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13

第13章 接纳眼前的世界(1)

我们常常在排斥、抗拒,因而内心充满紧张和冲突,如果可以看着排斥的活动而不制止它,就可以不再参与排斥的活动。这样做会让某个东西有空间可以冒出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接纳的能力出现了。不再排斥,你就能全然地接纳眼前的世界。

接纳自己意味着本体已经显现出来

接纳指的不是人格在接纳,而是意味着本体已经显现出来了,就像是一种至福、一种庇佑,如沐甘霖一般。

——《解脱之道》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只有自己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我们,一个连自己都不看重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喜欢和尊敬的。人无完人,我们要用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去接纳全部的自己,珍惜自己的独特性,从内心深处欣赏自己。一个真正了解自己,能够接纳自己的人,会得到本体带给他的庇佑。

禅院里来了一个小和尚,他希望能够尽快有所觉悟,就去找智闲禅师请教:“师父,我刚来到禅院,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快地有所悟,请师父指点一二。”

智闲禅师说:“你刚来这里,就先去熟悉禅院里的师父和师兄们吧。”

小和尚听从了禅师的指教,接下来的几日里除了日常的劳作以及参禅外,都积极地去结识其他的僧人们。几天之后,他又找到智闲禅师,说:“师父,禅院里的禅师和师兄们我都已经认识过了,接下来呢?”

智闲禅师看了他一眼,说:“后院菜园里的了元师兄你见过了吗?再去认识一下吧。”

又过了几天,小和尚再次来见智闲禅师,充满信心地说:“师父,这次我终于把禅院里的僧人都认识了,请您教我一些其他的事情吧!”

智闲禅师走到小和尚身边说:“还有一个人你没有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来说特别重要!”

小和尚走出智闲禅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询问,一间房一间房地去找那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可是始终没有找到。

过了很久,小和尚也没找到那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一天下午,打坐完的小和尚准备烧水做饭。挑水的时候他突然看见自己在井中的倒影。这时,小和尚顿时明白了,智闲禅师让他寻找的那个人,原来就是他自己。

接纳自己意味着不排斥自己的经验,不制造一些虚假的感觉,不论对于自己的缺点还是我们身心所受到的苦痛,都没有偏好、没有批判地容许它们出现。我们用一种允许的态度来检视、洞察自我和当下的真相,不论我们得到的感觉是好是坏,我们对它都没有批判,只有臣服,这就是接纳的态度。这时,我们的心放松了,头脑也安静了,就好像沐浴在温柔的甘霖之中,感觉非常清新和凉爽。

但是,我们要如何愉快坦然地欣赏和接纳自我呢?

我们先要认清自我的现状,接着洞察我们自身产生的排斥,迟钝、逃避、麻木都是排斥。如果我们能彻底觉察我们在排斥什么和眼前所发生的事,而没有产生什么造作的企图,那么我们就是在向真相臣服。一旦我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让接纳的甘霖落到我们身上,它一定会冲洗掉我们一直想逃避和排斥的那份痛苦,于是,我们就不会再想排斥那份痛苦,而只是臣服和接纳它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欣然接纳自我不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缺点,而是接纳有缺点的自己和眼前的真相。某些真相不能改变,某些痛苦也不能避免,只有我们全然去接纳它们,才会感受到本体给我们带来的至福。

接纳是一种治疗力量

接纳不是一种赞同,而是一种治疗力量,也是内在自发的补充及释放作用,一种不带有排斥的净化作用。

——《解脱之道》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一些严格的管束,以至于很多人长大后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只有当我们具备了漂亮的外表、优异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条件,才能够被自己和他人接纳。于是,那些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就会顺理成章地背上自卑的包袱,并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够优秀,不值得被人所爱。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我们带着这种自卑、消极的情绪在现实中磕碰得鼻青脸肿时,我们就会心生抱怨,对社会、对家庭、对生活的现状都产生不满和愤慨,于是,很多人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就有可能会走向极端,消极地逃避或冲动地行事,给自己和他人带去很多的伤害。这些痛苦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全然地接纳眼前的真相,反而从内心对真相生出了很多的排斥,因此,我们的内心就会时常处于一种巨大的冲突和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当我们处在婴幼儿时期,我们生活在一种天真无邪的状态里。那时候,痛苦和排斥都没有出现,我们只是单纯地相信:即使痛苦产生,它也会立刻消失。但随着不断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渐渐感受到了一些不能自动消解的痛苦,也就渐渐失掉了那种最初的自信和信赖。于是,我们的内心就会开始争战,去排斥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事情。但是,要如何才能够重拾最初那种天真无邪的状态而不再痛苦呢?那就是学会接纳。

