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900000007

第7章 沙洲 田制及地理大发现(2)

崇明田制计亩制度的确立,在元代。元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任命横州知州薛文虎领政崇明,两年后朝廷准薛文虎之请升崇明镇为崇明州,改属扬州路。同时奏请获准三年一次田亩丈量,坍削的除去粮赋,涨出来的沙地拨给农民,以流水为界,这就是世传十六字令:三年一丈,坍则除粮,涨则拨民,流水为界。靠着这十六个字,以及地方官吏的照此遵行,崇明岛始有地安人安,这一年,崇明岛上百姓纳税的沙洲田地为七百五十七顷三十六亩有零。

元至元十二年以后到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275年至1391年的一百一十六年间,《崇明县志》中关于田亩的资料不见记载,或者说,这一百多年间的崇明沙洲田地处于不断增加之中,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如: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官、民田地七千二百四十六顷有零。

明正统七十五年,公元1442年,田、荡、涂七千五百七十四顷二十亩二分有零。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八千三百二十四顷四十四亩。

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七千三百一十三顷九十八亩六分有零。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二顷十七亩七分有零。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田、荡、涂九千二百六十三顷六十六亩五分有零。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因海盗占据山前、永兴、大安、野鹅、联福、新兴六沙,除去六沙田、荡、涂一千九百四十四顷二十六亩七分有零之外,实存九千零六十顷五十四亩八分有零。到康熙二十三年,“海氛既靖”,被夺占之六沙复归崇明岛管治,土地田亩数为一万一千零四顷八十一亩五分有零。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报增田、荡、涂一千九百顷六十一亩一分四厘八毫。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至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县志中有载的1685年、1693年、1698年、1699年、1706年、1710年、1714年,均有数目不等的开始征税的新增田亩,假如县志所载资料无误,可以推断这一段时间崇明岛沙洲的形势稳中有涨。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拨永兴沙、扁担沙、山前沙等十二沙隶通州,计田、荡、涂两千零六十九顷六亩五分有零。县志称,自康熙六十一年以来,崇明与通州争夺沙洲案件“如山积”,后裁定以大安沙、戏台沙为界,界以南属崇明,界以北归通州,于是划拨江沙。崇明实存田、荡、涂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顷八十一亩二分五厘五毫六丝。

乾隆元年之后,县志中关于崇明沙洲涨、坍的记载变得明细,涨坍似乎更趋频繁。如: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新涨永隆、玉带等沙涂三百五十三顷三十六亩四分,坍没的永兴等沙一千八百九十六顷九十七亩二分七厘三毫。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新涨复兴、太平等沙涂四百七十二顷八十四亩六分,坍没西大阜等沙一千二百零九顷九十九亩六分二厘九毫。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新涨杨家沙涂四百三十顷三十六亩四分,坍除玉带沙、平安沙等四百一十九顷三亩二分九厘三毫,等等。

从县志记载看,自乾隆元年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的171年间,始终坚持了沙洲田地的“三年一丈”,涨、坍数字纤及分毫,可叹可敬!涨坍的形势是有涨有坍,涨出的新沙大于坍没的旧沙,时间愈是接近清朝之末,涨出的新沙愈多,坍削的旧沙愈少,崇明已经接近完成成为一个大岛的地理过渡,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崇明新涨的沙涂为一千零一顷六十八亩二分一厘八毫,坍没的只是十顷五十三亩六厘七毫六丝六忽。实存田、荡、涂二万九千九百一十七顷二十亩八分六厘六丝七忽五微。到宣统二年的公元1910年,仅仅时隔三年,崇明岛上的田、荡、涂增加至三万零八百四十三顷四十六亩七分六厘五毫七丝四忽五微,三年中增加的沙洲田地数为九百二十六顷。

此时,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行将结束。一年后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告结束,虽然孤悬海外,崇明岛却不能隔绝于时代之外。1907年,邑人王清穆创办了崇明第一个轮船公司,往返于崇沪之间。堆积于上海外滩的欧风美雨也在崇明洒落,以“洋”字为先导,洋油、洋火、洋灯、洋布、洋伞……洋洋于岛上直到农户人家,时迁势移,除江流沙洲而外,人间、世风岂有不变者乎?

