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00000038

第38章 俾斯麦改革:德意志的命运 (3)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与奥地利相比,法国是更为强大的对手,俾斯麦明白普鲁士不能蛮干,必须团结整个德意志的力量,在外交上再一次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1870年,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诱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机会团结德意志民族,保家卫国。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色当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生擒法皇拿破仑三世。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这时的巴黎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将新建立的临时政府赶出了巴黎。法国一片混乱,这时的俾斯麦没有趁火打劫,在关键时刻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冷静,决定帮助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消灭巴黎公社。果然,在战后谈判中,德国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色当战役的胜利,使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在德意志人面前展现了辉煌的战果,同时也震慑了南德诸邦,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先后派代表团到达凡尔赛,同普鲁士进行关于国家统一的谈判。俾斯麦根据南德四邦对待统一的不同态度耍起了分化瓦解的手段:拉拢巴登和黑森两个小邦国,向巴伐利亚让步,唯独孤立符腾堡。1870年11月15日,巴登、黑森加入联盟。23日,巴伐利亚获若干自主权后也加入联盟。两天后,孤立的符腾堡只得就范。至此,美因河南北的两部分德意志连成一片了。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呼之欲出,然而在皇帝称号问题上,俾斯麦很头疼,陷入了两难境地。太子继位心切,竭力促成一个新的“自由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国王威廉一世则不愿“同老普鲁士分离”,认为接受德意志的皇帝称号等于“把老的普鲁士称号撂下”,因而不肯接受“普鲁士国王”以外的新的称号。这父子俩,一个急于建立,一个不愿建立新的帝国,但动机都是一样的,即想把德意志溶化于普鲁士。而这一点正是作为政治家的俾斯麦所忌讳的。为了做到既可使统一的德意志普鲁士化,又能消除南德各邦对普鲁士化的疑虑,他耍了一个计谋,用重金收买独立性最强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及其大臣,让他们上书普王,以德意志诸侯的名义请求威廉一世重建德意志帝国并接受皇帝称号。在俾斯麦的安排下,普王终于勉强改变初衷,于12月16日接受了由30名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呈递的“劝进书”。

德意志的诞生

普法战争胜利后不久,普军还未撤出法国,即于1871年1月18日,也就是腓特烈一世加冕普鲁士国王17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法国凡尔赛宫72米长的镜厅举行了一场盛典,普鲁士国王正式加冕为德意志皇帝,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由于以前已经有一个神圣罗马帝国,所以在德国历史上,这个帝国又被称为第二帝国。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包括4个王国,6个大公国,很多自治领,3个自由市以及一个直辖地。

同年4月16日,德意志皇帝授权国会通过了帝国宪法,宪法确定德意志各具体组成单位要“缔结为一个永久的联邦”。虽然各邦国在名义上可以保有一些自治权,实际上大权已经被中央收回,这样一来,德国从政治上完成了真正的统一。在这部宪法中,皇帝处于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它规定帝国是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就是帝国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这个元首不像英国女王那样只是个虚位,它实实在在地集中了国家的巨大权力。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宪法规定,帝国只有一名大臣即首相,他负责主持帝国政府,直接由皇帝任命产生,所以他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为什么说只有首相才是大臣呢?因为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都不是独立的机构,部长只是首相的助手。

宪法还规定立法权属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但实际上,二者的实际权力都很小。就后者来说,虽然它名义上享有最高监督权,但是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这就等于在联邦议会头上悬了一把剑,而且是一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就前者而言,虽然宪法规定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可是它不是政府,而且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最关键的是,它所通过的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不能单独生效,而是要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当德意志实现国家统一的时候,欧洲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已经开始逐渐显露颓势。所谓的民主政治已经被现实所否定,资产阶级再不能也不敢用民主手段管理国家了,特别是考虑到德国的具体情况,地主阶级的实力还很强大。所以反民主的普鲁士军事官僚专制统治便获得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成为第二帝国的支柱。

完美而又脆弱的网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政府的首相,从1871年起到1890年,俾斯麦一直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他不仅缔造了德国,同时也为帝国未来的命运殚精竭虑,他为德国设计出了未来应该走的道路,那就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坚持走中间路线,结好英、俄,孤立法国以此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在确保和平生存的前提下使德国走向强大。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俾斯麦的方案最终被放弃,德国选择了在这条穷兵黩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引致了最终的悲剧。

