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400000006

第6章 才略兼具的薛收

薛收是蒲州汾阴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薛道衡。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人,诗名满天下,他的代表作《昔昔盐》在当时十分走红,文人士大夫几乎无人不知。同时,他的诗也给他带来了致命的麻烦,成为他送命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先看看这首名诗: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悬念征人的主题,不至于得罪什么人;在艺术上,虽然还夹杂着齐梁遗风,但更多的是真情实感和精雕细刻,尤其是“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在艺术上很具有独创性,因为为人激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事情坏就坏在这一名句上。它引起了一个人的嫉妒,此人便是隋炀帝杨广。杨广是一个著名的暴君和浪子,同时又是一个罕见的狂人。他虽然很聪明,会写点诗文,但他自大成狂,又霸道,不愿别人超过他,经常对着群臣吹牛:“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他自以为才高天下,考皇上也该他考上,真正自大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薛道衡曾任内史侍郎,长期掌管机要,很称职。后来出任襄州总管,杨广即位后,准备让他当秘书监。大业五年,杨广召薛道衡回京。薛道衡到京城后,上了一篇文章《高祖文皇帝颂》,本意是想称赞一下皇帝他爹,让皇帝高兴一下。没想到心理变态的杨广一口咬定,称赞杨坚就等于讽刺他杨广,十分仇恨,所以就把薛道衡放在司隶大夫的位子上,准备再找机会治他的罪。当时担任司隶刺史的房彦谦,也就是房玄龄他爹,一眼就看出了杨广的歹毒心思,劝薛道衡杜绝宾客,低声下气装可怜躲过一难,可惜薛道衡没有采纳。

当时朝廷正在讨论新法令,久久不能形成决定,薛道衡看着心里着急,就说了一句:“向使高不死,令决当久行。”有人打了小报告,杨广大怒。奸佞的裴蕴趁机陷害薛道衡,以博取杨广的欢心。他说:“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原其情意,深为悖逆。”杨广高兴地说:“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他们总算网罗到了够杀头的罪名。

可怜的薛道衡根本不知道杨广有这样歹毒的心肠,自以为所犯的只是个小过错,还让断案的人早点判。他想着杨广一定会赦免他,到时候有不少朋友要来问候,还让家里准备了酒菜,没想到杨广下令,让薛道衡自杀。事出意料之外,薛道衡没能立即自杀,杨广便派人勒死薛道衡,并把他的妻子儿女流放到且末。杨广还恶狠狠地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薛收因为过继给叔父薛孺而未遭流放。薛道衡死时,薛收大约十七八岁,立志不仕隋朝。他小时候就很聪明,12岁就能写文章,和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被称为“河东三凤。”大业末年,郡里举他为秀才,他坚决拒绝。

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薛收逃往首阳山,“将协义举”,隋朝的蒲州通守尧君素知道薛收有才能,多谋略,想收罗为己用,便派人接薛收的母亲王氏到蒲州城去住,于是薛收也到了蒲州。

当时,隋将屈突通,尧君素等共守河东,李渊从太原南下,遇到屈突通的顽强抵抗。李世民等建议放弃河东,从龙门渡黄河入关中,直取长安;裴寂却主张先打下河东再取长安。最后李渊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留一部分兵力打河东,自率大军入关中。屈突通随即令尧君素留守河东,自己领兵直奔长安,结果在潼关一带被李渊部下的刘文静阻止,不得前进,相持一个多月,双方互有胜负。从整体上看,屈突通孤军难支,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不答应,每每摸着自己的脖子说:“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李渊占领西京后,屈突通率兵东下洛阳。部将多有叛降,屈突通被围,自知逃不脱,下马向东南方向哭拜:“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实所鉴察。”

屈突通力屈方降,够硬气的,没想到尧君素比他还硬气。李渊多次派人攻打,就是打不下来。李渊派屈突通去劝降,两人相见,唏嘘流泪。屈突通让尧君素投降,尧君素说:“公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奈何负国生降,乃更为人作说客耶?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屈突通说:“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尧君素回答:“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屈突通满面羞惭地退了回去。