崇明的田制与内地有别,名称也不一样,比如“苗”,是征粮核计土地面积的名称。粮从何来?由田地而生,崇明的粮税起征于“水涂”——土地尚未露出水面就“望水纳粮”了,但最终崇明的田地是由水涂形成的。三年一次大丈量所包括的内容有:凡是涨出的沙洲应拨为民用,但要增加粮税,是为升粮;凡是坍没的沙洲应从业户名下扣除,同时减粮。丈量时还有新涨滩涂丘形、地势的优劣,然后抓阉分拨,叫“正拨”,也叫“恩拨”。水底下的水涂一亩纳粮五合,待到沙土高出水面长出苇草,叫做草滩,三年再丈时便升为“一升荡”,一亩纳米一升;又三年,草滩茂密时升为“二升荡”;再三年则为“三升荡”,一亩沙地要纳三升米了。沙滩渐渐高涨,芦苇丛生时,以荡租替代赋税,开始筑圩围田,又升为“止田”即“生田”,每亩纳米三升五合一勺。“生田”成为“熟田”即“民田”一亩纳米五升三合五勺。

崇明岛上的农人艰辛跋涉,垦荒劳作,从“望水纳粮”开始,一升一合一勺地交纳赋税,尽到了一个老百姓对国家和政府应尽的责任。仰仗“十六字令”,崇明岛在三百多年中尽管沧桑屡变而田制不变,田亩、人口都有增加,农耕事业也有发展,不能不让后人如我生出无穷的感慨:封建社会中不仅有良策而且有良吏。那些遵循三年一丈之规一丘一丘地丈量田荡的县官,能说不是良吏吗?而“十六字令”为崇明的农人一向视作良策,用现在的话说在涉及田亩、粮税增减、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上,基本做到了公开、公平。可惜,当官的并非都是良吏,而良策的执行越到后来越容易走样,再加上“奸豪欺占”,因而“积弊乃滋”。

“十六字令”良策的被破坏,源自“丘则”之变,“丘则”是一处沙丘、沙洲征税的准则。按旧制,凡是赋税以各丘分等级,即一丘一则而不是一丘内分别高下。时至明朝末年,一丘一则被废,采用“并圈”之法,一丘之中择人升减,减粮一石,勒银七钱,奸胥与刁民勾结,使上上之田纳中下之赋,或田属中等,赋为中上。减税多而不实,粮赋先亏后空,以至贫瘠的、已坍削的沙地要拨升粮税,于是民怨骤起。

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知县许维枚“详定仍复一丘一则之制,勒石永遵”。

许维枚勒石立碑并亲书《厘赋碑记》,略说崇明沙洲荡涂之别,前人立法之明,及“并圈”之弊,文末说:“非尔民布公何以正积弊乎?”中国历史上的碑刻难以计数,或者略记大事,或者歌功颂德,如许维枚为“一丘一则”的厘赋立碑并书碑记,则鲜见矣!

长江入海之际的涛声,是永不止息的感叹吗?

确切地说,崇明岛首先是长江佳构妙想之杰作,经万里奔突入海之际又有了与东海的冲突交融,始有崇明岛。从这个意义上说,崇明岛的历史是长江历史的一部分,由水、沙流动的形态而积淀、凝结,成为沙洲,依然是沧海桑田的古老而新鲜的“读本”,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流变的明证。

如是观之,我终于明白:说崇明岛、崇明之沙的时候,怎么能不说长江呢?

长江啊,我首先想到的是你亿万年前的徬徨流水。

大约在距今二亿年前的三叠纪时,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的疆域是如此辽阔,今日之长江流域的西部均在它波涛的覆盖之下,西藏、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均为古地中海的茫茫海域。四川盆地和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个海湾,这一辽阔的海湾一直延伸到今天长江三峡的中部。是时也,就连今日之长江下游的南半部分也沉浸在海底,唯北部及华北、西北属亚欧古大陆的东部,地势高亢无淹没之虞。