俾斯麦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他太过于英明而富有远见,如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初,俾斯麦就断言清朝的失败是注定的,这同西方其他国家的预测完全相反,当时英、法都认为清朝将战胜日本,他们认为小小的日本同国力远在其上的清朝根本无法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当时清朝的海军力量为世界第七位,远在日本之上,但俾斯麦却不那么认为,他说:“日本人到德国来向我们请教的是机器运转的原理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类体制结构,希望能回国谋求发展。而清朝的官僚对这一切似乎都没什么兴趣,他们只是问枪炮的性能,以及价格多少,所关心的不过是买回的洋机器是否值当。因此,日本必然是胜利者。”因为俾斯麦知道日本人关心的是西方的制度和哲学理念的先进性,而清朝却只认为西方的器精械利,而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法律典章、教育方式毫不在乎,甚至还认为这些都不如清朝,所以早已料定了清朝的失败。

俾斯麦看问题有自己独到之处,但也使他显得特立独行,固执并不是他不能改变的性格。作为政治家的他在外交上能左右逢源,在国内他却不能不坚持,而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在国际上,他为自己的反复无常而声名狼藉,在国内他却为自己的保守固执而代价不菲。大家都看到他表面的光荣,却无法看到他心中的无奈。

正如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的铁血宣言一样,他等于宣示了自己的不合群,这只是因为他坚持正确可行的政治理念。俾斯麦发动了三次统一战争,始终坚持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在普奥战争中,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国王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因为他明白“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作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但人们总是局限于眼前可得的利益,很少能有人体会他那超越时代的决定,俾斯麦日益感到孤独,终于他最坚强的靠山——国王也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普法战争后,军方向俾斯麦施压,非要法国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不可。俾斯麦持审慎态度,不愿与德法在这个视领土主权为神圣之物的时代里结下世仇,国王也想得到这两块地方,使俾斯麦最后不得不向军方低头,放弃自己的明智的判断力。

俾斯麦从一开始就对德国的政策行动表示出极端的忧虑。他的忧虑是有道理的:长久以来,欧洲大陆均势传统的破坏者是法国而非德国,普鲁士则一向被英国、俄国等传统大国视为稳定欧陆的盟友。

但当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成立时,有人说:“欧洲失去了一位主妇,得到一位主人。”一个新的强大国家出现了,她有庞大军队的支持,有科学与知识的装备,为战争而组织起来,因胜利而获得崇高地位。俾斯麦深深地意识到一个强大到令人侧目又不知节制的国家是危险的,在欧洲的历史上,充满着此类前车之鉴,例如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的法国都遭到全欧洲的围攻。俾斯麦不希望因德国的强大而被国际社会孤立,他保守的意识形态反而使他能意识到国际关系中一条稳定的规律,而不至于被新时代的风潮所迷惑。

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却好得多,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对战败的奥地利的妥善处理也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

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俾斯麦却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

俾斯麦在1890年离职前一直主导着欧洲的外交。他希望新缔造的德意志帝国享有和平,不想与其他国家起冲突。但在各国失去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他的任务极其艰巨。他公开宣称德国统一后已饱和,以此向欧洲各国保证德国不再有更多领土的野心,曾有人建议德国走殖民主义路线,他回答:“俄国在此,法国在此,我国夹在中间。余之非洲地图便是如此。”俾斯麦清醒地认识到德国夹在中间,欧洲大陆任何一国与他国的冲突都有可能把德国牵涉其中,使之不得不反对一方,从而为法国提供盟友。因此,俾斯麦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联盟把许多利益相冲突的国家包含在内,德国居中调解,力图维持欧洲秩序和稳定。在当代,有学者盛赞俾斯麦是和平缔造者,原因就在于此。

俾斯麦所采取的政策是一心一意在欧洲经营,行事低调以巩固原有胜利果实,避免太过张扬而引起他国妒恨,是为了保障夹在中间的德国的安全。俾斯麦精心编织的这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但对于渴望荣誉的皇帝来说,这种政策不能使人满足。威廉二世把俾斯麦视为旧时代的产物,他解雇了这位老臣,转而采取了所谓的世界政策。他的顾问们则充分地利用了皇帝的这种野心,冲破了俾斯麦设下的界限,收买了每一个利益集团,普通人民被帝国的荣耀所迷惑,德国政府用建造一支规模巨大海军的方法吸引了工业家和中产阶级,用关税堡垒来取悦农业地主,终于,德国走上了对外继续扩张的道路。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写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1898年7月30日,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而与此同时,他终其一生所监护的孩子——德国,放弃了他为之制定的道路,在20世纪初,走上了毁灭世界也毁灭自己的不归路。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历史上的今天(大全集)

    本书将带你走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史世界,对每一个事件进行详细的阐述。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一千多个条目,五十余万字的容量,带你重温历史的记忆。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历史,读史也充满了乐趣。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热门推荐
  • 四川菜味型手册