唐兵围城日久,不能攻克,李渊再三派人劝降,还送给金牌一面,保他无罪,尧君素都不答应,他的妻子也到城下劝降,被他一箭射死。

尧君素想方设法和洛阳的隋军取得联系,准备配合王世充共同对付李渊。薛收一看前途不妙,乘夜翻越城墙,投奔了李渊。

房玄龄把薛收推荐给李世民,求贤若渴的李世民立即召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李世民立刻任命他为秦王府主簿和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他跟随李世民转战东西,并在讨平王世充、窦建德之战中立下奇功。文书露布之类的,多出于薛收的手笔,写得又快又好:“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之后,挥师东征,准备消灭盘踞洛阳的王世充,这是李世民第二次攻打东都洛阳。在此之前,武德元年正月,李渊曾派李世民、李建成督军十余万,扫荡东都。军队逼近东都,派人招谕,城中不应,唐军无法入城。李世民认为,关中尚不巩固,打下东都也保不住,就领兵撤回。预计到洛阳隋军会追击,就在三王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随后,洛阳守将王世充击败李密领导的起义军,并于武德二年自立为帝,国号为郑。

李世民再次东征,李元吉为副,李建成领兵防备突厥,李世民已无后顾之忧,因而和王世充展开决战架势。李世民首先打下洛阳之西的军事重镇慈涧,然后派部将史万宝攻占龙门,王君廓切断洛阳粮道洛口,刘德威自太行山东围河内,黄君汉从河阴攻打回洛城,李世民自率大军驻扎在北邙山一线,形成了对洛阳的军事包围圈。

王世充和李世民在洛阳西北的青城宫列阵相对。王世充隔水传话说:“隋室倾覆,唐帝关中,郑帝河南,世充未尝西侵,王忽举兵东来,何也?”宇文士及替李世民回答道:“四海咸仰皇风,唯公独阻声教,为此而来!”王世充又说:“相与息兵讲好,不亦善乎?”宇文士及回答得很干脆:“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好也!”

王世充处于孤立挨打的境地,所属的州县也纷纷降唐,但王世充依仗着兵多城坚,拼死抵抗。有一次,李世民率领五百人巡行,被王世充率万余人围住,王世充部下猛将单雄信持槊直奔李世民而来,尉迟敬德跃马上前,把单雄信刺落马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王世充阵中左冲右突,屈突通引领大军杀到,王世充败退。

随着唐军的步步紧逼,王世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派人向河北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的谋臣分析认为:唐、郑和窦建德三足鼎立,如果唐灭了郑,窦建德独力难支,不如助郑攻唐,内外夹攻,打败唐军。如果有可能,再把郑吞了,两军会合追击唐军,可以一举平定天下。于是,窦建德答应出兵助郑。

李世民精选骑兵,穿黑衣黑甲,分为左右队,由猛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率领。每次交战,李世民亲自披挂黑衣黑甲,率领这支王牌部队打前锋,战无不克,王世充的部队见了就怕。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带人去虎牢取粮,又被唐将李君羡打得全军覆没。

李世民移兵青城宫,宫寨尚未扎好,王世充率领两万人前来挑战。唐军将领都被这阵势吓坏了。李世民派精兵列阵,自己登高一望,对众将说:“贼势窘矣,悉众而出,侥幸一战。今日破之,后不敢复出矣。”就命令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攻敌,并放起烟火。随后,李世民亲率骑兵出击。李世民率十余骑来回冲突,被长堤隔开,只有将军丘行恭跟随。郑兵追射,李世民的马被射死,丘行恭把自己的马让给李世民,持刀步战,终于和自己的大军会合。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最后王世充败退,死守洛阳城。

洛阳城守卫很严,大炮飞石重达五十斤,可掷二百步远,箭簇强劲,射程极远。唐兵昼夜攻城,四面齐攻,十几天没一点效果。军心厌战,有人建议撤兵,李渊也下密令,让李世民班师。李世民以为功败垂成之际绝不能放弃,下令:“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同时又派封德彝进京,当面向李渊陈说利害关系。封德彝嘴巧会说,把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李渊被说服了。

