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00000014

第14章 问题7 总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 (1)

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词儿,也许就是“听话”二字了,他们较早接受的教育之一,就是淘气的孩子是不好的。因此,他们在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下不得不努力做个听话的孩子。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有可能使孩子具备“独立性差”、“胆小”等缺点。所以,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

孩子的个性发展高于一切

我们的教育是要把孩子从听话的规范教育中拯救出来,恢复孩子自由思考的天性。

——苗体君

世界上60多亿人口,却找不出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兴趣、性格、能力、气质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个人的遗传素质和环境、教育的不同,形成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

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呼和浩特、西安、南京、厦门、沈阳等地的1000名公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公众表示我国的孩子没有外国的孩子有个性。多数公众认为,我国的孩子感觉都是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共性很多。文汇报上曾刊登过苏铮同志的一篇文章,也反映了这方面的意思:

开学前,孩子作为初中预备班的新生,按学校要求军训了三天。让我感慨万分的是在参加了孩子的“两分钟自我介绍”班会活动后。40名同学先后走上讲台作两分钟自我介绍,想不到从这些同学嘴里“吐”出的自我形象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我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好交朋友。”用词的雷同率几近100%,可谓“异口同声”。

回家路上,我问孩子,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认识并记住了几位?“基本上没记住,因为讲得都差不多。我只记住一位同学,就因为她是外省市来的。”

呜呼!闻听此言,不由得悲从心来,金子般的童年,却不见童真与稚趣,花季的青春,竟演绎出如此的呆板与压抑。

此景此情,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一分钟竞选演讲”的情况,虽然每个人竞选的目标不一样,但竞选词却也如出一辙,承诺的都是要做老师的好帮手。又联想到现在经常开展的向不发达地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学生拿出来的不外乎是“老三件”:一把土,一瓢水,一捆柴,抑或几本书。孩子的思维空间如此狭窄,思维方式如此单调,思维能力如此弱化,真让人不愿往深处想。

应该说,处在花季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周围的事物有特殊的敏锐性,他们的触角、视角和感觉与成人相比,更有其独特、新鲜、活泼、可爱之处,但如今反映在课堂、演讲台上,却是如此枯燥、乏味、教条,这不能不让人要问一个为什么?

在新经济时代,社会急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倡导个性化教育,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合理想像;提倡“异想天开”,允许“标新立异”,克服孩子思维单一化的倾向,启发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最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以老师和家长的眼光、书本的角度来替代。

而中国的教育往往强调让孩子遵循某些固定的规范,而忽视孩子的个性成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俗语,就是此种教育观念的反应。所谓的“规范”又是由老师、家长单方面制定的,许多时候它甚至成为压抑孩子创造性的一种工具。

父母应了解孩子的个性,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培养,而不能以父母的“既定方针”强加于孩子,强迫他完成父母的“施政纲领”。在这方面数学奇才陈景润有独特的见解。 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陈由伟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地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是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的。 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来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做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孩子的个性别人是难以塑造的,由于个体的生理素质基础是不同的,他们的个性也是不相同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其实就是保护了孩子的未来。试想,如果孩子本身是个绘画天才,家长却硬要将这个孩子送去钢琴班,可能不仅钢琴弹不好,原有的绘画天赋也会消逝殆尽。

【把握培养关键点】

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天赋、兴趣、爱好、潜力也是有差异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其实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也许淘气的孩子会做一些打破一件东西的事,但从长远看没有特别的重要性。我想一个家长有一个淘气好玩的孩子的话,是幸福而不是一个问题。

——杨振宁

“你这孩子怎么又不听话啦?”“宝宝听话,妈妈买一辆大玩具汽车给你。”“你什么时候才听话,让老爸省点心!”“你这孩子为什么这么犟,听话好不好?”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听话的孩子是乖宝宝、好宝宝、大人喜欢的宝宝,一些父母还为自己的孩子听话而感到自豪,“我家宝宝真乖,驯良,从不惹大人生气。”“听话宝宝”“乖宝宝”已成为父母对孩子评判的标准。

一位承受很大工作压力的女性在谈到父母对她的教育时说:“小时候,姥姥看护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听姥姥的话。下班后也常问我,听话了没有?3岁上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临走时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上小学时,每天都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上了中学依然如故。后来工作了,也常叮嘱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脸色办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次数最多的。”

我们传统文化总是教育小孩从小要“听话”,不要“淘气”。结果,我们的孩子不是“独立性差”,就是“胆小怕事”、“缺乏社交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教育观念显然已经落后,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当改变。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淘气的孩子也不等于是坏孩子。有识之士已经提出:“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听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呢?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不敢与长辈辩论。这样的“听话”儿童,有的只是奴性,却毫无个性和独立性,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反抗邪恶势力。这样的儿童,其性格已经被扭曲,心理也不健全,自然成了“问题儿童”。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人还没有把这种儿童当作“问题儿童”看待。

杨振宁教授在回答乖孩子好不好时很有意思,他说:“淘气、好玩的孩子好不好?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觉得很好。也许淘气的孩子会做一些打破一件东西的事,但从长远看没有特别的重要性。”

“乖乖听话这个观念在美国社会不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表现。由于这个缘故,于是在美国出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有好有坏。我认识许多非常成功的人,他们不是好孩子,但他们后来有大成功。而正因为他们不是好孩子,他们的胆子比较大,他们念中学、念大学,念了两年不念了。这在中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可是这些人在美国比较被容忍。这确实产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人,比如比尔·盖茨。”

根据调查,在社会能够有所作为的人士,他们小时候几乎都是不听话的乖孩子,有的还非常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大脑思维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不随便屈从,自信心强,有独立处事能力,在恶作剧中学到各种知识等。

家长不能再把培养乖孩子作为培养目标。不要再对你的孩子说“宝宝,听话,不听话,爸爸妈妈不喜欢你”,让孩子那颗被弯曲、被压抑的心灵回归自然,童心、童言、童趣、童乐……

为了培养好学、好问、好动的儿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陶老在传统思想禁锢国人时敢于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父母让孩子放开手脚地活出孩子自己的天真活泼的生活。今天我们年轻一代的父母还要犹豫在传统观念与竞争机制之间摇摆不定吗?

