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900000002

第2章 爱情婚姻故事(1)

(一)《西厢记》

唐贞元年间,有一户姓崔的人家。老爷是前朝的宰相,老爷和夫人膝下只有一女,取名为莺莺。崔莺莺生得美艳惊人,老爷和夫人视其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当莺莺长到十几岁时,老相国病逝了。崔家的家势一落千丈。老夫人与莺莺感受世态的炎凉,更是悲从中来。不久夫人带女儿莺莺、丫鬟红娘和其他家丁,护送相国灵柩回河北安葬。中途因道路有阻,于是暂住在河中府普救寺中。

老夫人平日对女儿管教甚严,总是要求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莺莺也被调教得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崔相国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了老夫人的侄儿郑恒为妻。在寺中,老夫人怕莺莺心情郁闷,就让丫鬟红娘陪其去殿中烧香拜佛。莺莺一进大殿,在场的人都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忽然一人大呼:“我死也。”此人正是洛阳书生张生,他赴京城赶考,路过河中府来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寺中景色,今日不想竟然看到如此美女,不禁失声大叫。莺莺循声回头望去,与张生火热的目光撞在一起,四目相对,莺莺娇羞地低下了头。张生魂不附体,语无伦次地向红娘介绍自己,莺莺与红娘含笑而去。

张生爱慕莺莺,便向寺中方丈打听莺莺的住处,知道莺莺住在西厢房。张生便与方丈借宿,也住进了西厢房,两人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张生自从见了莺莺后,就开始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日,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道场内不准男子进入,张生硬着头皮溜了进去,与莺莺再次相见,张生不俗的外表和炙热的眼神触动了崔莺莺埋在心中的深情。张生从小和尚那里得知,莺莺小姐每晚都到后花园内烧香。在一个月朗风清的晚上,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莺莺烧香。看到动情处,张生随即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意。莺莺听是张生的声音,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吐露自己的芳心。此时,张生的痴情打动了莺莺,崔莺莺也在心里深深爱上了张生。

本地有一个叛将叫孙飞虎,他听说了莺莺有倾国倾城之貌,便率领自己的五千兵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寺中所有人员都束手无策,等待老夫人拿主意。老夫人希望侄儿郑恒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郑恒却吓得一句话不说,于是老夫人扬言出去,谁能杀退贼兵,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挺身而出,要救莺莺于危难。张生的结拜兄弟白马将军杜确,是位武状元,统领十万大军,镇守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张生先让红娘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来,一鼓作气打退了孙飞虎。

老夫人说出的话现在却又想反悔,没办法只好设宴酬谢张生,在宴席上竟让莺莺认张生做哥哥。莺莺的笑脸僵在了脸上,张生的脸上也失去了血色。宴席不欢而散。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心中气愤不已,她气老夫人不守信义,开始同情他们的爱情,于是热心正义的红娘私下里安排他们见面。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表白自己的心思,莺莺听后动情不已,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带给莺莺一封信,书写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回信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竟理解成跳墙过去约会。当晚,张生赴约来到后花园里,他知道莺莺就在墙后面,于是爬墙跳了过去,看到莺莺一把搂到怀里。莺莺大惊,怕被在角门把风的红娘看见,于是拿出大小姐的架势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以为莺莺不喜欢自己,回去就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夜里莺莺会来这里相会,张生精神为之一振,相思病好了大半。深夜,莺莺在红娘的掩护下,来到张生的住处,与张生恩爱缠绵,私订了终身。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便怀疑她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进行拷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但机智的红娘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拿起“信义”的大旗,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了老夫人。老夫人无奈,为了相国府的颜面只好自认晦气,又以相国府不要白衣女婿为由,为难张生必须取得功名,才能娶到莺莺。

在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的时节,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再三叮咛张生此去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尽早回来。张生不胜惆怅,发誓一定回来迎娶莺莺,真心不变。两人在老夫人的催促下挥泪告别。张生到京城用心应试,果然考取了状元,连忙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来到普救寺中,捏造谎言说张生变了心,成了尚书的女婿。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再次赖掉张生的婚事。恰巧郑恒与莺莺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白马将军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后,郑恒羞愧难言,一头撞死。张生与莺莺历经曲折后终于结合,正应了那句“有情成眷属”。