王世充困在洛阳,无粮无米,公卿都吃糠,饿死的很多,户口只有战前的十分之一。之所以坚守不降,等的就是窦建德来救。武德四年三月,窦建德起兵10万,号称30万,水陆并进,逼进洛阳。

李世民召集谋臣和将领商议对策。众人都认为应该退兵避其锋芒,只有两个人力主迎战。郭孝恪说:“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分析得更加透彻:“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致死于我。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李世民对薛收的分析十分赞同。他否决了萧、屈突通、封德彝等要求退兵的主张,采纳了薛收、郭孝恪的建议,派李元吉继续包围洛阳,自己只率领精兵3500人东据武牢。李世民大中午出兵,王世充在城上看见,竟判断不出李世民搞什么名堂,也不敢出城攻击。

李世民驻兵武牢后,就带了五百名骑兵去试探窦建德。他让李、程知节、秦叔宝等分别埋伏好,自己和尉迟敬德等四人去挑逗窦建德的兵将。对方五六千人出营追击,李世民、尉迟敬德且射且退,把对方引入埋伏圈中痛杀一阵,先来了个下马威。

窦建德被阻挡在武牢一线,几个月不能西进,交战多次都没讨到便宜,运粮的队伍又被唐将王君廓袭击。军心动摇。

窦建德营中也有能人。谋士凌敬建议:“大王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循汾、晋,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郑国自解。为今之策。无以易此。”

凌敬这个主意确实厉害。如果得以实施,李渊起家的太原一带首先不保,这会严重动摇唐军的斗志。另外,当时唐朝关中空虚,突厥进犯并州牵制着李建成的兵力,李靖正和萧铣打成一团,如果李世民、李元吉不回救关中,窦建德就可以直取长安。

很可惜,窦建德未能采用此计。他本来倾向于凌敬的意见,但王世充的求救使者围着他朝夕啼哭,又暗地贿赂窦建成的部将,让他们阻止这一计谋的实施。这些将领对窦建德说:“凌敬书生,安知战事,其言岂可用也!”于是,窦建德改变了主意,不用凌敬之计。窦建德的妻子劝他采纳凌敬的建议,窦建德还发了脾气:“此非女子所知!吾来救郑,郑今倒悬,亡在朝夕,吾乃舍之而去,是畏敌而弃信也,不可。”

唐军的间谍报告说,窦建德准备待唐军草料用尽,到河北岸牧马时袭击武牢。李世民将计就计,领兵渡河,并将千余匹战马放在河边诱敌,晚上又秘密返回武牢。窦建德果然中计,全军出动,前后绵延二十里。唐军将领登高望见,都很害怕。李世民说:“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阵,有轻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阵卒久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克者。与公等约,甫过日中,破之必矣!”双方各派了几百兵卒交战一阵,不分胜负。李世民派人过河,把放牧的千余匹战马接了回来。

窦建德大军列阵待敌,从早上一直等到正午,士兵们又饥又累,都坐在地上。饮水不够,兵卒乱争,人心思退。李世民派宇文士及领兵三百出去试探,对方的阵势有点乱,李世民下令全线出去,自己率领轻骑首先冲入敌阵。当时窦建德的朝臣正在朝拜,见唐军冲来,都往窦建德跟前跑,窦建德令骑兵应战,骑兵却被这帮朝臣所阻,不得通过,窦建德又让朝臣们退开。就在这一进一退之间,唐兵已经冲到跟前。窦建德张皇失措,退往东陂。李世民的骑兵再度冲击,大战一场,直杀得天昏地暗,尘埃涨天。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等人,把旗子卷起来冲入对方阵中,杀到阵后面。张开唐军旗帜。窦建德的士兵看见后,以为自己被包围了,阵势立即崩溃,唐军追杀三十里,窦建德受伤被擒。

李世民将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王世充召集诸将,商量对策。他本打算突围,南奔襄阳,那时襄阳尚在王弘烈、豆卢褒和苏世长的控制之下。无奈诸将不同意,他们说:“吾所恃者夏王,今夏王已为擒,虽得出,终必无成。”于是王世充开城投降。