    四川菜味型手册

    调味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口味正逐渐趋向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讲究五滋六味。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调味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调味的意义;味与调味品;调味的基本方法;复合味的制作方法及运用;川菜味型的延伸与创新等。
  • 二货王妃难再逃

    二货王妃难再逃

    她被爱欺骗,水中失足意外穿越,撞上不孕不育的纳兰王被囚示爱!在后母跟异妹的居心叵测下险些丧命。尔虞我诈中她努力置身事外寻求自己的归宿,最后却被毒瞎双眼,他的爱是否依然不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暖宠妻子

    暖宠妻子

    五星级的星光大酒店……“林悦,今晚安董事长的儿子会在你的这间包房用餐,你一定要好好表现。”高挑的杨经理一边看时间,一边叮嘱面前的林悦,“千万别出任何差错,这位小老板明天就会接任星光总经理的位置的。还有一个小时他就会来,你和小敏、琳琳,一起再仔仔细细的检查一下餐桌,还有……”林悦穿着一套粉色的服务员套装,很认真的听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杨经理,你放心,我会拿出自己最高的服务水平的。……
  • 重生之娱乐金融

    重生之娱乐金融

    重生回到了1980年,原本只是三流作曲家的他来到了一个歌坛的黄金时代,且看他如何混迹娱乐圈,登顶天王巨星!凭借娱乐圈赚的钱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帝国,老美称他是经济制裁者,倭国称他为黑色魔鬼!因为他在股市,席卷了这些国民的经济!凭借后世的眼光,他成为了娱乐与金融的代言人!
  • 诡案罪4

    诡案罪4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秦淮传

    秦淮传

    她是乱世中的国郡,南北朝一首被掩埋的吭歌。她的故事,其实纷纷扰扰,绵绵长长,只不过这乱世将她不负责任的卷入,又狠心的抛弃了。
  • 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

    本书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描写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通过一个阴差阳错的偶在机会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贫儿汤姆穿着王子的衣服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和嘲讽。在好人霍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历了重重劫难,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最后终于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的想像极其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
  • 大皇妃

    大皇妃

    陆家有九女,个个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唯独九小姐陆明珠,长得花枝招展,却是白痴一个。听闻:明珠出世,天泛红光,相士判曰:此女命犯孤星,克夫克子。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高级驯兽师,飞机失事,醒来,却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她没死,不仅没死,还附在另外一具躯壳中重生,变成又痴又傻,克夫克子的相府九小姐。人前,她傻里巴叽。人后,她可比混世魔王还混世。驯老虎,驯过,长鞭一挥,乖了。驯蛇,驯过,两手一抓,不动了。驯人,这倒没驯过,驯得还是那只“混世魔王”,嘿嘿,试试吧,“夫君,哪里跑。”某片段(一)“该脱去她的衣裳,用铁链锁住她的琵琶骨吊起来,再用泡过辣椒水的铁鞭狠狠抽打,然后再在伤口上洒上细盐,这样每日一次,每次叫她死不了又活不了,多过瘾。”陆明珠挑着秀眉,一脸的邪笑。某片段(二)明珠的小手在他的胸前划了两个圈圈,满是挑逗意味地说道:“皇嫂有疾,皇嫂好色喱。”东莱皇帝,共十九子,其大皇子上官振轩,头脑简单,脾性顽劣,不文不武,喜怒无常,民间厮混青楼,皇城斗乱后宫,堪称京城第一混世魔王,偏偏生得貌美无双,叫无数女子折腰。这等魔王谁敢嫁,嫁他不如嫁鸡嫁狗。这等魔王谁敢惹,惹他等于玩火自焚。陆家八海琼才貌双全,堪称京城第一才女,提亲队伍可排长龙。陆丞相怎会舍得把这等优质女儿嫁给第一混世魔王。成亲之日,随便抓了那痴痴傻傻九小姐充数。当痴傻克夫九小姐遇到玩世不恭凶残大皇子,将是如何的火花碰撞呢?“夫君,我饿了。”明珠舔着红唇,一双明亮的眼睛忽忽地转着。“娘子,别急,为夫这就去给你做。”振轩屁癫屁癫地跑进御膳房亲自下厨。“夫君,刚才你那六皇弟偷吻我了。怎么办?”明珠瞪着大眼,气势汹汹。“娘子,谁敢亲你,为夫这就去宰了他。”振轩说罢,提起宝剑,冲出宫门。本文女强,男也不弱。宫斗、战场、情爱错综复杂,结局一对一。============推荐:《邪魅娘亲腹黑娃》《第一皇妻》《金牌皇后》《重生—名门贵妻》《特工弃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