(二)《牡丹亭》

古时候的南安,有个太守叫杜宝,他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丽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已出落得貌美如花,再加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父母很是钟爱。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杜宝特请来落第秀才陈最良,作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德调教女儿,命丫鬟春香伴读。杜宝和夫人对杜丽娘管教颇为严厉,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迈出院落一步,只许春香陪伴左右,除父亲和老师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老师陈最良是个迂腐的老儒生,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雎鸠”,作为圣贤之书,却遭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无情戏弄。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带领下,丽娘来到了后花园游园观春。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蜂飞蝶舞,挑动着春光。湖中碧波荡漾,鱼儿自在畅游。牡丹亭边,假山嶙峋,草木青翠,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满园的春色使丽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天天困在绣楼的她,如今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春香回房侍奉老夫人之时,丽娘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进入了梦乡。

梦中,从柳树后面,走出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手中拿着一枝柳枝。他说自己叫柳梦梅,是柳宗元的后人。柳梦梅满目含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告诉丽娘,在梦中曾见过丽娘,今日如约前来相见。丽娘满面羞涩,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表达爱慕之心,然后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来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见他们恩爱完毕,便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飘然而去,丽娘急唤梦梅,忽从梦中惊醒。春香回到园中,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满面娇红,忙扶她进入绣楼。夫人知道此事后,严厉训诫了丽娘,要她严守闺阁之道,下令不准再到后花园去,并禁止春香带小姐出房乱走。丽娘对梦中之事久久不能忘怀,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追寻梦中所见之人。可惜再没有见到柳梦梅,致使杜丽娘思念过度,从此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春香将她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丽娘死后,父亲杜宝升迁为淮扬安抚使,一家人便同去淮扬上任。临走,杜宝委托老师陈最良为女儿修建“梅花庵”,令石道姑在庵内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三年后,有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路过南安时患上了伤寒,过独木桥时又不慎失足,落入水中,恰巧被路过的陈最良救起,并让其住进了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死后,鬼魂来到冥府,正值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做妾,丽娘心中只有柳梦梅,不肯服从,胡判官便对其用刑,并把她关入枉死城中。柳梦梅伤寒痊愈后,来后花园散步,在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见画上题有诗句:“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梦梅认出是梦中之人,便把画挂在书房里天天观看,思慕丽娘。梅花庵里的石道姑,又收了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的鬼魂祭奠。冥府中,监察御史早已听说胡判官贪污受贿,便想在冥王前状告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证据,不敢轻易揭发。正在这时,遇杜丽娘冤魂一案,御史想借此开刀,经过精心策划,就上书告发胡判官。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称赞丽娘,聪慧善良,并说她是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人。冥王心动,提审丽娘,见丽娘果然气度不凡,查看生死簿,知丽娘阳寿未尽,便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说出胡判官贪赃枉法,强占民女之事,冥王赐给御史尚方宝剑,令其惩办胡判官的罪行。

同类推荐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热门推荐
  • 婚礼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折枝花样

    折枝花样

    知名网络写手阿荧创作的故事笔法的中短篇故事集,包含《鬼胎》《阴阳道》等深受读者好评的文章。
  • 重生弃妃也疯狂

    重生弃妃也疯狂

    她是天上的女神,被奸人设计,打得她魂体分离,落入凡间。而她的魂魄…竟然重生到了一名后宫冷宫中的妃嫔身上?好吧,虽然这具身子并不是吸收天地灵气的好容器,但看在她还尚在处子之身,她就勉强用着吧!花儿红,太阳当空照,她一不小心找到了自己的原身所在…是去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真灵九变

    真灵九变

    他只是普通修士,在人妖之战中强势崛起。对待背叛和出卖,只有杀戮。真灵肉体难分离,那又如何?真灵九变,血战天下,星空之下,唯我独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八岁帝女:重生之凤霸天下

    八岁帝女:重生之凤霸天下

    一场背叛,一杯毒酒,她是最尊贵的公主,却以最不堪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丈夫的无情,皇姐的背叛,母后的冷血,让她永世难忘。以为便会这样带着怨恨死去,却不想再次醒来,竟然重生到自己八岁的时候。既然命运给她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那些前世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凤凰浴火,涅磐重生。她翻雨覆云,风华绝世……这一生,且看何人能与她执手笑看。这一世,且看她如何凤霸天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在路上

    在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