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500000005

第5章 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1)

“当一个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完美表现在艺术和文学中时,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代表这个民族的体验,代表深深扎根于这个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精神与人性的成熟,代表技术和形式方面精湛的表现方法,代表关于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概念;这是一个民族对艺术价值的看法的最后概括。”

——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化中的音乐》

1.古典主义精神

“鞭策缪斯的骏马,宜多加引导,

激起他的速度,要约束其狂暴,

插翅的骏马,也像一匹高头大马,

你驾驭他时,他便显出英雄气概。”

——亚历山大·波普:《论批评》

词典中对“古典主义”有两种解释:一般情况,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和艺术作品中追求最完整的秩序;特指时,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在古典派看法中不言自明的是;最优秀的东西已经在过去产生了,坚持传统就有可能再获得最优秀的东西。

古典主义艺术家把自己作为传统的一个部分,意味着与身外之物的相互关系。他既不宣扬也不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他不把自己的个性和个人体验作为自己艺术的主要素材。因而,对他来说艺术作品只是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并不是自我的扩展。浪漫派倾向于把艺术看作主要是自我表现的手段,而古典派则强调它作为交流思想的手段。古典派艺术家的目标是思想的明晰和形式的美。实际上,其方法比浪漫派的方法要客观得多。浪漫派采用极有个性的表达,而古典派艺术家却代之以普遍适用的象征。古典主义坚持对艺术的控制和戒律,发掘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潜力,发挥理想的美的想像力。这种整体观点形成秩序、稳定与比例和谐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与古典风格联系在一起。

如我们在讨论浪漫主义时所指出的,无论是古典主义精神,还是浪漫主义精神都没有局限于任何一个时代,在整个文化史中,二者是交替出现的。但是,正像十九世纪的环境使浪漫主义在一个长时期内盛行一样,十八世纪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古典主义精神的出现。

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

十八世纪的文化是在贵族的资助下发展的。对他们来说,艺术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装饰。艺术是王公周围生活中复杂仪式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通过世袭掌握权力,因而传统受到了珍视,过去时代受到了尊敬。艺术生活的中心是宫廷,只有少数特权阶级才得以进入。在这些高层社会中,强调的是形式的优雅和风格的美。

十八世纪的艺术具有宽敞的宫殿和规整的花园的特征,有均衡的比例,在细节上精雕细琢,这构成了当时进步的专制制度的背景。在十八世纪中叶,路易十五主持了在凡尔赛举行的一些奢华的盛宴。弗雷德里克大帝统治了普鲁士,玛丽亚·特雷萨(MariaTheresa)统治奥地利,卡特琳娜女皇统治俄国。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面,迅速地积聚着破坏性力量。美国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王权神圣论。在十八世纪结束之前,法国革命也使欧洲受到了强烈震动。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那种ancienrégime(法国革命前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已日薄西山,同时产生了新的政治——经济联盟的曙光;更为重要的是,权力从贵族手中转到中产阶级手中。中产阶级的财富是以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来自矿山、工厂,蒸汽机和铁路。工业革命使权力的转移成为可能。十八世纪中期,一系列重要的发明为工业革命积蓄了力量,这些发明包括60年代瓦特的蒸汽机和哈格雷夫兹的纺纱机到1785年卡特赖特的水力纺织机和1793年埃利·威特尼的轧棉机等许多发明。

在这几十年中,科学上取得了意义深远的进展。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2年发现了电,普里斯特利于1774年发现了氧,詹纳在1796年完善了种牛痘法,1800年拉普拉斯提出了天体力学的观点,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伏打(AlessandroVolta,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电学的先驱者。。在知识界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例如,温凯尔曼的《古代艺术史》(1764)、法国的《百科全书》(1751-1772)和第一版《不列颠百科全书》(1771)相继问世。在十八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产生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康德的《纯理性批判》,卢梭的《忏悔录》、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博斯韦尔的《约翰生的一生》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因此,古典主义时期知识界的风气是由两股对立的潮流形成的。一方面,古典主义艺术体现了一种正走向衰亡的生活方式中的优雅、精美;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在斗争中诞生的新生活方式的到来。这种两重性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实质,渗透在这一时期所有的观念之中。例如,十八世纪被称作“理性的时代”,但两个相对立的阵营却以正好相反的方式运用理性。维护现状的辩护士求助于理性来为现存的制度辩护。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认为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波普宣称“一切存在都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十八世纪的逐渐消逝,这种带有欺骗性的乐观主义越来越难以维持了。现行制度的敌对面,一些创作了《大百科全书》的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多塞,达兰贝尔及其同伴——以该书作为启蒙运动的工具,他们也乞灵于理性,但他们的目的是攻击现存的制度。这些上升的中等阶级的代言人以此成为行将到来的大动荡的先知。

