最小货币单位为小平钱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

铜钱认一当二者称折二,当三者称折三,以此类推,折五、折十等。

铸一种新钱前先用铜、锡、铅、牙、木等材料雕成的第一枚钱币样品,称雕母钱,又称祖钱、雕钱。样品钱,又分进呈,部颁两种。进呈样钱中的蜡样、木样、牙样几种为雕成的,铜样或雕或铸。部颁样钱,都是铜铸的,由户、工部所铸。

用来铸铁钱的铜质母钱称铁母。

与铁钱面目相同的铜钱称铁范铜。

以同一范型铸铜钱和铁钱,两种钱完全相同,为铁铜两铸。

钱文形制不正规的钱币,属于边远地区所铸或私家所铸的,称边炉。

钱的两面都是钱文的错版钱,称合背钱。钱的两面都是背文的错版钱,称合面钱。

钱背有文字、符号、图像、纪年等,总称为背文。背面光滑无文的称平夷,又称夷漫。

钱身呈平面状,无凸出的轮廓文字,称素面钱。

钱币上的文字应在右旁的字转到左边,左旁的字转到了右旁,称传形。

钱币文字不规则,形制异常的,是冶铸时错范造成的,这种钱称错范。文字没有铸成型的,称走范。文字错范很明显,但笔划清楚的,为重筑。

钱币的钱文、轮廓、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只是书体不同,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称和合钱,也称对钱,又称对品钱。

与纸钞等价相辅行用的钱币称权钞钱。

出范时两枚钱相连而未经剪断者,布币称连币;刀币称连刀;圆钱称连钱。钱币中的榆荚、鹅眼、鸡目、来子,均指的是体形极小的钱。

对文,蜒环钱均指五铢钱。剪凿五铢钱之轮廓而取铜,余下五铢二字称对文五铢。剪凿五铢钱之孔而取铜,余下五铢二字称蜒环钱。

2.铜钱上的文字

铜钱上的文字不仅书体多种,而且钱文内容丰富。它的称谓、读法也是很有特点的。

钱币上的文字颠倒者称倒书,字体有变化的日变体。文字高低不平,而笔划即不深,棱角也不明显的称隐起。

钱面文的篆书细长为悬针篆。钱面上的篆书粗肥为玉箸篆。

钱文的通字为楷书,与钱文上的其它字书体不同,称楷通。

钱文内容有:纪皇帝改元的年号钱,如乾封泉宝、太子通宝,此种钱盛行于宋代。纪所建国号的国号钱,如:唐国通宝,皇宋通宝。纪钱本身重量的纪重钱,如:五铢、半两。纪钱本身价值的纪值钱,如: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国号又纪年号钱,如:大夏真兴。年号又纪值或纪重钱,如: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年号又纪国号又纪值钱,如:大清咸丰通宝,背一十。

钱背文有两大类:①纪地名:铸造的监(局)名,如:开元通宝背洛、蓝。纪年:如:淳祐元宝背文纪年。纪干支;纪值;纪数;铸币的范次、炉次等等。

②纹饰:有竖、横纹;星纹;月纹(仰月、俯月、偃月);月孕星(月纹中带星文);瑞雀纹;祥云纹;四决文(方孔的四角有一小尖);四出文(方孔的四角有凸出线条延伸到边缘)等。

钱文的读法:①汉文钱读法:一个字的不会误读。二字钱文有右左读:如半两、五铢。左右读:如左读五铢,传形半两。上下读,如:汉兴等。三字钱文有由右向左读,如:马虎蔚蓝贝益六化等。四字钱文有顺读即上下右左,如:小泉直一,太平天国等。上下左右也为顺读,这种读法钱文极为少见,有乾亨重宝。右起先横后纵读,(右左上下)顺序读,如:永安一百,太平天国(背圣宝)。

左起先横后纵读,(左右上下)顺序读,只见永安一十。旋读又分圜金,依圆随势,文字方向随形,依顺时针方向旋读,如:漆垣一圻。圆钱,按上右下左顺序,依顺时针方向旋读,如;大泉当干,淳化元宝,宋钱较多。七字钱文读法,惟见圜金,依顺时针旋读,如:一铢、重一两、十二。

②少数民族钱文读法:

契丹文钱文:旋读上右下左,如:福寿太平。先纵后左起横读,如:开丹圣宝。

西夏文钱文读法:旋读上右下左,如:福圣宝钱。

八思巴文钱文读法:上千左右直读,如:至元通宝。

满文钱文读法:左起先横后纵读,左右上下为序,如:天命汗之钱。

维吾尔(旧称回文)钱文读法:自左至右回环读。

六、先秦时期的货币及其特征

据《史记》、《管子》等古籍记载,我国上古货币有龟、贝、珠、玉、金、钱、刀、布等多种。未见出土实物以及可靠的殷周时传留下来的文献来互相印证的是龟。王莽篡汉时,改革币制,推行龟贝金银等新币,按龟的大小尺寸定为龟宝四品,由此可见龟在古代确实能作货币,但只能作为推断。

(一)我国最早的货币——贝

同类推荐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热门推荐
  • 沐春风

    沐春风

    神笑曰:你下一世容颜绝世!她窃喜……神羡曰:你下一世富贵滔天!她暗喜……神叹曰:你下一世艳福不浅!她大喜……神哀曰:你下一世是个男人!她狂晕……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神滴马屁拍翻,只为还她女儿身。可正所谓人无完人,神无完神……在她阅尽天下事后,终提笔写下:做人要低调,做御史的女儿更要低调!
  • 危险的旅行

    危险的旅行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凌蓝雕

    凌蓝雕

    幼稚?可笑?疯狂?九百花绽,九百果结。九果惟愿,代代不息。凌蓝根作,无论之时。人性巅斓,笑傲穹空。零花纵落,几世浑浊。天界瑶宫,寂寞枷锁。人间殇阙,自在逍遥。地渊转轴,六道轮回。子规啼血,贯日长虹。且视我如何穿越三千载迷离岁月……奔泊三界望韶华不复……血溅粉土吟叶落无声……
  • 英文爱藏:爱只有0.01的距离

    英文爱藏:爱只有0.01的距离

    为中英双 语对照版,《爱只有0.01的距离》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 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 和凝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 再配合文章后附加的多功能、全方位巩固题型,更有助于……
  •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一直来,我们推崇敦厚、谦让的品格,从小,父母一边潜移默化一边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要谦让,要相信吃亏是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所以遇事不争,委曲求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越来越遵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下,不好意思已经是懦弱、无能、自卑的代名词。
  • 灵界

    灵界

    他父亲是灵界至尊势力的一名天之骄子,但因为某些原因被打落凡尘,修为尽失,成为一个废人。他母亲是至尊势力冰灵宫圣女,将来要嫁给升龙阁第一天才。路钧偶得灵界一位至尊遗骨,融入己身,得传承,战八荒,震慑九天,打上至尊势力,为父亲报仇,找回母亲的记忆,杀仇敌,成就灵界掌缘生灭。
  • 爱妃不要逃

    爱妃不要逃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一幅古画,莫名其妙地将她带到一个陌生的时代,神秘老人的告戒,谁,才是与她订下今生的血玉镯主人?三个同样优秀的男子,她,该如何抉择?东望国烈王爷南宫烈,一个盛传好男色的王爷碰上了她,那个小小的姻缘果,真的可以给他带来一段良缘?南临国溯王爷云溯,误打误撞抓了她,也抓来了他一生的麻烦。失散多年的哥哥独孤继,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真的是他的不幸吗?当一切真相大白“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前世之缘,能否再续?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段一厢情愿的爱情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