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900000009

第9章 后记

这是一本献给广大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同志的通俗读物。初稿是1997至1998年我在山东聊城挂职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2001年建党节前后,在征求了中央党校、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求是杂志社等单位有关师友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初稿作了比较大的改动;2002年2月,利用在海南三亚休假的机会,对书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写;2005年、2009年内部印行时,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新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新精神,对有些地方及时作了补充或改写;2012年7月我在山东烟台养病期间,又认真研读了中共中央一些最新的有关文献,特别是反复阅读了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最近几年的有关讲话或公开发表的文章,对书稿作了一些补充;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又在研读文件的基础上,对书稿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从时间上讲,这本书也算是跨越“两个世纪”了。因此,我很珍视这个在工作、学习与思考过程中产生的小册子。

在这本书中,我很高兴能与读者同志们一起讨论“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全书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一是加强党性修养;二是强化党员意识;三是坚定理想信念;四是坚持为民宗旨;五是发挥党员作用;六是遵守党纪国法;七是发扬优良作风。我认为,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同志都能够把握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党员合格与否的标准和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着的,过去合格不等于现在合格,现在合格不等于将来永远合格。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必然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其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考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新老党员都有个是否合格的问题”。因此,探讨并明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共产党员这个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规定,是一种目标和方向;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2005年下半年,我把这本书稿拿出来,根据当时正在开展的全国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些新要求新提法,进行了修改补充,并在一定范围内征询意见。当时,有的同志提出,既然党中央已经提出了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些具体标准和要求,再来探讨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呢?在修改补充书稿时,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考虑。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方面,就中国共产党这个整体的实际情况来讲,先进性是政党性质的规定,并且这种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应该承认这样的事实:目前,相对于这支队伍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优秀党员”毕竟只能是少数,要求绝大多数党员一下子都成为“优秀党员”是不现实的;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党员能够按照党章要求、首先立足现实做一名“合格党员”。当然,即使“优秀党员”,也有一个由“合格”进步为“优秀”的过程。对那些优秀共产党员来说,谁都不是一入党就成为一名“优秀党员”,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组织教育和自我磨炼,首先做到“合格”,再经过不断的自我超越,才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另一方面,合格党员必然也是体现为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自身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绝不可以理解为合格党员就是“表现一般”。但可以这么理解:“合格党员”和“优秀党员”都是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的党员;“合格党员”是按照党章要求,自觉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正在向“优秀党员”更高标准迈进的党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研讨和明确“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以及党员平时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上述思考,在几次修改书稿过程中,都紧扣“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注重充分说明“怎样做”这个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是主要的“着眼点”。无论是全书的框架设计,还是每个章节的具体安排,都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层次。之所以这样考虑,是为了便于读者同志们能够明确努力方向和实践途径。当然,在具体论述时,这三个层次的内容也有所侧重。比如,提高自身素质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础和条件,对这一问题简要解释之后,重点放在怎样才能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提高自身素质上;坚定理想信念必然是对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所以把重点放在应该怎样在认清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来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纪国法是对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底线要求,这无需作过多的解释,所以把重点放在应该怎样遵守党纪国法上。

同时,为了增强针对性,在论述过程中还注意联系党员的身份、职业和岗位等不同特点来说明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党员是否合格,既有一些共性的要求,也有一些个性的体现。这是因为党员行为表现和具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会受到诸如其身份、职业和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所以,在论述应该“怎样做”时,对一些需要分别说明的问题,尽量分开来谈。比如,在应该怎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个问题上,就针对国有企业党员、农村党员、学校和科研单位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街道社区和离退休党员、企业下岗党员、军队党员和领导干部党员等分别进行了说明。就是同样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员,由于职务、岗位等方面的不同,怎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区别也是很大的。所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问题,又从普遍要求、决策层党员、管理层党员、生产一线党员和私营企业主党员等角度分别进行了说明。这样的结构安排,想必能够给读者同志们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阅读和思考的思路。

现在,当我把这本仍显粗糙的小册子呈献给读者同志时,我首先应该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因为,广大读者朋友的期待和鼓励,增加了我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近二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课教育的研究、写作与宣讲,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党课学”(或称“党课教育学”)这门实用性、综合性的学科创建起来,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些年,在研究党课教育理论、编写党课实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党员关注的一些有意义的话题,陆续奉献出了一些简明通俗的小册子,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读者的好评。在此,我感谢来自各个方面的厚爱,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与写作中,继续得到各面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对我的研究、写作与宣讲工作,这些年也总有人出于本能的考虑,时不时地发出一些不理解、嘲笑甚至诬蔑的声音,我把这样的“关注”也看作是一种支持。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置身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并且从物质到精神越来越享受着共产党执政带来的丰硕成果,如果不相信共产党,不相信社会主义,不希望共产党的队伍越来越好,不希望社会主义中国越来越好,并且自己不愿意为这个党、为这个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却对别人真心向党、真心爱国的行动从本能上表示反对,甚至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这样的人是别有用心的!因此,最好的应对就是:坚定信念,不听杂音,一如既往,多出成果。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真心关注党员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坚信,“党课学”(或党员教育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创建与发展,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同类推荐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热门推荐
  • 当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你怎么办

    当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你怎么办

    本书告诉您◆如何把握衰退与繁荣的节奏:当一场大萧条几乎无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艰难时世不过是我们为下一轮经济的崛起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智者永远懂得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为什么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切都是金融危机惹的祸,可任何人都没有必要染上危机恐惧症。那些无处不在的消息,伴随着你在股市、基市里的钱大幅缩水,职业前景变得若明若暗,于是心中的恐惧不断扩大,心情变得越发糟糕。◆怎样在熊市中潜伏。在牛市中爆发:没有经历过大的牛熊转换的投资者很难真正成熟起来,投资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它绝对超出大部分新股民的想象。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幻之巅

    梦幻之巅

    <神秘未知的浩瀚大陆,奇幻纵横的远古大穹,犬牙交错的势力争斗之中总有着两大神殿的身影。无尽海洋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十大家族的争斗主宰着大陆,世界谁与争霸?凌风,修罗血族后裔,天生八系体质,如何踏上上大陆的巅峰,梦幻般的存在?-
  • 爱你的感觉

    爱你的感觉

    两个自我保护欲强大的人相遇,相互了解,相互接近,他们会选择相守么?面对选择,他们是该选择让自己执着不已的爱情,还是选择继续保护自己的心?可心却先一步做了选择,这个世界,只要有你,在哪里,我都不会孤独!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不婚终结号:霸爱小甜妻

    不婚终结号:霸爱小甜妻

    他是莫氏集团继承人,奉行不婚只爱潇洒一生。她是人见人爱、撒谎不眨眼的谎话精。当她误闯了男厕,遇上了他。他不想结婚,她更不想结婚。他遇上了怎样的奇葩?当不婚主义者,化身结婚狂,她和她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邪天战尊

    邪天战尊

    ,掌控本源之力。洞穿天下一切虚妄,叶云异界重生,古塔盗陵园驯服九幽地皇鹰,意外得破妄之眼,修太阴魔焰走上绝强之路,受尽欺侮,终成一代邪天战尊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