我们知道,浪漫派把中世纪理想化了。但对十八世纪的思想家来说,中世纪是愚昧的一千年,这是黑暗时代(DarkAges)。“哥特式”一词代表的事物与他们认为是理性和优雅的事物正相反。他们的理想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哥特式教堂与希腊的庙宇不同,前者有染色玻璃窗、奇形怪状的雕刻像、具有热情神秘感的,高耸的、有涡卷形装饰的柱子,而后者则美丽、统一、均衡、明亮和优雅。

对古典兴趣的复兴,在对立的阵营看来意味着不同的事物。贵族及其代言人把希腊文化奉为一种理性和客观态度的象征,这种态度可以防止一个人过深地卷入生活的问题中去。他们把古代的神,国王和英雄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反映——他们自己崇高的,美化的形象。但对中等阶级的领导者来说,希腊和罗马代表了反抗暴君和抛弃专制主义的城邦。法国革命时期最重要的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即以这种精神用雅典和罗马民主政体的象征装饰自己的绘画。也是以这种精神,托马斯·杰弗逊赞扬大卫“用古典的古代共和政体的美德使当代面貌变得崇高”。杰弗逊仿照希腊和罗马庙宇的型式设计了国会大厦和弗吉尼亚大学,推动了古典主义在美国的复兴,这使得爱奥尼亚式、陶立克式和科林斯式的圆柱这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形式。爱奥尼亚式(Ionic)的柱头有涡卷形的装饰。陶立克式(Doric)是希腊最古的一种朴实型式。科林斯式(Corinthian)的柱型带有叶形装饰的钟状柱头。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公共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特征。

古典主义的观点支配了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文学界,以致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奥古斯都时期”(根据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名字而来,他是诗人弗吉尔的赞助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界的主宰是塞缪尔·约翰生,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像他的朋友乔舒亚·雷诺兹在美术界的地位一样勿庸置疑。这二人都很推崇正规的与贵族式的艺术。但在这奥古斯都古典主义注重形式的潮流中,我们也看到了温柔情感的趋势。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早期迹象。塞缪尔·理查逊、亨利·菲尔丁。劳伦斯·斯特恩和托拜厄斯·斯莫莱特的小说中充满了朴实的资产阶级情感,托马斯·格雷、奥利弗·戈德史密斯和威廉·考珀的诗歌也是如此。“理性的时代”也是“情感的时代”,这是很奇特的。情感的潮流逐步发展,走向了浪漫主义。

从这点看来,理性时代让位给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始时间,比通常所设想的要早得多。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作品,它们明显地表露了对中世纪浪漫主义的新兴趣,如珀西的《英国古诗拾遗》。在同一年代,卢梭——“浪漫主义之父”——写出了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名言“人,生来是自由的,却到处受到束缚”概括了这个时代人的心情。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也是这时出现的,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了一个运动叫“狂飙运动”狂飚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飚突进》而得名。它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这个运动中产生了由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写的两部独特的作品,一部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另一部是席勒的《强盗》(读者应该记得,歌德是浪漫主义作曲家所喜爱的抒情诗人)。到十八世纪末,气氛就完全变了。十八世纪末的两个最重要的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完全站到了古典主义潮流之外。这个世纪末最伟大的画家戈雅也是这样,他的热情的现实主义预报了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因此,十八世纪后期的文化不是像以前我们认为的那样,它年轻时代的歌德、席勒和赫尔德等是其代表人物。既不完全是贵族式的,也不完全是古典主义的。它既吸收了民主主义的因素,也吸收了浪漫主义因素,它是由二者哺育的。正是它的二重性,使它具有微妙的魅力。