接纳作为本体的一个面向,不是一种刻意的、造作的活动,也不是一种赞同,而是一种治疗力量,是从我们的内在自发而出的补充和释放,一种不带有任何排斥的净化作用。如果我们能允许自己接纳每一个当下的真相,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排斥自己的痛苦了。由此可见,我们对本体或实相的根本态度就是要无条件地接纳眼前的真相,在其中没有目标、没有界限,也没有任何挣扎,有的只是一种纯粹的、没有任何动机的对真相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爱给了我们希望。这种为了真相本身而生出的爱,会促使真相让我们得到解脱。抛弃所谓的解脱或不解脱、本体或非本体、开悟或不开悟的问题,只留下对真相的爱,让其他的东西都消失。我们要想得到解脱,唯一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眼前的真相。接纳眼前的真相,认清眼前的真相,接纳每一个当下所出现的真相是一种无心、无界分、无人格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全然放松的,不会有痛苦和冲突的,我们在其中会感受到一种被治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排斥眼前的真相是产生情绪的源头

所有的情绪都奠基于对眼前真相的排斥,你的思想也是同一回事。彻底的解脱意味着人格完全不见了,也意味着本体的出现——没有任何心识活动,没有任何情绪。

——《内在的探索》

如果你默默地观察自己内在所进行的活动,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在不断活动,你的情绪也在不断起起灭灭。也许你正在生气,那你到底在为什么生气?是不是眼前发生的事不合你的意,还是某人做了一些你不喜欢的举动,或是你经历了一件自己很讨厌的事?又或者你正在伤心,你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伤心?是因为你失去了某样东西,还是事情没有按照你所想要的方向发生,或者是你想要的东西还没有出现?其实,从最根本上来说,你所经历的生气、愤怒、伤心这些情绪都是基于你内心所产生的排斥。所有的情绪、思想都是随着我们对眼前的真相产生的排斥。我们一直追求的彻底的解脱,也就是所谓本体的出现,就意味着在我们的内在没有任何的心识活动,也没有任何的情绪。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借助内在工作来帮助自己证悟本体。只是在进行内在工作时,我们必须抱持正确的观念,必须认清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到底是眼前的真相,还是仅仅想达到某种状态,或得到某个东西、达到某个目标。

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一种态度上的转变,要认清事情是彻底无望的。你心中之所以会有界分和困扰,就是因为你希望事情能够有所不同,而这份希望又会制造出欲望,欲望最终制造出一种对眼前真相的排斥。当你开始排斥眼前的真相,就会制造出界分感,界分感又会制造出冲突,冲突会制造出痛苦,痛苦会促使我们不断地追寻解除痛苦的方法,追寻又会制造出更多的排斥以及更多的冲突。就这样,一种难以解脱的恶性循环便产生了。所以说,重点并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或拥有了什么,而是你所抱持的态度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转化。

也许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内在工作之后,你就能积累无数的本体经验,但只要你的态度之中仍有贪婪、期盼或想达到某个目标的企图,那么你势必要继续受苦。只有当你没有任何想要解脱痛苦的欲望时,解脱才可能自动出现。所以我们必须完全放下对解脱的欲求。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要消减你的欲望,或排除你的哀伤和愤怒,只是让你试着去理解欲望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的真相,带着一种积极的、不执著的态度,不带任何批判地与眼前的经验共处。也就是说,你应以开放的态度去接纳从你的意识之中展现出来的任何一种心境,而不是单纯地要达到某个目标。要记住,内在工作的目标并不是获得解脱和快乐,而是为了有一天能够跟真相完全调和一致,帮助你站在实相的一边。但是那些因排斥真相而产生的情绪等心识活动会拖住我们贴近真相和本体的脚步,必须将它们完全除去,方可到达解脱的至境。