李世民进了东都洛阳,看到隋宫壮美绮丽,感叹隋炀帝用尽民力以逞奢侈。薛收说:“窃闻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帝增阿房之饰,汉后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后主曾不能察,以万乘之尊,困一夫之手,使土崩瓦解,取讥后代,以奢虐所致也。”李世民盛赞薛收言之有理。薛收病,探者相望于道李世民威风凛凛地班师回朝,李世民金盔金甲,李元吉银盔银甲,后有二十五将,铁骑万匹,吹吹打打进了城。李渊认为世民的功劳太高,前朝前代的所有官号都配不上,特地设置了天策上将一职,位在三公之上,同时还担任着尚书令。李世民让虞世南和薛收各写了一个让表,最后还是采用了薛收的。

李世民任命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后来又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薛收和房玄龄、杜如晦一道,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他曾随李世民陪李渊游园,李渊得了一条纯白色的鱼,很高兴,让薛收写个献表,薛收抓着笔就写,一气呵成,词藻华美。

薛收对李世民也时有劝谏。李世民和李渊一样,喜欢游猎,薛收上书劝谏,李世民很高兴,写条子答谢道:“览读所陈,实悟心,今日成我,卿之力也。明珠兼乘,岂比来言,当以诫心,书何能尽。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

可惜天不假年,薛收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武德七年,薛收病危,李世民不停地派人探问,派出去的人“相望于道”。李世民还亲自和薛收握手叙话,潸然流泪。薛收终于走完了他三十三年的人生历程,撇开绵绣前程,撒手而去。对于薛收的英年早逝,李世民万分痛惜,“亲自临哭,哀恸左右”。李世民还写信嘱托薛收之侄薛元敬:“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比虽疾苦,日冀痊除,何期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弥用伤怀。且闻其儿子幼小,家徒壁立,未知何处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

随后,李世民令著名画家阎立本把十八学士的形象画下来。由褚亮作赞,并注上名字、籍贯等,叫做《十八学士写真图》。画到薛收时,李世民十分痛心地说:“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图其像。”

李世民登基即位后,时常怀念才略非凡的薛收,他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他还多次梦到薛收,不时让人给薛收家送些粮食衣物。

薛收有文集十卷,但从文学的角度看成就不高,远远不及他父亲薛道衡;但他的谋略却是薛道衡所不必备的,洛阳武牢之战的奇功足以使他名垂史册。

薛收的儿子薛元超生于武德五年,薛收去世时,薛元超才两岁。九岁时,薛元超袭承了父亲的爵位。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薛元超也好学,文章写得好。唐太宗对薛元超寄予厚望,把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嫁给他,并任命他作了太子舍人。唐高宗即位时,提拔薛元超任给事中,当时薛元超才26岁。他多次上书,就当时的君臣政体和时事得失发表意见,都得到了高宗的采纳。随后,他改任中书舍人,兼任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里有一块大石头,薛元超的祖父薛道衡任隋内史侍郎时,常蹲在石头上起草文章,薛元超每次看见这块石头都要伤心流泪。

永徽五年,薛元超因为丁母忧离职,次年担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文章出众,又爱惜人才,经常推荐寒俊之士,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等十余人都是在他的推荐下被任用的。

后来,薛元超又做过饶州刺史和东台侍郎。奸相李义府仗着武后的偏袒,公然卖官,搞得官场乌烟瘴气,唐高宗也知道了,但他惮于武后的淫威,不敢直斥李义府,只是委婉地劝李义府注意点影响,谁知李义府居然大发雷霆,毫无畏惧之意,一点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从此怀恨在心。刚好李义府敛钱太急,连犯官子孙的钱都敢要,被人告发。高宗派人查证,件件是实,于是,免去李义府官职,流配州。按照老规矩,流配的人不许骑马,薛元超却神使鬼差般向皇上奏请允许李义府骑马,结果也受了处分,被贬为简州刺史。次年,唐高宗因武后专横霸道,忍无可忍,上官仪请高宗废武后,高宗同意,让上官仪草诏。高宗左右的宦官侍女立刻跑去告状,武后赶来一哭一闹,高宗“羞缩不忍”,又怕武后怪他,把个责任全推到上官仪头上。最后,许敬宗奏上官仪谋逆,高宗杀上官仪。从此,武后垂帘听政,政事都由她作主,高宗只是拱后听命而已。