接受赞助的艺术家

十八世纪的艺术家一般是在贵族赞助的制度下发挥作用。他为那些社会地位比他高得多的公众创作,他的赞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的个性。他必然会被引向古典主义的客观性和自我克制。

接受赞助的艺术家是技巧熟练的大师,是直接受赞助人的委托而工作的匠人,他创作的作品是当时就用的。他靠和他听众的日常交往活动而维持生计。真实情况是,从社会地位上说,艺术家的生活比一个仆人好不了多少。这种情况并不像听起来那样令人沮丧,因为那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或那个王公的仆人。赞助制度使艺术家能获得经济保障和一个他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结构。这种制度使那些成功地适应了它的要求的伟大艺术家得到很大的好处,像海顿的一生充分显示出的那样。另一方面,莫扎特的悲剧结局又说明对那些不能适应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制度强加给他们的负担是多么沉重。

十八世纪古典主义反映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这是旧世界正在消亡而新世界正在产生的时刻。在这两种历史力量的较量中,产生了高尚,纯朴的艺术,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是西方文化的顶峰之一。

2.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

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

——约·弗·雷沙特(1774)

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1775-1825)是以四位维也纳乐派的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及其同时代音乐家的成就为中心的。他们的艺术是在进行伟大音乐实验和发现的时代中成熟的。当时,音乐家面临着三个挑战性的问题:第一,探索大一小调体系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第二,完善一种纯器乐的大型曲式,这种曲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些可能性,第三,区分已应用了这种理想曲式的奏鸣组曲的不同变体——独奏奏鸣曲,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及其它室内乐形式,协奏曲以及交响曲。

如果我们说“古典主义”一词,是指坚持传统的形式,那我们肯定不能把这个词安在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头上。他们在处理素材时,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实验。海顿早期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与他后期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他们称为古典派,是指他们——像十八世纪中叶的诗人和画家那样——使情感的表现从属于公认的形式的“规则”,那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称为古典大师。海顿和莫扎特所写的一些慢板乐章充满了最深刻的情感。还有什么比贝多芬的音乐更热情,或比舒伯特的更具抒情的温柔呢?

甚至从时间这一点上说,古典主义的标签也并不很适合于音乐。文学和绘画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而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出现要晚几十年,出现在十八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到十九世纪前二十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浪漫主义的力量已经显露出来。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他们的后期作品中,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因素,这不足为奇。至于舒伯特,虽然他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属于古典主义的范围,但他的歌曲和钢琴曲却显示出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一点我们已在本书的前一部分中了解到了。

因此,“古典主义”一词应用于四位维也纳乐派大师的艺术时,只有一个含义,但这个含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属于最完美的秩序。”他们及其同时代的作曲家非常出色地解决了面临的难题,使他们的交响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类似作品仍然是所有后来者的卓绝楷模。他们发展了一种器乐的动力性语言,对主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说是完美的手段。他们完善了由理性和逻辑产生出来的庞大构思,它的整体结构十分灵活,足以让最多样化的情感得以自由地表现。这样做使他们创造出了一个音乐思想和音响的新世界。

古典主义时期的声乐

歌剧院是古典主义时期进行实验的中心。歌剧是音乐艺术的最重要的分支,它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古典主义歌剧所根据的原则与浪漫主义歌剧中所盛行的恰恰相反。在古典歌剧中,音乐是出发点;它的形式影响了戏剧,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单元。分隔开的唱段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构思出来的,它们在一个经过仔细计划的结构中结合在一起。在宣叙调的快速台词与咏叹调的抒情旋律之间存在着最大程度的区别。人声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乐队也显示出了古典主义器乐风格的全部活力。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天目