一亿八千万年前,印支造山运动开始,地球要造山了,地球正在造山,地球为什么要造山?也许这一造山运动的过程本身,便是最好的答案。正是在这一次造山运动中,有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和横断山脉,秦岭也随机突起,长江中下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古地中海不得不后退,今西藏、青海南部、川西、黔西、桂西不再受制于波涛汹涌,原始云贵高原形成。

地中海的退出,高大山脉的出现,使其时其地的地理环境为之大变,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形成了断陷盆地、槽状凹地,留下了云梦泽、西昌湖、巴蜀湖、滇池等水域。这些水域也许是水的天性使然,互为串联、呼应,经云南西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

这就是古长江的雏形,长江、地球上的一切山山水水皆非瞬息之作,江河是大地的一部分,从出现之初便听命于不可抗拒的地质演变和自然规律,古长江最初的流向与今日之长江恰恰相反:由东向西。

亿万年前的徬徨流水,期待着匪夷所思的新的变化。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是又一次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唐古拉山脉形成,青藏高原抬升,抬升或者说崛起必然会带来周边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有高山深涧、洼地及裂谷出现,长江中下游的巫山和大别山隆起,古地中海一退再退。到白垩纪时,四川盆地上升,云梦、洞庭盆地下沉,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发育,并向四川盆地溯源伸长。到距今三千多万年的喜马拉雅山运动时,青藏高原继续隆起,大有高不可攀之势,云贵高原亦然,整个长江流域普遍间隙抬升,今之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与此同时,新的断陷盆地相继出现,在流水的强烈下切作用下,深幽险峻的峡谷开始形成。

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有了初步的轮廓,长江的流向也改变了,原来自北往南的水系在盆地和峡谷归并连通后,也向东流去了。

大地是最初的也是最伟大的因势利导者。

距今三百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意犹不足,再一次强烈隆起,青藏高原及诸多山脉随之抬升,世界屋脊形成。

从中国的地理大势而言,山脉、河流已经各就各位了。

随着长江流域西部的进一步隆起抬升,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侵蚀作用的力度更甚、速度更快,终于切穿巫山造就三峡,接引了四川盆地的一盆大水之后,东西古长江合流贯通,一路东进直奔海洋而去。

今日之长江,在三百万年前便开始由西向东、自高而下奔流入海了。

也因此,我们可以说:既然江河必按其流向挟带一定数量的泥沙,那么,长江入海口的第一粒沙、第一层泥沙的沉淀和集结,应始于三百万年前。

但,长江入海河口在历史阶段曾经是游移不定的。

大约六千年前,在大海汹涌澎湃的进逼之下,长江入海河口退至今天的镇江、扬州一带,河口江面宽阔,流速趋缓,江潮海浪互为托顶之下,大量泥沙因为江水流速放慢及海水中的盐分的凝聚而沉积河口内外,水沙的态势大抵是悬沙沉淤,底沙推移,分秒不息,日积月累,发育了长江三角洲。

长江主泓道南北游动着。

悬沙和底沙还有已经露出水面的沙洲、崇明岛便也在风波浪涛中漂移,在一千多年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漂流沙岛,县治六建五迁:一迁之城北移十五里,在今合兴镇附近;二迁之城在姚刘沙秦家符、今崇明响同镇附近;三迁之城在三沙马家滨,时为明嘉靖八年(公元1569年),二十一年后再迁平洋沙,这是四迁之城了。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又迁至长沙,即今日之县治所在地。随着泥沙的大量淤积,隔水而望,只有舟楫才可以登岸的各个沙洲互相吸引,彼此靠近。到明朝末年时,已大体形成今日之崇明岛的轮廓。

长沙之城也曾是岌岌乎可危哉的。崇明岛南岸不断坍塌,县城离南岸本有二十公里之遥,到1949年时仅剩半公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修筑环岛大堤,造一千多丁字堤坝,南岸的坍落得以控制。长江挟带的泥沙淤积在崇明岛的西端和东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天然湿地,在这新涨出来的新地上,我看见水和沙从未分离过,那是湿漉漉的土地啊,细小的泥沙如粉末一样在长江水的滋润下舒展,几根小芦苇,几只小蟛蜞羞怯地望着这个世界……