排斥只会令我们心中的冲突更严重

排斥的态度会造成人格和本体的分裂,我们虽然想去除内心的冲突,反而却彻底认同了这份冲突。

——《解脱之道》

当我们发现某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好,我们就会对另一个东西产生向往,这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和期望。恐惧是指害怕不好的事会发生,期望是说希望愉快的事能够发生。这是一种趋乐避苦的态度,我们会习惯性地逃避眼前的真相,而人为地制造一些快乐的假相。有句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现实中的我们就是这样,在我们的心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是带着很多希望和期盼来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而拒绝眼前存在的东西。于是,我们为自己制造了很多的痛苦和烦恼,并在不断抱怨生活处处不如意,处处和我们作对。其实这种抗拒某个东西而渴求另一个东西的现象,是人之常情,都是我们内在的虚假人格在作祟。

有一位少女要离家前去美国留学,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了她一颗珍珠,告诉她说:“当沙子进入蚌的壳内时,蚌开始就觉得非常不舒服,但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这个时候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沙子,感叹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一是想办法把这颗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让自己过得没有那么痛苦。然后蚌选择了后者,蚌开始把它的精力和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再后来,沙子裹上蚌的成分越多,蚌就越把它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到最后,蚌已经感觉沙子和自己融为一体了,再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故事中提到的蚌想办法去适应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努力把一个自己觉得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自己可以忍受的一部分,它不排斥自己受到的痛苦,而是让痛苦和自己合一,最终,它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总是习惯于固化心中的冲突、对立和不快乐,而不去思考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缓解痛苦的方法。如果因为不喜欢某件事而排斥它,不去正视它,那只会让事情更加严重。

人生在世,总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如何将这些痛苦、不如意包容、同化,最后纳入自己的体系,这需要人们自己去琢磨和学习。要想使自己的日子过得下去,那就必须要学会接纳眼前这些痛苦和冲突的现状,时常仔细地检视自己,认清眼前的情况是彻底无望的,以此来摆脱内心的恐惧和期望,全然接纳眼前的世界。

同类推荐
  • 一生三好全集

    一生三好全集

    良好的心态、习惯、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宝。一个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立足,求得发展,与自身的性格、心态和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好心态让你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好习惯养成好性格,好性格带来好命运。
  •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一本书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商业方面的智慧。我相信,现代许多商业类书籍的很多观点都出自这里,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阅读本书,你还可以学到洛克菲勒的处世哲学。相信这位在世98年的商业巨人,肯定有着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处世思想与智慧。如此,即使把此书看做成就财富人生的圣经也不为过。它将向你展示一位商业巨子如何从无到有创造财富,又如何抓住每一分钱来赚取更多的财富的。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了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今天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也许乔布斯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无需去复制别人。因为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中,乔布斯已经告诉大家收获成功的秘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通过阅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你会认识到,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专注和付出。所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收获了不起的成功。
  • 原来我们都错了

    原来我们都错了

    不要让那些对你有致命影响的谬误像寄生虫似地附着在你的头脑深处,使你生活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种谬误或观念折腾得屡做屡败的朋友们,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继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真正发现并切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什么使金牌员工创造出10倍于普通员工的成绩——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本书让你拥有一流工作习惯,成为企业的NO.1!
热门推荐
  • 君临天下:废材九小姐

    君临天下:废材九小姐

    一朝穿越,她成了紫迷国丞相府文不成武不成的九小姐。废材?白痴?姐姐和家人唾弃她,丫鬟欺压她,太子殿下更一脚把她踢开娶了自己的姐姐。唯有他,在紫迷国一手遮天、拥有妖孽天赋的落瑾殿下独宠她一人,却又在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在这乱世的背后,神秘的父母离开她,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
  • 销售人脉的累积

    销售人脉的累积

    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拥有一个广泛的人脉时销售人员成功与否的必备因素。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本书已经为您找到了答案。
  • 金牌女废柴

    金牌女废柴

    世界顶级杀手暗夜在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时被自己收养的弟弟暗害,灵魂穿越异世,成了冷家的废柴嫡女,再活一次的她发誓要比前世活的更精彩。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它总是爱捉弄世间人,谁能摆脱?万年前的一场天地大战,一场延续万年的赌约。轮回而来的暗夜该如何解决万年前的爱恨纠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赚钱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赚钱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全能火神

    全能火神

    古炎,因为救了一个人而加入了八大公会之一的风影公会。随之人生的道路在此改变,在无尽的战斗中不断的提升,为了找寻父母的踪迹踏遍了众多凶险之地,广阔的天空在眼前展开,一些传说中的存在一个个的出现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