    天目

    右手捏着一片残旧的纸片,陈铭的双目骤然而变,漆黑的眼瞳缓缓的变成一片雪白,仿佛一片放大的雪花,眼白散发着幽幽的蓝光,点点雪花飘落,视线中,手中的纸片开始一点点的复原,紧接着,待到纸片彻底复原后,脑海中猛然显现出了一门逆天武技。眼睛恢复原状,陈铭甩手丢开了手中的纸片,旋即目光平静的看向左手边,那里赫然便放着一叠堆得高高的各种残破物件......这里有强大的武者,捉星拿月,易如反掌。这里同样有普通的凡人,为着永恒的力量,不断的努力。当天外异客,带着一双天目降临此世,本就混乱的世界,将被搅的愈发的混乱,对面着正与邪,善与恶,爱与恨,天目少年如何强势崛起,一切尽在本书之中。弥煞新书《无尽世界穿梭者》已上传,新书期间,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推理要在晚餐后

    推理要在晚餐后

    众所周知,福尔摩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案中有案的案件,经他手之后都会水落石出。在惊呼原来如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能够做到吗?其实,通过侦探思维游戏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效果最为显著。本书所收集的精彩迷人的侦探思维游戏,专门训练你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相信一定能使你在玩乐中越变越聪明。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凤舞江山青宁篇

    凤舞江山青宁篇

    她是杀手界的无冕之王,一朝穿越,成为帝国的废柴太子。女扮男装,横行天下。什么?那一笑倾天下的摄政王想篡位?放马过来好了!等等,皇上下令广招天下美女,要给本太子选妃?靠!赶紧溜啊!神兽在手,重宝不愁,妖孽美男,想抢就抢!这个半路杀出的妖孽美男,本太子就选你为太子妃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黄河异事录

    黄河异事录

    传说,黄河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职业——黄河捞尸人。他们繁衍上千年,经历了无数奇诡往事,也掌握着黄河最大的秘密。我自小随身为捞尸人的爷爷在黄河上干着捞尸的营生,耳闻目睹了各种诡异的现象。一次,爷爷从黄河里捞出一具藏在巨型龟壳里的棺材,由此引出一桩桩离奇事件。我、爷爷、叶教授、古枚笛四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浩荡不息的黄河中寻找着上古的秘密。阴兵渡河、幽灵船、鱼骨神庙;龟型巨棺、死亡灵蛊、巨型石碑出世,真相尚未水落,谜团蜂拥而至,我们一行四人更落入一个步步为局的阴谋之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诱惑

    诱惑

    在生活中,再平凡的人,只要是男人,都可能会遇到权力、金钱、美女这人生三大诱惑。有的男人在权力面前倒下了,还有的男人在金钱面前倒下了,但更多的男人,都倒在了美色面前。因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可能对权力不屑一顾,视金钱犹如粪土。可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世上有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经受得住美女的诱惑呢?本书的主人公,是都市茫茫人海中极平凡的一个男人。可是再平凡的人,他也有机会遇到美女,甚至遭遇美女的诱惑。且看他在这种诱惑下,是如何挣扎和沉沦的吧!
  •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野心勃勃,进犯大宋边境。杨宗保奉命出征,不幸以身殉国。穆桂英和杨门女将身负国仇家恨,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她们遇到了一个劲敌,心狠手辣、精通兵法的西夏皇后——没藏秋水。在火器的帮助下,杨门女将初战告捷,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没藏秋水再现消失了数百年的方圆大阵,重创宋军。宋军陷入绝境,险些酿成兵变,佘太君力挽狂澜,平息了暴乱,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的穆桂英冒险前往杨宗保殉国之地,遭遇没藏秋水的伏击,幸得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出手相助,化险为夷。在一座古老的山寨中,穆桂英邂逅了一个神秘的家族,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也了解到没藏秋水的真实身份和她潜伏在夏国的目的。得到自己族人的帮助,再加上经过改进、威力巨大的火器,穆桂英反败为胜。没藏秋水铤而走险,自立为皇帝,复兴故国。遭到背叛的李元昊选择与宋军联手,绞杀没藏秋水,条件是宋夏签订和约,永不相犯。就在战局峰回路转时,穆桂英遭到政治暗算,被解除了兵权。当她费尽周折,重掌兵权时,却又遭遇了族人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