朝中与上官仪友善的官员都受了牵连,薛元超因为和上官仪是文友,也成了一大罪过,被流配州。上元初年遇赦,又作了正谏大夫,上元三年还升为中书侍郎。薛元超时常进谏,高宗都加以采纳,对他的文才尤其满意,曾对薛元超说过:“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

永隆二年,薛元超任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唐高宗和武后去洛阳,留太子在西京长安监国,派薛元超辅佐太子。临行前,高宗对薛元超说:“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薛元超多次劝谏太子,高宗闻知后给予嘉奖。

薛元超还是一如既往地发现和推荐人才,郑祖玄、邓玄挺、崔融都是他表荐的。弘道元年,薛元超因病请求退休,高宗批准了,并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这一年的冬天,薛元超去世,终年62岁。

同类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热门推荐
  • 剩女出嫁(全本)

    剩女出嫁(全本)

    吴夜凉30岁大龄未嫁女,曾受过一次感情的创伤,用了7年时间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在一次冲动之下嫁给了青梅竹马比她小三岁的富家公子秦峥,秦峥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婚后秦峥前妻沈媛的别有用心,秦峥的无心行为,男子英雄主义让吴夜凉深感不快。同时吴夜凉前男友的藕断丝连,得知当年分手的真相让吴夜凉再次跌入感情的纠葛。再加上好友李玉清婚姻的不幸让吴夜凉对婚姻产生了怀疑,这些种种给这段婚姻埋下了隐患。当解开一个个误会之后,男女主角最终选择了活在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博,那么秦峥和吴夜凉愿意接受这场赌博,并且有信心成为这场赌博的赢家!且看他们之间婚后的别样生活。
  • 情不问因果

    情不问因果

    情不问因果,缘注定三生。
  •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血压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看透它的本质,去除根,是一门学问。据统计,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 亿人,每10人中就有2 个高血压病患者,并且每年正以相当快的速度迅速增加。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书就是通过对高血压进行寻根溯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科学趣味的漫画,向读者传达普通大众必须了解的高血压常识,以及简单易行的控制、改善高血压的方法,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阅读本书,你还能学到一种健康态度,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机战无限

    机战无限

    普罗米修斯,次元夹缝的无限要塞,一个只穿梭于机战的无限世界作为唯一一个属性没一个满10的地球弱鸡,萧然感觉压力很大但熟悉的剧情,熟悉的机体参数,熟悉的机体部件,萧然表示可以逆天无限的机战,机战版的无限(机战系列第二部,机战世界已经上线了,请大家支持一下,收藏投票~~~)机战无限书友群197703028
  • 天痕剑纵

    天痕剑纵

    “我想体验时间极痛,极苦,即使下地狱也不惜”我只懂冷漠,我只爱剑,一生剑相伴,此生剑相随……
  •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为您解读卡耐基式的成功宝典。
  • 玲珑锦绣

    玲珑锦绣

    一朝穿越成寡妇,古玲珑再也不要做那受气小媳妇,她决定这一世要活出自我、活的滋润。寡妇翻身把歌唱,闲杂人等都闪开。那谁,前世害我还不够么?追到古代也没用。还有那位军爷,说的就是你,别没事粘过来,咱们已经和离了。和离?军爷冷冷一笑:竟然有这事?(坑品有保证,已有完结作品《槿园春》,欢迎大家踊跃入坑!)
  • 侦察兵

    侦察兵

    莲花山地处偏僻,海拔虽然不算高,但是面积却最广,一座座山头连绵不断,这样的地形最有利于陆军部队驻防。
  • 花枝招展(肆)

    花枝招展(肆)

    可不同的是。同时还能让你窥视到别人,有了房子,你窥视过别人吗?又被人窥视过吗?,人的壳子上还开了一些个口子,不仅可以让别人窥视到你,人就像蜗牛有了遮风挡雨的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