【把握培养关键点】

淘气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大脑思维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不随便屈从,自信心强,有独立处事能力。一个家长有一个淘气爱玩的孩子的话,是幸福而不是一个问题。

不要介意孩子顶嘴

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争论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佚名

有一位妈妈抱怨说:“最近我女儿特别爱顶嘴。比如,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们到一个公园去玩了一会儿。当我说‘咱们回家吧’,她不干,还会反问我:‘为什么我非要听你的,而你就不能听我的?’女儿特别喜欢小动物,总想养一只小狗,我不让,说小狗身上有细菌。但是她却说:‘你说得不对!电视里说过,小朋友和小动物多接触可以提高抵抗力。’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

家长管教孩子经常会遇到孩子不服而争辩顶嘴的情况。在教育孩子时,本来孩子让父母说几句便可没事了,但孩子一顶嘴,父母马上会恨得不得了,而说教也可能升级为一场打骂。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是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跟父母顶嘴,令父母头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概到了7~8岁,孩子和爸爸妈妈顶嘴的事就多了起来,到了11~12岁时,孩子几乎会天天和妈妈顶嘴。所以,如果不能够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解决孩子顶嘴的问题,以后做父母的就会更加头疼了。

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看书看报多,接受知识多,他们的知识面比父母当年要宽得多。这直接的结果是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要求独立的心理强了。还应该看到,顶嘴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判断的一种特定方式。孩子追求独立性,要加强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与孩子的“不良品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圆滑和委婉。所以对孩子的顶嘴,家长不要一概斥之为不礼貌,不尊敬长辈,要区别对待。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事实表明:争辩有利于思想沟通。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孩子觉得你讲道理,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尊重你、信赖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更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就值得怀疑了。

然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却更多的是“听话”教育,“听话”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听话”成了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孩子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差,让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就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去进行教育。

同类推荐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家教是青少年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任重而道远的。为了孩子少走弯路,为了孩子不受伤害,为了孩子多学点儿知识技能,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长……父母有太多的理由,也付出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长们,少一些枯燥的说教,多一些应有的尊重;少一些强制和命令,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猜测和居高临下,多一些信任和心平气和……给孩子自由的阅读空间,让他们从精彩的故事中学习和成长
  •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本文原名:《妃你莫属:三岁太子妃》---第一世,他们相爱,发誓要永世相守。第七世,她为了寻他,嫁入皇宫成了为他钦点的太子妃。为了寻他们前世的爱,她双目失明,她谋划江山,助他真正坐拥皇权。他不知前世他们有多少纠葛,他只知道,他要冷落她,贬黜她,来报复他亲母,蓦然回首再寻她,她却已经远隔天涯。他追寻了她整整七世,千里寻她百年等待,但他却发现,即使与她近在咫尺却仍像是远在天涯。他从未知人世的纠葛可以跨越轮回,他只知道他爱她,所以不惜用尽力气去寻她。众里寻她千百度,国倾,城倾,宫阙倾,却不曾想,蓦然回首灯火处,佳人难再得……————转型都市言情新作《爱情很丰满,婚姻很骨感》http://m.pgsk.com/a/197010/
  • 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给我勇气的句子(每天读一点英文)

    这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该丛书由美国英语教师协会推荐,特点有三:内文篇目取自世界上最经典、最有影响的寓言故事,适于诵读,“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单词注解、实用句型和智慧点津。
  • 全能王妃超凶哒

    全能王妃超凶哒

    那夜,她以女汉子的姿态虐他:“废话那么多,不会是有问题吧?”有木有问题验过才知道!隔日,某女只能扶墙而出。再横观某人,分明一副精神抖擞嗨死了的表情!继母狠毒,姐妹无良,未婚夫恨不得她早死早超生。为了不让他们太无聊,她决定好好活着!结果一不小心惹了一个闷骚腹黑的男人,宠她上天,粘她入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健康是一种责任

    健康是一种责任

    只有你健康,你的家人才会幸福,所以书说,健康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本书述说一切应该远离的不健康因素,让自己更加理智地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 激光:神奇的光束

    激光:神奇的光束

    本书是一本介绍激光的科普读物,着重介绍了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军事、工业、医疗、环保等学科以及技术领域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极恶皇后要御夫

    极恶皇后要御夫

    他的眼里看不到这些,通红的双眼散发出兽性的精光。玉钩高高挽着的帘帷,砰然落下。天,终于亮了。一位模样酷似晓月的女人冲进了屋,冲着晕晕沉沉的他俩低喊道:“我的苍天哪,你……你们竟然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你们,真是猪狗不如啊……”“姐……姐!我……我……”她从昏迷中醒来,带着一头一身的血污艰难地坐了起来,边抓被子掩住春光流泄的身子,边低喊道。……