崇明岛土地面积在1954年的实测为六百多平方公里,五十年后已成为一千一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依然是长江浩浩荡荡悬沙汹涌而至,我们只能约略地猜想,那随江水而来的悬移之沙是新沙,这新沙中的一部分将要沉积,而如今已坚如磐石般的底沙,则应是老沙了,比我们的祖父与外婆还要老得多的沙,千年之沙、万年之沙、百万年之沙,人称铁板沙。

崇明之沙为崇明岛打上的印记是如此的截然不同:那露出水面的是年轻的,沉积于江底的是古老的。古老的已经不能再古老了,而年轻的却还在不断年轻中。这是作为河口冲积沙岛的崇明岛,与大陆及山地岛屿迥然有别之处。

是谁最早发现了崇明岛呢?一般认为,人类在第四纪时完成了最后的地理大发现,从地球大势来看,此说不谬,但还应加以补充的是:人类地理大发现的过程,并没有在第四纪以后止步不前,尤其是对散布在江海之中的岛屿而言,必须仰仗于意识中的沧海桑田说,行动上的舟船之利,而且要有乘风破浪甚或逆水行舟的勇气和胆略。其实在人们发现东沙、西沙之前,有没有别的小沙洲显露过?然后沉没?无可钩沉了。

崇明岛是人类大规模的地理大发现结束之后,诸多新的发现中的一次于波涛之中的发现。

书上说,沈括是第一个对我国华北平原成因指出沧海桑田之变的人,“所谓大陆者,皆浊流所湮耳”。

更加明确地说“东海变桑田”者,是更早的白居易。

在名为《浪淘沙》的一首诗中,白居易写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朝来暮去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我曾反复地吟诵这四句话,并不止一次地引用过,诗中所描述的“白浪茫茫与海连”是真实不过的大江入海口的景象,而“平沙浩浩”,则在长江口又非崇明岛莫属了。联想到有唐一代诗人诗歌的活跃与繁华,芒鞋竹杖游走天涯行吟四海者中,有自三峡买舟而下,至扬州、常州一带,一睹长江入海为平沙浩浩所惊讶、感慨,发而为声有“遂令东海变桑田”的千古佳句者,不足为怪也。

能不能这样说,白居易是崇明沙洲可考的最早的发现者、最早的歌颂者?

水流沙流人也流啊……

就在吟哦中,就在对酒当歌时,诗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已经成了波涛汹涌中的地理发现者。无名之时的崇明啊,在白居易的笔下有如此清晰的环境;长江入海处“白浪茫茫与海连”;是一沙或几沙“平沙浩浩四无边”;然后是“淘不住”,“变桑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总之,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内容丰富,笔力深厚。从形式到内容,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热门推荐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孔雀

    孔雀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欠你一滴泪

    欠你一滴泪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记住我。前世我一定是欠你一滴眼泪,否则这辈子不会爱的这么辛苦。”于是她跑了出去,将日本人引开,好让他离开。他在逃离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热泪盈框……后来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里面画满了他的素描……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太虚魔神

    太虚魔神

    佛道,仙道,众生道,魔亦是道。凌寒本是一个迷茫懵懂的差不多小子,却踏上了一条宿命与轮回的强者征途。神速进阶,却受天道诅咒,寿元将尽,他能做的就是更加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实力,身负太虚秘境,手掌三生轮转,他誓将这天道束缚尽数打破。戾气化形,炼万千生灵为己用;一力证道,入万劫红尘而不复。他迫不得已,他愈挫愈勇,炼极品灵丹,铸绝代神器,超脱三界五行,不入六道轮回,他一步一步走向不死不灭,万古永存的神话。强者路,热血铸就,魔欲成神。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天才制香殒命权势钱财下,一朝穿越,她是为救家人爬上王爷之床的罪臣之女,一纸上诉王爷大罪,带着儿子索要精神损失费!皇权之战,他立她妹妹为妃,却赐下她毒酒一杯!饮毒酒,摔金盏,浴火重生!钱财?权势?统统踏在脚下!归来之日。丑颜笑看:“这皇后之位多少钱?本宫……要了。”乱世风云。双龙夺香,各显神通,金玉小儿叉腰直指:“娘亲,是我的!”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